聖應峰上,孔雀城大殿之中,眾人皆在此地。


    聶天成坐在上方,下麵左首依次是卓亦疏、沈傾從、冉吟懷以及金宵宗眾人,駱達也在此列,右首第一人是苦參和尚,而後是青琅軒、辛夷等孔雀連城弟子。


    苦參和尚和青琅軒也在慢慢恢複,但是現在臉上仍有病態,孔雀連城既是天下的醫藥聖地,讓他們恢複如初自然不在話下。


    聶天成問道:“卓公子把我們都叫來所為何事?”


    卓亦疏迴道:“實有一件大事,需得由冉吟懷敘說。”


    此話一出,冉吟懷便即站起身來,向聶天成行了一禮,然後說道:“小女子原是文隱閣中的人,後來入了卓公子麾下,此間緣由不必贅述,近日文隱閣主又遣人尋到了我,意欲讓我加害卓公子,我自是不允,在這期間又從文隱閣中打探到一個消息,卻與孔雀連城有關。”


    聶天成正色道:“冉姑娘請講,我等洗耳恭聽。”


    冉吟懷微微一笑,迴頭看了一眼卓亦疏,然後方才說道:“前些天吐蕃讚普在南詔皇宮中遇刺,實是文隱閣所為。”


    此話一出,眾人皆是一驚,青琅軒不禁問道:“文隱閣為何要如此?”


    苦參和尚也道:“我倒是曾聽過文隱閣的名聲,這個門派此前雖然聲名不顯,但卻勢力龐大,後來在蜀中時得罪了卓公子,進而被卓公子將其蜀中的勢力連根拔起,文隱閣之名方才始現江湖。”


    卓亦疏輕笑道:“區區小事,本不足一提,況且文隱閣蜀中勢力的覆滅也非我一人之功。”


    苦參和尚微微一笑,又道:“自那以後,李唐王朝開始四處追殺文隱閣勢力,卻也阻斷了文隱閣複隋的野心。”


    孔雀連城的一眾人對中原武林之事並不了解,就連聶天成也是如此,孔雀連城隻在蒼山懸壺濟世,極少涉足江湖,除非某些地方有大的病災時才會出山去救,是以此時聽得苦參和尚所言,方才知道文隱閣的來源。


    冉吟懷卻又說道:“苦參大師有所不知,文隱閣複隋的野心根本沒有絲毫消減,李唐王朝所尋到的文隱閣部眾不過是冰山一角,甚至有許多是文隱閣主楊原為了轉移視線而故意放出的風。”


    聶天成聽後說道:“如此說來,文隱閣確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冉吟懷點了點頭,然後繼續說道:“楊原本是大隋楊家後裔,是隋煬帝長孫楊倓的後裔。”


    聶天成卻道:“燕王楊倓死於江都之變,年僅十五歲,何來的子嗣?”


    聽了這話後冉吟懷卻是笑道:“聶城主博覽群書,對前朝之事也多了解,實在佩服。”


    聶天成微微一笑。


    冉吟懷又道:“宇文化及篡了皇位,但卻沒能殺了燕王,燕王雖然年幼,但卻武功高強,憑一己之力逃了出去,宇文化及為了穩住人心方才隱瞞這事,暗中也在派人四處尋找,隻是宇文化及天生沒有皇帝命,立國半年就被竇建德擒殺,也就再無人追尋燕王的下落。”冉吟懷頓了一下,然後又道:“其實大唐太宗帝也知道燕王未死。”


    此話一出,更是讓眾人大驚。


    大唐高祖雖是李淵,但大唐江山實是太宗李世民打下來的,太宗有驚世之能,這是世所共知。


    “竇建德能殺了宇文化及,就是因燕王相助,燕王此舉自是為了報滅國之仇。”冉吟懷徐徐道來:“隻是揚倓不齒竇建德依附突厥之舉,是以殺了宇文化及以後他便另尋別處,後王世充被太宗困於洛陽,那時洛陽已是孤城,揚倓竟孤身一人前往洛陽之中尋到王世充,願助他一臂之力逃離洛陽,日後再起兵伐唐,可是王世充自認大勢已去,不敢應允,揚倓便又獨自離去。”


    說到這時冉吟懷也不再稱其為‘燕王’,而是改口直唿其名。


    “太宗之能可謂冠絕當世,又有重兵在手,那揚倓竟還能來去自如?”饒是卓亦疏如此狂傲之人,卻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可冉吟懷聽後卻是說道:“遠不止於此,那王世充見到揚倓以後就暗中派人去城外尋找太宗,告訴太宗前朝餘孽就在此處,願與太宗一起裏應外合擒拿揚倓,其實那時王世充已有心歸降,若能相助太宗擒住揚倓就是大功一件,也好為自己留個出路。”


    “後來呢?”這是辛夷所問。


    “太宗早就知道揚倓其人,更就想要擒住他以絕後患,再加上洛陽之事已成定局,太宗便同意了王世充的計謀,雙方裏應外合,那時太宗手下猛將無數,秦公叔寶、程公知節等都在洛陽城外,又有大軍數萬,不想竟還是留不住揚倓,隻能任其離去。”冉吟懷又道:“揚倓後又與劉黑闥聯合,揮軍反唐,一路所向披靡,揚倓更是大殺四方,連斬十數名大唐猛將,就連剡國公羅士信都不敵揚倓而被擒殺,朝野震動,高祖派出李唐宗室的第一高手李道玄迎擊揚倓,李道玄武功出神入化,卻還是不敵揚倓,被揚倓一掌震死。”


    “世上竟真有如此奇人?”聶天成驚道:“那時楊倓最多不過二十餘歲,竟有如此功力?”


    “揚倓不但武功奇高,而且用兵如神,劉黑闥之所以能攻城拔寨,都是因以揚倓為軍師,後來揚倓身死,劉黑闥也就節節敗退,最終兵敗而亡。”冉吟懷說道。


    “如此奇人因何而死?”卓亦疏問道。


    冉吟懷迴道:“因揚倓練功太過急於求成導致走火入魔,畢竟揚倓不過弱冠之年,但武功之高世所罕見,確有急於求成之嫌,若能循序漸進,恐怕以太宗之能也非其敵手。”


    “如此奇人英年早逝,實是天妒英才,可悲可歎。”卓亦疏如此說道。


    苦參和尚忽道:“燕王楊倓以弱冠之年習得如此厲害的驚世武功,難不成是從《大運山圖》中學來的?”


    冉吟懷奇道:“苦參大師也知《大運山圖》?”


    苦參笑道:“我若是連《大運山圖》都不知道,豈不是愧對‘大師’之名。”


    青琅軒說道:“我也聽過《大運山圖》,傳說那其中有驚世武功,習得可冠絕天下。”


    冉吟懷知道的顯然要比青琅軒多,此時隻聽她說道:“這幅圖中有什麽,武林中對其說法不一,有的說圖中留有藏寶圖,得者可富甲天下,有人說圖中藏有絕世武功,得者可天下無敵,還有人說圖中藏有無上兵法,得者可用兵如神,也有人說圖中藏有帝王權術,得者可禦人為己用,亦有人說圖中藏有華夏龍脈,得者可擁天下,也可傾覆山河。”


    聽的此話,眾人全都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若真是如此,得到此圖者便可將天下玩弄於股掌之中,恐怕這世上再無人是其敵手,可又轉念一想,卻又懷疑這世上怎會有如此神奇之物,若是真有,又是何人所留,能留下此等奇物之物,必然是震古爍今的人物,可要說能集這所有於一身的人物,饒是華夏之地,恐怕也無處去尋。


    念及於此,卓亦疏便說道:“恐怕這隻是江湖閑人的誇大之詞,經過這悠悠眾口,傳的如今這般神乎其神。”


    冉吟懷聽後卻是搖了搖頭,繼而說道:“這世上的聰明人何止千萬,自然不會隻被傳言迷惑,大運山圖之所以被稱為天下至寶,是因為得到過這幅圖的人全都是曠世之輩。”冉吟懷續道:“前朝文帝曾掌此圖,創下大隋基業,結束了華夏大地近三百年的戰亂,後又以此圖勵精圖治,大隋輝煌一時,可謂睥睨四方,所以直至今日,《大運山圖》也是楊家最大的秘密,整個文隱閣中也隻有楊原最清楚這幅圖的來龍去脈,但他到底見沒見過這幅圖卻無從得知,我隻知他所習武功出神入化,若非是為了複隋而隱姓埋名,必然早已名揚天下。”


    “看來前隋楊家的確不容小覷。”莊修平說道。


    冉吟懷又道:“楊原為了複隋奔走各處,這次來南詔也是如此。”


    “來南詔與複隋有何關係?”苦參和尚道:“又為何非得在南詔皇宮中刺殺吐蕃讚普?”


    “因為吐蕃讚普一旦在南詔遇刺身亡,那必會引起南詔和吐蕃的戰爭。”冉吟懷悠悠說道:“到那時必然哀聲哉道,民心生異,閣羅鳳的王位也就坐不安穩,別人就能取而代之。”


    “是誰要取王上而代之?”聶天成說完這話,心中卻也隱隱想起了一個名字。


    “於誠節。”冉吟懷說的果然是聶天成心中想到的那人,隻聽冉吟懷繼續說道:“上任南詔王皮邏閣有兩個兒子,一是閣羅鳳,也就是現在的南詔王,另一個就是於誠節,於誠節與閣羅鳳爭奪王位失敗,從而被閣羅鳳流放,但他心有不甘,一直覬覦南詔王位,這次便聯合文隱閣在南詔境內刺殺吐蕃讚普,待兩國因此開戰,閣羅鳳盡失民心時,於誠節就能迴來接任南詔王位。”


    “然後於誠節會幫助楊原複隋?”沈傾從說道。


    冉吟懷點了點頭,然後說道:“不錯,這就是雙方的交易。”


    聶天成卻道:“如今吐蕃勢大,一旦開戰南詔絕無勝算,就算於誠節奪到了王位,留給他的也是一個將亡之國。”


    冉吟懷卻道:“聶城主有所不知,這起陰謀中還有一個參與者。”


    聶天成聞言一愣,卻是想不出來,反倒是沈傾從聰明絕頂,當即說道:“是吐蕃人。”


    冉吟懷說道:“沈姑娘果然聰明絕頂,第三個參與者就是吐蕃人,自然也是一個窺伺吐蕃王位的皇室人物,具體是誰卻不知道,但這人已與赤德祖讚身邊的重臣暗中聯合,赤德祖讚此次南詔之行實是危險萬分,不止一個人要殺他。”


    “難道是巴桑希?”杜仲疑道。


    冉吟懷卻搖頭道:“巴桑希因在聖應峰前吃了虧所以懷恨在心,於是誣陷孔雀連城刺殺吐蕃讚普,赤德祖讚自是惱怒,欲治罪孔雀連城,閣羅鳳畏懼吐蕃的威勢,所以打算棄軍保帥。”冉吟懷看向聶天成說道:“南詔王會舍棄孔雀連城。”


    這一點早已被苦參和尚預料到了,此時聽得冉吟懷所言,卻仍是眉頭緊皺。


    冉吟懷又道:“可正因為如此,就無法將這事再往南詔皇室身上引了,閣羅鳳暫時逃過一劫,卻讓於誠節和文隱閣的計劃功虧一簣,楊原惱怒之下對巴桑希下了殺手。”


    原來打傷巴桑希的就是文隱閣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絕世豪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吟並收藏絕世豪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