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亦疏一路疾馳下了峨眉山,剛到山下卻迎麵撞上了劉明義。
劉明義見到卓亦疏後也是大喜,便即說道:“亦疏兄弟,我見你上了峨眉山這麽久都沒消息,擔憂你的安危,於是趕了來。”
卓亦疏笑道:“我不但安然無恙,而且得遇高人,劉大哥不必擔心,倒是你的傷怎麽樣了?”
劉明義也是笑道:“勞煩兄弟掛念,愚兄已然無恙。”
“那就好,白猿公之事也已了結,這位前輩高人不會下山濫殺無辜。”卓亦疏道。
一聽這話,劉明義先是一喜,隨後卻又苦笑道:“蜀中正是多事之秋,白猿公雖不會下山,但蜀中武林仍已大亂。”
卓亦疏正色道:“我也是聽到了這個消息,狄大哥定然是被冤枉的。”
劉明義點了點頭,然後環顧四周,確認四下無人後方才低聲說道:“狄青確實是被人算計了,如今他就在天全城內,我現在帶你去找他。”
卓亦疏點頭應是,二人便即上路趕往天全城。
在路上時,劉明義簡單的說了說如今蜀中的情況,此次被襲殺的不隻有左道門派,還有正道門派,就算是強如許家堡、虎淵閣這樣的門派也都遭到了打擊,楊奇宇、許彥昌以及陳非儒都受了傷,陳非儒受傷最輕,所以來了峨眉山找尋沈傾從。
而此前在望魚鎮時卓亦疏曾令韓闊前往青城山送藥,卻不想此舉竟救了韓闊一命,在楊奇宇等人都遇襲受傷的時候,韓闊正好身在青城山,無意間得了青城派的庇護,竟毫發無損。
而說到這裏,劉明義便也提到了宗鵬,當劉明義從許家堡迴到青城派以後就知道了宗鵬的事情,此時劉明義說道:“宗師弟本性不壞,這次隻是鬼迷心竅了而已,我向師父求了情,師父開恩饒了宗師弟的性命,但宗師弟自己卻非常自責,獨自去了後山思過,不再理會江湖之事。”
說到最後時,劉明義長歎一聲,他對宗鵬隻有惋惜,並無絲毫恨意,隻聽他又道:“這事還要多謝亦疏兄弟,要沒有你的話,宗師弟也不會懸崖勒馬,我也不會撿了條命迴來。”
卓亦疏迴道:“這事還是多虧了沈姑娘,她神機妙算,這才能看穿了畢風鶴的詭計。”
劉明義點了點頭,開口說道:“下次再與沈姑娘見麵時,我定要親自向她致謝。”
二人一路來到天全城,劉明義帶著卓亦疏來到一處農舍中,狄青就在這裏。
狄青見到卓亦疏和劉明義後也是精神一振,將近日來的陰霾一掃而光,看得出這次老友重聚讓狄青非常高興。
三人進到屋中寒暄一陣,而後卓亦疏便道:“到底是什麽人在冒充狄大哥到處作惡?現在可有了眉目?”
狄青迴道:“我早就知道是誰在冒充我了,這人你們兩個也都認識,就是楊慎矜。”
“什麽?”卓亦疏和劉明義皆是一驚,劉明義又道:“楊慎矜不在長安中,怎麽來了蜀地?”
狄青言道:“二位有所不知,當初咱們毀了李林甫的仙丹以後,我本已帶著囚龍棒離開了長安,我將囚龍棒藏到了一處極為隱秘的地方,那楊慎矜尋不到囚龍棒,就隻能來找我,妄想從我這裏得到囚龍棒的下落,我一路與楊慎矜的勢力苦鬥,前些天才到的蜀中,而我這人沒有別的優點,就是朋友眾多,這一路來我流轉各地,都有朋友接應,這也是楊慎矜一直擒不住我的原因,而這次我來到蜀地,楊慎矜唯恐此地還有人助我,於是他便先下手為強,冒充我各處作惡,目的就是讓我聲名狼藉,從而使得蜀中各方勢力不會助我。”
聽到狄青如此一說,卓亦疏和劉明義方才恍然大悟,隻聽狄青又道:“楊慎矜毀我聲名,我自然不能善罷甘休,就想著阻他行事,我得到消息楊慎矜要對長虹幫幫主韓闊動手,於是我趕緊去尋此人,卻不想竟碰上了劉兄弟。”
劉明義聽後笑道:“此事說來也巧,韓闊本是左道人物,與我青城派勢不兩立,他之所以會在青城山,都是因為奉了亦疏兄弟之命來送給鍾士送解藥,卻不想他不但因此保了性命,還將狄青兄弟也引來了。”
狄青趕忙問道:“鍾士兄弟受傷了?現在情況如何?”
聽了這話後劉明義一陣黯然,關於鍾士的情況此前在路上時他已經跟卓亦疏說過了,此時隻得又道:“鍾士被佘餘下了毒,亦疏兄弟奪來了解藥並且讓韓闊送到了青城山,隻可惜晚了一步,鍾士兄弟還是毒發身亡了。”
劉明義和狄青見麵以後並未多做交流,因為那時劉明義擔憂卓亦疏的安危所以趕忙奔向了峨眉山,狄青本來也要跟去的,但劉明義顧及到狄青此時的處境實在不適宜貿然露麵,所以才將狄青勸下,讓他在天全城裏等候,如今這三人重聚,這才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全部弄清,而自長安一別後多有變化,頗有些物是人非之感,尤其是鍾士的死更讓三人黯然。
待得情緒稍作平複,隻聽狄青又道:“亦疏兄弟,不知你可還記得當初曲江流飲之事?”
卓亦疏聞言思忖片刻,便即迴道:“記得,當時楊慎矜假傳汝陽王之命誆騙咱們去了曲江池。”
當初去曲江池的三人分別是卓亦疏、狄青還有鍾士,但別人對於此事也都知曉,劉明義也自然知道。
狄青又道:“其實那時我就懷疑楊慎矜有他自己的江湖勢力,如今猜測得到證實,此次楊慎矜就是動用了這股江湖力量來追殺我。”
“暗藏勢力,此乃朝廷大忌啊。”劉明義皺眉說道,隱約覺得此事越發複雜。
卓亦疏卻冷笑道:“楊慎矜當初還曾派人刺殺左相,我看他是包藏禍心。”
當初李適之從洛陽一迴到長安就被人當街行刺,幸而有卓亦疏出手相助這才化險為夷,而後來在曲江流飲時也證實了那些刺客就是楊慎矜的手下。
“亦疏兄弟說的沒錯,楊慎矜意欲複隋。”狄青言道。
此話一出,當真如石破天驚,卓亦疏輕笑道:“楊慎矜還有這般本事?”
劉明義也道:“楊慎矜雖是隋朝後裔,但他在朝中為官多年,陛下也未對他有所懷疑,而且若是他想要複隋的話,李林甫也不敢將他視作心腹。”
狄青卻笑道:“兩位可知楊慎矜的江湖勢力叫做什麽?”
卓亦疏和劉明義都是搖了搖頭。
狄青將手臂放在桌子上,同時身子向前一傾,旋即低聲說道:“文隱閣。”
這三個字初時一聽不以為然,但仔細一想方知其中深意,隻聽劉明義說道:“前朝大隋開國皇帝楊堅的帝號就是文帝。”
卓亦疏也道:“這個‘隱’字更能說明楊家複國之心不死,隱於大唐,伺機複隋。”
“這次在蜀中出手打傷各派高手的就是文隱閣的人。”狄青說道:“而且據我所知,江湖中有不少門派其實都是文隱閣的分舵,隻不過文隱閣身份特殊,所以這些門派藏於江湖之中,看似隻是江湖門派,實際上卻是楊家複隋的力量。”
狄青與楊慎矜苦鬥許久,自然也掌握了許多消息,他對於文隱閣的了解遠勝旁人。
隻聽狄青繼續說道:“據我所知,楊慎矜並不是文隱閣之主,隻是文隱閣留在廟堂的絕妙殺招。”
劉明義說道:“如此看來,文隱閣的實力不容小覷。”
狄青點了點頭,神色凝重的說道:“楊慎矜如此看重囚龍棒,除了這是大隋靠山王的兵器以外,我想此棒對於複隋也是至關重要的,否則楊慎矜不會如此不顧一切的要得到囚龍棒。”
“文隱閣之主又是什麽人?”卓亦疏問道。
狄青聽後迴道:“兩個月前我與楊慎矜在黃河邊苦鬥,那時我也想問出文隱閣之主的身份,可楊慎矜卻說‘文隱閣之主的身份是最大的秘密,等到時機成熟時才會現身’,那次也是最為兇險的一次,我險些喪命,逃出生天後我也仔細想了想,我認為楊慎矜說的不無道理,文隱閣的確非常神秘,不說這個閣主的身份,就是江湖中到底有多少文隱閣的分舵也無人知曉,文隱閣的這些分舵就像是沙石一般隱於江湖之中,也許我們身邊就有他們的人。”
“如此看來,蜀中也是如此。”劉明義如此說道,他是青城派傳人,是以深知蜀中武林的局勢錯綜複雜,在這裏藏下文隱閣的分舵非常容易。
狄青又道:“不過也無需太多擔心,我已經找了幫手來,這天下的消息都逃不過他的掌握,就算是文隱閣藏得再深也無妨。”
劉明義驚道:“莫非是‘汙衣’來了?”
聽了這話,卓亦疏也是一愣,他隱約記得當初明妙寒也曾說過一句‘這世上的消息都逃不過汙衣二字’,那時聽了並未在意,此時再次提起卻讓卓亦疏越發驚愕。
狄青笑道:“不錯,汙衣幫之主就是我的結義兄弟,當初我、上官頓和候泰三人義結金蘭,我在進蜀之前給上官頓傳了消息,相信他也快到蜀中了。”
卓亦疏此時方才了然,汙衣也是一個江湖門派,其幫主名為上官頓。
狄青從懷中取出一張紙,隻見紙上歪歪曲曲的筆跡寫著數個門派的名字以及十餘個人名,狄青將紙放在桌上,並且言道:“這些就是汙衣幫打探出來的。”
劉明義和卓亦疏低頭觀看,尤其是劉明義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隻聽他說道:“這些都是蜀中有名的門派,個個不容小覷,難道他們都是文隱閣的分舵?”
狄青神色凝重的點了點頭,旋即迴道:“不錯,這些都是文隱閣的分舵。”
劉明義又道:“那這些人也都是文隱閣的部眾?”
狄青點了點頭,肯定了劉明義的說法。
蜀中地域廣闊,門派林立,奇人輩出,其中也不乏高手,這些門派雖然都不如青城派那般厲害,但若是聚在一起,就算是青城派也不敢小看他們。
狄青又道:“上官頓近日就會趕來蜀中,到時候我二人聯手,定要將這些文隱閣的人一舉鏟滅,免得他們為禍我大唐江山。”
“上官幫主何時來蜀中?”劉明義問道。
狄青答道:“他被一些事情纏住了腳,想必一個月之內就會來此。”
“一個月的時間足可踏平這些門派、滅了這些所謂高手。”卓亦疏輕笑道:“狄大哥何須再等幫手,有我一人一劍足矣。”
一聽這話,狄青自是一喜,他知卓亦疏師承名門,劍法高超,有他相助定然如虎添翼,隻不過此事異常兇險,所以狄青才沒有主動開口請卓亦疏相助,如今卓亦疏自己說了,狄青自然大喜過望。
劉明義看了看紙上的名字,知道這些都是極為厲害的人物,卓亦疏卻說一個月時間踏平這些勢力,此話未免有些托大,劉明義本想勸他等待上官頓的到來,以汙衣幫的力量相助方能萬無一失,可劉明義轉念一想,卓亦疏性格疏狂桀驁,必然聽不進這些話,而卓亦疏雖然狂傲,但並不莽撞,他既然這樣說了,那就肯定是有把握。
念及於此,劉明義也就沒有多言,而是說到:“既然如此,那我這就迴青城山,調集青城弟子。”
卓亦疏聞言卻道:“劉大哥你身份特殊,文隱閣的這些人雖有反意,但現在畢竟還未行事,青城派貿然出手,恐怕會落人話柄。”
狄青也是說道:“亦疏兄弟言之有理,青城派樹大招風,若是貿然出手,隻怕那楊慎矜會以此為由打壓青城派,畢竟現在楊慎矜還是朝廷命官,手中權力頗大。”
劉明義一聽也覺有理,但又不想眼睜睜看著朋友拚命自己卻躲到一旁,他思忖一陣後便即說道:“我還是聚集青城派之力,聚而不動,兩位若有需要,我隨時下山相助。”
言至於此,三人各自行動,卓亦疏和狄青直奔第一處,而劉明義則一路迴了青城山。
劉明義見到卓亦疏後也是大喜,便即說道:“亦疏兄弟,我見你上了峨眉山這麽久都沒消息,擔憂你的安危,於是趕了來。”
卓亦疏笑道:“我不但安然無恙,而且得遇高人,劉大哥不必擔心,倒是你的傷怎麽樣了?”
劉明義也是笑道:“勞煩兄弟掛念,愚兄已然無恙。”
“那就好,白猿公之事也已了結,這位前輩高人不會下山濫殺無辜。”卓亦疏道。
一聽這話,劉明義先是一喜,隨後卻又苦笑道:“蜀中正是多事之秋,白猿公雖不會下山,但蜀中武林仍已大亂。”
卓亦疏正色道:“我也是聽到了這個消息,狄大哥定然是被冤枉的。”
劉明義點了點頭,然後環顧四周,確認四下無人後方才低聲說道:“狄青確實是被人算計了,如今他就在天全城內,我現在帶你去找他。”
卓亦疏點頭應是,二人便即上路趕往天全城。
在路上時,劉明義簡單的說了說如今蜀中的情況,此次被襲殺的不隻有左道門派,還有正道門派,就算是強如許家堡、虎淵閣這樣的門派也都遭到了打擊,楊奇宇、許彥昌以及陳非儒都受了傷,陳非儒受傷最輕,所以來了峨眉山找尋沈傾從。
而此前在望魚鎮時卓亦疏曾令韓闊前往青城山送藥,卻不想此舉竟救了韓闊一命,在楊奇宇等人都遇襲受傷的時候,韓闊正好身在青城山,無意間得了青城派的庇護,竟毫發無損。
而說到這裏,劉明義便也提到了宗鵬,當劉明義從許家堡迴到青城派以後就知道了宗鵬的事情,此時劉明義說道:“宗師弟本性不壞,這次隻是鬼迷心竅了而已,我向師父求了情,師父開恩饒了宗師弟的性命,但宗師弟自己卻非常自責,獨自去了後山思過,不再理會江湖之事。”
說到最後時,劉明義長歎一聲,他對宗鵬隻有惋惜,並無絲毫恨意,隻聽他又道:“這事還要多謝亦疏兄弟,要沒有你的話,宗師弟也不會懸崖勒馬,我也不會撿了條命迴來。”
卓亦疏迴道:“這事還是多虧了沈姑娘,她神機妙算,這才能看穿了畢風鶴的詭計。”
劉明義點了點頭,開口說道:“下次再與沈姑娘見麵時,我定要親自向她致謝。”
二人一路來到天全城,劉明義帶著卓亦疏來到一處農舍中,狄青就在這裏。
狄青見到卓亦疏和劉明義後也是精神一振,將近日來的陰霾一掃而光,看得出這次老友重聚讓狄青非常高興。
三人進到屋中寒暄一陣,而後卓亦疏便道:“到底是什麽人在冒充狄大哥到處作惡?現在可有了眉目?”
狄青迴道:“我早就知道是誰在冒充我了,這人你們兩個也都認識,就是楊慎矜。”
“什麽?”卓亦疏和劉明義皆是一驚,劉明義又道:“楊慎矜不在長安中,怎麽來了蜀地?”
狄青言道:“二位有所不知,當初咱們毀了李林甫的仙丹以後,我本已帶著囚龍棒離開了長安,我將囚龍棒藏到了一處極為隱秘的地方,那楊慎矜尋不到囚龍棒,就隻能來找我,妄想從我這裏得到囚龍棒的下落,我一路與楊慎矜的勢力苦鬥,前些天才到的蜀中,而我這人沒有別的優點,就是朋友眾多,這一路來我流轉各地,都有朋友接應,這也是楊慎矜一直擒不住我的原因,而這次我來到蜀地,楊慎矜唯恐此地還有人助我,於是他便先下手為強,冒充我各處作惡,目的就是讓我聲名狼藉,從而使得蜀中各方勢力不會助我。”
聽到狄青如此一說,卓亦疏和劉明義方才恍然大悟,隻聽狄青又道:“楊慎矜毀我聲名,我自然不能善罷甘休,就想著阻他行事,我得到消息楊慎矜要對長虹幫幫主韓闊動手,於是我趕緊去尋此人,卻不想竟碰上了劉兄弟。”
劉明義聽後笑道:“此事說來也巧,韓闊本是左道人物,與我青城派勢不兩立,他之所以會在青城山,都是因為奉了亦疏兄弟之命來送給鍾士送解藥,卻不想他不但因此保了性命,還將狄青兄弟也引來了。”
狄青趕忙問道:“鍾士兄弟受傷了?現在情況如何?”
聽了這話後劉明義一陣黯然,關於鍾士的情況此前在路上時他已經跟卓亦疏說過了,此時隻得又道:“鍾士被佘餘下了毒,亦疏兄弟奪來了解藥並且讓韓闊送到了青城山,隻可惜晚了一步,鍾士兄弟還是毒發身亡了。”
劉明義和狄青見麵以後並未多做交流,因為那時劉明義擔憂卓亦疏的安危所以趕忙奔向了峨眉山,狄青本來也要跟去的,但劉明義顧及到狄青此時的處境實在不適宜貿然露麵,所以才將狄青勸下,讓他在天全城裏等候,如今這三人重聚,這才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全部弄清,而自長安一別後多有變化,頗有些物是人非之感,尤其是鍾士的死更讓三人黯然。
待得情緒稍作平複,隻聽狄青又道:“亦疏兄弟,不知你可還記得當初曲江流飲之事?”
卓亦疏聞言思忖片刻,便即迴道:“記得,當時楊慎矜假傳汝陽王之命誆騙咱們去了曲江池。”
當初去曲江池的三人分別是卓亦疏、狄青還有鍾士,但別人對於此事也都知曉,劉明義也自然知道。
狄青又道:“其實那時我就懷疑楊慎矜有他自己的江湖勢力,如今猜測得到證實,此次楊慎矜就是動用了這股江湖力量來追殺我。”
“暗藏勢力,此乃朝廷大忌啊。”劉明義皺眉說道,隱約覺得此事越發複雜。
卓亦疏卻冷笑道:“楊慎矜當初還曾派人刺殺左相,我看他是包藏禍心。”
當初李適之從洛陽一迴到長安就被人當街行刺,幸而有卓亦疏出手相助這才化險為夷,而後來在曲江流飲時也證實了那些刺客就是楊慎矜的手下。
“亦疏兄弟說的沒錯,楊慎矜意欲複隋。”狄青言道。
此話一出,當真如石破天驚,卓亦疏輕笑道:“楊慎矜還有這般本事?”
劉明義也道:“楊慎矜雖是隋朝後裔,但他在朝中為官多年,陛下也未對他有所懷疑,而且若是他想要複隋的話,李林甫也不敢將他視作心腹。”
狄青卻笑道:“兩位可知楊慎矜的江湖勢力叫做什麽?”
卓亦疏和劉明義都是搖了搖頭。
狄青將手臂放在桌子上,同時身子向前一傾,旋即低聲說道:“文隱閣。”
這三個字初時一聽不以為然,但仔細一想方知其中深意,隻聽劉明義說道:“前朝大隋開國皇帝楊堅的帝號就是文帝。”
卓亦疏也道:“這個‘隱’字更能說明楊家複國之心不死,隱於大唐,伺機複隋。”
“這次在蜀中出手打傷各派高手的就是文隱閣的人。”狄青說道:“而且據我所知,江湖中有不少門派其實都是文隱閣的分舵,隻不過文隱閣身份特殊,所以這些門派藏於江湖之中,看似隻是江湖門派,實際上卻是楊家複隋的力量。”
狄青與楊慎矜苦鬥許久,自然也掌握了許多消息,他對於文隱閣的了解遠勝旁人。
隻聽狄青繼續說道:“據我所知,楊慎矜並不是文隱閣之主,隻是文隱閣留在廟堂的絕妙殺招。”
劉明義說道:“如此看來,文隱閣的實力不容小覷。”
狄青點了點頭,神色凝重的說道:“楊慎矜如此看重囚龍棒,除了這是大隋靠山王的兵器以外,我想此棒對於複隋也是至關重要的,否則楊慎矜不會如此不顧一切的要得到囚龍棒。”
“文隱閣之主又是什麽人?”卓亦疏問道。
狄青聽後迴道:“兩個月前我與楊慎矜在黃河邊苦鬥,那時我也想問出文隱閣之主的身份,可楊慎矜卻說‘文隱閣之主的身份是最大的秘密,等到時機成熟時才會現身’,那次也是最為兇險的一次,我險些喪命,逃出生天後我也仔細想了想,我認為楊慎矜說的不無道理,文隱閣的確非常神秘,不說這個閣主的身份,就是江湖中到底有多少文隱閣的分舵也無人知曉,文隱閣的這些分舵就像是沙石一般隱於江湖之中,也許我們身邊就有他們的人。”
“如此看來,蜀中也是如此。”劉明義如此說道,他是青城派傳人,是以深知蜀中武林的局勢錯綜複雜,在這裏藏下文隱閣的分舵非常容易。
狄青又道:“不過也無需太多擔心,我已經找了幫手來,這天下的消息都逃不過他的掌握,就算是文隱閣藏得再深也無妨。”
劉明義驚道:“莫非是‘汙衣’來了?”
聽了這話,卓亦疏也是一愣,他隱約記得當初明妙寒也曾說過一句‘這世上的消息都逃不過汙衣二字’,那時聽了並未在意,此時再次提起卻讓卓亦疏越發驚愕。
狄青笑道:“不錯,汙衣幫之主就是我的結義兄弟,當初我、上官頓和候泰三人義結金蘭,我在進蜀之前給上官頓傳了消息,相信他也快到蜀中了。”
卓亦疏此時方才了然,汙衣也是一個江湖門派,其幫主名為上官頓。
狄青從懷中取出一張紙,隻見紙上歪歪曲曲的筆跡寫著數個門派的名字以及十餘個人名,狄青將紙放在桌上,並且言道:“這些就是汙衣幫打探出來的。”
劉明義和卓亦疏低頭觀看,尤其是劉明義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隻聽他說道:“這些都是蜀中有名的門派,個個不容小覷,難道他們都是文隱閣的分舵?”
狄青神色凝重的點了點頭,旋即迴道:“不錯,這些都是文隱閣的分舵。”
劉明義又道:“那這些人也都是文隱閣的部眾?”
狄青點了點頭,肯定了劉明義的說法。
蜀中地域廣闊,門派林立,奇人輩出,其中也不乏高手,這些門派雖然都不如青城派那般厲害,但若是聚在一起,就算是青城派也不敢小看他們。
狄青又道:“上官頓近日就會趕來蜀中,到時候我二人聯手,定要將這些文隱閣的人一舉鏟滅,免得他們為禍我大唐江山。”
“上官幫主何時來蜀中?”劉明義問道。
狄青答道:“他被一些事情纏住了腳,想必一個月之內就會來此。”
“一個月的時間足可踏平這些門派、滅了這些所謂高手。”卓亦疏輕笑道:“狄大哥何須再等幫手,有我一人一劍足矣。”
一聽這話,狄青自是一喜,他知卓亦疏師承名門,劍法高超,有他相助定然如虎添翼,隻不過此事異常兇險,所以狄青才沒有主動開口請卓亦疏相助,如今卓亦疏自己說了,狄青自然大喜過望。
劉明義看了看紙上的名字,知道這些都是極為厲害的人物,卓亦疏卻說一個月時間踏平這些勢力,此話未免有些托大,劉明義本想勸他等待上官頓的到來,以汙衣幫的力量相助方能萬無一失,可劉明義轉念一想,卓亦疏性格疏狂桀驁,必然聽不進這些話,而卓亦疏雖然狂傲,但並不莽撞,他既然這樣說了,那就肯定是有把握。
念及於此,劉明義也就沒有多言,而是說到:“既然如此,那我這就迴青城山,調集青城弟子。”
卓亦疏聞言卻道:“劉大哥你身份特殊,文隱閣的這些人雖有反意,但現在畢竟還未行事,青城派貿然出手,恐怕會落人話柄。”
狄青也是說道:“亦疏兄弟言之有理,青城派樹大招風,若是貿然出手,隻怕那楊慎矜會以此為由打壓青城派,畢竟現在楊慎矜還是朝廷命官,手中權力頗大。”
劉明義一聽也覺有理,但又不想眼睜睜看著朋友拚命自己卻躲到一旁,他思忖一陣後便即說道:“我還是聚集青城派之力,聚而不動,兩位若有需要,我隨時下山相助。”
言至於此,三人各自行動,卓亦疏和狄青直奔第一處,而劉明義則一路迴了青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