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恭點了點頭,說道:“楊公子,你這麽一說卑職倒是想起來了,前幾日卑職收到的密報中曾經有過這麽一段記載,說也先曾在北京城下挾太上皇逼和,但被於尚書以社稷為重,君為輕拒絕了,楊公子,這七個字您也曾對卑職說過。”
楊趣的老臉微微有些發熱,繼續道:“不僅如此,吏部尚書王植,戶部尚書陳循,禮部尚書胡濙都是堅決的主戰派,而且內閣之中又增添了一位三元及第的狀元商輅和正統十三年的狀元及第彭時為新的內閣成員,老徐,這兩位,可也是堅決的主戰派!”
楊趣這段時間以來,沒少從徐恭這裏獲得京城的信息,加上昨晚楊趣思考了一晚,竟然發現當今的朝廷雖然稱不上是最強的一代,但卻是最團結的一代。
徐恭點了點頭,說道:“楊公子,你的意思我明白了,當今朝廷上至太後、皇上,下至內閣和六部九卿皆是堅決的主戰派,當今大明有這樣的朝廷,焉有不勝之理?”
楊趣道:“老徐,你再看看咱們金陵六部都是一些什麽人?你覺得以咱們金陵六部的這些養老官員,有決心有膽量誓死保衛住這座金陵城嗎?”
徐恭的臉色沉了沉,說道:“不能!”
楊趣道:“這第二點,便是兵力的優勢!老徐,土木堡之戰咱們大明最精銳的將士全部陣亡,而留守京師的都是些什麽人?都是一些人心惶惶、疲憊的士卒,之後當今皇帝又調走了京師的備操軍,金陵的備操軍,河南的備操軍,山東沿海的備倭軍和江北的運糧軍這才勉強湊夠了二十萬之數,老徐,說句實話,這二十萬兵力乃是一群烏合之眾,實在是沒有什麽戰鬥力,可正是有了朝廷主戰的決心,這二十萬烏合之眾與瓦剌打下來,已經變成了咱們大明的精兵強將,老徐,你說咱們金陵可有一隻這樣的軍隊?”
徐恭的臉色又沉了沉,同樣搖了搖頭,說道:“沒有!”
楊趣又道:“這第三點,便是發動群眾全民抗戰!老徐,從京城傳來的戰報中也提到過了,於尚書這一次為了抵抗瓦剌,可是將整個京師的軍民都調動起來了,京師之內數十萬人備戰備荒,城內的木土、瓦匠、石匠等統一編成工程隊,進行訓練,並且籌集了大量磚石、木材、石灰、工具等,以備戰時急用,同時於尚書還組織力量加固京師周邊的城牆,增修了京城的崇文、正陽、宣武、東直、朝陽、西直、阜成、德勝、安定九門,特別是城北的德勝門、安定門,城西的西直門和阜成門,把城內側由土築改為磚砌,並深浚了城壕,加強了城防,而這一切,咱們金陵的百姓能被調動起來嗎?”
徐恭的臉色再一次的陰沉了下來,說道:“不能!卑職覺得金陵城的百姓不僅不能被調動起來,而且隻要瓦剌南下要來金陵的消息一旦傳到了金陵,金陵必然會未戰先亂,到時候瓦剌都不用進行強攻,隻隨隨便便來上幾個衝鋒,金陵城必能被破。”
楊趣輕歎一口氣,說道:“金陵六部人心不齊,金陵城內兵力空虛,百姓更是不堪一用,老徐你說這一戰咱們怎麽打?”
“這---?”徐恭的臉色已經變得說不出來的難看。
楊趣輕歎一聲,說道:“老徐,若想抵禦瓦剌的進攻,首先要將整個金陵的軍政大權控製在自己手中,然後在五日之內湊齊至少五萬可堪一用的兵士,如果這兩點能夠做到的話,隻需將金陵城的百姓忽悠起來一起守城,隻要能夠守的數日,數日之後,必有援軍來救,到時候金陵之危可解,但是這三點,想要做到哪一點都不容易。”
徐恭低頭沉吟片刻,突然猛地一抬頭,說道:“楊公子,如果楊公子敢放手一搏的話,咱們或許還有機會!”
“什麽?放手一搏?老徐,你這是什麽意思?”楊趣道。
徐恭道:“楊公子,實不相瞞,自從卑職從錦衣衛指揮使卸任以來,一直將錦衣暗衛的發展放在了金陵,也就是說最近這十幾年來咱們錦衣暗衛招募的人員,至少有一半都在金陵城內,所以金陵可以稱得上的咱們錦衣暗衛的大本營!”
“什麽?金陵?老徐,金陵之中有多少錦衣暗衛的人員?”楊趣問道。
徐恭想了想,說道:“楊公子,咱們錦衣衛是在原有的錦衣衛的體製下暗自成立的,這最早一批的錦衣暗衛成員再加上最近十幾年咱們新吸收過來的人員,大概在兩萬左右的人數!”
“什麽!兩萬!”楊趣嚇了一跳,險些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楊公子,這是多了還是少了?”徐恭有些不解的看了看楊趣,問道。
多了還是少了?這個老徐是不是來老子這裏臭顯擺了?整個金陵城裏藏了兩萬的錦衣暗衛,這要是讓朝廷知道了,恐怕整個錦衣衛就要被重新清洗,到時候像什麽東廠、西廠、南廠、北廠肯定一股腦的冒出來,否則的話當今皇上怎麽能夠睡得著覺!
“老徐,你若是聽我的,你們這兩萬的錦衣暗衛千萬不能暴露,寧可金陵城被攻破了你們也不能暴露,否則的話,到時候不僅是你們錦衣暗衛和玄瑛大難臨頭,更是會害了咱們大明的百姓,說不定這其中的危害要遠遠高於瓦剌屠城的危害!”楊趣臉色變了變,說道。
“什麽!楊公子,你可莫要嚇唬卑職!”徐恭也聽出了楊趣話中深深的忌憚之意,在徐恭的認識當中,他還沒有見過楊趣有這般正經,有這般害怕的時候呢!
“老徐,二十幾日前咱們剛剛誅殺了王振,我問你,王振掌權這十幾年來,對咱們大明的危害大不大?”楊趣問道。
“何止是大!楊公子,若是沒有王振,若是沒有東廠,咱們大明的軍力何至於羸弱到如此程度?王振專權十三年,咱們大明的邊防被破壞的不成樣子,朝廷的官員依附王振者,人人得官做,但凡稍有不敬者,不是被殺就是被罷官,朝廷人才流失嚴重,可以說若是沒有王振,沒有東廠,便沒有大明今日的劫難!”徐恭道。
楊趣的老臉微微有些發熱,繼續道:“不僅如此,吏部尚書王植,戶部尚書陳循,禮部尚書胡濙都是堅決的主戰派,而且內閣之中又增添了一位三元及第的狀元商輅和正統十三年的狀元及第彭時為新的內閣成員,老徐,這兩位,可也是堅決的主戰派!”
楊趣這段時間以來,沒少從徐恭這裏獲得京城的信息,加上昨晚楊趣思考了一晚,竟然發現當今的朝廷雖然稱不上是最強的一代,但卻是最團結的一代。
徐恭點了點頭,說道:“楊公子,你的意思我明白了,當今朝廷上至太後、皇上,下至內閣和六部九卿皆是堅決的主戰派,當今大明有這樣的朝廷,焉有不勝之理?”
楊趣道:“老徐,你再看看咱們金陵六部都是一些什麽人?你覺得以咱們金陵六部的這些養老官員,有決心有膽量誓死保衛住這座金陵城嗎?”
徐恭的臉色沉了沉,說道:“不能!”
楊趣道:“這第二點,便是兵力的優勢!老徐,土木堡之戰咱們大明最精銳的將士全部陣亡,而留守京師的都是些什麽人?都是一些人心惶惶、疲憊的士卒,之後當今皇帝又調走了京師的備操軍,金陵的備操軍,河南的備操軍,山東沿海的備倭軍和江北的運糧軍這才勉強湊夠了二十萬之數,老徐,說句實話,這二十萬兵力乃是一群烏合之眾,實在是沒有什麽戰鬥力,可正是有了朝廷主戰的決心,這二十萬烏合之眾與瓦剌打下來,已經變成了咱們大明的精兵強將,老徐,你說咱們金陵可有一隻這樣的軍隊?”
徐恭的臉色又沉了沉,同樣搖了搖頭,說道:“沒有!”
楊趣又道:“這第三點,便是發動群眾全民抗戰!老徐,從京城傳來的戰報中也提到過了,於尚書這一次為了抵抗瓦剌,可是將整個京師的軍民都調動起來了,京師之內數十萬人備戰備荒,城內的木土、瓦匠、石匠等統一編成工程隊,進行訓練,並且籌集了大量磚石、木材、石灰、工具等,以備戰時急用,同時於尚書還組織力量加固京師周邊的城牆,增修了京城的崇文、正陽、宣武、東直、朝陽、西直、阜成、德勝、安定九門,特別是城北的德勝門、安定門,城西的西直門和阜成門,把城內側由土築改為磚砌,並深浚了城壕,加強了城防,而這一切,咱們金陵的百姓能被調動起來嗎?”
徐恭的臉色再一次的陰沉了下來,說道:“不能!卑職覺得金陵城的百姓不僅不能被調動起來,而且隻要瓦剌南下要來金陵的消息一旦傳到了金陵,金陵必然會未戰先亂,到時候瓦剌都不用進行強攻,隻隨隨便便來上幾個衝鋒,金陵城必能被破。”
楊趣輕歎一口氣,說道:“金陵六部人心不齊,金陵城內兵力空虛,百姓更是不堪一用,老徐你說這一戰咱們怎麽打?”
“這---?”徐恭的臉色已經變得說不出來的難看。
楊趣輕歎一聲,說道:“老徐,若想抵禦瓦剌的進攻,首先要將整個金陵的軍政大權控製在自己手中,然後在五日之內湊齊至少五萬可堪一用的兵士,如果這兩點能夠做到的話,隻需將金陵城的百姓忽悠起來一起守城,隻要能夠守的數日,數日之後,必有援軍來救,到時候金陵之危可解,但是這三點,想要做到哪一點都不容易。”
徐恭低頭沉吟片刻,突然猛地一抬頭,說道:“楊公子,如果楊公子敢放手一搏的話,咱們或許還有機會!”
“什麽?放手一搏?老徐,你這是什麽意思?”楊趣道。
徐恭道:“楊公子,實不相瞞,自從卑職從錦衣衛指揮使卸任以來,一直將錦衣暗衛的發展放在了金陵,也就是說最近這十幾年來咱們錦衣暗衛招募的人員,至少有一半都在金陵城內,所以金陵可以稱得上的咱們錦衣暗衛的大本營!”
“什麽?金陵?老徐,金陵之中有多少錦衣暗衛的人員?”楊趣問道。
徐恭想了想,說道:“楊公子,咱們錦衣衛是在原有的錦衣衛的體製下暗自成立的,這最早一批的錦衣暗衛成員再加上最近十幾年咱們新吸收過來的人員,大概在兩萬左右的人數!”
“什麽!兩萬!”楊趣嚇了一跳,險些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楊公子,這是多了還是少了?”徐恭有些不解的看了看楊趣,問道。
多了還是少了?這個老徐是不是來老子這裏臭顯擺了?整個金陵城裏藏了兩萬的錦衣暗衛,這要是讓朝廷知道了,恐怕整個錦衣衛就要被重新清洗,到時候像什麽東廠、西廠、南廠、北廠肯定一股腦的冒出來,否則的話當今皇上怎麽能夠睡得著覺!
“老徐,你若是聽我的,你們這兩萬的錦衣暗衛千萬不能暴露,寧可金陵城被攻破了你們也不能暴露,否則的話,到時候不僅是你們錦衣暗衛和玄瑛大難臨頭,更是會害了咱們大明的百姓,說不定這其中的危害要遠遠高於瓦剌屠城的危害!”楊趣臉色變了變,說道。
“什麽!楊公子,你可莫要嚇唬卑職!”徐恭也聽出了楊趣話中深深的忌憚之意,在徐恭的認識當中,他還沒有見過楊趣有這般正經,有這般害怕的時候呢!
“老徐,二十幾日前咱們剛剛誅殺了王振,我問你,王振掌權這十幾年來,對咱們大明的危害大不大?”楊趣問道。
“何止是大!楊公子,若是沒有王振,若是沒有東廠,咱們大明的軍力何至於羸弱到如此程度?王振專權十三年,咱們大明的邊防被破壞的不成樣子,朝廷的官員依附王振者,人人得官做,但凡稍有不敬者,不是被殺就是被罷官,朝廷人才流失嚴重,可以說若是沒有王振,沒有東廠,便沒有大明今日的劫難!”徐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