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臨近正午,徐恭來到了楊趣的家裏。
“老徐,你不要告訴我昨日咱們的猜測已經成真了?”楊趣看到今日徐恭的臉色,心中已經涼了大半。
“楊公子,以後在下還是以卑職自稱吧!”徐恭長長吸了口氣,說道。
“老徐,說說你探聽到的消息!”事到如今,楊趣反而鎮定了下來。
徐恭道:“楊公子,秦、朱兩家的糧食確實是送給了也先,早在七日前,秦、朱兩家約有十五萬石的糧食就已經運到了瓦剌軍中,這個消息極為隱秘,就連當今朝廷都不知道。”
“連朝廷都不知道?老徐,你又是怎麽知道的?”楊趣問道。
“楊公子,在瓦拉軍中,在伯顏帖木兒的麾下有一名親信,這名親信出生於準格爾部,但他的父親卻是我們漢人,早在十年前這個人就已經加入了我們錦衣暗衛。”徐恭道。
“哦?這個人可不可靠?提供的消息準確嗎?”楊趣問道。
“可靠!因為這個人的父親,已經被我們錦衣暗衛找到了,而且這幾年來,都是咱們在奉養他!”徐恭道。
“那麽也先的騎兵直接進攻保定府了嗎?”楊趣問道。
“沒有!保定現在的守備兵力也不在少數,瓦剌如果從北直隸地區直接南下,必定會遭受到巨大的阻力,所以這次他們還是故技重施,繞了個遠路!”徐恭道。
“哦?他們是從哪裏繞過來的?”楊趣道。
“濟南府!”徐恭道。
“如果他們繞道濟南府,然後再南下,大概需要幾天?”楊趣問道。
徐恭想了想,說道:“如果繞路的話,至少要多走三日,然後再算上這一路上的阻力,最多十三、四日,他們便能打到金陵城下!”
“老徐,你怎麽確定他們就是往金陵而來的呢?濟南府也不錯,瓦剌騎兵的目標也可能是濟南府。”楊趣問道。
“楊公子,今天秦、朱兩家和蘇家的事情,你還不知吧?”徐恭問道。
“什麽事情?”楊趣微微一皺眉,預感有些不詳的問道。
徐恭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神色,說道:“楊公子,今天秦、朱兩家和蘇家的糧價已經下調到了二百二十文一石,而且他們三家也聯合在金陵城內開設了十餘處粥場,更有意思的是,滯留在金陵城兩個月有餘的朝鮮使團,也準備這幾日動身迴朝鮮了,這一切的一切,都預示著金陵城即將有大事發生!”
尼瑪,秦、朱兩家這是要開始洗白了!
楊趣輕歎一聲,說道:“老徐,十日的時間太短了,真的是太短了。”
“楊公子,卑職不明白你說的十日的時間太短是什麽意思?”徐恭道。
楊趣道:“老徐,既然瓦剌能在土木堡一役殲滅掉我們大明的二十萬精銳,你以為這隻是咱們大明戰術上的失誤嗎?”
徐恭緩緩地搖了搖頭,說道:“楊公子說的是,卑職明白楊公子的意思了。咱們大明的募兵製度確實有些不合情理,而且軍中層層壓榨的情況也日益嚴重,正因為如此,咱們大明的士兵才會淪落成文官的奴仆,這對咱們大明來說,是致命的打擊。軍隊戰力的削弱,再加上王振十幾年的擅權,可以說咱們大明現在的軍力連宣宗時期的三成都沒有,三大營也已經不是以前的三大營了,二十萬精銳那也是個笑話,因為現在的大明,根本沒有精銳可言!”
“老徐,消消氣!”楊趣看到徐恭一臉憤慨的樣子,不禁出言安慰道。
徐恭一怔,不對啊,今日他是過來請楊趣的,怎麽楊趣三言兩語卻將他說生氣了,到頭來反而是楊趣在勸他?
“楊公子,卑職並不是生氣,卑職現在隻是一個小小的錦衣千戶,怎敢妄言朝廷軍政,剛才是卑職失言了!”
這個老徐,一口一個卑職,這是要賴上他了嗎?
“老徐,既然咱們大明已無精銳可言,為何這保衛京師的一戰,咱們會打的如此漂亮?”楊趣又道。
“這---?二十萬對三萬,咱們又是守城,如果這還輸了,那咱們大明就真的注定要亡了!”徐恭道。
楊趣點點頭,說道:“老徐,這兵力的差距隻是一個方麵,雖然咱們大明的兵力是遠遠高於瓦剌,但瓦剌可是三萬騎兵,而且瓦剌的這三萬騎兵也不是普通的騎兵,他們是自幼生長在馬背上的民族,若說這樣的一支騎兵足可以一頂百,不過分吧?這三萬騎兵若是放在草原上,他們隻需對我們大明衝殺幾個迴合,便能打的咱們潰不成軍,所以這兵力的優勢,隻是表象。”
“卑職願聽楊公子高見!”徐恭抱拳恭敬地說道。
楊趣點點頭,說道:“老徐,這兵力的差距隻是一個方麵,雖然咱們大明的兵力是遠遠多與瓦剌,但瓦剌可是三萬騎兵,而且瓦剌的這三萬騎兵也不是普通的騎兵,他們是自幼生長在馬背上的民族,我若說這樣的一支騎兵足以一頂百,不過分吧?三萬騎兵,這若是在草原上他們隻需對我們大明的將士衝殺幾個迴合,便能打的咱們潰不成軍,所以這兵力的優勢,隻是表象。”
“卑職願聽楊公子高見!”徐恭抱拳恭敬地說道。
楊趣道:“老徐,依我看京師之所以能夠守住,最主要得益於三點!”
“楊公子,哪三點?”徐恭心中微微一動,他沒想到隻是簡單的一次守城,竟然有三點原因之多。
楊趣道:“這第一點,是統一的朝廷!老徐你知道土木堡之戰太上皇被俘,二十萬精銳盡數折在了土木堡,朝廷失去了君主,而瓦剌又采取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策來要挾我們大明,可以說瓦剌接下來對我們大明這一戰,占據了天時與地利!”
“是,楊公子,或許連也先都沒有想到,咱們大明的朝廷做事竟然這麽果決,他們抓了咱們的太上皇,咱們就另立新君,這樣一來,便斷絕了他們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想法。”徐恭道。
楊趣道:“不僅如此,現在太上皇的生母孫太後也支持當今皇帝,於謙節庵更是升任兵部尚書,全權負責籌劃京師防禦,老徐你也知道自古兵部尚書不掌兵,而於尚書這次卻是例外,這說明什麽?這說明太後和皇上對於尚書的信任,由此可見朝廷與瓦剌決戰之心是多麽的堅決!”
“老徐,你不要告訴我昨日咱們的猜測已經成真了?”楊趣看到今日徐恭的臉色,心中已經涼了大半。
“楊公子,以後在下還是以卑職自稱吧!”徐恭長長吸了口氣,說道。
“老徐,說說你探聽到的消息!”事到如今,楊趣反而鎮定了下來。
徐恭道:“楊公子,秦、朱兩家的糧食確實是送給了也先,早在七日前,秦、朱兩家約有十五萬石的糧食就已經運到了瓦剌軍中,這個消息極為隱秘,就連當今朝廷都不知道。”
“連朝廷都不知道?老徐,你又是怎麽知道的?”楊趣問道。
“楊公子,在瓦拉軍中,在伯顏帖木兒的麾下有一名親信,這名親信出生於準格爾部,但他的父親卻是我們漢人,早在十年前這個人就已經加入了我們錦衣暗衛。”徐恭道。
“哦?這個人可不可靠?提供的消息準確嗎?”楊趣問道。
“可靠!因為這個人的父親,已經被我們錦衣暗衛找到了,而且這幾年來,都是咱們在奉養他!”徐恭道。
“那麽也先的騎兵直接進攻保定府了嗎?”楊趣問道。
“沒有!保定現在的守備兵力也不在少數,瓦剌如果從北直隸地區直接南下,必定會遭受到巨大的阻力,所以這次他們還是故技重施,繞了個遠路!”徐恭道。
“哦?他們是從哪裏繞過來的?”楊趣道。
“濟南府!”徐恭道。
“如果他們繞道濟南府,然後再南下,大概需要幾天?”楊趣問道。
徐恭想了想,說道:“如果繞路的話,至少要多走三日,然後再算上這一路上的阻力,最多十三、四日,他們便能打到金陵城下!”
“老徐,你怎麽確定他們就是往金陵而來的呢?濟南府也不錯,瓦剌騎兵的目標也可能是濟南府。”楊趣問道。
“楊公子,今天秦、朱兩家和蘇家的事情,你還不知吧?”徐恭問道。
“什麽事情?”楊趣微微一皺眉,預感有些不詳的問道。
徐恭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神色,說道:“楊公子,今天秦、朱兩家和蘇家的糧價已經下調到了二百二十文一石,而且他們三家也聯合在金陵城內開設了十餘處粥場,更有意思的是,滯留在金陵城兩個月有餘的朝鮮使團,也準備這幾日動身迴朝鮮了,這一切的一切,都預示著金陵城即將有大事發生!”
尼瑪,秦、朱兩家這是要開始洗白了!
楊趣輕歎一聲,說道:“老徐,十日的時間太短了,真的是太短了。”
“楊公子,卑職不明白你說的十日的時間太短是什麽意思?”徐恭道。
楊趣道:“老徐,既然瓦剌能在土木堡一役殲滅掉我們大明的二十萬精銳,你以為這隻是咱們大明戰術上的失誤嗎?”
徐恭緩緩地搖了搖頭,說道:“楊公子說的是,卑職明白楊公子的意思了。咱們大明的募兵製度確實有些不合情理,而且軍中層層壓榨的情況也日益嚴重,正因為如此,咱們大明的士兵才會淪落成文官的奴仆,這對咱們大明來說,是致命的打擊。軍隊戰力的削弱,再加上王振十幾年的擅權,可以說咱們大明現在的軍力連宣宗時期的三成都沒有,三大營也已經不是以前的三大營了,二十萬精銳那也是個笑話,因為現在的大明,根本沒有精銳可言!”
“老徐,消消氣!”楊趣看到徐恭一臉憤慨的樣子,不禁出言安慰道。
徐恭一怔,不對啊,今日他是過來請楊趣的,怎麽楊趣三言兩語卻將他說生氣了,到頭來反而是楊趣在勸他?
“楊公子,卑職並不是生氣,卑職現在隻是一個小小的錦衣千戶,怎敢妄言朝廷軍政,剛才是卑職失言了!”
這個老徐,一口一個卑職,這是要賴上他了嗎?
“老徐,既然咱們大明已無精銳可言,為何這保衛京師的一戰,咱們會打的如此漂亮?”楊趣又道。
“這---?二十萬對三萬,咱們又是守城,如果這還輸了,那咱們大明就真的注定要亡了!”徐恭道。
楊趣點點頭,說道:“老徐,這兵力的差距隻是一個方麵,雖然咱們大明的兵力是遠遠高於瓦剌,但瓦剌可是三萬騎兵,而且瓦剌的這三萬騎兵也不是普通的騎兵,他們是自幼生長在馬背上的民族,若說這樣的一支騎兵足可以一頂百,不過分吧?這三萬騎兵若是放在草原上,他們隻需對我們大明衝殺幾個迴合,便能打的咱們潰不成軍,所以這兵力的優勢,隻是表象。”
“卑職願聽楊公子高見!”徐恭抱拳恭敬地說道。
楊趣點點頭,說道:“老徐,這兵力的差距隻是一個方麵,雖然咱們大明的兵力是遠遠多與瓦剌,但瓦剌可是三萬騎兵,而且瓦剌的這三萬騎兵也不是普通的騎兵,他們是自幼生長在馬背上的民族,我若說這樣的一支騎兵足以一頂百,不過分吧?三萬騎兵,這若是在草原上他們隻需對我們大明的將士衝殺幾個迴合,便能打的咱們潰不成軍,所以這兵力的優勢,隻是表象。”
“卑職願聽楊公子高見!”徐恭抱拳恭敬地說道。
楊趣道:“老徐,依我看京師之所以能夠守住,最主要得益於三點!”
“楊公子,哪三點?”徐恭心中微微一動,他沒想到隻是簡單的一次守城,竟然有三點原因之多。
楊趣道:“這第一點,是統一的朝廷!老徐你知道土木堡之戰太上皇被俘,二十萬精銳盡數折在了土木堡,朝廷失去了君主,而瓦剌又采取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策來要挾我們大明,可以說瓦剌接下來對我們大明這一戰,占據了天時與地利!”
“是,楊公子,或許連也先都沒有想到,咱們大明的朝廷做事竟然這麽果決,他們抓了咱們的太上皇,咱們就另立新君,這樣一來,便斷絕了他們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想法。”徐恭道。
楊趣道:“不僅如此,現在太上皇的生母孫太後也支持當今皇帝,於謙節庵更是升任兵部尚書,全權負責籌劃京師防禦,老徐你也知道自古兵部尚書不掌兵,而於尚書這次卻是例外,這說明什麽?這說明太後和皇上對於尚書的信任,由此可見朝廷與瓦剌決戰之心是多麽的堅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