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將,便是貪狼星君。貪狼星君驚慌失措,但眼角餘光亦在看阡苡——麵上是彷徨無助,估計大概是完全沒有料到事情的其實還有這種發展狀況。
還有貪狼星君也不懂阡苡那不知所謂的行為——仿佛是在逃避?但有什麽好逃避的。
貪狼星君至今記得白嶴帝君與赤池魔帝都交代過,不管在哪看到白屹大帝不用驚慌便是,若非心中有鬼不主動招惹的話,白屹大帝是絕對不會有空理人的。
再者說大大方方打個招唿也沒事,這樣,白屹大帝沒準還能記住你。反正總比唯唯諾諾卑躬屈膝的敷衍著好。
白嶴帝君自己意思是,“本座兄長確實被傳得神乎其神,但本座堅信他並非虎狼。”
——貪狼星君總說還算省心,願意聽一下白嶴帝君這個老前輩的建議。
所以,貪狼星君方才選擇體麵站好迎接那位曾經叱吒風雲的老前輩——但貪狼星君任然詫異……
可不詫異?白屹大帝倒台之後許多言論便再也沒了個限製。
現世的人們,包括仙界,但那句高風亮節也不過是嘴上說說而已,聽著笑一笑便罷了。
事實上人們又總是狂妄自大,總喜歡假裝光芒萬丈似的,如此方才能提現自己至高無上,在在如此背景之下,許多人差不多已經等同於接近喪心病狂的邊緣,所以人們壓根就是無謂是否貶斥或者批鬥這位已經大權旁落的帝王。
確實也僅僅隻是偷偷的,但即便這樣,也合該其心當誅。放眼望去,不在此間,不知人間煙火氣,而生在此間又怎麽會不知道煙熏繚繞的難堪。
捫心自問,貪狼星君可不怎麽喜歡口氣比天高,小命比直薄的無用之人。光生著伶牙俐齒的巧嘴張口就來其實沒什麽作用,尤其是還非要好死不死得罪白屹大帝這種獨斷專行且威力無窮之輩——其實不知天高地厚得罪了,到頭來知道廬山真麵目,才來手足無措那還有什麽用?
倒不如一早想好後果是否自己能承擔便是……隻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之下,貪狼星君潛意識中竟也或多或少覺得白屹大帝的光輝事跡是乃‘誇大化’。
畢竟別人是個什麽樣子貪狼星君不敢多言,而那位茯旻他是知道的——茯旻是極其心高氣傲之人。
並且這個雖然小小年紀,但實際已經算得上是撐起了妖界的半邊天的人物,反正,在過往的接觸中貪狼星君覺得茯旻仿佛連對主上奚夜妖帝都頗有微詞……
既然如此,按理來說茯旻應該虎虎生威才對,怎麽可能在白屹大帝剛架劍而來的瞬間便絲毫沒有拖泥帶水的行叩拜跪下的大禮。
再者說,更加叫人匪夷所思的是,傳聞中兇神惡煞的白屹大帝仿佛不在乎別人對他的態度,不管是恭敬也好,謙卑也吧,皆是視若無睹,一言不發架著劍就走了,並且麵對妖界眾人的問候竟頭都沒迴一下……
這差不多也同樣是現世報,仙界之人不比妖界,平素在詆毀白屹大帝方麵,也就妖界敢鬧得沸沸揚揚。
至於其餘二界,尤其魔界雖然有些意見但是,不過僅僅竊竊私語罷了。
畢竟赤池魔帝的身份就是白屹大帝的徒兒,這點赤池魔帝自己供認不諱,外人也難以質疑。
貪狼星君是知道自己這個長輩為人處世的風格的——赤池魔帝有眼高於頂的本事,當然也有高高在上的資格。於是赤池魔帝這位長輩也十分認人,雖然看著與奚夜妖帝一般話多,但也絕對沒有奚夜妖帝這般話多……說起來,差不多也隻是話多罷了,純粹話多無甚意義,所以也顯少有人能與赤池魔帝套上近乎。
其實說來不才,赤池魔帝原本人間來,不僅是人間來,而且出生在皇族,是當代皇族的即將成為太子的五皇子——而貪狼星君也來自人間的皇族,不過論起來的話,差別可就大了。
赤池魔帝與貪狼星君雖然同是人間太子,但二人差不多相差了將近二九一十八代——但貪狼星君也沒什麽不好承認的,自己的道緣便是聽說了赤池魔帝昔年在人間的光輝事跡。
據說赤池魔帝得道飛升之前原本隻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差別僅僅是地位尊貴罷了。
不過赤池魔帝從小脾氣也不怎麽好倒是真的——因為赤池魔帝一小把年紀便被立為了太子。
自然很多人都匪夷所思,上有兄長聲名遠揚下有弟弟深得垂愛,怎麽太子之位會落在一個平平無奇的五皇子身上。
因為,現實十分殘忍……
據說赤池魔帝母親的芳名喚作‘明樓’,也就是當代人間人盡皆知的‘明夫人’。
明夫人明樓是乃在水一方文靜溫柔的絕美佳人。
並非破軍星君恭維,而是論美貌的話明夫人明樓隻怕完全可以說是‘人間妗荷’。
明夫人明樓素來神秘,並未給後人留下太多追憶的故事,其之生平公德,在外人眼中不過三言兩語便可一筆帶過。
但是,花邊新聞也不見得比妗荷少到哪裏去,甚至這麽多輩人過去可,明夫人還依舊炙手可熱,被人們時常在茶餘飯後提及——畢竟赤池魔帝得道升天的過程,實在是目前為止破天荒第一遭。
但更加令人稱奇的是據說赤池魔帝的母親是道姑,曾一直在京城邊上一個衰敗落魄無人踏足的廟宇之中潛心修煉。
之後,有一日不知怎麽的,那座山中便去了人——那人亦毋庸置疑是當代帝王,也就是赤池魔帝的父親戚帝……
故事很俗套。不是偶遇,但據說戚帝本是走投無路,因為人心不古,江山即將改朝換代,所以戚帝亦欲直接拋棄家國與富貴,獨自私自逃亡。
但不偏不倚真的在大山之中一雲霧繚繞的桃花園中遇到了明樓。
明樓雖是道姑但卻不穿道服,而是一身明亮的紫色衣袍,並且那衣袍也並不是普通衣物——反正,即便是見多識廣的戚帝也叫不出這衣袍的名字。
不過戚帝看出來了,這位雖然一身茄子的色衣袍之人雖然穿得十分豔俗,但此人的氣質確實超凡脫俗——並且明樓因為長年之中仿佛不食人見五穀雜糧似的……
據說戚帝一直不知道如何形容這位夫人的氣質——大約驚為天人吧。
戚帝後來迴憶說,明夫人明明是年紀輕輕的絕色佳人,但是不知為何竟會出現這種深山老林中。
另外實在令人覺得可疑的是,通常而言,女子膽小,雖然據說從一開始的時候明夫人便不似那久居深閨的妙齡女子,但最令人所思的還是,區區一個弱女子獨自居住在這種飛禽走獸隨時都會出現的林子深處倒也不怕——畢竟若非實在如同喪家之犬,除了逃命無暇顧及其他,至少戚帝是永生永世都絕對不會闖入這林子中來的……畢竟即便戚帝慌不擇路,抱著‘退一步便是黃泉路’的想法……可一路至此過程中卻也不得不承認,實在是膽戰心驚毛骨悚然。
然而這一切,好在因為明夫人的出現而終止。戚帝初見明夫人,不僅一瞬間莫名其妙的感慨萬千,甚至還有一種他鄉遇故知的心血澎湃,這都不算什麽,想來這種環境下是個正常人,見了另一個正常人都會有這種感覺。
明夫人並不像壞人,有幾分知書達理溫文爾雅的理智模樣。
加之閑雲野鶴的生活,甚至還為明夫人增添了幾分似乎‘五指不沾陽春水’般的雍容灑脫——戚帝曾說,乍見明夫人便覺有種‘初春陌路逢故人,陽春飛雪三月白’的茫然緊張,隻是緊張,卻也沒有慌張與尷尬,這種感覺前所未有……
但貪狼星君覺得,按理說,都這樣了,戚帝合該警覺才對——因為人間雖然信奉活神仙,但總不至於戚帝會真的癡心妄想覺得自己真的遇得到吧?
戚帝生平名聲不好臭名昭著,但自古帝王名聲沒幾個好的,多他一個不多便是。倒也並非戚帝昏庸無道殘酷不仁,反而戚帝身為帝王亦有帝王的通病,狡詐多疑……
可所以不怎麽想怎麽都是奇怪的?但問題是戚帝自己說,須臾緊張之後戚帝又覺得自己‘此處心安是吾鄉’。亦覺得明夫人雖然年輕但是慈眉善目和藹可親,竟叫人找不到抗拒求助的理由。
總歸到了最後戚帝就鬼使神差真的求救了明夫人,然後就沒詳細的傳聞了,隻有輕描淡寫的一句,明夫人出山自稱是‘易舒道人’,而這位道人身懷絕技,恍若菩薩下凡本事通天,隻輕而易舉便將王權收複且拱手讓給戚帝……後生下五皇子當日便不幸離世。
然而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明夫人終身未嫁卻遷居深宮,然後誕下了五皇子的當日便死了。
不過也有人說帝後不滿明夫人養蝶認為其乃妖道會為禍人間,於是各種刁難……反正這中各種說法五花八門,最後明夫人死了,帝後倒也得償所願了。
但貪狼星君知道的,大人們的仇恨怎麽可能一死了之呢?明夫人雖然死了,但總歸五皇子還安然無恙,也就注定了此事便不可能就這麽一筆勾銷了。
昔年明夫人死後,戚帝便再也沒有了特定的依靠與扶持,而憑借門楣高貴帝後便借機左右了帝王之權,然後帝後暗中順水推舟——就把年紀輕輕的五皇子立為太子了。
這自然不是什麽好事,據說當年瘟疫橫行……
當年之事眾說紛紜,加之年代久遠失傳了也正常。反正同樣身為人間皇族子弟的貪狼星君也不知道當年是陰謀詭計還是誤打誤撞,當年一些人間學無所成沒資格得道登天,最終淪落為江湖術士之輩聚集在一起掐指一算說是需要人間太子自願以身祭天方能感天動地……
貪狼星君昔年聽過之後確實也一樣匪夷所思,但事實就是,那些江湖術士自己都沒說清楚為何非要讓太子祭天才能感天動地——而戚帝也沒問世人到底怎麽‘見罪’了蒼天,隻是默認允許了。
好在之後白屹大帝便出現了,據說就是白屹大帝將感染了瘟疫並且正在絞刑架上的赤池魔帝給救了下來並且帶到天界與依舊同住……
想來這便也是赤池魔帝至今依舊維護白屹大帝的理由了,不僅養育之恩,還有救命之恩,更重要的是還有知遇之恩。
但妖界平時才是對白屹大帝叫囂的最厲害了,也不知道是羨慕嫉妒,還是純粹隻為了給白嶴帝君與赤池魔帝二人招致連帶非議。反正這些事情都不簡單……
同樣不簡單的還有,為何此刻白屹大帝會出現在這裏……話說起來,貪狼星君也未曾與白屹大帝碰麵交流過。
加之白嶴帝君有心栽培貪狼星君,便時常帶在身邊學習,如此有關的閑言碎語貪狼星君也沒有聽到多少,反而在白嶴帝君的影響下,貪狼星君自己也對白屹大帝留下了一個不錯的映像。
——思考過後,貪狼星君亦隻是手足無措迷茫片刻,接著,通過朔方劍這個媒介的連線,他便收到了白嶴帝君撤退的指令。
——貪狼星君自然不敢多留,於是趕緊暗中聯係自己同胞們走為上策,緊接著一群人丟盔棄甲似的毫無秩序的自顧自逃竄走了。
可謂‘不知者無罪’——阡苡隻是十分委屈,並且還做出一副生怕別人不知道的模樣,捂著頭頂高高凸起的大包,弱柳扶風似的躺在奚夜妖帝詫異的目光中時……
奚夜妖帝五味陳雜,心中既悵然若失又哭笑不得,可麵對阡苡這種來頭的‘祖宗’,還必須得耐心寬慰,“打打殺殺有什麽好玩的,嚇到了吧,下次看你還愛不愛湊這種熱鬧。”
阡苡聞言,開開心心的一邊掀開被子便直接穿鞋,一邊興致勃勃說,“要湊,要湊,可有趣了,阡苡並非被嚇到,反正阡苡也不知道怎麽就沒意識了……
‘刀光劍影’還得自己看過才知道是個樣子,總比一無所有,光聽著周圍的人們口中相傳,來得有趣多了……”
還有貪狼星君也不懂阡苡那不知所謂的行為——仿佛是在逃避?但有什麽好逃避的。
貪狼星君至今記得白嶴帝君與赤池魔帝都交代過,不管在哪看到白屹大帝不用驚慌便是,若非心中有鬼不主動招惹的話,白屹大帝是絕對不會有空理人的。
再者說大大方方打個招唿也沒事,這樣,白屹大帝沒準還能記住你。反正總比唯唯諾諾卑躬屈膝的敷衍著好。
白嶴帝君自己意思是,“本座兄長確實被傳得神乎其神,但本座堅信他並非虎狼。”
——貪狼星君總說還算省心,願意聽一下白嶴帝君這個老前輩的建議。
所以,貪狼星君方才選擇體麵站好迎接那位曾經叱吒風雲的老前輩——但貪狼星君任然詫異……
可不詫異?白屹大帝倒台之後許多言論便再也沒了個限製。
現世的人們,包括仙界,但那句高風亮節也不過是嘴上說說而已,聽著笑一笑便罷了。
事實上人們又總是狂妄自大,總喜歡假裝光芒萬丈似的,如此方才能提現自己至高無上,在在如此背景之下,許多人差不多已經等同於接近喪心病狂的邊緣,所以人們壓根就是無謂是否貶斥或者批鬥這位已經大權旁落的帝王。
確實也僅僅隻是偷偷的,但即便這樣,也合該其心當誅。放眼望去,不在此間,不知人間煙火氣,而生在此間又怎麽會不知道煙熏繚繞的難堪。
捫心自問,貪狼星君可不怎麽喜歡口氣比天高,小命比直薄的無用之人。光生著伶牙俐齒的巧嘴張口就來其實沒什麽作用,尤其是還非要好死不死得罪白屹大帝這種獨斷專行且威力無窮之輩——其實不知天高地厚得罪了,到頭來知道廬山真麵目,才來手足無措那還有什麽用?
倒不如一早想好後果是否自己能承擔便是……隻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之下,貪狼星君潛意識中竟也或多或少覺得白屹大帝的光輝事跡是乃‘誇大化’。
畢竟別人是個什麽樣子貪狼星君不敢多言,而那位茯旻他是知道的——茯旻是極其心高氣傲之人。
並且這個雖然小小年紀,但實際已經算得上是撐起了妖界的半邊天的人物,反正,在過往的接觸中貪狼星君覺得茯旻仿佛連對主上奚夜妖帝都頗有微詞……
既然如此,按理來說茯旻應該虎虎生威才對,怎麽可能在白屹大帝剛架劍而來的瞬間便絲毫沒有拖泥帶水的行叩拜跪下的大禮。
再者說,更加叫人匪夷所思的是,傳聞中兇神惡煞的白屹大帝仿佛不在乎別人對他的態度,不管是恭敬也好,謙卑也吧,皆是視若無睹,一言不發架著劍就走了,並且麵對妖界眾人的問候竟頭都沒迴一下……
這差不多也同樣是現世報,仙界之人不比妖界,平素在詆毀白屹大帝方麵,也就妖界敢鬧得沸沸揚揚。
至於其餘二界,尤其魔界雖然有些意見但是,不過僅僅竊竊私語罷了。
畢竟赤池魔帝的身份就是白屹大帝的徒兒,這點赤池魔帝自己供認不諱,外人也難以質疑。
貪狼星君是知道自己這個長輩為人處世的風格的——赤池魔帝有眼高於頂的本事,當然也有高高在上的資格。於是赤池魔帝這位長輩也十分認人,雖然看著與奚夜妖帝一般話多,但也絕對沒有奚夜妖帝這般話多……說起來,差不多也隻是話多罷了,純粹話多無甚意義,所以也顯少有人能與赤池魔帝套上近乎。
其實說來不才,赤池魔帝原本人間來,不僅是人間來,而且出生在皇族,是當代皇族的即將成為太子的五皇子——而貪狼星君也來自人間的皇族,不過論起來的話,差別可就大了。
赤池魔帝與貪狼星君雖然同是人間太子,但二人差不多相差了將近二九一十八代——但貪狼星君也沒什麽不好承認的,自己的道緣便是聽說了赤池魔帝昔年在人間的光輝事跡。
據說赤池魔帝得道飛升之前原本隻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差別僅僅是地位尊貴罷了。
不過赤池魔帝從小脾氣也不怎麽好倒是真的——因為赤池魔帝一小把年紀便被立為了太子。
自然很多人都匪夷所思,上有兄長聲名遠揚下有弟弟深得垂愛,怎麽太子之位會落在一個平平無奇的五皇子身上。
因為,現實十分殘忍……
據說赤池魔帝母親的芳名喚作‘明樓’,也就是當代人間人盡皆知的‘明夫人’。
明夫人明樓是乃在水一方文靜溫柔的絕美佳人。
並非破軍星君恭維,而是論美貌的話明夫人明樓隻怕完全可以說是‘人間妗荷’。
明夫人明樓素來神秘,並未給後人留下太多追憶的故事,其之生平公德,在外人眼中不過三言兩語便可一筆帶過。
但是,花邊新聞也不見得比妗荷少到哪裏去,甚至這麽多輩人過去可,明夫人還依舊炙手可熱,被人們時常在茶餘飯後提及——畢竟赤池魔帝得道升天的過程,實在是目前為止破天荒第一遭。
但更加令人稱奇的是據說赤池魔帝的母親是道姑,曾一直在京城邊上一個衰敗落魄無人踏足的廟宇之中潛心修煉。
之後,有一日不知怎麽的,那座山中便去了人——那人亦毋庸置疑是當代帝王,也就是赤池魔帝的父親戚帝……
故事很俗套。不是偶遇,但據說戚帝本是走投無路,因為人心不古,江山即將改朝換代,所以戚帝亦欲直接拋棄家國與富貴,獨自私自逃亡。
但不偏不倚真的在大山之中一雲霧繚繞的桃花園中遇到了明樓。
明樓雖是道姑但卻不穿道服,而是一身明亮的紫色衣袍,並且那衣袍也並不是普通衣物——反正,即便是見多識廣的戚帝也叫不出這衣袍的名字。
不過戚帝看出來了,這位雖然一身茄子的色衣袍之人雖然穿得十分豔俗,但此人的氣質確實超凡脫俗——並且明樓因為長年之中仿佛不食人見五穀雜糧似的……
據說戚帝一直不知道如何形容這位夫人的氣質——大約驚為天人吧。
戚帝後來迴憶說,明夫人明明是年紀輕輕的絕色佳人,但是不知為何竟會出現這種深山老林中。
另外實在令人覺得可疑的是,通常而言,女子膽小,雖然據說從一開始的時候明夫人便不似那久居深閨的妙齡女子,但最令人所思的還是,區區一個弱女子獨自居住在這種飛禽走獸隨時都會出現的林子深處倒也不怕——畢竟若非實在如同喪家之犬,除了逃命無暇顧及其他,至少戚帝是永生永世都絕對不會闖入這林子中來的……畢竟即便戚帝慌不擇路,抱著‘退一步便是黃泉路’的想法……可一路至此過程中卻也不得不承認,實在是膽戰心驚毛骨悚然。
然而這一切,好在因為明夫人的出現而終止。戚帝初見明夫人,不僅一瞬間莫名其妙的感慨萬千,甚至還有一種他鄉遇故知的心血澎湃,這都不算什麽,想來這種環境下是個正常人,見了另一個正常人都會有這種感覺。
明夫人並不像壞人,有幾分知書達理溫文爾雅的理智模樣。
加之閑雲野鶴的生活,甚至還為明夫人增添了幾分似乎‘五指不沾陽春水’般的雍容灑脫——戚帝曾說,乍見明夫人便覺有種‘初春陌路逢故人,陽春飛雪三月白’的茫然緊張,隻是緊張,卻也沒有慌張與尷尬,這種感覺前所未有……
但貪狼星君覺得,按理說,都這樣了,戚帝合該警覺才對——因為人間雖然信奉活神仙,但總不至於戚帝會真的癡心妄想覺得自己真的遇得到吧?
戚帝生平名聲不好臭名昭著,但自古帝王名聲沒幾個好的,多他一個不多便是。倒也並非戚帝昏庸無道殘酷不仁,反而戚帝身為帝王亦有帝王的通病,狡詐多疑……
可所以不怎麽想怎麽都是奇怪的?但問題是戚帝自己說,須臾緊張之後戚帝又覺得自己‘此處心安是吾鄉’。亦覺得明夫人雖然年輕但是慈眉善目和藹可親,竟叫人找不到抗拒求助的理由。
總歸到了最後戚帝就鬼使神差真的求救了明夫人,然後就沒詳細的傳聞了,隻有輕描淡寫的一句,明夫人出山自稱是‘易舒道人’,而這位道人身懷絕技,恍若菩薩下凡本事通天,隻輕而易舉便將王權收複且拱手讓給戚帝……後生下五皇子當日便不幸離世。
然而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明夫人終身未嫁卻遷居深宮,然後誕下了五皇子的當日便死了。
不過也有人說帝後不滿明夫人養蝶認為其乃妖道會為禍人間,於是各種刁難……反正這中各種說法五花八門,最後明夫人死了,帝後倒也得償所願了。
但貪狼星君知道的,大人們的仇恨怎麽可能一死了之呢?明夫人雖然死了,但總歸五皇子還安然無恙,也就注定了此事便不可能就這麽一筆勾銷了。
昔年明夫人死後,戚帝便再也沒有了特定的依靠與扶持,而憑借門楣高貴帝後便借機左右了帝王之權,然後帝後暗中順水推舟——就把年紀輕輕的五皇子立為太子了。
這自然不是什麽好事,據說當年瘟疫橫行……
當年之事眾說紛紜,加之年代久遠失傳了也正常。反正同樣身為人間皇族子弟的貪狼星君也不知道當年是陰謀詭計還是誤打誤撞,當年一些人間學無所成沒資格得道登天,最終淪落為江湖術士之輩聚集在一起掐指一算說是需要人間太子自願以身祭天方能感天動地……
貪狼星君昔年聽過之後確實也一樣匪夷所思,但事實就是,那些江湖術士自己都沒說清楚為何非要讓太子祭天才能感天動地——而戚帝也沒問世人到底怎麽‘見罪’了蒼天,隻是默認允許了。
好在之後白屹大帝便出現了,據說就是白屹大帝將感染了瘟疫並且正在絞刑架上的赤池魔帝給救了下來並且帶到天界與依舊同住……
想來這便也是赤池魔帝至今依舊維護白屹大帝的理由了,不僅養育之恩,還有救命之恩,更重要的是還有知遇之恩。
但妖界平時才是對白屹大帝叫囂的最厲害了,也不知道是羨慕嫉妒,還是純粹隻為了給白嶴帝君與赤池魔帝二人招致連帶非議。反正這些事情都不簡單……
同樣不簡單的還有,為何此刻白屹大帝會出現在這裏……話說起來,貪狼星君也未曾與白屹大帝碰麵交流過。
加之白嶴帝君有心栽培貪狼星君,便時常帶在身邊學習,如此有關的閑言碎語貪狼星君也沒有聽到多少,反而在白嶴帝君的影響下,貪狼星君自己也對白屹大帝留下了一個不錯的映像。
——思考過後,貪狼星君亦隻是手足無措迷茫片刻,接著,通過朔方劍這個媒介的連線,他便收到了白嶴帝君撤退的指令。
——貪狼星君自然不敢多留,於是趕緊暗中聯係自己同胞們走為上策,緊接著一群人丟盔棄甲似的毫無秩序的自顧自逃竄走了。
可謂‘不知者無罪’——阡苡隻是十分委屈,並且還做出一副生怕別人不知道的模樣,捂著頭頂高高凸起的大包,弱柳扶風似的躺在奚夜妖帝詫異的目光中時……
奚夜妖帝五味陳雜,心中既悵然若失又哭笑不得,可麵對阡苡這種來頭的‘祖宗’,還必須得耐心寬慰,“打打殺殺有什麽好玩的,嚇到了吧,下次看你還愛不愛湊這種熱鬧。”
阡苡聞言,開開心心的一邊掀開被子便直接穿鞋,一邊興致勃勃說,“要湊,要湊,可有趣了,阡苡並非被嚇到,反正阡苡也不知道怎麽就沒意識了……
‘刀光劍影’還得自己看過才知道是個樣子,總比一無所有,光聽著周圍的人們口中相傳,來得有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