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土豆已經下地快四個月了,按理說也該成熟了。


    但是這件事劉禪卻做不了主。


    這農作物,還得看天!


    若是天公作美,或許現在就已經可以收成了。


    但是他們誰都拿不準,隻有按部就班的,等著說明書上所說的“滿四個月”的日期到來。


    荀諶卻有些不懂,為什麽一種糧食什麽時候要收成,連種地的人都說不清楚。


    “難道這東西還看不出來是否成熟了嗎?”


    不過他的心裏雖然有些疑惑,卻也沒有多問,而是轉頭問向了諸葛亮:“聽說左將軍懸軍入蜀,不知如今進展如何?”


    諸葛亮愣了一愣,從容道:“主公受劉璋之邀,遠擊張魯,如今正駐軍葭萌。”


    “駐軍葭萌?”


    荀諶聞言,也不禁一愣,他忽然明白為什麽剛才諸葛亮會愣神。


    對於劉備得這個決定,諸葛亮也是十分疑惑的。


    “想必主公是為了收撫人心,以待時機吧!”


    諸葛亮將自己心裏給劉備找的理由給說了出來。


    “素聞左將軍仁義高著,今日看來,果然所傳不虛。”


    荀諶微微一歎,但是語氣聽起來卻並不像話裏一樣,實在讓人感覺不出來是在誇讚劉備。


    劉備這一次沒有果斷出擊,的確是讓人難以理解,畢竟他明明早就已經打算要進取益州了,可到了益州卻開始優柔寡斷了起來。


    所以當諸葛亮幾月前得知劉備錯失了大好時機的時候,心裏還有些失望。


    如今的荀諶也是同樣如此。


    不過他卻與諸葛亮不同,他來找的不是劉備,而是這個讓他感興趣的劉禪。


    “其實等一等再出手,也未必是什麽壞事!”


    劉禪在旁邊聽了幾句,忽然開口替劉備申辯了起來。


    “哦?願聞其詳!”


    荀諶聞言,一下子來了興趣,想聽聽劉禪有什麽高見。


    方才在大堂之中,聽諸葛亮侃侃而談,雖然來得很過癮,但是諸葛亮口辯非凡,他說出來的卻不能全信。


    “其實最開始我得知父親與劉璋會麵之後,沒有立即下手,也有些不解。但是現在看來,卻也並非沒有道理。”


    劉禪說到這裏,忽然停頓了一下,看著諸葛亮吃驚的神色以及荀諶滿臉的期待。


    他又繼續說到:“益州之地,雖說是劉焉、劉璋父子相承,至今已垂二十年,按理說應該是人心歸附,一州同心,但是劉焉一死,張魯便率先割據,不聽劉璋號令。至於其餘益州各郡太守,雖說服從劉璋管轄,但難免沒有二心,如今沒有動作,也許隻不過是因為實力不強,難以與劉璋對抗。”


    劉禪說到這裏的時候,已經不需要再繼續說下去。


    因為荀諶自己就已經將話接了過去。


    “難道左將軍是擔心倉促動手,引發益州分崩離析?”


    這正是劉禪的意思。


    也極有可能是劉備當時的想法。


    所以他才會決定在與劉璋相會之後,直接前往葭萌。


    隻不過他沒有按照和劉璋約定好的進攻張魯,而是直接在葭萌城裏住了下來,一麵與張魯對峙,一麵打探益州的各路軍情以及各郡情況。


    劉禪沉色道:“當年劉焉手下的益州就不團結,如今的益州也很難說!”


    荀諶卻道:“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左將軍懸軍深入,如今全靠劉璋提供軍資。若是日後有變,劉璋在益州境內,斷了左將軍的軍糧,到時恐怕就很被動了!”


    荀諶的話,一下子刺中了諸葛亮的心,這也正是他所擔心的。


    一旦在益州發生了變故,他遠在荊州,等得到消息的時候,恐怕仗都已經打完了,隻能被動的接受事實。


    “以父親的行事風格,我想劉璋沒有理由對我軍動武吧!畢竟我們可是他主動邀約入蜀的!”


    說完這句話,劉禪的心裏卻也有些打鼓。


    在這個時代,斷定一個諸侯會不會對另一個諸侯動武,可不是憑簡單的仁義道德就可以衡量的!


    “可萬一要是動武了呢?”


    荀諶似乎想要考驗一下劉禪,看看他究竟會怎麽做!


    劉禪聞言,不禁陷入了沉思。


    “是啊!要是萬一真的動武了呢?”


    “根據曆史的走向,劉備的確得到了益州,但是現如今的曆史走向還和以往一樣嗎?”


    “我可是已經在改變曆史走向了,其他的事,是不是也會隨之改變呢?”


    他忽然想起派馬良、馬謖兄弟去幫助馬超的事,這一件事,無疑是改變了曆史。


    他正色道:“如果劉璋真的動了手,我相信憑父親的能力,絕不會坐以待斃,至少能夠堅守住。到時我們從荊州出兵,正可兩麵夾擊,一舉平定益州。”


    “從荊州出兵?如今的荊州,還能有多少兵馬?”


    在劉璋暗弱已經盡人皆知的情況下,荀諶倒是並不懷疑劉備堅守的能力,隻是已經被劉備帶走大量人馬入蜀之後,荊州還能有多少人馬給他們用。


    “這……”


    劉禪雖然想說,但是卻礙於這是荊州的絕頂機密,在荀諶沒有決定留下來之時,他暫時決不能說。


    而就在這個時候,諸葛亮道:“友若兄有所不知,如今的荊州兵馬不過一萬,確實捉襟見肘得很。”


    諸葛亮說的這一萬兵馬,其實並沒有算上劉禪新招來的這五千人馬,而是這幾個月的日子裏,他們想方設法從其他地方補充的兵源。


    荀諶道:“所以你們才會如此著急的招兵,連流落的小股賊寇也沒有放過。”


    “這……”


    這一次,卻是讓諸葛亮不知該如何迴答了。


    劉禪笑道:“荀先生誤會了,招撫流賊的事,諸葛先生並不清楚,這件事是我私自做的。”


    “私自做的?”


    荀諶再一次感到了吃驚。


    “他一個六歲的小孩,到底有多大的能力?”


    “招撫流賊這樣的事,他是怎麽做到的?”


    “難道他也是用剛才‘憑空造物’的手段,征服了最開始為他奔走的那一批流賊?”


    ……


    荀諶腦海裏閃過許多想法,但都是猜測,他最想知道的還是劉禪親口說出的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神級熊孩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閣下閑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閣下閑書並收藏三國:神級熊孩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