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閻君可曾得到消息?曹操如今已開始行僭越之事了。”
馬良並沒有直接解釋,而是轉而向閻溫發問。
閻溫此時卻被問得一臉懵逼,搖了搖頭道:“你這是從哪裏聽來的,曹公怎會做出這樣的事?”
馬良看到閻溫那吃驚的神情,不禁大笑道:“閻君既然不信,不妨去問問任何一個從東方來的人,看看曹操是不是逼著天子賜他讚拜不名、劍履上殿。”
“這……”
閻溫的神情又為之一變,他一時間竟無法接受這一事實。
馬良道:“俗話說,口說無憑,若閻君自認為尚是大漢之臣,不妨先驗證一下馬某所言,是否屬實,再決定是否投降。”
馬良說話的時候,充滿著自信,他的神情就已經表明他說的話決沒有半句虛言。
閻溫這個時候,又怎麽會看不出來。
他已無需求證,正色道:“就算如此,馬超謀反的事實也無法改變。”
馬良笑道:“謀反?若如今馬超已決定歸降劉皇叔呢?”
“劉皇叔?你是劉備派來的?”閻溫不由得一陣吃驚。
他早已猜到馬良的到來,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但是他卻沒有想到馬良是劉備派來的,他隻以為馬良是荊州亂後,投奔了馬超。
馬良笑道:“劉皇叔受當今天子衣帶詔,奉命討賊,無奈曹賊勢力已成,不可輕圖,故左將軍輾轉多地,為圖興複,如今已得荊州,將進得益州,到時連接荊益二州,再與涼州相連,則天下之事,未知鹿死誰手。”
馬良頓了一頓,又道:“閻君若自以為尚屬大漢之臣,當棄不義之曹賊,轉而助匡漢之劉皇叔!”
“這……”
閻溫一時間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開始思考,就這樣為了曹操而死,是不是真的有意義。
而曹操,是否真的如馬良所說,已不打算做大漢的臣子!
馬良見閻溫的內心已然動搖,當即進一步道:“古人有言,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今閻君為曹賊而死,與為大漢江山興複而活,孰輕孰重,還請閻君自行思量。”
“……”
閻溫此時卻並沒有迴答,他的內心已經陷入糾結,但是卻還是難以下決心。
馬良又道:“大丈夫審時度勢,本也應該,閻君如今若有猶豫,我等也不強求。我會在馬孟起那裏為閻君爭取一個月的時間,若閻君想清楚了,自然可以幡然改過,若閻君執迷不悟,那麽我也救不了閻君的性命了!”
馬良的話,不禁讓閻溫心生感動,他的內心已經開始動搖,隻是他還下不了決定,他還需要一劑催化劑。
馬超的攻城之旅進行得並不順利,韋康等人守著高大堅固的城牆,並不打算出城迎戰,馬超的軍隊就算再精銳,卻也不能不顧死傷強行攻城。
所以他們在一陣攻城無果之後,都退了迴來。
馬超迴到軍營的第一件事,就是詢問馬良:“閻伯儉如今可願歸降?”
馬良隻能將他給閻溫的期限向馬超說明,希望馬超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讓閻溫對軍中的消息一一過目。
想要以誠心來感動閻溫。
馬超聽了馬良的話,暫時選擇了同意。
畢竟他已經等了兩個多月,也不在乎多等一個月。
因為他知道夏侯淵此時在關中忙得不可開交,根本無暇顧及冀城的事。
甚至有可能他還根本不知道冀城發生了什麽。
……
馬良所等待的機會已經到來,但是閻溫是否會如馬良所願,真心投降,卻還是一個未知數。
但是在荊州,劉禪要等待的日期還很遠,他的土豆甚至都還沒有成熟,更不用說玉米和番薯了。
不過在三月底的時候,卻還是傳來了一個好消息。
‘潛龍軍’經過三個月的訓練,終於開始執行他們成立以來的第一項任務。
潛入敵軍的大本營,探聽敵軍的動向。
他們分成了兩隊,以探聽曹軍的消息為主,而探聽孫權的消息為輔。
趙統和曲楓一隊,潛入了曹操所在的鄴城,而呂越和黃強一隊,潛入了孫權的石頭城。
不過當這一項決定已經開始實施之後,劉禪才得知這個消息。
為此,他還發了一陣脾氣,責怪諸葛亮等人故意瞞著他。
然而盡管他不高興,卻也隻能接受這個既成事實,無法改變什麽。
這個時候,他忽然間意識到,係統所發布的新任務有多麽重要。
有一支真正屬於他,忠心於他的軍隊,是多麽的重要。
但是如今任務的進展依舊為0%,而除了諸葛亮、關羽等人,幾乎所有的人都還是將他看成是個小孩。
隻是因為劉備的緣故,對他比較尊敬。
但實際上,卻並不是很聽他的話。
甚至於在很多事情上,還要阻止他隨心所欲。
所以他現在絞盡腦汁,想要發展一下真正忠心於他的下屬,卻也是一籌莫展。
現在荊州所有的將士,都隻認劉備、諸葛亮、關羽和張飛等人,對劉禪,無非是一點點的尊敬罷了。
……
就在劉禪鬱悶了好長時間之後,忽然間出現了一個消息,讓他頓時來了精神,一下子心氣高昂了起來。
一日午後,他正耍著脾氣,想逃一下周倉的武術課,然後就意外的得到了係統的信息。
“恭喜宿主,成功收服五千生力軍,目前年度任務進度為50%,請宿主再接再厲。”
“誒?還有這種好事,我怎麽不知道我什麽時候收服了五千的生力軍!”
突然出現的係統消息,讓他有些猝不及防,他完全摸不著頭腦。
不過既然係統給出了提示,劉禪也相信這是事實,於是他來到了諸葛亮那裏詢問道:“先生,你可曾聽說有五千人前來投奔我們?”
然而諸葛亮給出的迴複卻是沒有。
無奈之下,劉禪隻好選擇等待。
但是等待了好幾天,卻還是沒有消息。
他不禁開始懷疑係統消息的準確性。
直到這一天,一名士兵飛奔入刺史府大堂,朝諸葛亮稟報道:“軍師,有一大隊人馬朝公安城而來,那為首之人遞來了一張紙條,說是交給城內的主人,便會有人來接他們。”
諸葛亮接過紙條,大為吃驚的跑出了大堂,找到了正“消極怠工”的劉禪。
馬良並沒有直接解釋,而是轉而向閻溫發問。
閻溫此時卻被問得一臉懵逼,搖了搖頭道:“你這是從哪裏聽來的,曹公怎會做出這樣的事?”
馬良看到閻溫那吃驚的神情,不禁大笑道:“閻君既然不信,不妨去問問任何一個從東方來的人,看看曹操是不是逼著天子賜他讚拜不名、劍履上殿。”
“這……”
閻溫的神情又為之一變,他一時間竟無法接受這一事實。
馬良道:“俗話說,口說無憑,若閻君自認為尚是大漢之臣,不妨先驗證一下馬某所言,是否屬實,再決定是否投降。”
馬良說話的時候,充滿著自信,他的神情就已經表明他說的話決沒有半句虛言。
閻溫這個時候,又怎麽會看不出來。
他已無需求證,正色道:“就算如此,馬超謀反的事實也無法改變。”
馬良笑道:“謀反?若如今馬超已決定歸降劉皇叔呢?”
“劉皇叔?你是劉備派來的?”閻溫不由得一陣吃驚。
他早已猜到馬良的到來,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但是他卻沒有想到馬良是劉備派來的,他隻以為馬良是荊州亂後,投奔了馬超。
馬良笑道:“劉皇叔受當今天子衣帶詔,奉命討賊,無奈曹賊勢力已成,不可輕圖,故左將軍輾轉多地,為圖興複,如今已得荊州,將進得益州,到時連接荊益二州,再與涼州相連,則天下之事,未知鹿死誰手。”
馬良頓了一頓,又道:“閻君若自以為尚屬大漢之臣,當棄不義之曹賊,轉而助匡漢之劉皇叔!”
“這……”
閻溫一時間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開始思考,就這樣為了曹操而死,是不是真的有意義。
而曹操,是否真的如馬良所說,已不打算做大漢的臣子!
馬良見閻溫的內心已然動搖,當即進一步道:“古人有言,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今閻君為曹賊而死,與為大漢江山興複而活,孰輕孰重,還請閻君自行思量。”
“……”
閻溫此時卻並沒有迴答,他的內心已經陷入糾結,但是卻還是難以下決心。
馬良又道:“大丈夫審時度勢,本也應該,閻君如今若有猶豫,我等也不強求。我會在馬孟起那裏為閻君爭取一個月的時間,若閻君想清楚了,自然可以幡然改過,若閻君執迷不悟,那麽我也救不了閻君的性命了!”
馬良的話,不禁讓閻溫心生感動,他的內心已經開始動搖,隻是他還下不了決定,他還需要一劑催化劑。
馬超的攻城之旅進行得並不順利,韋康等人守著高大堅固的城牆,並不打算出城迎戰,馬超的軍隊就算再精銳,卻也不能不顧死傷強行攻城。
所以他們在一陣攻城無果之後,都退了迴來。
馬超迴到軍營的第一件事,就是詢問馬良:“閻伯儉如今可願歸降?”
馬良隻能將他給閻溫的期限向馬超說明,希望馬超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讓閻溫對軍中的消息一一過目。
想要以誠心來感動閻溫。
馬超聽了馬良的話,暫時選擇了同意。
畢竟他已經等了兩個多月,也不在乎多等一個月。
因為他知道夏侯淵此時在關中忙得不可開交,根本無暇顧及冀城的事。
甚至有可能他還根本不知道冀城發生了什麽。
……
馬良所等待的機會已經到來,但是閻溫是否會如馬良所願,真心投降,卻還是一個未知數。
但是在荊州,劉禪要等待的日期還很遠,他的土豆甚至都還沒有成熟,更不用說玉米和番薯了。
不過在三月底的時候,卻還是傳來了一個好消息。
‘潛龍軍’經過三個月的訓練,終於開始執行他們成立以來的第一項任務。
潛入敵軍的大本營,探聽敵軍的動向。
他們分成了兩隊,以探聽曹軍的消息為主,而探聽孫權的消息為輔。
趙統和曲楓一隊,潛入了曹操所在的鄴城,而呂越和黃強一隊,潛入了孫權的石頭城。
不過當這一項決定已經開始實施之後,劉禪才得知這個消息。
為此,他還發了一陣脾氣,責怪諸葛亮等人故意瞞著他。
然而盡管他不高興,卻也隻能接受這個既成事實,無法改變什麽。
這個時候,他忽然間意識到,係統所發布的新任務有多麽重要。
有一支真正屬於他,忠心於他的軍隊,是多麽的重要。
但是如今任務的進展依舊為0%,而除了諸葛亮、關羽等人,幾乎所有的人都還是將他看成是個小孩。
隻是因為劉備的緣故,對他比較尊敬。
但實際上,卻並不是很聽他的話。
甚至於在很多事情上,還要阻止他隨心所欲。
所以他現在絞盡腦汁,想要發展一下真正忠心於他的下屬,卻也是一籌莫展。
現在荊州所有的將士,都隻認劉備、諸葛亮、關羽和張飛等人,對劉禪,無非是一點點的尊敬罷了。
……
就在劉禪鬱悶了好長時間之後,忽然間出現了一個消息,讓他頓時來了精神,一下子心氣高昂了起來。
一日午後,他正耍著脾氣,想逃一下周倉的武術課,然後就意外的得到了係統的信息。
“恭喜宿主,成功收服五千生力軍,目前年度任務進度為50%,請宿主再接再厲。”
“誒?還有這種好事,我怎麽不知道我什麽時候收服了五千的生力軍!”
突然出現的係統消息,讓他有些猝不及防,他完全摸不著頭腦。
不過既然係統給出了提示,劉禪也相信這是事實,於是他來到了諸葛亮那裏詢問道:“先生,你可曾聽說有五千人前來投奔我們?”
然而諸葛亮給出的迴複卻是沒有。
無奈之下,劉禪隻好選擇等待。
但是等待了好幾天,卻還是沒有消息。
他不禁開始懷疑係統消息的準確性。
直到這一天,一名士兵飛奔入刺史府大堂,朝諸葛亮稟報道:“軍師,有一大隊人馬朝公安城而來,那為首之人遞來了一張紙條,說是交給城內的主人,便會有人來接他們。”
諸葛亮接過紙條,大為吃驚的跑出了大堂,找到了正“消極怠工”的劉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