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就諸葛亮現在的想法來說,確實不適合立即實施。
不然的話,反倒可能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引起荊州百姓的反叛。
而且劉禪還覺得這個想法不夠成熟,或許還需要先試驗試驗。
但是現在時機並不成熟,他也就沒有提出來。
現在他要做的,就是沉下心來,慢慢的等待。
……
等待的不僅是劉禪,冀城之外的馬良兄弟也在等待。
他們在等待嶄露頭角的機會。
而這個機會,似乎漸漸的來了。
時值三月初,馬超已經領兵圍了冀城有兩個多月了。
冀城裏等待救援無果的守城將士此刻也終於開始變得慌張了起來。
這一日,涼州刺史韋康召集閻溫、楊阜、趙昂、**等人到刺史府中議事。
被重重圍困的城池,每日都要經受馬超的猛攻。
此時的韋康心焦如火,苦苦期盼,卻怎麽也等不到夏侯淵的援軍。
現在冀城裏的話事人都已到齊,韋康也不繞彎子,開門見山的道:“如今馬超兵勢日猛,援軍卻不見蹤影,為之奈何?”
他這一次找來的人,閻溫是從上邽一路被馬超追到了冀城。
而楊阜則是在曹操與馬超在潼關交戰的時候,就在曹操的帳下做過參謀,後來曹操撤軍而迴,他也就迴到了老家冀城。
至於趙昂,他本是曹操帳下的將軍,因功被任命到涼州為官,此時與楊阜的弟弟**一同在城牆上領兵堅守。
他們已經成功的抵禦了多次馬超的進攻,使得馬超現在都隻能靠圍城來迫使韋康投降。
韋康的話很明白,就兩層意思,一個是求援,一個是放棄抵抗,向馬超投降。
閻溫第一個站了出來,拱手道:“以閻某拙見,冀城之內,糧草充實,冀城之外,城高牆厚,我軍但堅守不出,量馬超不能如何!”
韋康聞言,並沒有說話,而是皺著眉頭,望著楊阜。
楊阜也上前道:“閻別駕所言甚是,如今馬超圍困冀城,雖誌在必得,但夏侯將軍領雄師在後,若我軍能守住冀城,夏侯將軍必將帶兵來救。到時我們與夏侯將軍兩路夾擊,必能使馬超遁走。”
趙昂和**也上前道:“我等願攜城中將士,死守城門,絕不讓馬超越過一步!”
他們四個人都發表了意見。
而且都出奇的一致。
所有人都讚成堅守待援,沒有一個人有投降的想法。
韋康又道:“可是如今馬超已圍城兩月,城中糧草雖說暫可支撐,但若長久下去,恐難以為繼,還需盡快與夏侯淵聯係上,才可讓城中將士、百姓安心,免生變亂。”
既然他們的意見都一致,那麽韋康也不提投降的事。
但是他不能坐等,他需要盡快解決這個麻煩。
他實在是希望好好的睡個安穩覺。
不然的話,他就隻好違背眾人的意願,開城投降了。
韋康話裏的隱含意思,閻溫和楊阜等人又豈會不知。
但是如今的問題是,要是能夠出城,去找夏侯淵救援的話,他們早就去了。
隻可惜馬超對冀城的包圍太過緊密,他們根本沒有派人出去求援的可能。
忽然間,整個房間裏的氣氛變得十分壓抑。
沒有人說話。
每個人都想著他們心裏的想法。
誰都明白,要想讓韋康決定堅守,那就必須給他一個可行的方案!
不然就算現在是在堅守,但到了以後,就說不準了。
沉默良久……
閻溫、楊阜等人麵麵相覷不知有多少遍。
閻溫在心裏暗歎一聲,然後站了出來。
“閻某願尋機出城,去尋夏侯將軍前來救援。”
誰也沒有想到,閻溫竟然會提出這樣的請求。
甚至他們都認為閻溫這是在癡人說夢。
如今毫不誇張的說,冀城裏就算是連一隻鳥都飛不出去,更何況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楊阜首先道:“閻別駕有這個心意和膽量,著實讓楊某感佩,但如今馬超圍城三匝,你又如何出得去?”
閻溫卻像是早有準備,正色道:“楊參軍所慮,其實我也知道,不過這幾日我在城牆上觀戰,發覺在城北的護城河水道旁馬超的士兵部署並不那麽嚴密,若是能找到一個機會,從水道潛出,或許能夠成功出去!”
閻溫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眼睛都頓時一亮,他們沒有想到,閻溫竟能想出這樣的法子。
韋康問道:“果真如此?”
他雖然是涼州刺史,是冀城的坐鎮者,但是他都是直麵馬超,對於城北的情況卻不那麽清楚了。
趙昂上前道:“閻別駕所言不差,那裏是護城河引水之處,馬超並未派駐多少士兵。”
韋康又問道:“可是要想從水道潛出,需得有極好的水性,閻別駕可能勝任?”
這件事雖然是閻溫提出來的,但是卻並非一定要閻溫去做,不過之前閻溫 “毛遂自薦”,他再怎麽也是要問一問的。
閻溫正色道:“明公有所不知,我自小便習水性,遊個幾十丈遠,根本不成問題。”
韋康聞言,頓時笑道:“哦?不成想閻別駕還有這番本領!那此事就擺脫閻別駕了!”
本來要去找夏侯淵,就需要一個能讓夏侯淵派兵前來的人前去才行,所以這一次他才召集了冀城裏麵的重要人物。
他的本意,是想讓楊阜想辦法出城。
畢竟楊阜曾經和夏侯淵共事過。
但是楊阜卻並沒有提出這種意願,他也不好強求。
而除了楊阜之外,閻溫也是能跟夏侯淵說上話的人。
有了閻溫的保障,韋康此時也忽然間感覺充滿了希望。
……
第三日,深夜,空中無月、無星,夜深人靜。
北城的火把第一次全部熄滅,城牆上的一切都變得漆黑一片。
隻有遠處馬超的駐兵營地還閃亮著些許燈火。
這個時候,城牆上忽然放下一根繩索,上麵拴著一個竹筐。
竹筐裏正好坐著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閻溫。
竹筐的正下方,就是護城河向北的水道。
“咚……”
閻溫潛入水中,激起一片水花。
隻聽一聲細小的落水聲傳出,城牆上的士兵就將竹筐給迅速拉了迴去。
“什麽聲音?”
不然的話,反倒可能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引起荊州百姓的反叛。
而且劉禪還覺得這個想法不夠成熟,或許還需要先試驗試驗。
但是現在時機並不成熟,他也就沒有提出來。
現在他要做的,就是沉下心來,慢慢的等待。
……
等待的不僅是劉禪,冀城之外的馬良兄弟也在等待。
他們在等待嶄露頭角的機會。
而這個機會,似乎漸漸的來了。
時值三月初,馬超已經領兵圍了冀城有兩個多月了。
冀城裏等待救援無果的守城將士此刻也終於開始變得慌張了起來。
這一日,涼州刺史韋康召集閻溫、楊阜、趙昂、**等人到刺史府中議事。
被重重圍困的城池,每日都要經受馬超的猛攻。
此時的韋康心焦如火,苦苦期盼,卻怎麽也等不到夏侯淵的援軍。
現在冀城裏的話事人都已到齊,韋康也不繞彎子,開門見山的道:“如今馬超兵勢日猛,援軍卻不見蹤影,為之奈何?”
他這一次找來的人,閻溫是從上邽一路被馬超追到了冀城。
而楊阜則是在曹操與馬超在潼關交戰的時候,就在曹操的帳下做過參謀,後來曹操撤軍而迴,他也就迴到了老家冀城。
至於趙昂,他本是曹操帳下的將軍,因功被任命到涼州為官,此時與楊阜的弟弟**一同在城牆上領兵堅守。
他們已經成功的抵禦了多次馬超的進攻,使得馬超現在都隻能靠圍城來迫使韋康投降。
韋康的話很明白,就兩層意思,一個是求援,一個是放棄抵抗,向馬超投降。
閻溫第一個站了出來,拱手道:“以閻某拙見,冀城之內,糧草充實,冀城之外,城高牆厚,我軍但堅守不出,量馬超不能如何!”
韋康聞言,並沒有說話,而是皺著眉頭,望著楊阜。
楊阜也上前道:“閻別駕所言甚是,如今馬超圍困冀城,雖誌在必得,但夏侯將軍領雄師在後,若我軍能守住冀城,夏侯將軍必將帶兵來救。到時我們與夏侯將軍兩路夾擊,必能使馬超遁走。”
趙昂和**也上前道:“我等願攜城中將士,死守城門,絕不讓馬超越過一步!”
他們四個人都發表了意見。
而且都出奇的一致。
所有人都讚成堅守待援,沒有一個人有投降的想法。
韋康又道:“可是如今馬超已圍城兩月,城中糧草雖說暫可支撐,但若長久下去,恐難以為繼,還需盡快與夏侯淵聯係上,才可讓城中將士、百姓安心,免生變亂。”
既然他們的意見都一致,那麽韋康也不提投降的事。
但是他不能坐等,他需要盡快解決這個麻煩。
他實在是希望好好的睡個安穩覺。
不然的話,他就隻好違背眾人的意願,開城投降了。
韋康話裏的隱含意思,閻溫和楊阜等人又豈會不知。
但是如今的問題是,要是能夠出城,去找夏侯淵救援的話,他們早就去了。
隻可惜馬超對冀城的包圍太過緊密,他們根本沒有派人出去求援的可能。
忽然間,整個房間裏的氣氛變得十分壓抑。
沒有人說話。
每個人都想著他們心裏的想法。
誰都明白,要想讓韋康決定堅守,那就必須給他一個可行的方案!
不然就算現在是在堅守,但到了以後,就說不準了。
沉默良久……
閻溫、楊阜等人麵麵相覷不知有多少遍。
閻溫在心裏暗歎一聲,然後站了出來。
“閻某願尋機出城,去尋夏侯將軍前來救援。”
誰也沒有想到,閻溫竟然會提出這樣的請求。
甚至他們都認為閻溫這是在癡人說夢。
如今毫不誇張的說,冀城裏就算是連一隻鳥都飛不出去,更何況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楊阜首先道:“閻別駕有這個心意和膽量,著實讓楊某感佩,但如今馬超圍城三匝,你又如何出得去?”
閻溫卻像是早有準備,正色道:“楊參軍所慮,其實我也知道,不過這幾日我在城牆上觀戰,發覺在城北的護城河水道旁馬超的士兵部署並不那麽嚴密,若是能找到一個機會,從水道潛出,或許能夠成功出去!”
閻溫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眼睛都頓時一亮,他們沒有想到,閻溫竟能想出這樣的法子。
韋康問道:“果真如此?”
他雖然是涼州刺史,是冀城的坐鎮者,但是他都是直麵馬超,對於城北的情況卻不那麽清楚了。
趙昂上前道:“閻別駕所言不差,那裏是護城河引水之處,馬超並未派駐多少士兵。”
韋康又問道:“可是要想從水道潛出,需得有極好的水性,閻別駕可能勝任?”
這件事雖然是閻溫提出來的,但是卻並非一定要閻溫去做,不過之前閻溫 “毛遂自薦”,他再怎麽也是要問一問的。
閻溫正色道:“明公有所不知,我自小便習水性,遊個幾十丈遠,根本不成問題。”
韋康聞言,頓時笑道:“哦?不成想閻別駕還有這番本領!那此事就擺脫閻別駕了!”
本來要去找夏侯淵,就需要一個能讓夏侯淵派兵前來的人前去才行,所以這一次他才召集了冀城裏麵的重要人物。
他的本意,是想讓楊阜想辦法出城。
畢竟楊阜曾經和夏侯淵共事過。
但是楊阜卻並沒有提出這種意願,他也不好強求。
而除了楊阜之外,閻溫也是能跟夏侯淵說上話的人。
有了閻溫的保障,韋康此時也忽然間感覺充滿了希望。
……
第三日,深夜,空中無月、無星,夜深人靜。
北城的火把第一次全部熄滅,城牆上的一切都變得漆黑一片。
隻有遠處馬超的駐兵營地還閃亮著些許燈火。
這個時候,城牆上忽然放下一根繩索,上麵拴著一個竹筐。
竹筐裏正好坐著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閻溫。
竹筐的正下方,就是護城河向北的水道。
“咚……”
閻溫潛入水中,激起一片水花。
隻聽一聲細小的落水聲傳出,城牆上的士兵就將竹筐給迅速拉了迴去。
“什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