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林老師接著說:
“汽車的發源地在歐洲,但智能網聯汽車卻萌芽於米國。
根據已知的文獻資料,我們發現最早提出智能網聯汽車概念的是米國通用汽車公司。
其在1939年4月紐約世界博覽會期間,搭建的futurama模擬城市展廳就提出了對20年後(注:20世紀60年代)的智能交通發展暢想。
通用汽車公司提出,在20世紀60年代的一座模擬城市中,有一個專職的交通管理中心;
城市中運行配備了獨立聲音係統的車輛,所有的道路與交叉口都按照新的交通環境進行了設計。
其中,最為獨特的是提出了自動高速公路的概念。
這被認為是目前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交通最早的雛形。
但是,通用汽車公司並沒有最終實現這一設想。
20世紀70年代,受益於軍事技術的發展,米國建立了電子道路導航係統,並開始在汽車領域應用。
20世紀90年代,全球定位係統(gps)的廣泛應用使得汽車導航成為可能。
1996年米國通用汽車公司率先發布了全球首款民用車載信息服務係統——安吉星(onstar)。
請問,你知道安吉星係統嗎?”
劉紅林老師笑眯眯地看著沈笑夫。
沈笑夫微微一笑,答道:
“知道啊!
安吉星係統,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在車輛上安裝的通信模塊,將從車輛傳感器、電子設備和gps獲取的信息,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傳送給後台唿叫中心;
唿叫中心係統對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後,再將輸出結果反饋給車主。
安吉星係統側重於駕駛者的安全服務,其服務內容包括車輛發生碰撞後的主動求助、車門遠程應急開啟、車輛狀況的遠程檢測、緊急救援協助、車載免提電話和後台人工語音導航等。
配置了安吉星係統的車輛與後台服務中心保持實時聯網,服務中心可以掌握每輛車的動態並根據需要及時提供各項服務。
迴答完畢!”
劉紅林老師笑眯眯地點點頭,說:
“嗯!迴答得不錯!
安吉星係統的投入使用,標誌著車聯網服務產業的誕生。
米國通用汽車安吉星係統的上線,促使其競爭對手紛紛研發各自所屬的車聯網係統。
在米國,福特汽車聯合微軟公司發布了sync係統,這是一款支持觸控功能的多媒體娛樂係統,側重於將手機、播放器中的設備通過藍牙、usb等方式集成到車載終端,擴展車載終端的娛樂功能。
在後續的發展中,福特汽車又陸續添加了汽車健康狀態檢測、自動緊急救援、交通監測和導航等功能。
該係統部署方便,不需要專用的車載終端(車機),任何具有藍牙功能的設備都可以方便地接入汽車,從而使sync係統支持的設備數量具有極大的擴展性。
sync係統的applink程序可以實現車載係統與手機app的連接,方便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對app進行操作,並且在使用這些程序的同時更加安全和便捷。
applink最成功之處在於其開放性,可以吸引更多的開發者開發相關的程序。
所有的車聯網通信都可以通過駕駛員的手機來完成,用戶隻需要支付自己手機的通信費即可。
在4g高速發展的時代,流量成本已經變得相對低廉,這對sync係統的普遍使用具有重要意義,也開創了車聯網領域的新發展方向,對於後來的汽車廠商影響很大。
2003年,米國交通部實施了車輛基礎設施集成計劃,並吸引了全球眾多汽車廠商加盟。
從計劃實施的數據來看,通過實現車輛與周圍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的聯網和交互,可以降低車輛事故發生率,改善並提高道路交通係統的有效性,有利於治理道路擁堵。
2005年,米國又通過了《新交通公平法案》,決定每年撥款1.1億美元支持米國國家智能車輛公路係統協會研究直至2009年。
2009年,米國交通部實施了車輛基礎設施集成計劃升級為intellidriver項目。
請問,intellidriver項目的目的是什麽啊?”
沈笑夫稍作思考,答道:
“intellidriver項目的目的,是通過推動車聯網通信係統在車輛上的部署情況,使交通係統運行更安全、更智能和更環保,核心思想就是通過無線連接技術,將車、人、基礎設施、無線終端等連接起來,更好地為車聯網服務。
迴答完畢!”
劉紅林老師說:
“嗯!迴答不錯!
智能網聯汽車在米國萌芽,然後歐洲跟進。
20世紀90年代,歐洲智能交通協會開始致力於智能交通領域的技術推進和標準製定。
盡管有歐盟的協調,但由於歐洲國家眾多、地域廣,無論是文化風俗、科技水平還是民眾需求都有著很大的差異。
因此,與米國相比,歐洲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曆程存在步調不一致的情況。
2000年9月,德國首先啟動了flee項目,該項目旨在實現車與道路基礎設施之間的通信,該係統也可以在車輛之間進行數據交互,還可以提供連接互聯網的服務。
2001年,歐盟啟動了e-safety計劃,並要求到2014年所有車輛必須安裝ecall(應急唿叫)係統。
e-safety計劃主要針對交通事故發生時的道路救援,其核心是裝於車內的‘黑盒子’——ecall係統。
當車輛發生嚴重碰撞導致安全氣囊啟動後,ecall係統會立即自動撥打112(歐盟國家統一的急救電話),並通過無線網絡自動向事故地點附近的緊急事故處理中心上傳唿叫信號和位置信息。
該項目旨在利用先進的信息與通信技術推動安全係統的研發與集成應用,為道路交通安全提供全麵的解決方案,即通過v2v以及v2i技術獲取道路環境信息,從而更有效地評估潛在的危險,並優化車載安全係統的功能。
2006年,歐盟完成了‘跨歐洲智能運輸係統項目’(trans-european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sprojects),該項目主要是解決歐洲陸路的基礎設施網絡問題,通過該項目的實施,歐洲大陸間的連接更加緊密。
2007年,歐洲20多個國家的150多家企業合作參與了車聯網服務應用平台——easyway項目。
這標誌著在歐盟區範圍內,各成員國在交通信息服務、管理和貨物運輸物流等方麵達成共識。
easyway項目力圖通過高質量的交通信息交互和係統指導,降低歐洲道路的擁擠程度;
通過數據采集和信息發布來挽救生命,增強道路安全;
通過優化駕駛員駕駛習慣來減少廢氣的排放,節約燃油消耗。
2007—2013年,歐盟實施ove計劃,該計劃研究目標在於提高車輛通行的經濟性,主要通過集成車車通信、車路通信和3g4g技術等實現。
通過該係統,可以優化駕駛員的駕駛行為、降低汽車油耗,尋求最優駕駛線路。
為了提高車輛通過交叉路口的安全性,歐洲的汽車製造商和研究機構等還共同開展intersafe項目。
該項目通過在汽車上安裝車載設備來實施。
當汽車通過交叉路口時,將同路口周圍的設施進行信息交互,以提高通過路口的安全性。
在inter-safe-2中,不僅考慮通過交叉路口的情況,還考慮了更多的場景,如左轉右轉、直行和闖紅燈等一係列的場景。
車載設備通過接收外部的信號,大大降低了行駛中的交通事故風險。車載設備不但可以接收路邊消息,還可以識別道路上的標記,以有效輔助汽車駕駛員的合理駕駛。
同時,歐洲傳統車企奔馳、寶馬、奧迪、沃爾沃和汽車零部件企業博世、大陸、法雷奧、舍弗勒等,在智能化應用方麵比較重視前期的道路測試!”
沈笑夫忽然問:“劉老師,請問一下,智能網聯車在亞洲、在我國的發展情況怎麽樣啊?”
“汽車的發源地在歐洲,但智能網聯汽車卻萌芽於米國。
根據已知的文獻資料,我們發現最早提出智能網聯汽車概念的是米國通用汽車公司。
其在1939年4月紐約世界博覽會期間,搭建的futurama模擬城市展廳就提出了對20年後(注:20世紀60年代)的智能交通發展暢想。
通用汽車公司提出,在20世紀60年代的一座模擬城市中,有一個專職的交通管理中心;
城市中運行配備了獨立聲音係統的車輛,所有的道路與交叉口都按照新的交通環境進行了設計。
其中,最為獨特的是提出了自動高速公路的概念。
這被認為是目前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交通最早的雛形。
但是,通用汽車公司並沒有最終實現這一設想。
20世紀70年代,受益於軍事技術的發展,米國建立了電子道路導航係統,並開始在汽車領域應用。
20世紀90年代,全球定位係統(gps)的廣泛應用使得汽車導航成為可能。
1996年米國通用汽車公司率先發布了全球首款民用車載信息服務係統——安吉星(onstar)。
請問,你知道安吉星係統嗎?”
劉紅林老師笑眯眯地看著沈笑夫。
沈笑夫微微一笑,答道:
“知道啊!
安吉星係統,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在車輛上安裝的通信模塊,將從車輛傳感器、電子設備和gps獲取的信息,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傳送給後台唿叫中心;
唿叫中心係統對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後,再將輸出結果反饋給車主。
安吉星係統側重於駕駛者的安全服務,其服務內容包括車輛發生碰撞後的主動求助、車門遠程應急開啟、車輛狀況的遠程檢測、緊急救援協助、車載免提電話和後台人工語音導航等。
配置了安吉星係統的車輛與後台服務中心保持實時聯網,服務中心可以掌握每輛車的動態並根據需要及時提供各項服務。
迴答完畢!”
劉紅林老師笑眯眯地點點頭,說:
“嗯!迴答得不錯!
安吉星係統的投入使用,標誌著車聯網服務產業的誕生。
米國通用汽車安吉星係統的上線,促使其競爭對手紛紛研發各自所屬的車聯網係統。
在米國,福特汽車聯合微軟公司發布了sync係統,這是一款支持觸控功能的多媒體娛樂係統,側重於將手機、播放器中的設備通過藍牙、usb等方式集成到車載終端,擴展車載終端的娛樂功能。
在後續的發展中,福特汽車又陸續添加了汽車健康狀態檢測、自動緊急救援、交通監測和導航等功能。
該係統部署方便,不需要專用的車載終端(車機),任何具有藍牙功能的設備都可以方便地接入汽車,從而使sync係統支持的設備數量具有極大的擴展性。
sync係統的applink程序可以實現車載係統與手機app的連接,方便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對app進行操作,並且在使用這些程序的同時更加安全和便捷。
applink最成功之處在於其開放性,可以吸引更多的開發者開發相關的程序。
所有的車聯網通信都可以通過駕駛員的手機來完成,用戶隻需要支付自己手機的通信費即可。
在4g高速發展的時代,流量成本已經變得相對低廉,這對sync係統的普遍使用具有重要意義,也開創了車聯網領域的新發展方向,對於後來的汽車廠商影響很大。
2003年,米國交通部實施了車輛基礎設施集成計劃,並吸引了全球眾多汽車廠商加盟。
從計劃實施的數據來看,通過實現車輛與周圍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的聯網和交互,可以降低車輛事故發生率,改善並提高道路交通係統的有效性,有利於治理道路擁堵。
2005年,米國又通過了《新交通公平法案》,決定每年撥款1.1億美元支持米國國家智能車輛公路係統協會研究直至2009年。
2009年,米國交通部實施了車輛基礎設施集成計劃升級為intellidriver項目。
請問,intellidriver項目的目的是什麽啊?”
沈笑夫稍作思考,答道:
“intellidriver項目的目的,是通過推動車聯網通信係統在車輛上的部署情況,使交通係統運行更安全、更智能和更環保,核心思想就是通過無線連接技術,將車、人、基礎設施、無線終端等連接起來,更好地為車聯網服務。
迴答完畢!”
劉紅林老師說:
“嗯!迴答不錯!
智能網聯汽車在米國萌芽,然後歐洲跟進。
20世紀90年代,歐洲智能交通協會開始致力於智能交通領域的技術推進和標準製定。
盡管有歐盟的協調,但由於歐洲國家眾多、地域廣,無論是文化風俗、科技水平還是民眾需求都有著很大的差異。
因此,與米國相比,歐洲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曆程存在步調不一致的情況。
2000年9月,德國首先啟動了flee項目,該項目旨在實現車與道路基礎設施之間的通信,該係統也可以在車輛之間進行數據交互,還可以提供連接互聯網的服務。
2001年,歐盟啟動了e-safety計劃,並要求到2014年所有車輛必須安裝ecall(應急唿叫)係統。
e-safety計劃主要針對交通事故發生時的道路救援,其核心是裝於車內的‘黑盒子’——ecall係統。
當車輛發生嚴重碰撞導致安全氣囊啟動後,ecall係統會立即自動撥打112(歐盟國家統一的急救電話),並通過無線網絡自動向事故地點附近的緊急事故處理中心上傳唿叫信號和位置信息。
該項目旨在利用先進的信息與通信技術推動安全係統的研發與集成應用,為道路交通安全提供全麵的解決方案,即通過v2v以及v2i技術獲取道路環境信息,從而更有效地評估潛在的危險,並優化車載安全係統的功能。
2006年,歐盟完成了‘跨歐洲智能運輸係統項目’(trans-european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sprojects),該項目主要是解決歐洲陸路的基礎設施網絡問題,通過該項目的實施,歐洲大陸間的連接更加緊密。
2007年,歐洲20多個國家的150多家企業合作參與了車聯網服務應用平台——easyway項目。
這標誌著在歐盟區範圍內,各成員國在交通信息服務、管理和貨物運輸物流等方麵達成共識。
easyway項目力圖通過高質量的交通信息交互和係統指導,降低歐洲道路的擁擠程度;
通過數據采集和信息發布來挽救生命,增強道路安全;
通過優化駕駛員駕駛習慣來減少廢氣的排放,節約燃油消耗。
2007—2013年,歐盟實施ove計劃,該計劃研究目標在於提高車輛通行的經濟性,主要通過集成車車通信、車路通信和3g4g技術等實現。
通過該係統,可以優化駕駛員的駕駛行為、降低汽車油耗,尋求最優駕駛線路。
為了提高車輛通過交叉路口的安全性,歐洲的汽車製造商和研究機構等還共同開展intersafe項目。
該項目通過在汽車上安裝車載設備來實施。
當汽車通過交叉路口時,將同路口周圍的設施進行信息交互,以提高通過路口的安全性。
在inter-safe-2中,不僅考慮通過交叉路口的情況,還考慮了更多的場景,如左轉右轉、直行和闖紅燈等一係列的場景。
車載設備通過接收外部的信號,大大降低了行駛中的交通事故風險。車載設備不但可以接收路邊消息,還可以識別道路上的標記,以有效輔助汽車駕駛員的合理駕駛。
同時,歐洲傳統車企奔馳、寶馬、奧迪、沃爾沃和汽車零部件企業博世、大陸、法雷奧、舍弗勒等,在智能化應用方麵比較重視前期的道路測試!”
沈笑夫忽然問:“劉老師,請問一下,智能網聯車在亞洲、在我國的發展情況怎麽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