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笑夫繼續閱讀《大眾汽車的故事》:
************
【大眾汽車公司成立】
1937年5月28日,大眾汽車公司在柏林成立。波舍爾擔任總經理。
這一天成為大眾汽車公司的成立日。
1938年5月26日,在大眾汽車廠以及kdf城奠基典禮上,希te勒說:
“工廠必須依靠全德意誌民眾來生產,生產數的產品也必須要滿足全德意誌民族,因此這個工廠就叫做大眾汽車廠。”
在典禮上,人們看到波爾舍的兒子駕駛著一輛即將生產的敞篷車,希te勒坐在前排,老波舍爾坐在後排,記者們分別登上停駐在廠區的44輛“大眾”,直奔高速公路“試車”去了!
1939年8月生產出第一批“大眾”轎車。
守得雲開見月明,一切看起來都將迎來故事結尾的圓滿結局,千裏馬波舍爾和他的伯樂希te勒似乎都將實現自己汽車大眾化夢想。
然而,半個月後的9月1日,“二戰”的爆發將名德國人以分期付款的形式擁有廉價汽車的夢想撕得粉碎。
原本是要服務百姓的大眾汽車,搖身一變穿上“軍裝”和迷彩,源源不斷的駛向北非沙漠、歐洲以及蘇聯的戰場上......
像波爾舍這些工程師、技術人才在二戰中也立刻轉向飛機、坦克的研製,從這點可見希te勒眼光確實高人一等,在這個夾縫中為德國找出一條生路。
希te勒很愛車,他曾說過:汽車與火車不同,是個人意誌的體現。
固然,元首對汽車的熱衷有著其對工業魅力、機械之美的忠實情懷,但歸根結底,這份熱愛仍根植於其獨裁的政治野心及征服世界的狂想。
【戰後重生】
二戰結束以後,1945年6月中旬,大眾汽車公司由英國軍政府接管。在ivanhirst少將的管理下,甲殼蟲(volkswagen?beetle)投入大量生產。
在市場的推動下,第1萬輛甲殼蟲也於1946年10月14日在還沒有清理完廢墟的工廠中誕生了。
1948年,大眾汽車公司迴歸德國管理。
這時,一個在大眾曆史上有重要影響的人物出現了,他就是著名的汽車專家——歐寶汽車前廠長赫爾奇.諾登霍夫。
他接任廠長後,以身作則,勵精圖治,很快使汽車產量直線上升。
1948年,大眾公司總部從柏林遷到沃爾夫斯堡。
隨著戰後世界經濟複興,人們對汽車的需求如饑似渴,但購買力又很有限,甲殼蟲正好適應了這種形勢,立刻成為歐洲最暢銷的車型。
1950年3月8日,type2投入生產,進一步擴充了公司的產品線。憑借豐富的多功能特性,volkswagenbus(即今天仍為許多人所熟悉的“vwbully”)很快掀起了訂購熱潮。
1956年,一個獨立的transporter生產基地在漢諾瓦(hanover)成立,同時埋下了今天大眾商用車品牌的種子。
1955年,來自德國國內和國外的大眾職員和經銷商一起在沃爾夫斯堡慶祝第一百萬輛甲殼蟲的下線。
1972年2月17日,大眾汽車公司打破汽車生產世界記錄。甲殼蟲以15,007,034輛的記錄,超越福特汽車公司modelt車型(即公眾所熟悉的tinlizzy)在1908-1927年所創下的傳奇記錄。
1973年,新一代大眾汽車的首款車型帕薩特(passat)投入生產,它采用四輪驅動和水冷四缸引擎,引擎調校範圍達110bhp。帕薩特采用模塊化戰略設計,標準化的組件可同時應用於多款不同的車型,從而帶來顯著的規模經濟效應。
1974年1月,首輛golf在沃爾夫斯堡亮相。這款緊湊型箱式小客車一經推出便快速風靡,進而成為甲殼蟲神話的繼承者。同年公司還推出了運動型跑車sciro,一直生產到1981年。
1976年,首輛golfgti下線。該款車型以其110bhp引擎掀起了一陣馬路旋風,為又一個傳奇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1983年6月,第二代golf的生產正式拉開序幕。該款車型在設計上非常適合於高度自動化的裝配流程,在特別建立的最後裝配車間(hall54),機器人首次應用於汽車製造中。
1998年9月,為補償當時的所作所為,大眾汽車公司以二戰期間在大眾被迫勞動的強製勞工的名義,成立了一項人道主義基金。截至2001年底,已有26國家超過2050人從該基金獲得人道主義援助。
此外,在沃爾夫斯堡,一個旨在紀念二戰期間在大眾被迫勞動的強製勞工的紀念館正在建設中,大眾公司現有新員工以義工形式給予了大力支持。
1999年7月,lupo3ltdi的推出標誌著首款耗油率僅3升100公裏的量產車問世,大眾汽車公司再次在汽車業的發展史上寫下濃重的一筆。
2002年8月,在volkswagenslovakia(布拉迪斯拉發),一款豪華越野車touareg開始量產,標誌著大眾品牌正式進入一個全新的市場領域。
2002年12月,“auto5000gmbh”公司(經營著集團在沃爾夫斯堡的一間工廠)開始touran小型廂型車的生產。
公司製定了一種特別的集體支付模式,旨在實施精益生產,涉及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團隊合作、靈活的工作時間和鼓勵工人們在生產改進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2003年,第五代高爾夫開始生產,在其設計中體現一種新的活力觀。
【品牌文化】
大眾汽車公司(德文volkswagenwerk),意為大眾使用的汽車,汽車的標誌曆史曾發生過多次變化。
今天的標誌中的vw為全稱中頭一個字母。標誌象是由三個用中指和食指作出的“v”組成,表示大眾公司及其產品必勝-必勝-必勝。
集團的乘用車業務分為兩大品牌。
在集團之下,奧迪和大眾各自獨立管理其品牌群,並負責從中創造利潤。
各個品牌均有其自己的標識,自主經營,產品從超經濟的緊湊車型(耗油率僅為3升100公裏)到豪華型小轎車應有盡有。
奧迪品牌群包括奧迪(audi)、西亞特(seat)、蘭博基尼mborghini)、杜卡迪(ducati)4個品牌。
大眾品牌群包括大眾商用車、大眾乘用車、斯柯達(skoda)、賓利(bentley)和布加迪(bugatti)、保時捷(porsche)、斯堪尼亞(scania)、man共8個品牌。
【公司架構】
大眾汽車是大眾集團(volkswagengroup)的成員之一,其他集團公司包括:
1、audi(奧迪)-德國本土汽車公司,1964年從戴姆勒-奔馳公司買下;
2、nsu-由大眾的奧迪分部在1969年買下,自1977年開始就未再使用該品牌;
3、seat(西亞特)-西班牙汽車公司,1987年開始成為主要持有者,1990年買下;
4、skoda(斯柯達)-捷克汽車公司,1991年買下;
5、bentley(賓利)-英國豪華汽車製造公司,於1998年從vickers公司與rolls-royce品牌同時買下,但之後由於注冊商標權轉移至bmw公司,因此無法再使用rolls-royce品牌製造車輛;
6、bugatti(布加迪)-法國超級跑車製造商,在1998年時買下;
7mborghini(蘭博基尼)-意大利超級跑車製造商,於1998年6月12日買下。
從1998年7月至2002年12月之間,大眾的賓利分部在bmw的授權下,也有出售以rolls-royce為品牌的車輛,bmw當時已買下該品牌的所有權。
從2003年開始,僅有bmw製造的車輛能使用rolls-royce品牌。
8、porsche(保時捷):2008年7月24日,歐盟正式決定,批準德國保時捷汽車控股股份公司收購德國大眾汽車集團。
如果收購成功,合並公司將成為歐洲第一、世界前三的汽車企業。但是在保時捷在收購大眾途中,資金突然不夠,被迫暫停收購大眾汽車集團。
於是,大眾汽車與保時捷合並,而保時捷在一定名義上,也成了大眾旗下的品牌。
後來,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宣布:已與保時捷達成一致,將以44.6億歐元(約55.8億美元)與1普通股的代價,換取保時捷50.1%的股權。交易定於8月完成。屆時,保時捷股權將全部歸大眾所有。
************
讀到這裏,沈笑夫意猶未竟。
************
【大眾汽車公司成立】
1937年5月28日,大眾汽車公司在柏林成立。波舍爾擔任總經理。
這一天成為大眾汽車公司的成立日。
1938年5月26日,在大眾汽車廠以及kdf城奠基典禮上,希te勒說:
“工廠必須依靠全德意誌民眾來生產,生產數的產品也必須要滿足全德意誌民族,因此這個工廠就叫做大眾汽車廠。”
在典禮上,人們看到波爾舍的兒子駕駛著一輛即將生產的敞篷車,希te勒坐在前排,老波舍爾坐在後排,記者們分別登上停駐在廠區的44輛“大眾”,直奔高速公路“試車”去了!
1939年8月生產出第一批“大眾”轎車。
守得雲開見月明,一切看起來都將迎來故事結尾的圓滿結局,千裏馬波舍爾和他的伯樂希te勒似乎都將實現自己汽車大眾化夢想。
然而,半個月後的9月1日,“二戰”的爆發將名德國人以分期付款的形式擁有廉價汽車的夢想撕得粉碎。
原本是要服務百姓的大眾汽車,搖身一變穿上“軍裝”和迷彩,源源不斷的駛向北非沙漠、歐洲以及蘇聯的戰場上......
像波爾舍這些工程師、技術人才在二戰中也立刻轉向飛機、坦克的研製,從這點可見希te勒眼光確實高人一等,在這個夾縫中為德國找出一條生路。
希te勒很愛車,他曾說過:汽車與火車不同,是個人意誌的體現。
固然,元首對汽車的熱衷有著其對工業魅力、機械之美的忠實情懷,但歸根結底,這份熱愛仍根植於其獨裁的政治野心及征服世界的狂想。
【戰後重生】
二戰結束以後,1945年6月中旬,大眾汽車公司由英國軍政府接管。在ivanhirst少將的管理下,甲殼蟲(volkswagen?beetle)投入大量生產。
在市場的推動下,第1萬輛甲殼蟲也於1946年10月14日在還沒有清理完廢墟的工廠中誕生了。
1948年,大眾汽車公司迴歸德國管理。
這時,一個在大眾曆史上有重要影響的人物出現了,他就是著名的汽車專家——歐寶汽車前廠長赫爾奇.諾登霍夫。
他接任廠長後,以身作則,勵精圖治,很快使汽車產量直線上升。
1948年,大眾公司總部從柏林遷到沃爾夫斯堡。
隨著戰後世界經濟複興,人們對汽車的需求如饑似渴,但購買力又很有限,甲殼蟲正好適應了這種形勢,立刻成為歐洲最暢銷的車型。
1950年3月8日,type2投入生產,進一步擴充了公司的產品線。憑借豐富的多功能特性,volkswagenbus(即今天仍為許多人所熟悉的“vwbully”)很快掀起了訂購熱潮。
1956年,一個獨立的transporter生產基地在漢諾瓦(hanover)成立,同時埋下了今天大眾商用車品牌的種子。
1955年,來自德國國內和國外的大眾職員和經銷商一起在沃爾夫斯堡慶祝第一百萬輛甲殼蟲的下線。
1972年2月17日,大眾汽車公司打破汽車生產世界記錄。甲殼蟲以15,007,034輛的記錄,超越福特汽車公司modelt車型(即公眾所熟悉的tinlizzy)在1908-1927年所創下的傳奇記錄。
1973年,新一代大眾汽車的首款車型帕薩特(passat)投入生產,它采用四輪驅動和水冷四缸引擎,引擎調校範圍達110bhp。帕薩特采用模塊化戰略設計,標準化的組件可同時應用於多款不同的車型,從而帶來顯著的規模經濟效應。
1974年1月,首輛golf在沃爾夫斯堡亮相。這款緊湊型箱式小客車一經推出便快速風靡,進而成為甲殼蟲神話的繼承者。同年公司還推出了運動型跑車sciro,一直生產到1981年。
1976年,首輛golfgti下線。該款車型以其110bhp引擎掀起了一陣馬路旋風,為又一個傳奇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1983年6月,第二代golf的生產正式拉開序幕。該款車型在設計上非常適合於高度自動化的裝配流程,在特別建立的最後裝配車間(hall54),機器人首次應用於汽車製造中。
1998年9月,為補償當時的所作所為,大眾汽車公司以二戰期間在大眾被迫勞動的強製勞工的名義,成立了一項人道主義基金。截至2001年底,已有26國家超過2050人從該基金獲得人道主義援助。
此外,在沃爾夫斯堡,一個旨在紀念二戰期間在大眾被迫勞動的強製勞工的紀念館正在建設中,大眾公司現有新員工以義工形式給予了大力支持。
1999年7月,lupo3ltdi的推出標誌著首款耗油率僅3升100公裏的量產車問世,大眾汽車公司再次在汽車業的發展史上寫下濃重的一筆。
2002年8月,在volkswagenslovakia(布拉迪斯拉發),一款豪華越野車touareg開始量產,標誌著大眾品牌正式進入一個全新的市場領域。
2002年12月,“auto5000gmbh”公司(經營著集團在沃爾夫斯堡的一間工廠)開始touran小型廂型車的生產。
公司製定了一種特別的集體支付模式,旨在實施精益生產,涉及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團隊合作、靈活的工作時間和鼓勵工人們在生產改進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2003年,第五代高爾夫開始生產,在其設計中體現一種新的活力觀。
【品牌文化】
大眾汽車公司(德文volkswagenwerk),意為大眾使用的汽車,汽車的標誌曆史曾發生過多次變化。
今天的標誌中的vw為全稱中頭一個字母。標誌象是由三個用中指和食指作出的“v”組成,表示大眾公司及其產品必勝-必勝-必勝。
集團的乘用車業務分為兩大品牌。
在集團之下,奧迪和大眾各自獨立管理其品牌群,並負責從中創造利潤。
各個品牌均有其自己的標識,自主經營,產品從超經濟的緊湊車型(耗油率僅為3升100公裏)到豪華型小轎車應有盡有。
奧迪品牌群包括奧迪(audi)、西亞特(seat)、蘭博基尼mborghini)、杜卡迪(ducati)4個品牌。
大眾品牌群包括大眾商用車、大眾乘用車、斯柯達(skoda)、賓利(bentley)和布加迪(bugatti)、保時捷(porsche)、斯堪尼亞(scania)、man共8個品牌。
【公司架構】
大眾汽車是大眾集團(volkswagengroup)的成員之一,其他集團公司包括:
1、audi(奧迪)-德國本土汽車公司,1964年從戴姆勒-奔馳公司買下;
2、nsu-由大眾的奧迪分部在1969年買下,自1977年開始就未再使用該品牌;
3、seat(西亞特)-西班牙汽車公司,1987年開始成為主要持有者,1990年買下;
4、skoda(斯柯達)-捷克汽車公司,1991年買下;
5、bentley(賓利)-英國豪華汽車製造公司,於1998年從vickers公司與rolls-royce品牌同時買下,但之後由於注冊商標權轉移至bmw公司,因此無法再使用rolls-royce品牌製造車輛;
6、bugatti(布加迪)-法國超級跑車製造商,在1998年時買下;
7mborghini(蘭博基尼)-意大利超級跑車製造商,於1998年6月12日買下。
從1998年7月至2002年12月之間,大眾的賓利分部在bmw的授權下,也有出售以rolls-royce為品牌的車輛,bmw當時已買下該品牌的所有權。
從2003年開始,僅有bmw製造的車輛能使用rolls-royce品牌。
8、porsche(保時捷):2008年7月24日,歐盟正式決定,批準德國保時捷汽車控股股份公司收購德國大眾汽車集團。
如果收購成功,合並公司將成為歐洲第一、世界前三的汽車企業。但是在保時捷在收購大眾途中,資金突然不夠,被迫暫停收購大眾汽車集團。
於是,大眾汽車與保時捷合並,而保時捷在一定名義上,也成了大眾旗下的品牌。
後來,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宣布:已與保時捷達成一致,將以44.6億歐元(約55.8億美元)與1普通股的代價,換取保時捷50.1%的股權。交易定於8月完成。屆時,保時捷股權將全部歸大眾所有。
************
讀到這裏,沈笑夫意猶未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