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麽。”李萬裏歎了口氣,目光從摘星辰身上收了迴來,卻並沒同往常一般,立時望向李芳菲,而是看向了他小師弟方才站立處的墳塋,很驚喜的,“是你爹爹的埋骨地。”
李芳菲稍眯了眼睛,確是楚秀才的墓穴。雖自那日同李萬裏一道匆匆一張草席裹了算是入土為安後,她便再沒來過這地方了。但墓穴地就在亂葬崗的邊緣,後邊一大片鬆樹林,最邊上一棵給雷劈了一半,剩下那一半卻還是鬱鬱蔥蔥,這她是記得清楚的。
李芳菲看著遠處那半棵鬆樹,不搭理他了。
李萬裏向來是不需要李芳菲來主動搭理的,他自己湊到了李芳菲跟前去:“你是李芳菲,我當然記得的,跟記得我是李萬裏一樣那麽清楚。”
“可青鸞,有時候你真的分得清……腦子裏想的那個和別人看見的那個,究竟哪個才是你自己嗎?眼睛,鼻子,還有眼角這顆痣,”他指尖虛空中朝著她臉頰處輕點,“都跟楚秀才特別像,你知道嗎?楚秀才其實人還不錯。”
她不知道。
她頭一迴見楚秀才他便已是血唿裏拉一片了。聽聞是鎮上某家富戶家的水牛忽然發了瘋,正路過的楚秀才算是遭了無妄之災,從臉到腳,給頂得幾乎沒一塊兒好肉。
也並沒因此便得了什麽賠償,是個同湖州知府有些關係的富戶,楚家從頭到尾都沒敢開這個口。
不然她也不至於要去賣身葬父。
“先前聽長輩說過眼角痣不是什麽福氣征兆。”李芳菲摸向了自己的臉頰。不遠處就是清水河一小截分支,她往前走了兩步,江南冬天的河不結冰,清澈見底的河水清晰地倒映出她的臉,同她記憶裏很奇妙的有些相像,仔細看上去卻又處處都不盡相同。
她記憶中的那張臉,眼角同下巴一樣,幾乎永遠是向上揚的,就因為這幾分上揚,從來不會有人注意到幾乎在同現在相同的位置上,也有那麽小小的一顆淚痣。
她也分得清。
“我當時還不信,如今看來,至少在楚秀才身上是應驗了。”李芳菲給腳邊一顆小石子踢進了河水裏,原本如鏡的水麵瞬時破碎,楚蘅離那張慣常楚楚可憐的臉也隨之消失不見,“若是同你說的那般,該是還應了另一句俗話,叫做,好人不長命。”
她抬眼看向李萬裏,而李萬裏則歎起氣來,在對上了她眼神的瞬間。不得不說,不管是天賦還是什麽,他確實很會了解人,或者說,很會了解她。
李芳菲鎮定自若的,仍要把已準備好了的話往外說:“所以說,我……”
“您並不打算做什麽好人。知道了大小姐,那天冷風大,咱們便迴去吧?”
但其實李萬裏很少有這樣直接將她心事說穿的時候。李芳菲在他解下自己鬥篷往她身上披時一直看著他,隻看得他終於極難得的神情裏漸露出些琢磨不透來,她才慢悠悠地開了口。
“不過既然已經來了。”李芳菲從李萬裏手中接過了尚未係好的鬥篷帶子,打了個很規整的蝴蝶結。
這點小事,她還是會自己做的。
然後露出一個極其含蓄的笑來,自顧自的,腳步向著遠處墳塋處邁去:“去瞧一瞧又有什麽不可的呢。”
到了此處來,不知李萬裏是有心還是無意,但總之,他並沒專門備什麽祭祀的東西來。兩個月前剛立的新墳,連荒草都還不曾長出來,北風唿嘯中一層層的塵土揚起來,著實很有些淒涼意境。
李芳菲卻隻擔心飛塵或會汙了她昨晚才新換上的裙子,往後退了好幾步。眼看著李萬裏又要歎起氣來,她掃了他一眼,伸手拔下了髻上珠釵,插進麵前黃土漫漫裏。
“我從楚家出來時,不曾帶什麽東西,這珠釵算是一個,若是人真能泉下有知非要個什麽念想不可,這個我便留予你。”
當時抬了屍首迴來的人說,楚秀才臨到最後,最記掛的就是楚蘅離,喘氣都難了一直拉著身旁人手不肯放,說家中隻她一個,還望鄉裏鄉親的看在平日裏他也頗多積德行善的份上,切記多幫襯些。
在場的族中的那些耆老們聽了都還挺動容的,抹眼淚的抹眼淚,歎氣的歎氣,不過大約一柱香的功夫,他們便又做出了要她賣身葬父的決定了。
故李芳菲從當時到現在,內心裏是真一直都沒什麽波瀾。她心還說其實你女兒大約也已經隨著你去了,倒不必過於擔憂。
具體緣由她也未知。當時楚蘅離是一聽楚秀才死訊便暈了過去,再醒來即是她鳩占鵲巢了。楚蘅離那樣一個孤弱的聽到父親死訊便能昏死過去的魂靈,縱然離了巢還能稍飄蕩些,也不能久吧,想來是早已經九泉之下父女二人團圓去了。
如此對她來說應該是好事。
但李芳菲終還是並沒這樣說,隻是一拍裙子上塵灰:“我如今要出趟遠門,若是順利,以後大約並不會再迴到此處來。”
李萬裏看向她。
李芳菲卻仍是說自己的:“臨行前特來同你道別,隻是望你若果真泉下有知,也不必為我擔憂,我會好好活著的。”
不僅要活,還要欠我的公理都還迴來,負我的都血債血償。
言畢,把手上灰土也拍掉,換轉頭問向李萬裏:“你是認得楚蘅離的,對吧?”
也是方才聽李萬裏言語間對楚秀才的歎惋,李芳菲才終有些想明白了。縱按說大家閨秀的養法楚蘅離確是足不出戶的,可誰都逃不過生活所迫。
她又仔細想了下那些人送楚秀才屍首歸來時說的話:是去市集上賣字畫的路上出的事。文人脾性她清楚得很,不管有無真才實學,向來很清高的,爹都出去賣字畫為生了。她再想醒來時所見的楚秀才那家徒四壁破屋。
姑娘能真一直坐在家中詩書女紅?
清平就這麽大一點,但凡出門,哪裏有不被李萬裏碰到的,他那樣敏銳一人,碰到了如何會不知曉。
如此說來……
李芳菲自己說服了自己:縱然楚蘅離確不曾出過門,李萬裏如此愛探聽,想知曉也是能知曉的。
李芳菲稍眯了眼睛,確是楚秀才的墓穴。雖自那日同李萬裏一道匆匆一張草席裹了算是入土為安後,她便再沒來過這地方了。但墓穴地就在亂葬崗的邊緣,後邊一大片鬆樹林,最邊上一棵給雷劈了一半,剩下那一半卻還是鬱鬱蔥蔥,這她是記得清楚的。
李芳菲看著遠處那半棵鬆樹,不搭理他了。
李萬裏向來是不需要李芳菲來主動搭理的,他自己湊到了李芳菲跟前去:“你是李芳菲,我當然記得的,跟記得我是李萬裏一樣那麽清楚。”
“可青鸞,有時候你真的分得清……腦子裏想的那個和別人看見的那個,究竟哪個才是你自己嗎?眼睛,鼻子,還有眼角這顆痣,”他指尖虛空中朝著她臉頰處輕點,“都跟楚秀才特別像,你知道嗎?楚秀才其實人還不錯。”
她不知道。
她頭一迴見楚秀才他便已是血唿裏拉一片了。聽聞是鎮上某家富戶家的水牛忽然發了瘋,正路過的楚秀才算是遭了無妄之災,從臉到腳,給頂得幾乎沒一塊兒好肉。
也並沒因此便得了什麽賠償,是個同湖州知府有些關係的富戶,楚家從頭到尾都沒敢開這個口。
不然她也不至於要去賣身葬父。
“先前聽長輩說過眼角痣不是什麽福氣征兆。”李芳菲摸向了自己的臉頰。不遠處就是清水河一小截分支,她往前走了兩步,江南冬天的河不結冰,清澈見底的河水清晰地倒映出她的臉,同她記憶裏很奇妙的有些相像,仔細看上去卻又處處都不盡相同。
她記憶中的那張臉,眼角同下巴一樣,幾乎永遠是向上揚的,就因為這幾分上揚,從來不會有人注意到幾乎在同現在相同的位置上,也有那麽小小的一顆淚痣。
她也分得清。
“我當時還不信,如今看來,至少在楚秀才身上是應驗了。”李芳菲給腳邊一顆小石子踢進了河水裏,原本如鏡的水麵瞬時破碎,楚蘅離那張慣常楚楚可憐的臉也隨之消失不見,“若是同你說的那般,該是還應了另一句俗話,叫做,好人不長命。”
她抬眼看向李萬裏,而李萬裏則歎起氣來,在對上了她眼神的瞬間。不得不說,不管是天賦還是什麽,他確實很會了解人,或者說,很會了解她。
李芳菲鎮定自若的,仍要把已準備好了的話往外說:“所以說,我……”
“您並不打算做什麽好人。知道了大小姐,那天冷風大,咱們便迴去吧?”
但其實李萬裏很少有這樣直接將她心事說穿的時候。李芳菲在他解下自己鬥篷往她身上披時一直看著他,隻看得他終於極難得的神情裏漸露出些琢磨不透來,她才慢悠悠地開了口。
“不過既然已經來了。”李芳菲從李萬裏手中接過了尚未係好的鬥篷帶子,打了個很規整的蝴蝶結。
這點小事,她還是會自己做的。
然後露出一個極其含蓄的笑來,自顧自的,腳步向著遠處墳塋處邁去:“去瞧一瞧又有什麽不可的呢。”
到了此處來,不知李萬裏是有心還是無意,但總之,他並沒專門備什麽祭祀的東西來。兩個月前剛立的新墳,連荒草都還不曾長出來,北風唿嘯中一層層的塵土揚起來,著實很有些淒涼意境。
李芳菲卻隻擔心飛塵或會汙了她昨晚才新換上的裙子,往後退了好幾步。眼看著李萬裏又要歎起氣來,她掃了他一眼,伸手拔下了髻上珠釵,插進麵前黃土漫漫裏。
“我從楚家出來時,不曾帶什麽東西,這珠釵算是一個,若是人真能泉下有知非要個什麽念想不可,這個我便留予你。”
當時抬了屍首迴來的人說,楚秀才臨到最後,最記掛的就是楚蘅離,喘氣都難了一直拉著身旁人手不肯放,說家中隻她一個,還望鄉裏鄉親的看在平日裏他也頗多積德行善的份上,切記多幫襯些。
在場的族中的那些耆老們聽了都還挺動容的,抹眼淚的抹眼淚,歎氣的歎氣,不過大約一柱香的功夫,他們便又做出了要她賣身葬父的決定了。
故李芳菲從當時到現在,內心裏是真一直都沒什麽波瀾。她心還說其實你女兒大約也已經隨著你去了,倒不必過於擔憂。
具體緣由她也未知。當時楚蘅離是一聽楚秀才死訊便暈了過去,再醒來即是她鳩占鵲巢了。楚蘅離那樣一個孤弱的聽到父親死訊便能昏死過去的魂靈,縱然離了巢還能稍飄蕩些,也不能久吧,想來是早已經九泉之下父女二人團圓去了。
如此對她來說應該是好事。
但李芳菲終還是並沒這樣說,隻是一拍裙子上塵灰:“我如今要出趟遠門,若是順利,以後大約並不會再迴到此處來。”
李萬裏看向她。
李芳菲卻仍是說自己的:“臨行前特來同你道別,隻是望你若果真泉下有知,也不必為我擔憂,我會好好活著的。”
不僅要活,還要欠我的公理都還迴來,負我的都血債血償。
言畢,把手上灰土也拍掉,換轉頭問向李萬裏:“你是認得楚蘅離的,對吧?”
也是方才聽李萬裏言語間對楚秀才的歎惋,李芳菲才終有些想明白了。縱按說大家閨秀的養法楚蘅離確是足不出戶的,可誰都逃不過生活所迫。
她又仔細想了下那些人送楚秀才屍首歸來時說的話:是去市集上賣字畫的路上出的事。文人脾性她清楚得很,不管有無真才實學,向來很清高的,爹都出去賣字畫為生了。她再想醒來時所見的楚秀才那家徒四壁破屋。
姑娘能真一直坐在家中詩書女紅?
清平就這麽大一點,但凡出門,哪裏有不被李萬裏碰到的,他那樣敏銳一人,碰到了如何會不知曉。
如此說來……
李芳菲自己說服了自己:縱然楚蘅離確不曾出過門,李萬裏如此愛探聽,想知曉也是能知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