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科舉也不像大明那樣,經義等等全部都考,而是隻考了三樣:策論、陳朝律法以及中原王朝曆史,連最基礎的律法都沒考。
‘何為治民?’
看著策論題目,所有讀書人都懵了,李德更是在心中瘋狂吐槽:
[這麽簡單看不起誰呢?]
李德信心滿滿的拿起筆,可剛要寫些什麽,卻一個字也寫不出來。
[何為治民?致君堯舜,可沒有致民堯舜啊!]
[讓百姓生存無憂,可怎麽讓百姓生存無憂?寫井田製那不是妥妥傻子?]
[寫雲南之策,可那東西大明本就知道,抄的還算是自己所想嗎?]
[短短四個字怎麽就這麽難?]
坐在監考位置上的曹誠,望著下方抓耳撓腮的讀書人,眉毛挑了挑:
[方時可真是變態,這題目看起來簡單,答起來可真難。]
[導萬民向善算治民?治國即治民?還是讓萬民吃穿不愁算治民?]
曹誠覺得別說安南讀書人,大明也沒有讀書人能夠完美提交答卷。
隨著時間推移,陸陸續續有讀書人開始下筆。
見此,曹誠鬆了口氣:“他不在乎這些讀書人能不能答出來,隻要有寫,能從引經據典中看出其才華便可。
他也不信安南此地真有大才,能夠治理一縣之地即可。”
時間很快過去,三天後這些讀書人滿臉疲憊走出考場。
縱是恨不得立馬迴家睡覺,這些人還是強撐著精神,邀請好友進行探討。
李德也同樣如此,一想到考試題目,他心中便滿是懊惱:
“王兄,你是如何作答?”
“請叫我嬴蘇、嬴子複!”
嬴蘇語氣淡然:“治民即治國!使民無衣食之憂、壽終正寢、不被情欲所控即為治民。
至於如何做到,引經據典即可,這還需要問?”
李德張大嘴巴,一時間不知該先罵他無恥,還是先辯駁他的答案。
不等李德迴話,另有一個讀書人開口:
“王兄,你還真改姓了?不僅改姓,連名和字都改了?”
嬴蘇端起茶水喝了口:“都說了有族譜,可以追溯到獻公,你們怎麽就不信呢?
你們也別問族譜是真是假,反正這東西我認為是真的,天王老子來了,它都是真的。”
“不管真不真!我就問你,治民就這麽簡單?”
“那還能是什麽?”
嬴蘇一臉困惑:“難得是如何做到,該怎麽去做。
戰國時講的是使民之道,商鞅根據秦國情勢提出弱民!
漢時講的是防民,董仲舒提出三綱和宗法製。
如今大明可不同,講的是護民,所以才有雲南之政。
說是治民,其實是導民,引導萬民!”
“原來如此!”
李德恍然大悟,隨後想到自己的迴答,臉色霎時間變得難看:
“那我肯定考不上了!我全篇寫的都是致民堯舜,讓天下萬民人人成為聖賢。”
“我寫的是愚民!”
“我寫的是教化!”
“……”
嬴蘇掃了眼眾人,心裏爽的不行,臉上神色絲毫不變:
“科舉已開,足以證明此地很快會變成交趾布政司。
大明科舉三年一開,時不時還加恩科,吾等還有機會。
再說,此次科舉又不是為了選拔宰相之才,隻要吾等表現自己的才學,答非所問也無妨。”
“希望如此吧!”
升龍城如火如荼舉行科考,新平府卻是一片慘淡。
楊任站在城牆上,眉頭緊鎖,他怎麽也沒想到大明居然圍而不攻。
盡管浙江那邊讓他拖住這些明軍即可,而他卻是想削弱大明實力。
此次征伐雲南的都是精兵,若能將這些精兵留在安南,必然會影響大明實力。
站在旁邊的真臘大將索西普沉聲開口:
“明軍和安南軍圍困住了占城,過不了多久便會打下占城國。
如此下去,我國不僅沒有得到任何好處,還平白得罪大明。
若吳何才再不帶兵過來,我國也隻能放棄占城。”
楊任看了眼南掌方向心中隱隱有些不安:
“南掌五萬大軍也在城內,索西普將軍要是願意冒險,這些南掌軍定會與你共進退。”
“什麽意思?”
“目前城外明軍隻有八萬,而我們有足足十五萬。
若是打敗這些明軍,處於占城的黎季氂大軍和明軍隻能成為甕中之鱉。”
索西普瞳孔微縮:“是你瘋了還是我耳朵不好?
出城決戰?明軍巴不得我們出城呢?我手下那些兵就是蒙元都打不過,更何況明軍?
前段時間的夜襲你沒看到後果嗎?”
楊任攤開雙臂:“那就再等等!等南掌大軍到來。”
“咻!”
“咻咻咻……”
忽然,城外大量箭矢射入城內,每個箭矢都用細繩綁著一張紙。
楊任隨手撿起一支,拿出紙張看了眼,隨即臉色大變:
[怎麽可能!]
“這定是大明影響吾等軍心之舉,真是無恥。”
索西普沒有聽他的,也拿起紙張看了眼:
“暹羅已攻下南掌北部!”
短短幾個字,讓索西普堅定退走的想法,正準備說話,一名真臘兵拿著一封信快速走向索西普。
“將軍,國內的信!”
索西普有一瞬間錯愕:“怎麽送進來的?明軍不是已經封鎖四門了?”
“剛剛明軍突然打開一個口子,好像特意放我們信使進城。”
索西普點了點頭,便打開信件,快速掃了眼後,臉色愈發難看。
“雲南布政使方時送了一封信給我國國主,上麵隻說一句話。”
“何話!”
“大抵一歲中,可三四番收種。蓋四時常如五六月天,且不識霜雪故,與安南同。”
“真臘風土記!”
楊任滿臉凝重,方時對海外諸國的了解,比他想的還要多。
索西普也不是傻子,大明對安南出手為了什麽,他也很清楚。
“楊先生,我不管你們和大明皇帝有什麽仇怨,我國會立刻退兵。”
“將軍,既然大明能拿下安南,早晚有天也會對真臘動手,你確定要退兵?
如今大明北邊有蒙元和朵甘大軍入侵,隻要吾等牽製住南方明軍,或許大明會因此覆滅。”
索西普搖了搖頭:“黎季氂既然與大明合作,說明升龍城以南會是黎季氂的,我國與大明領土並不接壤。
大明不會這時候動手,我國也沒必要得罪大明,給他們出兵的名頭。
我會帶著將士們去幫助南掌,而後與南掌、暹羅結盟,令大明投鼠忌器。”
“將軍……”
話未出口,索西普直接打斷:“別再勸了,方時了解我國,也必然了解暹羅、南掌、緬國等地。
我國國主也不同意繼續待在安南,你若不想死,便跟我一起去南掌,然後從我國出海迴大明。”
‘何為治民?’
看著策論題目,所有讀書人都懵了,李德更是在心中瘋狂吐槽:
[這麽簡單看不起誰呢?]
李德信心滿滿的拿起筆,可剛要寫些什麽,卻一個字也寫不出來。
[何為治民?致君堯舜,可沒有致民堯舜啊!]
[讓百姓生存無憂,可怎麽讓百姓生存無憂?寫井田製那不是妥妥傻子?]
[寫雲南之策,可那東西大明本就知道,抄的還算是自己所想嗎?]
[短短四個字怎麽就這麽難?]
坐在監考位置上的曹誠,望著下方抓耳撓腮的讀書人,眉毛挑了挑:
[方時可真是變態,這題目看起來簡單,答起來可真難。]
[導萬民向善算治民?治國即治民?還是讓萬民吃穿不愁算治民?]
曹誠覺得別說安南讀書人,大明也沒有讀書人能夠完美提交答卷。
隨著時間推移,陸陸續續有讀書人開始下筆。
見此,曹誠鬆了口氣:“他不在乎這些讀書人能不能答出來,隻要有寫,能從引經據典中看出其才華便可。
他也不信安南此地真有大才,能夠治理一縣之地即可。”
時間很快過去,三天後這些讀書人滿臉疲憊走出考場。
縱是恨不得立馬迴家睡覺,這些人還是強撐著精神,邀請好友進行探討。
李德也同樣如此,一想到考試題目,他心中便滿是懊惱:
“王兄,你是如何作答?”
“請叫我嬴蘇、嬴子複!”
嬴蘇語氣淡然:“治民即治國!使民無衣食之憂、壽終正寢、不被情欲所控即為治民。
至於如何做到,引經據典即可,這還需要問?”
李德張大嘴巴,一時間不知該先罵他無恥,還是先辯駁他的答案。
不等李德迴話,另有一個讀書人開口:
“王兄,你還真改姓了?不僅改姓,連名和字都改了?”
嬴蘇端起茶水喝了口:“都說了有族譜,可以追溯到獻公,你們怎麽就不信呢?
你們也別問族譜是真是假,反正這東西我認為是真的,天王老子來了,它都是真的。”
“不管真不真!我就問你,治民就這麽簡單?”
“那還能是什麽?”
嬴蘇一臉困惑:“難得是如何做到,該怎麽去做。
戰國時講的是使民之道,商鞅根據秦國情勢提出弱民!
漢時講的是防民,董仲舒提出三綱和宗法製。
如今大明可不同,講的是護民,所以才有雲南之政。
說是治民,其實是導民,引導萬民!”
“原來如此!”
李德恍然大悟,隨後想到自己的迴答,臉色霎時間變得難看:
“那我肯定考不上了!我全篇寫的都是致民堯舜,讓天下萬民人人成為聖賢。”
“我寫的是愚民!”
“我寫的是教化!”
“……”
嬴蘇掃了眼眾人,心裏爽的不行,臉上神色絲毫不變:
“科舉已開,足以證明此地很快會變成交趾布政司。
大明科舉三年一開,時不時還加恩科,吾等還有機會。
再說,此次科舉又不是為了選拔宰相之才,隻要吾等表現自己的才學,答非所問也無妨。”
“希望如此吧!”
升龍城如火如荼舉行科考,新平府卻是一片慘淡。
楊任站在城牆上,眉頭緊鎖,他怎麽也沒想到大明居然圍而不攻。
盡管浙江那邊讓他拖住這些明軍即可,而他卻是想削弱大明實力。
此次征伐雲南的都是精兵,若能將這些精兵留在安南,必然會影響大明實力。
站在旁邊的真臘大將索西普沉聲開口:
“明軍和安南軍圍困住了占城,過不了多久便會打下占城國。
如此下去,我國不僅沒有得到任何好處,還平白得罪大明。
若吳何才再不帶兵過來,我國也隻能放棄占城。”
楊任看了眼南掌方向心中隱隱有些不安:
“南掌五萬大軍也在城內,索西普將軍要是願意冒險,這些南掌軍定會與你共進退。”
“什麽意思?”
“目前城外明軍隻有八萬,而我們有足足十五萬。
若是打敗這些明軍,處於占城的黎季氂大軍和明軍隻能成為甕中之鱉。”
索西普瞳孔微縮:“是你瘋了還是我耳朵不好?
出城決戰?明軍巴不得我們出城呢?我手下那些兵就是蒙元都打不過,更何況明軍?
前段時間的夜襲你沒看到後果嗎?”
楊任攤開雙臂:“那就再等等!等南掌大軍到來。”
“咻!”
“咻咻咻……”
忽然,城外大量箭矢射入城內,每個箭矢都用細繩綁著一張紙。
楊任隨手撿起一支,拿出紙張看了眼,隨即臉色大變:
[怎麽可能!]
“這定是大明影響吾等軍心之舉,真是無恥。”
索西普沒有聽他的,也拿起紙張看了眼:
“暹羅已攻下南掌北部!”
短短幾個字,讓索西普堅定退走的想法,正準備說話,一名真臘兵拿著一封信快速走向索西普。
“將軍,國內的信!”
索西普有一瞬間錯愕:“怎麽送進來的?明軍不是已經封鎖四門了?”
“剛剛明軍突然打開一個口子,好像特意放我們信使進城。”
索西普點了點頭,便打開信件,快速掃了眼後,臉色愈發難看。
“雲南布政使方時送了一封信給我國國主,上麵隻說一句話。”
“何話!”
“大抵一歲中,可三四番收種。蓋四時常如五六月天,且不識霜雪故,與安南同。”
“真臘風土記!”
楊任滿臉凝重,方時對海外諸國的了解,比他想的還要多。
索西普也不是傻子,大明對安南出手為了什麽,他也很清楚。
“楊先生,我不管你們和大明皇帝有什麽仇怨,我國會立刻退兵。”
“將軍,既然大明能拿下安南,早晚有天也會對真臘動手,你確定要退兵?
如今大明北邊有蒙元和朵甘大軍入侵,隻要吾等牽製住南方明軍,或許大明會因此覆滅。”
索西普搖了搖頭:“黎季氂既然與大明合作,說明升龍城以南會是黎季氂的,我國與大明領土並不接壤。
大明不會這時候動手,我國也沒必要得罪大明,給他們出兵的名頭。
我會帶著將士們去幫助南掌,而後與南掌、暹羅結盟,令大明投鼠忌器。”
“將軍……”
話未出口,索西普直接打斷:“別再勸了,方時了解我國,也必然了解暹羅、南掌、緬國等地。
我國國主也不同意繼續待在安南,你若不想死,便跟我一起去南掌,然後從我國出海迴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