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納哈出入侵,讓方時想到東北三省那一大片黑土,有了它們和安南,足以養活大明目前的人口。
他相信朱元璋一定會放過此等機會,隻是不知這場戰爭要打多久。
[算了!打仗這種事輪不到我,還是先把民族融合搞好。]
想到這,方時叫來了龍鐔和吳文兩人。
“仲質兄,下一期的邸報直到年底,每期必須要有一篇關於戎夏一家的事件,當以史書為主,讓人有據可查。
如殷商時期的東夷、秦時蜀地、漢時南蠻等等。
要讓雲南土人明白,隻要認可自己是大明一員,你就大明百姓。”
“天之生人、本無番漢之別,然地遠荒漠,必以射獵為生,由此常席戰鬥……
方布政使說的可是此意?”
方時滿意點點頭:“然也!從秦漢開始,我中原王朝大一統的理念便深入骨髓。
天下定於一,不單單說的是土地、理念、製度,讓四方蠻夷與漢人一樣,都認可自己是大明一員,這才是大一統。
正如新唐書所載:有唐烈士受辱賊廷邪?天地日月、臨鑒吾誌。即割左耳、誓不屈。
若大明人人都能成為契苾何力,人人都以其為範,必不會再出現蒙元入主中原之事。”
“下官明白!”
經過這幾年的共事,吳文也從側麵了解一點方時。
方時想做的從來不是為了當代百姓,而是為了後代子孫。
就像方時所說的戎夏一家,吳文也明白,這不是短時間內能成功的,現在這麽做隻是為了以後。
“方布政使,孟定府的諸葛武侯廟已經建造完畢,刀知府想邀你參與祭祀大典。”
“可以!跟他說我一定到。”
說完,方時將目光轉向龍鐔:“德剛兄,你盡快將手中事情交接下,順便選幾個官吏,明年去安南主持新政。”
此言一出,兩人齊齊瞪大雙眼:
“交趾郡?此地迴來了?”
“差不多了!就看大明什麽時候接受。”
方時微微頷首:“安南此地與雲南一樣,執行相同的土地、教學政策。
不過商業方麵由於其地理位置特殊,還需要進行考察,暫時執行安南原先政策。
陛下讓我明年迴京,倒是雲南和安南兩地的布政使,會重新派人過來。”
“若新的布政使阻攔新政當如何?”
方時眉頭微皺,對這兩人有些不滿:
“你們學了這麽久,怎麽一點精髓都沒學到?
敢阻攔或破壞新政,擺譜、刻碑、具縣誌哪個不能做?
當然,這些東西在安南不一定有用。”
兩人嘴角抽動,從小所受的教育,讓他們實在不想這麽做。
龍鐔深唿吸一次:“方布政使,安南是否也有宣承司?”
“已經有了,該準備的都會為你準備好,你隻需將雲南此地政策,看情況抄過去便好。”
“下官明白了!”
龍鐔明白,這是一次考驗,若他做好了,將來布政使一職肯定跑不了。
雲南之行,讓龍鐔的想法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原先他隻想著致君堯舜,現在他想的與其當京官不同庶務,還不如在邊遠之地治民。
三日後,一篇名為東夷變遷的文章在邸報上出現,上麵詳細介紹了東夷如何一步步成為中原王朝的一員,並誕生出哪些大才。
“唐時名相房玄齡是東夷後裔?”
一個讀書人滿目錯愕:“嚴兄,此事是真是假?我怎麽就這麽不信呢?”
“朝廷說的還有假?就是假的也得變成真。
色目人都被方布政使說成共工後裔,更何況是房相。”
“那也是有根據的,共工紅發蛇身,色目人也有紅頭發的。”
嚴行哭笑不得:“山海經荒誕無稽,如何能當真。
方布政使這麽做,無非就是想讓土人明白,大明對土人和漢人一視同仁,不會厚此薄彼。”
“也是!按方布政使的無恥程度,別說山海經,他很有可能自己編一部經典出來,說是上古時代傳下來的。”
嚴行微微搖頭:“不說這些,吾等來此是為了看看雲南百姓對變法的態度。
如今看來,此地百姓大多讚同,隻有小部分恨不得將方布政使剝皮拆骨。”
“我問過了,這一小部分大多都是原先的地主豪紳,並不會影響到大局。
我準備明年參加科舉,若能中舉,或許有機會調來雲南任職。”
嚴行淡淡舉起酒杯:“那就預祝林兄得償所願。”
有些讀書人明白這是方時所虛構出來的,可普通百姓卻相信了。
在他們看來,大明邸報所說的政策都已經在執行,那麽邸報上說的事也肯定是真。
特別是孟定府的佤人,在武侯廟建城之後,對大明好感度蹭蹭蹭的往上漲。
這天,方時應刀白苗之邀,來到孟定府參與祭祀大典。
望著排成長龍的隊伍,方時不由得感歎一聲:
“武侯不愧為千古名相,吾等當向其學習。”
“那是!曆朝曆代的丞相,沒有一人能比得上武侯。”
刀白苗語氣中充滿了自豪,在其看來,諸葛亮便是佤人的祖先。
“方布政使,你能不能再安排些讀書人過來,孟艮府那邊一直催我。”
方時笑著搖頭:“暫時還不行!今日過來,除了參加祭祀大典,還為了孟艮府。”
“何意?”
“錦衣衛傳來消息,那些叛軍與暹羅國勾結在一起,準備入侵孟艮府。”
“什麽?”
刀白苗驚怒出聲:“這些混蛋居然帶著外人攻打雲南,可惡!
方布政使放心,祭典之後我立刻召集佤人,定不會讓他們得逞。”
“不著急!”
方時笑著勸慰:“西平侯已經召集各族將士前往孟艮府,你隻要修書一封,讓孟艮府的佤人聽從西平侯指揮即可。
本來這是大明將士的職責,不過大明將士大部分在安南,無法及時迴來,隻能請各族將士幫忙。”
刀白苗眉頭微蹙:“方布政使,你不是說大明會對我們一視同仁嗎?
大明將士能護境安民,我們自然也可以,為何要用幫忙兩個字?”
“哈哈!我的錯!”
方時舉起茶杯一飲而盡:“本官以茶代酒表示歉意,同為大明百姓,自然都有為大明守護邊境之責。”
得到刀白苗的迴答,方時不再擔心孟艮府佤人在背後搗亂。
該準備的都準備了,他現在隻需要等待便好。
而身處安南的曹誠,也在這時候開啟科舉,由於太過匆忙,此次科舉隻有升龍城周邊的讀書人參與,人數並沒有多少。
他相信朱元璋一定會放過此等機會,隻是不知這場戰爭要打多久。
[算了!打仗這種事輪不到我,還是先把民族融合搞好。]
想到這,方時叫來了龍鐔和吳文兩人。
“仲質兄,下一期的邸報直到年底,每期必須要有一篇關於戎夏一家的事件,當以史書為主,讓人有據可查。
如殷商時期的東夷、秦時蜀地、漢時南蠻等等。
要讓雲南土人明白,隻要認可自己是大明一員,你就大明百姓。”
“天之生人、本無番漢之別,然地遠荒漠,必以射獵為生,由此常席戰鬥……
方布政使說的可是此意?”
方時滿意點點頭:“然也!從秦漢開始,我中原王朝大一統的理念便深入骨髓。
天下定於一,不單單說的是土地、理念、製度,讓四方蠻夷與漢人一樣,都認可自己是大明一員,這才是大一統。
正如新唐書所載:有唐烈士受辱賊廷邪?天地日月、臨鑒吾誌。即割左耳、誓不屈。
若大明人人都能成為契苾何力,人人都以其為範,必不會再出現蒙元入主中原之事。”
“下官明白!”
經過這幾年的共事,吳文也從側麵了解一點方時。
方時想做的從來不是為了當代百姓,而是為了後代子孫。
就像方時所說的戎夏一家,吳文也明白,這不是短時間內能成功的,現在這麽做隻是為了以後。
“方布政使,孟定府的諸葛武侯廟已經建造完畢,刀知府想邀你參與祭祀大典。”
“可以!跟他說我一定到。”
說完,方時將目光轉向龍鐔:“德剛兄,你盡快將手中事情交接下,順便選幾個官吏,明年去安南主持新政。”
此言一出,兩人齊齊瞪大雙眼:
“交趾郡?此地迴來了?”
“差不多了!就看大明什麽時候接受。”
方時微微頷首:“安南此地與雲南一樣,執行相同的土地、教學政策。
不過商業方麵由於其地理位置特殊,還需要進行考察,暫時執行安南原先政策。
陛下讓我明年迴京,倒是雲南和安南兩地的布政使,會重新派人過來。”
“若新的布政使阻攔新政當如何?”
方時眉頭微皺,對這兩人有些不滿:
“你們學了這麽久,怎麽一點精髓都沒學到?
敢阻攔或破壞新政,擺譜、刻碑、具縣誌哪個不能做?
當然,這些東西在安南不一定有用。”
兩人嘴角抽動,從小所受的教育,讓他們實在不想這麽做。
龍鐔深唿吸一次:“方布政使,安南是否也有宣承司?”
“已經有了,該準備的都會為你準備好,你隻需將雲南此地政策,看情況抄過去便好。”
“下官明白了!”
龍鐔明白,這是一次考驗,若他做好了,將來布政使一職肯定跑不了。
雲南之行,讓龍鐔的想法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原先他隻想著致君堯舜,現在他想的與其當京官不同庶務,還不如在邊遠之地治民。
三日後,一篇名為東夷變遷的文章在邸報上出現,上麵詳細介紹了東夷如何一步步成為中原王朝的一員,並誕生出哪些大才。
“唐時名相房玄齡是東夷後裔?”
一個讀書人滿目錯愕:“嚴兄,此事是真是假?我怎麽就這麽不信呢?”
“朝廷說的還有假?就是假的也得變成真。
色目人都被方布政使說成共工後裔,更何況是房相。”
“那也是有根據的,共工紅發蛇身,色目人也有紅頭發的。”
嚴行哭笑不得:“山海經荒誕無稽,如何能當真。
方布政使這麽做,無非就是想讓土人明白,大明對土人和漢人一視同仁,不會厚此薄彼。”
“也是!按方布政使的無恥程度,別說山海經,他很有可能自己編一部經典出來,說是上古時代傳下來的。”
嚴行微微搖頭:“不說這些,吾等來此是為了看看雲南百姓對變法的態度。
如今看來,此地百姓大多讚同,隻有小部分恨不得將方布政使剝皮拆骨。”
“我問過了,這一小部分大多都是原先的地主豪紳,並不會影響到大局。
我準備明年參加科舉,若能中舉,或許有機會調來雲南任職。”
嚴行淡淡舉起酒杯:“那就預祝林兄得償所願。”
有些讀書人明白這是方時所虛構出來的,可普通百姓卻相信了。
在他們看來,大明邸報所說的政策都已經在執行,那麽邸報上說的事也肯定是真。
特別是孟定府的佤人,在武侯廟建城之後,對大明好感度蹭蹭蹭的往上漲。
這天,方時應刀白苗之邀,來到孟定府參與祭祀大典。
望著排成長龍的隊伍,方時不由得感歎一聲:
“武侯不愧為千古名相,吾等當向其學習。”
“那是!曆朝曆代的丞相,沒有一人能比得上武侯。”
刀白苗語氣中充滿了自豪,在其看來,諸葛亮便是佤人的祖先。
“方布政使,你能不能再安排些讀書人過來,孟艮府那邊一直催我。”
方時笑著搖頭:“暫時還不行!今日過來,除了參加祭祀大典,還為了孟艮府。”
“何意?”
“錦衣衛傳來消息,那些叛軍與暹羅國勾結在一起,準備入侵孟艮府。”
“什麽?”
刀白苗驚怒出聲:“這些混蛋居然帶著外人攻打雲南,可惡!
方布政使放心,祭典之後我立刻召集佤人,定不會讓他們得逞。”
“不著急!”
方時笑著勸慰:“西平侯已經召集各族將士前往孟艮府,你隻要修書一封,讓孟艮府的佤人聽從西平侯指揮即可。
本來這是大明將士的職責,不過大明將士大部分在安南,無法及時迴來,隻能請各族將士幫忙。”
刀白苗眉頭微蹙:“方布政使,你不是說大明會對我們一視同仁嗎?
大明將士能護境安民,我們自然也可以,為何要用幫忙兩個字?”
“哈哈!我的錯!”
方時舉起茶杯一飲而盡:“本官以茶代酒表示歉意,同為大明百姓,自然都有為大明守護邊境之責。”
得到刀白苗的迴答,方時不再擔心孟艮府佤人在背後搗亂。
該準備的都準備了,他現在隻需要等待便好。
而身處安南的曹誠,也在這時候開啟科舉,由於太過匆忙,此次科舉隻有升龍城周邊的讀書人參與,人數並沒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