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禾等人在聯係其他土司,準備起兵攻打大理時,龍鐔、吳文兩人也在將士們的幫助下,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將蒙化州所有情報收集完畢。
看著手中的情報,方時嘴角緩緩上揚:
“這讓我想到成湯,奴隸製深入人心,連奴隸也忘記反抗。
然而,壓的越狠反抗越激烈,大明需要做的是給這些奴隸一個機會。
既然蒙化州土人大部分都沒有自己的土地,大明就送一些土地給他們。
德剛兄,若是你,接下來該怎麽做?”
龍鐔低頭沉思,片刻之後才緩緩抬頭看著方時:
“下官會聯合那些心向大明的土司,而後打壓這些反抗大明的。
若單單蒙化州,下官會直接派兵強行殺了左禾,再將土地分配給那些普通土人。”
方時不置可否,目光轉向朱常、吳文兩人:
“你們呢?”
“與德剛兄差不多。”
方時心中一歎,這些人腦子還沒轉過來,對於新出現的兩個部門還不知道妙用。
“京城王家一個月前就派人來了,目前已經在大理、昆明、威遠三地,製作大量紙張。
福建、廣東兩地也調了部分宣承司官吏過來,第一期邸報已經準備好,明日便能發出。”
說著,方時從書桌抽屜中,拿出三份邸報遞給他們。
看著邸報上的內容,三人眼神開始渙散,表情不複淡然,嘴角時不時抽搐。
朱常更是忍不住吐槽:“這誰寫的?太無恥了吧!”
“我寫的!”
“咳咳……”
朱常臉上發紅,一副尷尬不已的樣子:
“方典籍,我不是這意思,就是覺得幾千年甚至上萬年前的事會不會太虛無縹緲?
雖然薑與羌兩字相差不大,可將他們聯係在一起會不會太牽強?”
“牽強嗎?這理由不好嗎?”
方時一副不明所以的樣子:“總不會有人真的迴到神農時期,去看看古羌族與神農到底是不是同族之人吧!
陛下是神農後裔,夷族(彝族)也是神農後裔,這不是妥妥的一家人嗎?
既是一家人,擁護陛下難道不是他們責任,陛下愛護他們也是責任,這就師出有名了。”
說到這,方時語氣變得語重心長:“名不正言不順,所有事隻要有理由,哪怕這個理由再荒誕不堪,也會有人相信。
夷族是不是神農後裔不重要,給出這理由,是讓那些夷人覺得他們哪怕殺了土官,也沒有背叛祖宗,給他們一個心安的理由。
就像一個窮兇極惡的殺人犯,在殺人前也會給自己找個理由。
這是人性,每個人都會在做壞事之前,給自己找個理由,而理由是什麽不重要,自己相信即可。”
聽到這些話,三人齊齊低頭沉思,半晌之後,吳文輕聲詢問:
“那麽該如何將這篇故事傳入夷人耳中?很多夷人不僅不識字,連官話都聽不懂。”
“儒學、祭司和說書人,錦衣衛已經收買了蒙化州夷族祭司。”
方時一臉平靜:“隻要他們接受這篇故事,接下來就會好辦很多。
儒學、土地、官職等等改革,也會順利很多。
你們以後主政一方要記住,不要在乎手段,也不要在乎名聲,隻要能完成計劃便可以。
上行下效,或許以後哪天大明風氣會變得毫無仁義禮智信,然而隻要民生富足,仁義禮智信的風氣又會慢慢迴來。
因為,哪怕十惡不赦的人,也希望自己的子女是個誠實守信之人。”
“謹遵教誨!”
方時不擔心昆明,有沐英在,楊苴根本翻不起浪花。
這沐英和他的沐家就像雲南土司的克星,穩穩壓著雲南土司三百年。
雲南這邊一切順利,然而唐敬祖的一則消息,令遠在浙江的齊先生心神巨震。
盯著下方護衛的身影,齊先生不敢置信問道:
“你剛剛說什麽?誰在雲南?”
“方時方司柬,聽說現在是雲南布政使;除了方時,還有景川侯嫡子曹誠也在。
不過,在小人出大理時,曹誠與唐敬祖、沐春、趙文三人帶兵前往東南方。
由於路上有錦衣衛,小人沒敢跟隨,具體去哪裏並不清楚。”
齊先生右手不自覺握緊,心中隱隱有種感覺,方時去雲南和安南有著莫大關係。
在其心裏,單單是為貿易,朱元璋是不可能讓方時去雲南,還是悄悄前往。
想了半天,齊先生並沒有頭緒,隻能做好準備:
“派人去大理,我要知道方時在雲南做的所有事。
再派人去臨安府、廣南府、廣西歸順州等地,看看曹誠有沒有在那邊。
還有,叫老三過來!”
“是!”
齊先生拿起桌麵上茶杯,剛握在茶杯上又緩緩鬆開,右手放在眉間輕輕揉動:
[雲南跟浙江隔著三個布政司,我怎麽會如此擔憂?真是老了!]
[那些大儒、文官都在找方時,卻沒人發現他悄悄去了雲南。]
[到底去雲南幹什麽呢?總不可能官員不足,讓方時去治民吧!]
[那邊土司眾多,以夷製夷即可,又有何必要讓方時冒著生命危險前往?]
就在其想不通方時為何去雲南之際,兩道身影推開房門走了進來。
齊先生抬頭看了眼,臉上不自覺露出驚訝之色:
“老二你什麽時候迴來的?安南之行可還順利?”
“貨已經賣光了,賺的比往年多半成。”
話雖如此說,然而齊德臉上並不好看,絲毫沒有賺大錢的喜悅。
見此,齊先生好奇出聲:“發生了什麽事?為何臉色這麽難看。”
齊德深吸一口氣,緩緩開口解釋:“我走時安南國爆發瘟疫,而在瘟疫爆發之前有人大量購買藥材。
最重要一點,船隊在瓊州府休整時,見到數萬人的流寇聚集在南山所附近。
通過口音可以確認,這些海寇是福建人,兒子懷疑是那批福建流寇。
奇怪的是這些流寇並沒有在開荒、修城牆,而是時不時坐船出海,哪怕暈船吐出膽水,第二天也照樣被南山所將士帶出海。”
“你的意思是有人準備將這些福建流寇訓練成海寇?
而安南國瘟疫也是有人在背後弄出來,就為了賣藥材發財?”
齊德搖搖頭:“不知道!事情太過詭異,瓊州府那些人不是朝廷的主意,就是景川侯的主意。
兒子已經派人去泉州府和邵武府查藥材一事,希望隻是巧合。”
站在旁邊的齊賢忍不住提醒:“二哥,南山所千戶崔逢是信國公的人,哪怕李文忠要是沒有陛下和信國公的令,也指揮不動崔逢。”
[細鹽、貿易、瘟疫、流寇、方時,這不會是巧合!]
齊先生想到了一種可能,可他卻下意識否定,片刻後,他還是決定再查查看,不能隨意下結論。
“老二,派人去安南,查查看瘟疫背後之人是不是大明人。
再問問看看安南國與大明互市的具體情況?”
看著手中的情報,方時嘴角緩緩上揚:
“這讓我想到成湯,奴隸製深入人心,連奴隸也忘記反抗。
然而,壓的越狠反抗越激烈,大明需要做的是給這些奴隸一個機會。
既然蒙化州土人大部分都沒有自己的土地,大明就送一些土地給他們。
德剛兄,若是你,接下來該怎麽做?”
龍鐔低頭沉思,片刻之後才緩緩抬頭看著方時:
“下官會聯合那些心向大明的土司,而後打壓這些反抗大明的。
若單單蒙化州,下官會直接派兵強行殺了左禾,再將土地分配給那些普通土人。”
方時不置可否,目光轉向朱常、吳文兩人:
“你們呢?”
“與德剛兄差不多。”
方時心中一歎,這些人腦子還沒轉過來,對於新出現的兩個部門還不知道妙用。
“京城王家一個月前就派人來了,目前已經在大理、昆明、威遠三地,製作大量紙張。
福建、廣東兩地也調了部分宣承司官吏過來,第一期邸報已經準備好,明日便能發出。”
說著,方時從書桌抽屜中,拿出三份邸報遞給他們。
看著邸報上的內容,三人眼神開始渙散,表情不複淡然,嘴角時不時抽搐。
朱常更是忍不住吐槽:“這誰寫的?太無恥了吧!”
“我寫的!”
“咳咳……”
朱常臉上發紅,一副尷尬不已的樣子:
“方典籍,我不是這意思,就是覺得幾千年甚至上萬年前的事會不會太虛無縹緲?
雖然薑與羌兩字相差不大,可將他們聯係在一起會不會太牽強?”
“牽強嗎?這理由不好嗎?”
方時一副不明所以的樣子:“總不會有人真的迴到神農時期,去看看古羌族與神農到底是不是同族之人吧!
陛下是神農後裔,夷族(彝族)也是神農後裔,這不是妥妥的一家人嗎?
既是一家人,擁護陛下難道不是他們責任,陛下愛護他們也是責任,這就師出有名了。”
說到這,方時語氣變得語重心長:“名不正言不順,所有事隻要有理由,哪怕這個理由再荒誕不堪,也會有人相信。
夷族是不是神農後裔不重要,給出這理由,是讓那些夷人覺得他們哪怕殺了土官,也沒有背叛祖宗,給他們一個心安的理由。
就像一個窮兇極惡的殺人犯,在殺人前也會給自己找個理由。
這是人性,每個人都會在做壞事之前,給自己找個理由,而理由是什麽不重要,自己相信即可。”
聽到這些話,三人齊齊低頭沉思,半晌之後,吳文輕聲詢問:
“那麽該如何將這篇故事傳入夷人耳中?很多夷人不僅不識字,連官話都聽不懂。”
“儒學、祭司和說書人,錦衣衛已經收買了蒙化州夷族祭司。”
方時一臉平靜:“隻要他們接受這篇故事,接下來就會好辦很多。
儒學、土地、官職等等改革,也會順利很多。
你們以後主政一方要記住,不要在乎手段,也不要在乎名聲,隻要能完成計劃便可以。
上行下效,或許以後哪天大明風氣會變得毫無仁義禮智信,然而隻要民生富足,仁義禮智信的風氣又會慢慢迴來。
因為,哪怕十惡不赦的人,也希望自己的子女是個誠實守信之人。”
“謹遵教誨!”
方時不擔心昆明,有沐英在,楊苴根本翻不起浪花。
這沐英和他的沐家就像雲南土司的克星,穩穩壓著雲南土司三百年。
雲南這邊一切順利,然而唐敬祖的一則消息,令遠在浙江的齊先生心神巨震。
盯著下方護衛的身影,齊先生不敢置信問道:
“你剛剛說什麽?誰在雲南?”
“方時方司柬,聽說現在是雲南布政使;除了方時,還有景川侯嫡子曹誠也在。
不過,在小人出大理時,曹誠與唐敬祖、沐春、趙文三人帶兵前往東南方。
由於路上有錦衣衛,小人沒敢跟隨,具體去哪裏並不清楚。”
齊先生右手不自覺握緊,心中隱隱有種感覺,方時去雲南和安南有著莫大關係。
在其心裏,單單是為貿易,朱元璋是不可能讓方時去雲南,還是悄悄前往。
想了半天,齊先生並沒有頭緒,隻能做好準備:
“派人去大理,我要知道方時在雲南做的所有事。
再派人去臨安府、廣南府、廣西歸順州等地,看看曹誠有沒有在那邊。
還有,叫老三過來!”
“是!”
齊先生拿起桌麵上茶杯,剛握在茶杯上又緩緩鬆開,右手放在眉間輕輕揉動:
[雲南跟浙江隔著三個布政司,我怎麽會如此擔憂?真是老了!]
[那些大儒、文官都在找方時,卻沒人發現他悄悄去了雲南。]
[到底去雲南幹什麽呢?總不可能官員不足,讓方時去治民吧!]
[那邊土司眾多,以夷製夷即可,又有何必要讓方時冒著生命危險前往?]
就在其想不通方時為何去雲南之際,兩道身影推開房門走了進來。
齊先生抬頭看了眼,臉上不自覺露出驚訝之色:
“老二你什麽時候迴來的?安南之行可還順利?”
“貨已經賣光了,賺的比往年多半成。”
話雖如此說,然而齊德臉上並不好看,絲毫沒有賺大錢的喜悅。
見此,齊先生好奇出聲:“發生了什麽事?為何臉色這麽難看。”
齊德深吸一口氣,緩緩開口解釋:“我走時安南國爆發瘟疫,而在瘟疫爆發之前有人大量購買藥材。
最重要一點,船隊在瓊州府休整時,見到數萬人的流寇聚集在南山所附近。
通過口音可以確認,這些海寇是福建人,兒子懷疑是那批福建流寇。
奇怪的是這些流寇並沒有在開荒、修城牆,而是時不時坐船出海,哪怕暈船吐出膽水,第二天也照樣被南山所將士帶出海。”
“你的意思是有人準備將這些福建流寇訓練成海寇?
而安南國瘟疫也是有人在背後弄出來,就為了賣藥材發財?”
齊德搖搖頭:“不知道!事情太過詭異,瓊州府那些人不是朝廷的主意,就是景川侯的主意。
兒子已經派人去泉州府和邵武府查藥材一事,希望隻是巧合。”
站在旁邊的齊賢忍不住提醒:“二哥,南山所千戶崔逢是信國公的人,哪怕李文忠要是沒有陛下和信國公的令,也指揮不動崔逢。”
[細鹽、貿易、瘟疫、流寇、方時,這不會是巧合!]
齊先生想到了一種可能,可他卻下意識否定,片刻後,他還是決定再查查看,不能隨意下結論。
“老二,派人去安南,查查看瘟疫背後之人是不是大明人。
再問問看看安南國與大明互市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