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剛落,一名內侍低著頭走進謹身殿:
“陛下,方司柬求見!”
“讓他進來!”
朱元璋將奏疏扔到一旁,語氣輕鬆:
“來的剛好!咱正好有事問他。”
不一會兒,方時踩著輕快的步伐走了進來,剛行完禮,朱元璋迫不及待訓斥:
“昆明已經拿下,雲南目前隻剩下西麵大理段氏和部分土司。
安南才是重中之重,烏斯藏那邊有茶馬司和僧人在,你別再去坑他們了!”
方時一臉尷尬,總覺得朱元璋對他有所誤會,有誤會就得解釋,他又不是不長嘴的女主:
“陛下,臣隻是想讓大明和尚與烏斯藏喇嘛多交流交流,順便讓大明和尚教教藏民們怎麽種植青稞。
當然,在閑暇之時,大明和尚說一說史書,比如周王朝時期的羌族,以及文成公主還是可以的,……”
話未說完,直接被朱元璋打斷:“行了!天界寺弘道法師前些日子圓寂,各地寺廟都派僧人過來誦經。
你自己找個時間,去天界寺選幾個人,此事暫時就這麽決定。
都尉府傳來情報,安南陳朝目前各地烽煙四起,對占城的戰爭也一直沒有停息。
陳日煒性格軟弱,根本沒有權力在手,陳朝滅亡隻是時間問題。
你想個辦法,讓陳日煒繼續待在王位上,又不能讓他真正掌握權力,還要讓安南百姓一直為大明種糧。”
[想不到安南也到了王朝末年,原先的計劃得提前了,曲阜那邊得馬上布置。]
[確實得先保住陳日煒,哪怕沒有權力,卻代表著陳朝正統。]
半晌之後,方時才緩緩開口:“敢問陛下,目前陳朝軍權在誰手中,陳朝太上皇可有權力?”
“軍權有一部分在經略使黎國髦手中,其先祖乃江浙人,此人深受太上皇陳暊信任。
至於陳暊,也是廢物一個,雖然權力大部分在其手中,卻是一個不折不扣漢靈帝。”
朱標適時出聲附和:“有外戚專權趨勢,黎國髦便是外戚。”
聽到這,方時眼神一亮,下意識說出後世名言:
“貧道張角,請大漢赴死!”
“啪!”
剛說完,朱元璋拿起一本奏疏,往方時身上砸去:
“咱讓你想辦法,不是讓你喊口號!大漢早亡了,連白虎通都被你殺了!”
方時一臉尷尬,不由自主得摸了摸後腦勺:
“陛下,漢靈帝還是需要張角來治,安南此地佛教盛行,找個僧人比較合適。
雲貴川土司也該治治了,大明不能天天平亂。
占城、南掌、暹羅三國毗鄰安南,讓他們加入其中更能攪渾安南局勢。”
沒頭沒尾的話,讓朱元璋有些疑惑:
“僧人咱倒是知道,你想讓大明和尚去蠱惑人心,這倒是容易。
土司怎麽治?與安南國有何幹係?”
“雲貴川等地的苗人與安南苗族同屬一個先祖,都是蚩尤後裔。
為了幫蚩尤複仇,大明苗人該去安南聯合當地苗人,爭奪安南土地積蓄力量,總有一天會為蚩尤打下中華大地。”
說到這,方時頓了頓,小心翼翼看向朱元璋,見其沒有反應才繼續說道:
“當然,想要過好日子的,大明當給予優待,畢竟大明是神農後裔,而不是黃帝後裔。”
“怎麽?你想幫苗人建國?不怕他們真的反過來打大明?”
方時露出靦腆的笑容:“微臣會幫他們拿下南掌,順便幫他們在南掌各地建造蚩尤雕像,還有時時向南掌國民述說蚩尤的事跡。
等時機一到,這些南掌國民自然而然會相信,他們也是中原人士。”
朱元璋輕歎一聲:“咱算是明白了,你想以安南國土來吸引那些亂黨,等安南一事結束,你再利用這些亂黨去攪渾南掌國局勢。
經過連年的戰爭,這些苗人便會對戰爭厭惡,大明那時候想收苗人之心,便輕而易舉。”
“陛下英明!”
朱元璋擺了擺手:“你去寫份章程上來,安南那邊等曹誠迴京,你跟他說說。”
“微臣明白!”
等方時離開後,朱元璋忍不住吐槽:
“黑心肝啊!他怎麽就這麽損,咱可以肯定,不僅僅苗人,土人、瑤民他都會用這招。
就是不知道,他對那些普通苗人怎麽做,該如何讓這些人徹底對大明歸心。”
“孔家!”
朱標嘴角微微上揚:“方司柬和兒子說過,孔家當遵循祖先之誌,行教化之舉。
不過這還差個契機,一個讓孔家和天下讀書人都無話可說的契機,希望方司柬計劃順利吧!”
朱元璋猛得睜大眼睛:“方小子什麽意思?看不起咱?
跟你娘說,跟你說,就不跟咱說?怎麽?他想造反嗎?”
朱標默默翻了個白眼:“跟兒子說不就等於跟您說了?難道兒子也要造反?”
“哼!希望你說到做到!”
???
朱標懵了,良久才反應過來:“爹,你還是饒了兒子,別動不動就想偷懶。”
“好了,你再辛苦一個月,明年正月咱就設殿閣大學士,讓吳伯宗等人進宮幫忙處理政事。”
“希望您說到做到!”
“滾!”
方時走出皇宮時正值烈日當空,想了想便往天界寺而去,他要去見一個人,一個專送白帽子的人。
[黑衣宰相姚廣孝,本想著讓他去西藏,現在隻能安排他去安南了。]
想到姚廣孝,方時就頭疼,他不了解對方,隻知道一些隻言片語,根本沒有把握勸動他。
這種人物強壓是不行,忽悠也難,隻能盡力勸諫。
不消半個時辰,方時來到天界寺,在小沙彌的帶領下,穿過大雄寶殿來到寺院藏書閣。
看著坐在院子石凳上的中年和尚,方時開口試探:
“聽說道衍法師精通儒釋道三家,諸子百家亦有涉獵,特別是陰陽術數方麵無人能及,連潛溪先生都異常推崇。
不知法師可知道本官此次前來所為何事?”
聞言,道衍起身行了個佛禮:“方司柬說笑,小僧隻是粗通詩文,潛溪先生也是因為詩文而對小僧多加讚賞。”
“這麽說,你想不出我因何而來?”
道衍微微頷首:“小僧不知!還請方司柬告知。”
方時隨意找了個石凳坐下,也不急著說出目的:
“你覺得張角此人如何?”
道衍愣了下,他想過變法、想過朱標、想過朝局,怎麽也想不到方時會跟他探討一個反賊。
既然問了,道衍還是要迴答,一個漢朝人而已,沒什麽好隱瞞:
“因其造反,導致漢室軍權下放,才形成漢末亂局。
若說其為人如何,小僧隻有一句話,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陛下,方司柬求見!”
“讓他進來!”
朱元璋將奏疏扔到一旁,語氣輕鬆:
“來的剛好!咱正好有事問他。”
不一會兒,方時踩著輕快的步伐走了進來,剛行完禮,朱元璋迫不及待訓斥:
“昆明已經拿下,雲南目前隻剩下西麵大理段氏和部分土司。
安南才是重中之重,烏斯藏那邊有茶馬司和僧人在,你別再去坑他們了!”
方時一臉尷尬,總覺得朱元璋對他有所誤會,有誤會就得解釋,他又不是不長嘴的女主:
“陛下,臣隻是想讓大明和尚與烏斯藏喇嘛多交流交流,順便讓大明和尚教教藏民們怎麽種植青稞。
當然,在閑暇之時,大明和尚說一說史書,比如周王朝時期的羌族,以及文成公主還是可以的,……”
話未說完,直接被朱元璋打斷:“行了!天界寺弘道法師前些日子圓寂,各地寺廟都派僧人過來誦經。
你自己找個時間,去天界寺選幾個人,此事暫時就這麽決定。
都尉府傳來情報,安南陳朝目前各地烽煙四起,對占城的戰爭也一直沒有停息。
陳日煒性格軟弱,根本沒有權力在手,陳朝滅亡隻是時間問題。
你想個辦法,讓陳日煒繼續待在王位上,又不能讓他真正掌握權力,還要讓安南百姓一直為大明種糧。”
[想不到安南也到了王朝末年,原先的計劃得提前了,曲阜那邊得馬上布置。]
[確實得先保住陳日煒,哪怕沒有權力,卻代表著陳朝正統。]
半晌之後,方時才緩緩開口:“敢問陛下,目前陳朝軍權在誰手中,陳朝太上皇可有權力?”
“軍權有一部分在經略使黎國髦手中,其先祖乃江浙人,此人深受太上皇陳暊信任。
至於陳暊,也是廢物一個,雖然權力大部分在其手中,卻是一個不折不扣漢靈帝。”
朱標適時出聲附和:“有外戚專權趨勢,黎國髦便是外戚。”
聽到這,方時眼神一亮,下意識說出後世名言:
“貧道張角,請大漢赴死!”
“啪!”
剛說完,朱元璋拿起一本奏疏,往方時身上砸去:
“咱讓你想辦法,不是讓你喊口號!大漢早亡了,連白虎通都被你殺了!”
方時一臉尷尬,不由自主得摸了摸後腦勺:
“陛下,漢靈帝還是需要張角來治,安南此地佛教盛行,找個僧人比較合適。
雲貴川土司也該治治了,大明不能天天平亂。
占城、南掌、暹羅三國毗鄰安南,讓他們加入其中更能攪渾安南局勢。”
沒頭沒尾的話,讓朱元璋有些疑惑:
“僧人咱倒是知道,你想讓大明和尚去蠱惑人心,這倒是容易。
土司怎麽治?與安南國有何幹係?”
“雲貴川等地的苗人與安南苗族同屬一個先祖,都是蚩尤後裔。
為了幫蚩尤複仇,大明苗人該去安南聯合當地苗人,爭奪安南土地積蓄力量,總有一天會為蚩尤打下中華大地。”
說到這,方時頓了頓,小心翼翼看向朱元璋,見其沒有反應才繼續說道:
“當然,想要過好日子的,大明當給予優待,畢竟大明是神農後裔,而不是黃帝後裔。”
“怎麽?你想幫苗人建國?不怕他們真的反過來打大明?”
方時露出靦腆的笑容:“微臣會幫他們拿下南掌,順便幫他們在南掌各地建造蚩尤雕像,還有時時向南掌國民述說蚩尤的事跡。
等時機一到,這些南掌國民自然而然會相信,他們也是中原人士。”
朱元璋輕歎一聲:“咱算是明白了,你想以安南國土來吸引那些亂黨,等安南一事結束,你再利用這些亂黨去攪渾南掌國局勢。
經過連年的戰爭,這些苗人便會對戰爭厭惡,大明那時候想收苗人之心,便輕而易舉。”
“陛下英明!”
朱元璋擺了擺手:“你去寫份章程上來,安南那邊等曹誠迴京,你跟他說說。”
“微臣明白!”
等方時離開後,朱元璋忍不住吐槽:
“黑心肝啊!他怎麽就這麽損,咱可以肯定,不僅僅苗人,土人、瑤民他都會用這招。
就是不知道,他對那些普通苗人怎麽做,該如何讓這些人徹底對大明歸心。”
“孔家!”
朱標嘴角微微上揚:“方司柬和兒子說過,孔家當遵循祖先之誌,行教化之舉。
不過這還差個契機,一個讓孔家和天下讀書人都無話可說的契機,希望方司柬計劃順利吧!”
朱元璋猛得睜大眼睛:“方小子什麽意思?看不起咱?
跟你娘說,跟你說,就不跟咱說?怎麽?他想造反嗎?”
朱標默默翻了個白眼:“跟兒子說不就等於跟您說了?難道兒子也要造反?”
“哼!希望你說到做到!”
???
朱標懵了,良久才反應過來:“爹,你還是饒了兒子,別動不動就想偷懶。”
“好了,你再辛苦一個月,明年正月咱就設殿閣大學士,讓吳伯宗等人進宮幫忙處理政事。”
“希望您說到做到!”
“滾!”
方時走出皇宮時正值烈日當空,想了想便往天界寺而去,他要去見一個人,一個專送白帽子的人。
[黑衣宰相姚廣孝,本想著讓他去西藏,現在隻能安排他去安南了。]
想到姚廣孝,方時就頭疼,他不了解對方,隻知道一些隻言片語,根本沒有把握勸動他。
這種人物強壓是不行,忽悠也難,隻能盡力勸諫。
不消半個時辰,方時來到天界寺,在小沙彌的帶領下,穿過大雄寶殿來到寺院藏書閣。
看著坐在院子石凳上的中年和尚,方時開口試探:
“聽說道衍法師精通儒釋道三家,諸子百家亦有涉獵,特別是陰陽術數方麵無人能及,連潛溪先生都異常推崇。
不知法師可知道本官此次前來所為何事?”
聞言,道衍起身行了個佛禮:“方司柬說笑,小僧隻是粗通詩文,潛溪先生也是因為詩文而對小僧多加讚賞。”
“這麽說,你想不出我因何而來?”
道衍微微頷首:“小僧不知!還請方司柬告知。”
方時隨意找了個石凳坐下,也不急著說出目的:
“你覺得張角此人如何?”
道衍愣了下,他想過變法、想過朱標、想過朝局,怎麽也想不到方時會跟他探討一個反賊。
既然問了,道衍還是要迴答,一個漢朝人而已,沒什麽好隱瞞:
“因其造反,導致漢室軍權下放,才形成漢末亂局。
若說其為人如何,小僧隻有一句話,心比天高,命比紙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