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臉色瞬間冷了下來:“三弟,都是一家人,可不能這麽說你二哥。
大哥永遠是你們大哥,怎麽會不信你們,哪怕以後當了皇帝,也是你們大哥。”
朱棡撓了撓頭發,有些臉紅:“大哥,我不是這意思,可二哥是個癡情種,要是被鄧氏挑撥咋辦?”
“放心,二弟心裏有數!”
“行吧!那我也去弄個和二哥一樣的王府?就用瓷器換來的糧食和木材去建。”
朱標滿意點點頭:“這種規製的王府最多也就到四弟,算是給你們三個守邊的獎勵。
治下百姓要讓他們過得好,別讓海外諸國看不起。”
“大哥放心,天心即民心,弟弟一直記著呢!”
朱標滿意點點頭:“算算時間大侄兒也六歲了,下次迴京記得帶上,讓雄英認認自己的弟弟,感情還是要從小培養。”
“大哥不說我也會帶來,等我養好傷,先去看看歐陽倫到底啥樣。
能娶安慶妹妹,起碼也得是方司柬這樣的人。”
朱標嘴角微微抽動:“你還是先去看看方司柬,看到後就不會說出這種話。”
“為何?”
兩人交談之時,朱元璋也收到藍複傳來的奏疏,怒火蹭蹭上漲,隨後想到國中之國,又覺得這事實在太正常不過。
“唉!”
朱元璋輕歎一聲:“蔣瓛,即日起有關河南災情的奏疏,也給宣承部送過去一份。
開封府上下官員全部押解進京,再派人去一趟國子監,讓宋訥帶著率性堂學員入宮覲見。”
“微臣遵旨!”
經過屠村等事件,朱元璋覺得已經沒什麽事再能讓他失去理智,一個小小的貪汙案而已。
錢唐在收到蔣瓛送來的情報後,第一時間推開方時大門。
“方司柬,洪水後續來了,災情比吾等想的還要嚴重。”
方時接過紙張,快速閱覽一遍,臉色瞬間陰沉下來:
“利欲熏心!這次直接掛上他們名字,讓其所作所為永受世人唾罵。”
“如今問題在於,今年到明年夏糧收割,這將近一整年的時間,開封府百姓怎麽過活。
朝廷沒有這麽多糧食來供養這麽多人,就算有也不能全部拿出,其他地方受災百姓也需要糧食。
還有南征大軍,那邊需要的糧食不是一點點。”
方時放下手中紙張,麵色嚴肅:“開封府糧食倒是好辦,最大的問題是淮河、長江沿岸是不是也出現這種情況。
若是淮河、長江兩地也發生水災,朝廷該如何去做。
第二份邸報還是要利用好,引導大明糧商參與救災,讓他們知道商人也可以為國出力,也可以受人敬重。”
錢唐麵容一滯,眼中透露出一絲狐疑:
“你的意思是王家?”
“會比王家好,此次救災林家也送了大批物資,正好拿他們徙木立信。”
說著,方時起身向門外走去:“錢尚書,你得拿出才情,將這幾個罪人批的體無完膚。
下官現在去找太子殿下,解決開封府糧食一事。”
“你這是給我成名機會嗎?”
“錢尚書的才名已經無人不知!”
錢唐笑著輕輕搖頭,沒有再說話,而是看著方時背影陷入沉思:
[得小心了,不管是為了名聲還是為了權力,很多人都會無所不用其極將我拉下來。]
[伯時老弟說翰林待製吳沉有些奇怪,一直在勸諫陛下孔子封王非禮,到底有何目的。]
[還有方司柬,他到底學了什麽,才能把一個災情寫成話本,還讓人欲罷不能,好想看看後麵是怎麽寫。]
方時從宣承部離開後,徑直前往東宮,一刻也沒有停留。
見到朱標後,方時開門見山:“殿下,黃河沿岸秋糧已淹、糧倉被賣,若不及時出手,明年河南饑荒不可避免。
微臣想要加快速度,引導糧商、地主為國出力。”
朱標低頭沉思,片刻後才緩緩出聲:
“奢靡之風不可啟,而且各地關稅、苛捐雜稅不停,雖說商人有錢,那也隻是少部分。
糧食多的還是在豪紳地主身上,他們本身就有錢,若再有好名聲,以後變法就難了。”
“讀書人當裏長!”
聞言,朱標怔怔看著方時,好半天才迴過神:
“你早就想到這一天,所以才提出讓讀書人去當歲役裏長?”
“各地天災頻發,微臣也是未雨綢繆。”
方時一臉嚴肅:“這些大地主有錢有糧,他們沒有別的追求,就想著自己後代能進入朝堂。
當初徭役積分之法剛好用在這,以考驗他們的名義,讓這些讀書人前往開封府參與救災,成績優異者便可直接授官。”
“你的意思是商人用英烈之家,地主用官位?”
朱標搖搖頭,果斷拒絕:“如此一來與賣官有何區別?”
方時一臉無辜:“哪有賣官,他們家裏不舍得自家兒子受苦,想盡快讓他們兒子脫離苦海,朝廷可沒有說捐糧就能當官。
成績優異,什麽樣才算優異,還不是朝廷說了算?”
朱標一臉呆滯,千言萬語最終隻化為兩個字:
“無恥!”
“多謝太子殿下誇獎!”
朱標輕輕搖頭,攤開一張紙,拿起筆快速寫下滿滿一頁,緊接著蓋上自己的印章。
“來人,把這份詔書送到陛下那,蓋完章後帶迴來。”
“喏!”
朱標根本不擔心朱元璋會拒絕,隻要他寫的奏疏,不管好壞,都會蓋上君王之印。
其實不蓋他也可以直接發出,然而這不是他的性格,他想做什麽都會告訴朱元璋一聲。
寫完詔書,朱標重新將視線移到方時身上:
“孤已經了解過,從地理上看,孤更傾向北平,此地接近幽雲十六州,能夠更快收迴北方百姓之心。
唯一不好的就是此地離蒙元太近,後人若是不孝,社稷容易動搖。”
[怎麽一下子又轉到遷都上來?開封府怎麽不談了?]
見方時一臉疑惑,朱標繼續開口:
“四妹成婚時四弟也會迴京,女諸生最像母後,想要讓她過奢靡的生活,難如登天。”
方時一下子便反應過來,私的來不了,就想來公的,準備道德綁架女諸生。
[真尼瑪無恥,黑心肝。]
“幽雲十六州文教不足,為了讓北方百姓感受到何為中華禮儀,當修建儒學之城,吸引各地大儒定居。
皇孫也需要在這種環境中成長,往後才會明辨是非,溫文爾雅,才華橫溢。
張子曰:為往聖繼絕學,女諸生熟讀百家經典,當行張子之誌,收集各種書籍編製成冊,以供後人閱覽。”
[永樂大典啊!朱小四,這名傳千古的機會給你老婆,你應該沒意見吧!]
朱棣有沒有意見方時不知道,朱標確實沒意見:
“說的好,如今紙張價格下降,是該為往聖繼絕學。
剛好曲阜離北平不遠,以後就讓曲阜那些大儒,到北平參與編修。”
大哥永遠是你們大哥,怎麽會不信你們,哪怕以後當了皇帝,也是你們大哥。”
朱棡撓了撓頭發,有些臉紅:“大哥,我不是這意思,可二哥是個癡情種,要是被鄧氏挑撥咋辦?”
“放心,二弟心裏有數!”
“行吧!那我也去弄個和二哥一樣的王府?就用瓷器換來的糧食和木材去建。”
朱標滿意點點頭:“這種規製的王府最多也就到四弟,算是給你們三個守邊的獎勵。
治下百姓要讓他們過得好,別讓海外諸國看不起。”
“大哥放心,天心即民心,弟弟一直記著呢!”
朱標滿意點點頭:“算算時間大侄兒也六歲了,下次迴京記得帶上,讓雄英認認自己的弟弟,感情還是要從小培養。”
“大哥不說我也會帶來,等我養好傷,先去看看歐陽倫到底啥樣。
能娶安慶妹妹,起碼也得是方司柬這樣的人。”
朱標嘴角微微抽動:“你還是先去看看方司柬,看到後就不會說出這種話。”
“為何?”
兩人交談之時,朱元璋也收到藍複傳來的奏疏,怒火蹭蹭上漲,隨後想到國中之國,又覺得這事實在太正常不過。
“唉!”
朱元璋輕歎一聲:“蔣瓛,即日起有關河南災情的奏疏,也給宣承部送過去一份。
開封府上下官員全部押解進京,再派人去一趟國子監,讓宋訥帶著率性堂學員入宮覲見。”
“微臣遵旨!”
經過屠村等事件,朱元璋覺得已經沒什麽事再能讓他失去理智,一個小小的貪汙案而已。
錢唐在收到蔣瓛送來的情報後,第一時間推開方時大門。
“方司柬,洪水後續來了,災情比吾等想的還要嚴重。”
方時接過紙張,快速閱覽一遍,臉色瞬間陰沉下來:
“利欲熏心!這次直接掛上他們名字,讓其所作所為永受世人唾罵。”
“如今問題在於,今年到明年夏糧收割,這將近一整年的時間,開封府百姓怎麽過活。
朝廷沒有這麽多糧食來供養這麽多人,就算有也不能全部拿出,其他地方受災百姓也需要糧食。
還有南征大軍,那邊需要的糧食不是一點點。”
方時放下手中紙張,麵色嚴肅:“開封府糧食倒是好辦,最大的問題是淮河、長江沿岸是不是也出現這種情況。
若是淮河、長江兩地也發生水災,朝廷該如何去做。
第二份邸報還是要利用好,引導大明糧商參與救災,讓他們知道商人也可以為國出力,也可以受人敬重。”
錢唐麵容一滯,眼中透露出一絲狐疑:
“你的意思是王家?”
“會比王家好,此次救災林家也送了大批物資,正好拿他們徙木立信。”
說著,方時起身向門外走去:“錢尚書,你得拿出才情,將這幾個罪人批的體無完膚。
下官現在去找太子殿下,解決開封府糧食一事。”
“你這是給我成名機會嗎?”
“錢尚書的才名已經無人不知!”
錢唐笑著輕輕搖頭,沒有再說話,而是看著方時背影陷入沉思:
[得小心了,不管是為了名聲還是為了權力,很多人都會無所不用其極將我拉下來。]
[伯時老弟說翰林待製吳沉有些奇怪,一直在勸諫陛下孔子封王非禮,到底有何目的。]
[還有方司柬,他到底學了什麽,才能把一個災情寫成話本,還讓人欲罷不能,好想看看後麵是怎麽寫。]
方時從宣承部離開後,徑直前往東宮,一刻也沒有停留。
見到朱標後,方時開門見山:“殿下,黃河沿岸秋糧已淹、糧倉被賣,若不及時出手,明年河南饑荒不可避免。
微臣想要加快速度,引導糧商、地主為國出力。”
朱標低頭沉思,片刻後才緩緩出聲:
“奢靡之風不可啟,而且各地關稅、苛捐雜稅不停,雖說商人有錢,那也隻是少部分。
糧食多的還是在豪紳地主身上,他們本身就有錢,若再有好名聲,以後變法就難了。”
“讀書人當裏長!”
聞言,朱標怔怔看著方時,好半天才迴過神:
“你早就想到這一天,所以才提出讓讀書人去當歲役裏長?”
“各地天災頻發,微臣也是未雨綢繆。”
方時一臉嚴肅:“這些大地主有錢有糧,他們沒有別的追求,就想著自己後代能進入朝堂。
當初徭役積分之法剛好用在這,以考驗他們的名義,讓這些讀書人前往開封府參與救災,成績優異者便可直接授官。”
“你的意思是商人用英烈之家,地主用官位?”
朱標搖搖頭,果斷拒絕:“如此一來與賣官有何區別?”
方時一臉無辜:“哪有賣官,他們家裏不舍得自家兒子受苦,想盡快讓他們兒子脫離苦海,朝廷可沒有說捐糧就能當官。
成績優異,什麽樣才算優異,還不是朝廷說了算?”
朱標一臉呆滯,千言萬語最終隻化為兩個字:
“無恥!”
“多謝太子殿下誇獎!”
朱標輕輕搖頭,攤開一張紙,拿起筆快速寫下滿滿一頁,緊接著蓋上自己的印章。
“來人,把這份詔書送到陛下那,蓋完章後帶迴來。”
“喏!”
朱標根本不擔心朱元璋會拒絕,隻要他寫的奏疏,不管好壞,都會蓋上君王之印。
其實不蓋他也可以直接發出,然而這不是他的性格,他想做什麽都會告訴朱元璋一聲。
寫完詔書,朱標重新將視線移到方時身上:
“孤已經了解過,從地理上看,孤更傾向北平,此地接近幽雲十六州,能夠更快收迴北方百姓之心。
唯一不好的就是此地離蒙元太近,後人若是不孝,社稷容易動搖。”
[怎麽一下子又轉到遷都上來?開封府怎麽不談了?]
見方時一臉疑惑,朱標繼續開口:
“四妹成婚時四弟也會迴京,女諸生最像母後,想要讓她過奢靡的生活,難如登天。”
方時一下子便反應過來,私的來不了,就想來公的,準備道德綁架女諸生。
[真尼瑪無恥,黑心肝。]
“幽雲十六州文教不足,為了讓北方百姓感受到何為中華禮儀,當修建儒學之城,吸引各地大儒定居。
皇孫也需要在這種環境中成長,往後才會明辨是非,溫文爾雅,才華橫溢。
張子曰:為往聖繼絕學,女諸生熟讀百家經典,當行張子之誌,收集各種書籍編製成冊,以供後人閱覽。”
[永樂大典啊!朱小四,這名傳千古的機會給你老婆,你應該沒意見吧!]
朱棣有沒有意見方時不知道,朱標確實沒意見:
“說的好,如今紙張價格下降,是該為往聖繼絕學。
剛好曲阜離北平不遠,以後就讓曲阜那些大儒,到北平參與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