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眉頭微微蹙起,認真思考良久,最後一臉自信開口:
“不懂!不過沒關係,等我再大點,一定會知道。”
“皇長孫殿下說的是,所有經典看起來都是空言,等遇到困難,就會明白這些經典已經給了你解決途徑。”
方時沒有騙人,在他看來很多問題的答案,都在這經典之中。
就像學習,學不進去說來說去是因為心不定,想要定心就必須要有誌向,隻要誌向堅定,就不會受外界誘惑,這是王陽明心學所說。
又比如校園霸淩一事,霸淩者必自以為是以人為非,忘記親人,忘記己身。
被霸淩者忘記履霜、堅冰至,剛開始若不強力反抗,而後必定越來越難,這是荀子和易經所給出的答案。
“雄英,你先迴去,爹等會有空了再教你。”
朱雄英點點頭:“行!”
望著朱雄英一路小跑的樣子,朱標會心一笑:
“方司柬,雄英這孩子怎麽樣?”
[這朱標也忍不住炫耀孩子,真是每個父親都這樣。]
方時一臉誠懇:“有天賦,若好好教導必然超越漢宣帝。”
“可不敢和漢宣帝比,大漢在其手上達到巔峰,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微臣實話實說!”
方時緩緩解釋:“皇長孫殿下小小年紀,明明不喜歡探討玩泥巴,還是願意聽微臣解釋,足以說明其有耐心。
麵對不懂,沒有妄自菲薄,足以見其擁有自信。
有自信、有耐心,這不是一般小孩能同時擁有的。”
“你別誇了,再誇孤要忍不住大笑。”
朱標嘴角微微上揚:“你來找孤,是因為李景隆他們?”
方時點點頭:“是,勳貴之間的關係,為何現在就要告訴微臣,等婚後微臣自然而然就會懂得。”
“京營第一批退伍將士,過完年就要迴鄉,你需要安排些事給這些將士,比如朱襄氏是神農。”
方時愣了下,有些狐疑開口:
“不再等等嗎?有他們幫朝廷不是很好?”
“其他四個都督府中不是已經開始說這個,對方想來也知道,完全沒必要。”
說到這,朱標臉色變得嚴肅:“已經收到消息,他們在互相聯絡,準備在正旦大朝上奏。
科舉、天人感應、朱襄氏這些事,父皇準備一並在正旦大朝解決。
因此,神農就是朱襄氏完全沒必要繼續隱瞞。
天心即民心的配套政策,也要先弄一個出來,可又不能影響朝廷稅收,這個你需要在正旦大朝上提出。”
方時真想一巴掌扇過去,不想減少稅收,又想讓百姓受益,怎麽不上天?
[真是給老祖宗丟人,兩千年了還要用他的方法。]
“殿下,或許可以試試管子的乘馬數和宋時的賑濟災荒,減少百姓徭役。”
朱標想了一會,口中喃喃道:
“若歲兇旱水泆,民失本,則修宮室台榭,以前無狗後無彘者為庸?
這確實是個好主意,弟弟們每個都要修王府,與其征徭役,不如給災民一個養活自己的機會。
不僅如此,以後修城牆、修路等等徭役,也可以用災民替代。”
“殿下英明!宋時已有詳細章程,隻要根據大明國情稍加潤色,便可直接使用。”
朱標沒有立即迴話,而是一臉嚴肅看著桌麵,足足一刻鍾後才緩緩開口:
“晏子也做過這事,你迴去收集一下曆朝曆代的記錄,做好準備,等正旦大朝時,再提出來。”
“微臣也能進奉天殿嗎?不是隻能站在外麵?”
“即日起,你暫時兼領福建清吏司郎中一職,正旦大朝後再重新安排。”
[好家夥,這是用完即扔啊!一天也不耽擱。]
方時暗中撇撇嘴,心裏也明白,以他這個年紀,不可能一下子就升官。
他也不是很在乎,隻要能按著計劃進行就好,畢竟他馬上可以吃軟飯。
“微臣明白。”
“退伍將士盡快開始,孤的想法是,讓這些退伍將士真心認可大明。
通過退伍將士,讓大明每個角落的百姓,都相信大明。”
方時起身鄭重行禮:“殿下放心,千難萬難微臣也會完成此事。
微臣會讓他們知道,大明和他們是一體的,他們會因為大明強盛而感到自豪。
微臣現在就去軍營。”
“那就麻煩方司柬,孤會為你向父皇請功。”
退伍將士的安排,方時早已有一連串的計劃,由於大明現在還處於戰爭狀態,很多撫恤不能落實。
[有些東西可以在這些退伍將士身上試試,或許現在會不屑一顧,真遇到事一定會想起我說的話。]
[接下來的日子,就在軍營中度過,盡可能多教教他們。]
[這些人大多是總旗,小旗有一定管理人員的經驗,應該會更容易。]
一路上方時都在想,該怎麽去教這些退伍士卒,對於周圍的聲音沒有任何反應。
直到不小心撞到一個男子,方時才迴過神,忙不迭的道歉:
“不好意思,沒注意到。”
“下次小……”
話未說完,看到方時的樣貌,男子立馬改口:
“妹夫,你怎麽在這?”
方時抬眸看去,這男子不是別人,正是藍玉的義子藍複。
“原來是藍千戶,真是好巧。”
藍複搖搖頭,語氣有些不滿:“你應該叫我複哥,叫千戶就是沒把我當自己人。”
方時也沒辯駁,直接開口詢問:
“複哥,你們在談什麽?”
藍複攬著旁邊一人的肩膀:“這是青川千戶所的李市李千戶,今天剛到京,我過來接他的。”
說完又對著李市介紹:“我義父永昌侯的女婿方時,現在是東宮司柬。”
李市表情淡淡,作揖行禮:“見過方司柬。”
方時迴了一禮,便開口問道:“李千戶怎麽這麽晚才到,是有什麽事耽擱了嗎?”
“還是坐下說吧!”
說著藍複就拉起方時,往不遠處的茶攤走去。
坐下後,藍複才開口解釋:
“李千戶早已出發,在半路就遇到都尉府的人,又迴去安排下屬前往雲南探查。
這次進京的路上,在路過一個村子時,發現多了很多百姓。”
方時一臉茫然:“這不是很正常?朝廷一直都在遷徙百姓入川。”
“不是四川!”
李市沉聲解釋:“是來安縣楊家村,我兩次路過那裏,第一次楊家村人很少,就二十幾戶。
第二次多了三十多戶,聽楊家村民說是知縣從別的地方遷徙過來。
每一戶手上都有土地,而這些土地原先是當地大戶石家的。
我覺得有貓膩,就去縣城打探一番,才知道這些多出來的村民,原先大多是石家圈養的奴婢,一部分是石家的遠親。”
“不懂!不過沒關係,等我再大點,一定會知道。”
“皇長孫殿下說的是,所有經典看起來都是空言,等遇到困難,就會明白這些經典已經給了你解決途徑。”
方時沒有騙人,在他看來很多問題的答案,都在這經典之中。
就像學習,學不進去說來說去是因為心不定,想要定心就必須要有誌向,隻要誌向堅定,就不會受外界誘惑,這是王陽明心學所說。
又比如校園霸淩一事,霸淩者必自以為是以人為非,忘記親人,忘記己身。
被霸淩者忘記履霜、堅冰至,剛開始若不強力反抗,而後必定越來越難,這是荀子和易經所給出的答案。
“雄英,你先迴去,爹等會有空了再教你。”
朱雄英點點頭:“行!”
望著朱雄英一路小跑的樣子,朱標會心一笑:
“方司柬,雄英這孩子怎麽樣?”
[這朱標也忍不住炫耀孩子,真是每個父親都這樣。]
方時一臉誠懇:“有天賦,若好好教導必然超越漢宣帝。”
“可不敢和漢宣帝比,大漢在其手上達到巔峰,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微臣實話實說!”
方時緩緩解釋:“皇長孫殿下小小年紀,明明不喜歡探討玩泥巴,還是願意聽微臣解釋,足以說明其有耐心。
麵對不懂,沒有妄自菲薄,足以見其擁有自信。
有自信、有耐心,這不是一般小孩能同時擁有的。”
“你別誇了,再誇孤要忍不住大笑。”
朱標嘴角微微上揚:“你來找孤,是因為李景隆他們?”
方時點點頭:“是,勳貴之間的關係,為何現在就要告訴微臣,等婚後微臣自然而然就會懂得。”
“京營第一批退伍將士,過完年就要迴鄉,你需要安排些事給這些將士,比如朱襄氏是神農。”
方時愣了下,有些狐疑開口:
“不再等等嗎?有他們幫朝廷不是很好?”
“其他四個都督府中不是已經開始說這個,對方想來也知道,完全沒必要。”
說到這,朱標臉色變得嚴肅:“已經收到消息,他們在互相聯絡,準備在正旦大朝上奏。
科舉、天人感應、朱襄氏這些事,父皇準備一並在正旦大朝解決。
因此,神農就是朱襄氏完全沒必要繼續隱瞞。
天心即民心的配套政策,也要先弄一個出來,可又不能影響朝廷稅收,這個你需要在正旦大朝上提出。”
方時真想一巴掌扇過去,不想減少稅收,又想讓百姓受益,怎麽不上天?
[真是給老祖宗丟人,兩千年了還要用他的方法。]
“殿下,或許可以試試管子的乘馬數和宋時的賑濟災荒,減少百姓徭役。”
朱標想了一會,口中喃喃道:
“若歲兇旱水泆,民失本,則修宮室台榭,以前無狗後無彘者為庸?
這確實是個好主意,弟弟們每個都要修王府,與其征徭役,不如給災民一個養活自己的機會。
不僅如此,以後修城牆、修路等等徭役,也可以用災民替代。”
“殿下英明!宋時已有詳細章程,隻要根據大明國情稍加潤色,便可直接使用。”
朱標沒有立即迴話,而是一臉嚴肅看著桌麵,足足一刻鍾後才緩緩開口:
“晏子也做過這事,你迴去收集一下曆朝曆代的記錄,做好準備,等正旦大朝時,再提出來。”
“微臣也能進奉天殿嗎?不是隻能站在外麵?”
“即日起,你暫時兼領福建清吏司郎中一職,正旦大朝後再重新安排。”
[好家夥,這是用完即扔啊!一天也不耽擱。]
方時暗中撇撇嘴,心裏也明白,以他這個年紀,不可能一下子就升官。
他也不是很在乎,隻要能按著計劃進行就好,畢竟他馬上可以吃軟飯。
“微臣明白。”
“退伍將士盡快開始,孤的想法是,讓這些退伍將士真心認可大明。
通過退伍將士,讓大明每個角落的百姓,都相信大明。”
方時起身鄭重行禮:“殿下放心,千難萬難微臣也會完成此事。
微臣會讓他們知道,大明和他們是一體的,他們會因為大明強盛而感到自豪。
微臣現在就去軍營。”
“那就麻煩方司柬,孤會為你向父皇請功。”
退伍將士的安排,方時早已有一連串的計劃,由於大明現在還處於戰爭狀態,很多撫恤不能落實。
[有些東西可以在這些退伍將士身上試試,或許現在會不屑一顧,真遇到事一定會想起我說的話。]
[接下來的日子,就在軍營中度過,盡可能多教教他們。]
[這些人大多是總旗,小旗有一定管理人員的經驗,應該會更容易。]
一路上方時都在想,該怎麽去教這些退伍士卒,對於周圍的聲音沒有任何反應。
直到不小心撞到一個男子,方時才迴過神,忙不迭的道歉:
“不好意思,沒注意到。”
“下次小……”
話未說完,看到方時的樣貌,男子立馬改口:
“妹夫,你怎麽在這?”
方時抬眸看去,這男子不是別人,正是藍玉的義子藍複。
“原來是藍千戶,真是好巧。”
藍複搖搖頭,語氣有些不滿:“你應該叫我複哥,叫千戶就是沒把我當自己人。”
方時也沒辯駁,直接開口詢問:
“複哥,你們在談什麽?”
藍複攬著旁邊一人的肩膀:“這是青川千戶所的李市李千戶,今天剛到京,我過來接他的。”
說完又對著李市介紹:“我義父永昌侯的女婿方時,現在是東宮司柬。”
李市表情淡淡,作揖行禮:“見過方司柬。”
方時迴了一禮,便開口問道:“李千戶怎麽這麽晚才到,是有什麽事耽擱了嗎?”
“還是坐下說吧!”
說著藍複就拉起方時,往不遠處的茶攤走去。
坐下後,藍複才開口解釋:
“李千戶早已出發,在半路就遇到都尉府的人,又迴去安排下屬前往雲南探查。
這次進京的路上,在路過一個村子時,發現多了很多百姓。”
方時一臉茫然:“這不是很正常?朝廷一直都在遷徙百姓入川。”
“不是四川!”
李市沉聲解釋:“是來安縣楊家村,我兩次路過那裏,第一次楊家村人很少,就二十幾戶。
第二次多了三十多戶,聽楊家村民說是知縣從別的地方遷徙過來。
每一戶手上都有土地,而這些土地原先是當地大戶石家的。
我覺得有貓膩,就去縣城打探一番,才知道這些多出來的村民,原先大多是石家圈養的奴婢,一部分是石家的遠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