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時拉出一張椅子放在藍玉身後,自己則坐在床上:
“什麽事吵這麽多天,以陛下的性子居然還允許他們這麽吵,事都不用做?”
“我也納悶著呢,不僅文官吵,有些勳貴也加入進去吵。”
藍玉一屁股坐下,滿臉不爽:“你說,崇明那地方發洪水,救災就是,一個個還讓陛下祭祀天地,祭拜宗廟。
甚至還有人讓陛下向上天請罪,真是反了他們。
祭祀天地就祭祀天地唄,反正明年出征也要去南郊祭祀,可就是有人不同意,雙方就吵起來了。”
方時總覺得哪裏怪怪的:“這天災不說每天都有,卻也時常發生,這次為什麽鬧這麽多天。”
“可能百姓有關,前些日子整個應天都在傳崇明發大水是天降災禍,是上天懲罰大明。”
“又是這招!朱襄氏不夠,又來這個。”
方時猛地起身:“藍將軍,你沒參與進去吧!”
藍玉看著方時一臉陰沉,有些狐疑:
“沒呀,你這是怎麽了?”
“聽我一句勸,離那些參與進去的勳貴遠點,特別是讚同祭祀天地的那些。”
藍玉徹底懵逼:“方小子,你能不能說清楚,搞得要死要活一樣。”
“沒那麽嚴重。”
方時臉色一鬆,露出溫和的笑容:
“最壞的結果也就是誅九族,又不是世世代代為奴為婢。”
“我……老子……”
藍玉指著方時氣得說不出話來:
“我就知道你狗嘴吐不出象牙,這他娘還不嚴重,九族都誅了。
不行,我得給他們提個醒,別再傻乎乎摻和進去。”
“你要是摻和進去,說不定就是十族,多了藍將軍一族。”
方時輕聲勸道:“那些勳貴參與進去,若是反對祭祀還好,說明還有可能站在陛下一邊。
若是讚同祭祀,就說明那些人已經變了,已經和陛下、太子不是一條心。”
藍玉沉著臉問道:“到底怎麽迴事?不就是天災嗎?不就是祭祀,怎麽會這麽嚴重。”
方時明白藍玉,這裏麵必定有些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好友,所以才想著去提醒他們。
若是別人,方時連勸都不會勸,可藍玉不同,他和藍玉一直配合的很默契。
他可不想藍玉因為這事被調走,再換個人過來,還不一定這麽配合。
方時想了想,向藍玉開口解釋:
“表麵上看是祭祀,實際上是大臣利用天災和百姓,來限製陛下以及陛下後代的權力。
再往深一層說,是利用天災,來否定陛下是農民選出來的代表。
天子永遠是天之子,天是有道德的,天子也應當有道德,一旦發生災禍那就是天子失德。
要不是大明江山是陛下堂堂正正打下來,加上胡惟庸一案,他們都敢讓陛下發罪己詔。”
“罪己詔?”
藍玉一驚:“他們瘋了不成,找死都沒這樣的。
朱襄氏一事還不夠,還要搞這麽個事出來,真以為陛下提不動刀了?”
方時攤開雙手:“殺不盡、殺不絕,加上黃冊編造一事,陛下暫時也不會殺。
能在朝堂上叫囂的都是馬前卒,殺光也沒用。
陛下叫勳貴過來,就是想看看,哪些人和那些文官有牽扯。”
“難怪呢,每次我想出聲罵人,都被太子瞪迴去。”
藍玉一臉後怕:“方小子,你以後得多多提醒我,我可不想不明不白的死了。
不行、不行,夜長夢多,我現在就去找嫂子請旨。”
方時沒去叫藍玉,他既然知道對方的想法,就必須要出手阻止。
[還怕找不到你們,既然跳出來,那就別怪我不客氣。]
[天人感應?白虎通德論?女誡?這次就讓你們和程朱理學相愛相殺。]
[不過,我無法上朝,沒辦法跟他們辯論,隻能另辟蹊徑了。]
方時在營中思考半天,隨後前往東宮,他需要朱標的幫助。
對於方時的到來,朱標一臉驚奇:
“什麽風把方司柬吹來了,孤還以為方司柬要改行當將軍了。”
方時躬身行禮:“殿下說笑,微臣身子骨弱,就在軍營中練練。”
朱標輕笑出聲:“你那科舉之法我是收到了,建議很好,不過父皇不同意。
他認為既然開科舉,個人德行還是最重要,更何況農學現在學子真沒幾個去看,單考農學有些為難人了。”
“微臣就覺得太醫院的方法可以借鑒,醫學十三科,科科都有專精人才,三、五年一試,還可以篩選優劣。”
朱標隨意指了張椅子,讓方時坐下:
“儒家經典可沒這麽多科目,再說當官的確實要德行第一,若德行不好,能力越高傷害越大。”
方時點頭讚同:“要不,讓太醫院加考個醫德,明年下詔,後年召天下醫師進京考核。”
“嗯?”
朱標驚疑不定:“你是想以德行為體,農學為用?”
“先讓太醫院試試,看看會不會影響到醫療之事,再來決定。”
“確實可以試試,孤一會就下詔,天下惠民藥局所有醫師,後年開春進京重考醫德。”
方時整個人放鬆下來:
[這麽多醫生,應該會沒事吧!老朱目前看是很好的老板,可別變了。]
“微臣還有一事請殿下幫忙。”
“說吧!”
方時有些不好意思:“殿下能不能借我一千兩白銀,我想去問幾個問題。”
???
朱標一臉問號:“什麽問題這麽貴?孤和父皇都不能迴答嗎?”
“微臣想去問問應天的讀書人,天子、天下、天帝、天理、天空、民以食為天,這些天有什麽區別?
天人感應的天,到底是代表天帝還是代表天理,亦或者代表五十而知天命?”
“啪!”
聽到這話,朱標手上奏疏直接掉落地下:
“藍玉跟你說了?你想徹底斷了天人感應?”
“是!”
方時鄭重點頭:“儒家經典有些東西是道,永遠都能用;有些東西隻是術,隻能適合某一個時期。
就像天人感應,漢時沒有明確的天命觀,漢武帝又需要集中權力打匈奴,天人感應正合適。
還有班昭的女誡也一樣,因為漢時外戚之亂,需要後宮安穩,這才有女誡。
經過這麽多年,天下分分合合,不僅文武百官不信天子,百姓也不會相信,大明不能再用天人感應。
女誡也一樣,這東西隻是皇宮和文武百官,對於百姓毫無用處,特別是戰亂之後。
不僅限製了人口發展,還限製了糧食生產,一個女子不能改嫁,就有一個男子不能娶妻,未來就會有大量人口不能降生。”
“儒家哪些東西屬於道,你舉個例子出來。”
方時微微頷首:“窮理就是道,一花一草亦有理,隻要掌握了花草之理,就能通過這個理,來培育花草。
用在糧食上,就能讓糧食產量大增。
還比如養人之欲、給人之求,這就是道;孟子所說的恢複井田,就隻是術,不適合大明。”
“什麽事吵這麽多天,以陛下的性子居然還允許他們這麽吵,事都不用做?”
“我也納悶著呢,不僅文官吵,有些勳貴也加入進去吵。”
藍玉一屁股坐下,滿臉不爽:“你說,崇明那地方發洪水,救災就是,一個個還讓陛下祭祀天地,祭拜宗廟。
甚至還有人讓陛下向上天請罪,真是反了他們。
祭祀天地就祭祀天地唄,反正明年出征也要去南郊祭祀,可就是有人不同意,雙方就吵起來了。”
方時總覺得哪裏怪怪的:“這天災不說每天都有,卻也時常發生,這次為什麽鬧這麽多天。”
“可能百姓有關,前些日子整個應天都在傳崇明發大水是天降災禍,是上天懲罰大明。”
“又是這招!朱襄氏不夠,又來這個。”
方時猛地起身:“藍將軍,你沒參與進去吧!”
藍玉看著方時一臉陰沉,有些狐疑:
“沒呀,你這是怎麽了?”
“聽我一句勸,離那些參與進去的勳貴遠點,特別是讚同祭祀天地的那些。”
藍玉徹底懵逼:“方小子,你能不能說清楚,搞得要死要活一樣。”
“沒那麽嚴重。”
方時臉色一鬆,露出溫和的笑容:
“最壞的結果也就是誅九族,又不是世世代代為奴為婢。”
“我……老子……”
藍玉指著方時氣得說不出話來:
“我就知道你狗嘴吐不出象牙,這他娘還不嚴重,九族都誅了。
不行,我得給他們提個醒,別再傻乎乎摻和進去。”
“你要是摻和進去,說不定就是十族,多了藍將軍一族。”
方時輕聲勸道:“那些勳貴參與進去,若是反對祭祀還好,說明還有可能站在陛下一邊。
若是讚同祭祀,就說明那些人已經變了,已經和陛下、太子不是一條心。”
藍玉沉著臉問道:“到底怎麽迴事?不就是天災嗎?不就是祭祀,怎麽會這麽嚴重。”
方時明白藍玉,這裏麵必定有些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好友,所以才想著去提醒他們。
若是別人,方時連勸都不會勸,可藍玉不同,他和藍玉一直配合的很默契。
他可不想藍玉因為這事被調走,再換個人過來,還不一定這麽配合。
方時想了想,向藍玉開口解釋:
“表麵上看是祭祀,實際上是大臣利用天災和百姓,來限製陛下以及陛下後代的權力。
再往深一層說,是利用天災,來否定陛下是農民選出來的代表。
天子永遠是天之子,天是有道德的,天子也應當有道德,一旦發生災禍那就是天子失德。
要不是大明江山是陛下堂堂正正打下來,加上胡惟庸一案,他們都敢讓陛下發罪己詔。”
“罪己詔?”
藍玉一驚:“他們瘋了不成,找死都沒這樣的。
朱襄氏一事還不夠,還要搞這麽個事出來,真以為陛下提不動刀了?”
方時攤開雙手:“殺不盡、殺不絕,加上黃冊編造一事,陛下暫時也不會殺。
能在朝堂上叫囂的都是馬前卒,殺光也沒用。
陛下叫勳貴過來,就是想看看,哪些人和那些文官有牽扯。”
“難怪呢,每次我想出聲罵人,都被太子瞪迴去。”
藍玉一臉後怕:“方小子,你以後得多多提醒我,我可不想不明不白的死了。
不行、不行,夜長夢多,我現在就去找嫂子請旨。”
方時沒去叫藍玉,他既然知道對方的想法,就必須要出手阻止。
[還怕找不到你們,既然跳出來,那就別怪我不客氣。]
[天人感應?白虎通德論?女誡?這次就讓你們和程朱理學相愛相殺。]
[不過,我無法上朝,沒辦法跟他們辯論,隻能另辟蹊徑了。]
方時在營中思考半天,隨後前往東宮,他需要朱標的幫助。
對於方時的到來,朱標一臉驚奇:
“什麽風把方司柬吹來了,孤還以為方司柬要改行當將軍了。”
方時躬身行禮:“殿下說笑,微臣身子骨弱,就在軍營中練練。”
朱標輕笑出聲:“你那科舉之法我是收到了,建議很好,不過父皇不同意。
他認為既然開科舉,個人德行還是最重要,更何況農學現在學子真沒幾個去看,單考農學有些為難人了。”
“微臣就覺得太醫院的方法可以借鑒,醫學十三科,科科都有專精人才,三、五年一試,還可以篩選優劣。”
朱標隨意指了張椅子,讓方時坐下:
“儒家經典可沒這麽多科目,再說當官的確實要德行第一,若德行不好,能力越高傷害越大。”
方時點頭讚同:“要不,讓太醫院加考個醫德,明年下詔,後年召天下醫師進京考核。”
“嗯?”
朱標驚疑不定:“你是想以德行為體,農學為用?”
“先讓太醫院試試,看看會不會影響到醫療之事,再來決定。”
“確實可以試試,孤一會就下詔,天下惠民藥局所有醫師,後年開春進京重考醫德。”
方時整個人放鬆下來:
[這麽多醫生,應該會沒事吧!老朱目前看是很好的老板,可別變了。]
“微臣還有一事請殿下幫忙。”
“說吧!”
方時有些不好意思:“殿下能不能借我一千兩白銀,我想去問幾個問題。”
???
朱標一臉問號:“什麽問題這麽貴?孤和父皇都不能迴答嗎?”
“微臣想去問問應天的讀書人,天子、天下、天帝、天理、天空、民以食為天,這些天有什麽區別?
天人感應的天,到底是代表天帝還是代表天理,亦或者代表五十而知天命?”
“啪!”
聽到這話,朱標手上奏疏直接掉落地下:
“藍玉跟你說了?你想徹底斷了天人感應?”
“是!”
方時鄭重點頭:“儒家經典有些東西是道,永遠都能用;有些東西隻是術,隻能適合某一個時期。
就像天人感應,漢時沒有明確的天命觀,漢武帝又需要集中權力打匈奴,天人感應正合適。
還有班昭的女誡也一樣,因為漢時外戚之亂,需要後宮安穩,這才有女誡。
經過這麽多年,天下分分合合,不僅文武百官不信天子,百姓也不會相信,大明不能再用天人感應。
女誡也一樣,這東西隻是皇宮和文武百官,對於百姓毫無用處,特別是戰亂之後。
不僅限製了人口發展,還限製了糧食生產,一個女子不能改嫁,就有一個男子不能娶妻,未來就會有大量人口不能降生。”
“儒家哪些東西屬於道,你舉個例子出來。”
方時微微頷首:“窮理就是道,一花一草亦有理,隻要掌握了花草之理,就能通過這個理,來培育花草。
用在糧食上,就能讓糧食產量大增。
還比如養人之欲、給人之求,這就是道;孟子所說的恢複井田,就隻是術,不適合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