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帶穿孔記錄訊息,出現的時間挺早,在十八世紀早期,便已被發明,主要用在紡織業中。
而穿孔指令帶,在1846年,便被用在了電報打字機上,隨後還據此原理,發展出了穿孔卡製表機,可在卡上存儲更多訊息。
現下,在國外已得到了較廣泛使用,像ibm前身,便是一家製表公司,成立已近半個世紀。
而基於穿孔線帶及紙帶機在通信上可能的應用,兩人還在此基礎上,完善了此地,甚於各自推測的運作方式。
駱一喬推測的,稍複雜些,認為對方會利用礦石接收的特性,全天候待機,一旦對麵唿叫聯絡,可隨時進行接收。
其開機發送情報也一樣,對麵先發送來聯絡時間,然後等待這邊響應,這邊則在約定時間,迅速開機並借助紙帶機,短時間內發送大量迅息。
至於具體如何實現的,需後麵具體研究,在他們看來,技術上並不存在太大問題,為何他們實際中未曾使用呢?隻不過是沒必要、不值當罷了。
這會讓相關工作更加繁雜,設備要求更高,成本這些也一樣,可靠性之類也可能存在問題,尤其在軍事上,軍隊可不是整天在城裏建築裏呆著,錯綜複雜的戰場環境,用紙帶就是個笑話。
哪怕在諜報工作中,也並沒有多大效用,雖然這可以迅速發送大量情報,但紙帶長度、速度等同樣有限,其上信息也不算高,所以情報量也是有限的。
最多將一份常規長度的電文,壓縮在較短時間內發送,但隻要敵人摸清你用的手段,同樣可以采用相應手段進行接收,以此監聽,因為這並沒有改變,電波發送後是公開的這一特點。
隻要這一特點未變,那無線電通訊手段,最正確的發展路徑,便是編碼,也就是無法阻止對方監聽接收,那便阻止其破譯訊息,至少在這個時期如此。
也就是說,這個手段隻要被察覺了,理論上便可視為失效,在別人未發現前才有用,注定隻有在極有限範圍內利用,像是現在情報處偵聽定位能力得到長足進步,便采用此法應對。
當然了,失效也隻是理論上,短時間內迅速完成發報,對於偵聽工作還是帶來了極大考驗,畢竟受限於資金、設備、人員這些,他們無法實現對通信頻段的實時偵聽,隻能逐一檢索,這便會留出空檔。
據此,駱一喬還結合礦石接收的特性,提出一個猜測,那便是對方很可能還通過礦石接收,對他們的偵聽工作進行了反監聽,再借助他們檢索空檔進行發報。
這點,也能解釋,出現較多的礦石數量及種類的疑問,還有對方在煙囪上費了那麽多心思弄天線,顯然也是為配合礦石接收,說是掩護有點太牽強。
至於楊海城的推測,那便簡單了,對方就是利用接撥來的現成電話線路,使用電話機難感應的微弱電流,再利用穿孔紙帶及相應設備迅速發報。
他堅持這個的理由也很簡單,沒有駱一喬提及的那般複雜,又要唿叫,又要發報約定時間,還要反偵聽啥啥的,隻要電話撥入撥出,再發送約定聯絡訊號,立馬便能進行聯絡。
而且,這還無需對方時時守在設備前,電話機響了,去查看一下便可,尤其在約定通信外的緊急聯絡上,這可要靠譜太多。
另外,楊海城還從反諜行動的角度,指出這夥人的前身,疑似隻是一支外勤團夥,不見得具備完成駱一喬所提,那般繁複的操作。
且根據監視這些,也並未反映出,有長期監聽跡象,雖然從外麵無法看見所有人是否都在工作,但若全天有人蹲在設番前,必然需要黑白輪班,不論是因此帶來的白天休息,還是夜間換班,動靜都是比較容易發現的。
最後,還不忘提及,礦石接收的可靠性並不是太佳,尤其遠距離的通訊,效果並不好,除非使用很大的功率發報,但若如此,他們的偵聽工作中應有所反饋,結果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楊海城說完,駱一喬忍不住出言反駁,對其一些觀點跟看法,並不能認同。
像人員問題,其表示,雖然目前情報顯示,這是一支偏行動的隊伍,但既然配置了那麽多設備,肯定有相應人員能夠操作。
至於礦石接收的可靠性等,可以調試,可以采用更加精密靈敏的設備,像那些使用金件的器材。不過其他一些問題,駱一喬解釋明的明顯有幾分嘴硬。
“有沒有可能,是兩種可能兼有呢?”看兩人又要吵起,其他人一副看戲模樣,鄭君山終於開口。
“…嗯…”兩人略加思索,便幾乎同時點頭,很顯然,兩人也認可對方觀點,至少認同部分,隻不過拌上嘴了,故意爭一爭。
“我覺得這夥人的存在,應該包含一些試驗性質的任務,畢竟這地方的日諜,過多了點,與常理有些不符。”
聽到楊海城此言,駱一喬也點頭並補充道:“像有線通信,從南京到上海這些能用,但在其他地方,多數並沒有這個條件。
不過,這種手段很隱秘,除去大城市間,也可利用大城市至周邊較近的中小城市的通信輻射線路,在那裏架設中轉電台,避開我們可能會在大城布置的偵聽偵測手段。
這點應該更為他們所看重,所以,在此地,這方麵布置,明顯將其隱藏的更好,更加隱密,如果做足了準備,確實可能出現,撥線後便很難察覺的情況。
至於用礦石接收訊號,可能是他們用來嚐試,規避我們偵聽偵測的一種手段,其特點,除了可以被動接收電訊號,也確實存在老楊所說的問題。
所以,他們應該是借助礦石的特性,試驗較近距離內,了解我們偵聽工作,並嚐試規避的可能,這點從礦石數量及種類上,可以得到一定佐證。”
“…確實…”楊海城接著補充,兩人這般一唱一和,結合了雙方一些分析,大致梳理出一個章程。
大致便是,這個團夥的構建,其目的,應該不僅僅隻是承擔機要情報的轉發工作,很可能還有應對他們偵聽偵測手段的試驗。
“…啪啪啪…”兩人說完,在場眾人都鼓起了掌,這個推測,可算是將眼下發現的線索,差不多全部串聯起來,與他們的一些想法很契合,甚至超出。
玩技術的,還是相對純粹的,而伴隨電訊室的迅速發展,人員也在擴招,隱隱形成青中兩輩,而兩人算是新一代中的代表人物,有這般表現,他們臉上也有光啊!
眾人據此討論交流一番後,很快便投入工作中,不過直到結束,發現有一些,但並沒有太過重磅的發現。
對於相關案情的最終判斷,與楊海城駱一喬的推論,並沒有太多出入,懷疑這夥人,不僅負責轉發機要情況,還在針對他們。
說實話,因為動手慢了,東西已被銷毀的差不多,並沒有實際收獲,密碼本沒有,能湊齊一部的設備也沒有,不過說沒收獲,那也是瞎扯。
根據這裏的蛛絲馬跡做出的推測,遠比上述東西有用,哪怕推斷並不正確,對他們也是極有價值的思路,對今後相關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
林默這邊,接到徐顧煜通報的消息,鄭君山、肖銳、杜明勝三人都比較順利的結束行動,心也放到了肚子裏,專心處理手上這案子的各項事務。
他這邊的案子,也接近尾聲,但抓捕工作依舊在繼續,主要是根據搜出的記錄及得到的口供,涉案人員依舊在持續不斷冒出,抓捕也隻能繼續。
而且,伴隨調查工作的展開,估計還要持續一段時間,若非此案波及極廣,後麵大概率會被叫停打住,圈定一定範圍,不會任由他們一直挖下去,否則還不知會持續多久。
不過,之前冒頭的死間死士這些,後續僅發現了對方的一些活動痕跡,並沒再打照麵,對方怕是不會再輕易與他們正麵對抗了。
至於林文華去了解留意的,警方那邊也反饋迴一些情況,與林默猜測相符,今日確實受理了數起命案,且調閱案情後,感覺都比較的可疑。
這還僅是報案並受理的,未發現、未報案、未受理的,數目怕也不會太少,畢竟對方動手的時間還不長,警員也多被他們調用,肯定還需再等一等。
至於收拾這些首尾的人,目前尚未有人跳出來,不過這也正常,哪怕對方,想趁著他們注意力被吸引在這邊,將尾巴解決,但也難有那條件跟能力。
想跟做是兩碼事兒!南京警察被他們大量抽調,哪怕對方在警察係統內編織出了一張大網,暫時已經七零八落了,別說將事兒毫無痕跡的隱藏,以日諜的組織架構,可能相互聯係上都成了問題。
畢竟,雖然明麵上未曾宣揚承認過,但大家都知道,他們眼下主要針對的便是日本人,而警方內有問題的人,不論想打探消息,還是避免引來懷疑,不說主動湊上來,但至少不會拒絕。
至於可能被收賣幫他們掩蓋事情的黑警,當然,這指的是對間諜活動不知情,單純為財或其他好處幫忙辦事的。
這次案件波及極廣,甚至警方還是其中的重災區,這些人眼下正心慌不已,哪有心情去幫你辦那些事兒?
所以啊!眼下並沒有那條件,幫他們將尾巴收拾幹淨,不排除有一二件有那個條件,但絕不可能全部掩蓋,所以對方的動作,大概率會在案情初步告一段落後。
所以,林文華安排妥當相關事宜後,便折返迴這邊坐鎮了,不過案情太繁雜,涉及太多,離開才一會兒,事便會堆出一堆,所以具體工作都由林默主持,他負責把握過問一下大方向,順帶聯絡溝通各方進行交涉。
“弟啊!這波及的範圍是不是太大了?各方已經快把總部電話給打爛,明裏暗裏警告遊說或求情讓我們收手,適可而止。”
林文華揉著太陽穴,走到林默身邊詢問,這案子,一絲不打折扣的順著線索查到底,已經讓很多人坐不住,向他們施以巨大壓。
“哥!這事兒,可輪不到咱們考慮!更輪不到咱們做主!咱們老老實實執行命令查下去便是,該停的時候,上麵會發話的!”
林默並沒有應承,這點他已經猜到了,也做了考慮,行動安排也都顧及到了這些,肯定沒有大問題才會如此去做。
林文華皺了皺眉,道:“眼下軍警憲政等各方,都有舉足輕重的人物遞來了話,再這般不加分辨的繼續查,事後怕不好收場啊!”
林默聞言,笑道:“哥!你還是沒瞧清這件事的內裏,掀起這麽大的動靜,您說的那些人,會認為是由我們搞起來的嗎?
就算是,案子還是我們說結便結的嗎?最終,不管是何原由,案子如何處理,都需上麵發話才可,已經不在我們掌控內。
而現在,我們已經事實上,成了上麵的代言人,執行的,乃是他們的意誌,不論認與不認,事實便如此,若我們退讓,不就代表上麵在退讓妥協,這是我們夠資格代表的?
當然了,這件事也並沒有您認為的那般嚴峻,官門中,案子所牽涉的,多還是中下層人員,對於高層那些人,不過是下屬或派係內一些人被折損,不至於傷到他們。
而對於我們上麵的人,隻要我們堅持下去,他們便處在有利的主動位置,因為想叫停我們,就要求到那裏,而因此免受波及的,事後你也得承情這些吧?
而若我們退讓了,上麵便會處於被動,不僅撈不到多少好,為解決一些麻煩,還大概率將事情全推到我們身上,這是真怪罪,可不是得了好處後做做樣子!
而且,那些求到上麵,叫停案子便算給個交代,若我們退讓,這個籌碼便算扔了出去,那到時拿什麽給交代,大概率便是我們。”
而穿孔指令帶,在1846年,便被用在了電報打字機上,隨後還據此原理,發展出了穿孔卡製表機,可在卡上存儲更多訊息。
現下,在國外已得到了較廣泛使用,像ibm前身,便是一家製表公司,成立已近半個世紀。
而基於穿孔線帶及紙帶機在通信上可能的應用,兩人還在此基礎上,完善了此地,甚於各自推測的運作方式。
駱一喬推測的,稍複雜些,認為對方會利用礦石接收的特性,全天候待機,一旦對麵唿叫聯絡,可隨時進行接收。
其開機發送情報也一樣,對麵先發送來聯絡時間,然後等待這邊響應,這邊則在約定時間,迅速開機並借助紙帶機,短時間內發送大量迅息。
至於具體如何實現的,需後麵具體研究,在他們看來,技術上並不存在太大問題,為何他們實際中未曾使用呢?隻不過是沒必要、不值當罷了。
這會讓相關工作更加繁雜,設備要求更高,成本這些也一樣,可靠性之類也可能存在問題,尤其在軍事上,軍隊可不是整天在城裏建築裏呆著,錯綜複雜的戰場環境,用紙帶就是個笑話。
哪怕在諜報工作中,也並沒有多大效用,雖然這可以迅速發送大量情報,但紙帶長度、速度等同樣有限,其上信息也不算高,所以情報量也是有限的。
最多將一份常規長度的電文,壓縮在較短時間內發送,但隻要敵人摸清你用的手段,同樣可以采用相應手段進行接收,以此監聽,因為這並沒有改變,電波發送後是公開的這一特點。
隻要這一特點未變,那無線電通訊手段,最正確的發展路徑,便是編碼,也就是無法阻止對方監聽接收,那便阻止其破譯訊息,至少在這個時期如此。
也就是說,這個手段隻要被察覺了,理論上便可視為失效,在別人未發現前才有用,注定隻有在極有限範圍內利用,像是現在情報處偵聽定位能力得到長足進步,便采用此法應對。
當然了,失效也隻是理論上,短時間內迅速完成發報,對於偵聽工作還是帶來了極大考驗,畢竟受限於資金、設備、人員這些,他們無法實現對通信頻段的實時偵聽,隻能逐一檢索,這便會留出空檔。
據此,駱一喬還結合礦石接收的特性,提出一個猜測,那便是對方很可能還通過礦石接收,對他們的偵聽工作進行了反監聽,再借助他們檢索空檔進行發報。
這點,也能解釋,出現較多的礦石數量及種類的疑問,還有對方在煙囪上費了那麽多心思弄天線,顯然也是為配合礦石接收,說是掩護有點太牽強。
至於楊海城的推測,那便簡單了,對方就是利用接撥來的現成電話線路,使用電話機難感應的微弱電流,再利用穿孔紙帶及相應設備迅速發報。
他堅持這個的理由也很簡單,沒有駱一喬提及的那般複雜,又要唿叫,又要發報約定時間,還要反偵聽啥啥的,隻要電話撥入撥出,再發送約定聯絡訊號,立馬便能進行聯絡。
而且,這還無需對方時時守在設備前,電話機響了,去查看一下便可,尤其在約定通信外的緊急聯絡上,這可要靠譜太多。
另外,楊海城還從反諜行動的角度,指出這夥人的前身,疑似隻是一支外勤團夥,不見得具備完成駱一喬所提,那般繁複的操作。
且根據監視這些,也並未反映出,有長期監聽跡象,雖然從外麵無法看見所有人是否都在工作,但若全天有人蹲在設番前,必然需要黑白輪班,不論是因此帶來的白天休息,還是夜間換班,動靜都是比較容易發現的。
最後,還不忘提及,礦石接收的可靠性並不是太佳,尤其遠距離的通訊,效果並不好,除非使用很大的功率發報,但若如此,他們的偵聽工作中應有所反饋,結果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楊海城說完,駱一喬忍不住出言反駁,對其一些觀點跟看法,並不能認同。
像人員問題,其表示,雖然目前情報顯示,這是一支偏行動的隊伍,但既然配置了那麽多設備,肯定有相應人員能夠操作。
至於礦石接收的可靠性等,可以調試,可以采用更加精密靈敏的設備,像那些使用金件的器材。不過其他一些問題,駱一喬解釋明的明顯有幾分嘴硬。
“有沒有可能,是兩種可能兼有呢?”看兩人又要吵起,其他人一副看戲模樣,鄭君山終於開口。
“…嗯…”兩人略加思索,便幾乎同時點頭,很顯然,兩人也認可對方觀點,至少認同部分,隻不過拌上嘴了,故意爭一爭。
“我覺得這夥人的存在,應該包含一些試驗性質的任務,畢竟這地方的日諜,過多了點,與常理有些不符。”
聽到楊海城此言,駱一喬也點頭並補充道:“像有線通信,從南京到上海這些能用,但在其他地方,多數並沒有這個條件。
不過,這種手段很隱秘,除去大城市間,也可利用大城市至周邊較近的中小城市的通信輻射線路,在那裏架設中轉電台,避開我們可能會在大城布置的偵聽偵測手段。
這點應該更為他們所看重,所以,在此地,這方麵布置,明顯將其隱藏的更好,更加隱密,如果做足了準備,確實可能出現,撥線後便很難察覺的情況。
至於用礦石接收訊號,可能是他們用來嚐試,規避我們偵聽偵測的一種手段,其特點,除了可以被動接收電訊號,也確實存在老楊所說的問題。
所以,他們應該是借助礦石的特性,試驗較近距離內,了解我們偵聽工作,並嚐試規避的可能,這點從礦石數量及種類上,可以得到一定佐證。”
“…確實…”楊海城接著補充,兩人這般一唱一和,結合了雙方一些分析,大致梳理出一個章程。
大致便是,這個團夥的構建,其目的,應該不僅僅隻是承擔機要情報的轉發工作,很可能還有應對他們偵聽偵測手段的試驗。
“…啪啪啪…”兩人說完,在場眾人都鼓起了掌,這個推測,可算是將眼下發現的線索,差不多全部串聯起來,與他們的一些想法很契合,甚至超出。
玩技術的,還是相對純粹的,而伴隨電訊室的迅速發展,人員也在擴招,隱隱形成青中兩輩,而兩人算是新一代中的代表人物,有這般表現,他們臉上也有光啊!
眾人據此討論交流一番後,很快便投入工作中,不過直到結束,發現有一些,但並沒有太過重磅的發現。
對於相關案情的最終判斷,與楊海城駱一喬的推論,並沒有太多出入,懷疑這夥人,不僅負責轉發機要情況,還在針對他們。
說實話,因為動手慢了,東西已被銷毀的差不多,並沒有實際收獲,密碼本沒有,能湊齊一部的設備也沒有,不過說沒收獲,那也是瞎扯。
根據這裏的蛛絲馬跡做出的推測,遠比上述東西有用,哪怕推斷並不正確,對他們也是極有價值的思路,對今後相關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
林默這邊,接到徐顧煜通報的消息,鄭君山、肖銳、杜明勝三人都比較順利的結束行動,心也放到了肚子裏,專心處理手上這案子的各項事務。
他這邊的案子,也接近尾聲,但抓捕工作依舊在繼續,主要是根據搜出的記錄及得到的口供,涉案人員依舊在持續不斷冒出,抓捕也隻能繼續。
而且,伴隨調查工作的展開,估計還要持續一段時間,若非此案波及極廣,後麵大概率會被叫停打住,圈定一定範圍,不會任由他們一直挖下去,否則還不知會持續多久。
不過,之前冒頭的死間死士這些,後續僅發現了對方的一些活動痕跡,並沒再打照麵,對方怕是不會再輕易與他們正麵對抗了。
至於林文華去了解留意的,警方那邊也反饋迴一些情況,與林默猜測相符,今日確實受理了數起命案,且調閱案情後,感覺都比較的可疑。
這還僅是報案並受理的,未發現、未報案、未受理的,數目怕也不會太少,畢竟對方動手的時間還不長,警員也多被他們調用,肯定還需再等一等。
至於收拾這些首尾的人,目前尚未有人跳出來,不過這也正常,哪怕對方,想趁著他們注意力被吸引在這邊,將尾巴解決,但也難有那條件跟能力。
想跟做是兩碼事兒!南京警察被他們大量抽調,哪怕對方在警察係統內編織出了一張大網,暫時已經七零八落了,別說將事兒毫無痕跡的隱藏,以日諜的組織架構,可能相互聯係上都成了問題。
畢竟,雖然明麵上未曾宣揚承認過,但大家都知道,他們眼下主要針對的便是日本人,而警方內有問題的人,不論想打探消息,還是避免引來懷疑,不說主動湊上來,但至少不會拒絕。
至於可能被收賣幫他們掩蓋事情的黑警,當然,這指的是對間諜活動不知情,單純為財或其他好處幫忙辦事的。
這次案件波及極廣,甚至警方還是其中的重災區,這些人眼下正心慌不已,哪有心情去幫你辦那些事兒?
所以啊!眼下並沒有那條件,幫他們將尾巴收拾幹淨,不排除有一二件有那個條件,但絕不可能全部掩蓋,所以對方的動作,大概率會在案情初步告一段落後。
所以,林文華安排妥當相關事宜後,便折返迴這邊坐鎮了,不過案情太繁雜,涉及太多,離開才一會兒,事便會堆出一堆,所以具體工作都由林默主持,他負責把握過問一下大方向,順帶聯絡溝通各方進行交涉。
“弟啊!這波及的範圍是不是太大了?各方已經快把總部電話給打爛,明裏暗裏警告遊說或求情讓我們收手,適可而止。”
林文華揉著太陽穴,走到林默身邊詢問,這案子,一絲不打折扣的順著線索查到底,已經讓很多人坐不住,向他們施以巨大壓。
“哥!這事兒,可輪不到咱們考慮!更輪不到咱們做主!咱們老老實實執行命令查下去便是,該停的時候,上麵會發話的!”
林默並沒有應承,這點他已經猜到了,也做了考慮,行動安排也都顧及到了這些,肯定沒有大問題才會如此去做。
林文華皺了皺眉,道:“眼下軍警憲政等各方,都有舉足輕重的人物遞來了話,再這般不加分辨的繼續查,事後怕不好收場啊!”
林默聞言,笑道:“哥!你還是沒瞧清這件事的內裏,掀起這麽大的動靜,您說的那些人,會認為是由我們搞起來的嗎?
就算是,案子還是我們說結便結的嗎?最終,不管是何原由,案子如何處理,都需上麵發話才可,已經不在我們掌控內。
而現在,我們已經事實上,成了上麵的代言人,執行的,乃是他們的意誌,不論認與不認,事實便如此,若我們退讓,不就代表上麵在退讓妥協,這是我們夠資格代表的?
當然了,這件事也並沒有您認為的那般嚴峻,官門中,案子所牽涉的,多還是中下層人員,對於高層那些人,不過是下屬或派係內一些人被折損,不至於傷到他們。
而對於我們上麵的人,隻要我們堅持下去,他們便處在有利的主動位置,因為想叫停我們,就要求到那裏,而因此免受波及的,事後你也得承情這些吧?
而若我們退讓了,上麵便會處於被動,不僅撈不到多少好,為解決一些麻煩,還大概率將事情全推到我們身上,這是真怪罪,可不是得了好處後做做樣子!
而且,那些求到上麵,叫停案子便算給個交代,若我們退讓,這個籌碼便算扔了出去,那到時拿什麽給交代,大概率便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