廮陶城外,塵土飛揚,旌旗蔽日,諸葛亮與魏延統率的六萬大軍,與田英麾下的勇士們匯聚一堂,宛如洪流匯聚成海,氣勢磅礴。


    與此同時,從楊氏城追擊沛王曹林返迴的兵馬,亦如倦鳥歸巢,陸續抵達廮陶城外,使得漢軍的總兵力達到了驚人的三十二萬之眾,猶如一片烏雲,遮蔽了天際。


    中軍帳內,燭火搖曳,映照出諸葛亮那深邃而睿智的眼眸。他端坐於主位之上,羽扇輕搖,目光如炬,掃視著帳下眾將,每一位將領的麵容都映在他的眼中,仿佛能洞察其心思。


    “諸位,”諸葛亮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廮陶城的守將是荀俁,荀彧之子,城內兵馬雖僅五萬,卻也是堅韌不拔。麵對此景,各位有何良策,能使我軍不戰而屈人之兵?”


    馬岱聞言,率先挺身而出,拱手道:“丞相,敵軍人少勢微,我軍隻需一鼓作氣,強攻之下,定能破城,何必費心籌謀?”言罷,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


    然而,田英卻搖了搖頭,反駁道:“馬將軍勇猛有餘,智謀不足。孫子兵法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若強行攻城,雖勝亦損,非長久之計。我等當以謀略為先,方能克敵製勝。”


    魏延在一旁點頭附和,嘴角掛著一抹玩味的笑意:“田將軍所言極是,隻是這計謀嘛,老夫尚未想出,嗬嗬。”


    眾將聞言,皆低頭沉思,帳內頓時陷入一片沉寂,隻有燭火跳躍的聲音在耳邊迴響。


    諸葛亮見狀,輕輕一笑,羽扇輕揮,打破了這份寧靜:“吾有一計,可兵不血刃,取廮陶如探囊取物。”


    此言一出,眾將皆驚,紛紛抬頭,目光中充滿了好奇與期待。


    諸葛亮繼續說道:“我軍所攻下的房子城與高邑城,其中必有士卒與廮陶城守軍有親屬關係。吾欲以此為餌,令他們修書一封,告知城內親屬,若拒不投降,城外親屬必將遭殃,且城破之日,滿門抄斬。如此,城內守軍必心生恐懼,不戰自亂。”


    眾將聽後,皆恍然大悟,紛紛讚歎丞相妙計無雙。


    諸葛亮隨即取出兩個錦囊,分別交予魏延與薑維,囑咐道:“你二人分別前往房子城與高邑城,依計行事,務必小心謹慎。”


    魏延與薑維接令後,滿心歡喜,將錦囊貼身收好,各自率領本部兵馬,如離弦之箭般直奔目的地而去。


    魏延抵達房子城後,立即打開錦囊,閱畢,眼中閃過一絲喜色,隨即依計行事。


    城內,魏延,這位智勇雙全的將領,正站在寬闊的廣場上,麵對著房子城的守軍,他的眼神中閃爍著不容置疑的堅決。


    他緩緩開口,聲音如同冬日裏的寒風,穿透了每個人的心扉:“諸位,你們按照城門方位分為四隊,首先以東城門守軍為例,你們將集中於此廣場的一側。”隨著他的話語落下,東城門的守軍們開始有序地移動,站成了一列。


    “凡廮陶城內有親屬者,速至對麵列隊;若無,則原地不動。”魏延的話語冰冷而直接,仿佛是一道不可違抗的命令。


    此言一出,廣場上頓時陷入了一片寂靜,士卒們的臉上寫滿了疑惑與不安。他們彼此對視,眼神中充滿了揣測與恐懼,生怕一個不慎,就會踏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時間仿佛凝固,沒有人敢輕易邁出一步。魏延見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容裏藏著幾分戲謔與冷酷。


    他輕輕揮手,身旁的全副武裝之士卒立刻會意,手中的兵器在陽光下閃著寒光,仿佛隨時準備將生命收割。


    “此等人皆無親人在廮陶,留之無用,可就地活埋。”魏延的話語如同判決書,冰冷而決絕。


    士卒們的臉色瞬間變得如同白紙,恐懼像潮水般在他們心中蔓延開來,有人甚至開始顫抖。


    就在這時,一個聲音打破了沉默:“且慢!魏將軍,我有親人在廮陶城內!”這句話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其他人的心田,他們紛紛效仿,生怕錯過了這唯一的生機。


    一時間,廣場上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唿喊聲,大多數人都聲稱自己有親人在城內。


    然而,仍有少數士卒麵露難色,他們或孤苦無依,或僅有摯友相伴。其中一人鼓起勇氣,怯生生地問道:“魏將軍,我雖無親人在廮陶城內,但有摯友在彼,可否算作親人?”


    魏延略一思索,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柔和,點了點頭:“也算,去吧,你亦不必死了。”


    這句話仿佛一顆定心丸,讓剩下的士卒們看到了希望。他們紛紛表示自己也有摯友在廮陶,爭相前往對麵,生怕錯過這難得的機會。廣場上,人群湧動,每個人都懷揣著對生命的渴望,向著可能的救贖奔跑。


    待所有士卒都站到了對麵,魏延的臉色突然一沉,他的聲音變得嚴厲而堅定:“為防爾等說謊,每人需寫一封書信給廮陶城內的親人或摯友,若不寫,便是說謊,依舊活埋。”


    此言一出,士卒們的臉色再次變得凝重,有人苦笑道:“魏將軍,我不識字,如何寫信?”


    魏延微微一笑,那笑容中竟有了一絲溫暖:“這有何難?隻要你有親人或摯友在城內,可請識字之人代筆。”


    士卒們聞言,紛紛點頭,開始尋找能夠代筆的人。一時間,廣場上熱鬧非凡,有人提筆疾書,有人口述心聲,書信如雪花般紛飛,每一封都承載著對親人的思念與對生命的渴望。


    四個城門依次詢問,魏延收集到的書信越來越多,它們如同一座座橋梁,連接著城內外的情感與希望。


    當夜幕降臨,魏延收集到了一大堆書信,滿載而歸。


    與此同時,薑維在高邑城亦如法炮製,同樣收集到了大量書信,二人將書信帶迴,呈於諸葛亮麵前。


    次日清晨,陽光灑滿大地,廮陶城頭,守將荀俁率領上萬盾牌手和弓箭手嚴陣以待,城頭之上,滾石、檑木、箭矢堆積如山,城內青壯年百姓亦登上城頭,協助守城。


    城外,漢軍分兵四路,田英麾下的關索、彭軒和宋淩統領本部兵馬圍困東城門,盧涵、洪毅和趙廣率領本部兵馬圍困南城門。


    馬岱和趙統率領本部兵馬圍困西城門,諸葛亮率領魏延和薑維統領本部兵馬圍困北城門。


    隨著丞相諸葛亮一聲令下,綁有書信的箭矢如同雨點般飛向城頭,守軍紛紛拾起箭矢,打開書信閱讀。


    書信中的內容如同晴天霹靂,讓守軍們心生恐懼,他們既擔心城外的親人,又憂慮城內的家人。


    信中言明,若守軍負隅頑抗,城外親人將被就地正法,城破之後,城內家人亦難逃一死。


    一時間,城內守軍人心惶惶,紛紛聚在一起議論紛紛,眼看一場嘩變即將爆發。


    荀俁得知麾下將士即將嘩變的消息後,心急如焚,但轉眼間,他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計上心來——笑裏藏刀之計。


    他決定假意順從將士們的心意,向諸葛亮詐降,待諸葛亮與田英進城後,再派心腹將士包圍二人,生擒之,然後以二人為質,威逼漢軍撤軍。


    主意既定,荀俁立即派遣心腹代表自己前往漢軍大營,向諸葛亮表達投降之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鋒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鋒陳並收藏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