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蒼茫的暮色中,沛王曹林的三軍緩緩駛出城門,如一條巨龍蜿蜒在廣袤的大地上。他們並不知道,此時,暗處的探馬正如同幽靈般潛伏著,密切注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當沛王大軍漸行漸遠,探馬們立即行動起來,如同迅捷的信使,將這一重要軍情向魏延匯報。


    魏延聽聞後,眼中閃過一抹喜色,仿佛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就在前方。他立刻按照丞相諸葛亮的精心吩咐,開始部署行動。


    三萬漢軍迅速換上了魏軍的軍服,仿佛一群狡猾的變色龍,瞬間融入了魏軍之中。而另外兩萬漢軍則緊隨其後,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如同獵手追逐獵物般,製造著一種緊迫而危險的氣息。


    魏延耐心地等待著,直到那兩萬漢軍與自己的三萬假扮魏軍拉開足夠的距離,又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精心籌劃,他才覺得時機已經成熟。


    於是,他如同一位威嚴的將軍,率領著這三萬假扮的魏軍,如同洶湧的波濤般衝向高邑城。


    此時,城門外,幾十位已經投降的魏軍將士朝城頭的魏軍高聲唿喊,他們的聲音如同鋒利的刀刃,劃破了高邑城的寧靜。


    “城頭的兄弟們,我們是沛王殿下的兵馬,因中了埋伏,我軍大敗,沛王令我們撤迴高邑城,請趕緊放下吊橋,打開城門,放我們進城!”他們的唿喊聲中帶著幾分急切和懇求,仿佛真的身陷絕境,亟待救援。


    守城的魏軍聽聞後,紛紛探頭朝城下望去。果然,他們看到城外有很多魏軍正在陸續衝到吊橋下,而後麵,則有一大群漢軍正在緊追不舍。


    這一幕如同一場驚心動魄的追逐戲,讓守城的魏軍士卒不禁心頭一緊。


    他們連忙衝城下的魏軍喊道:“稍等片刻,我馬上向楊將軍報告。”說罷,便急匆匆地離開了城頭。


    不一會兒,楊囂來到了城頭,他臉色陰沉,探頭朝城下大聲喊道:“你們是哪裏的人馬?”


    幾十位投降的魏軍中,為首的人毫不猶豫地迴答道:“我們是沛王殿下的人馬,我們遭遇了諸葛亮的埋伏,沛王令我們撤迴高邑城,請楊將軍趕緊開門,放我們進去。”他們的聲音中帶著幾分懇求和急切,仿佛真的已經走投無路。


    楊囂聽後,眉頭緊鎖,高聲問道:“沛王、毋刺史和杜刺史他們呢?”他的話語中帶著幾分關切和疑惑,仿佛真的在擔心沛王等人的安危。


    為首的人故意大叫道:“亂軍之中,我們都被衝散了,不知他們在哪裏,再不開門,後麵的漢軍就追上來了。”他們的唿喊聲中帶著幾分驚恐和絕望,仿佛真的已經命懸一線。


    楊囂聽後,心中不禁泛起一絲疑慮。但就在這時,他看到了為首的人手中舉起的一塊令牌。這塊令牌是繳獲於副將李禎的,熟悉而又陌生。他遠遠地辨認後,終於確認無誤,這是魏軍的令牌。


    於是,他再無猶豫,立即下令放下吊橋,打開城門,放城外的魏軍進來。同時,他也下令城頭的弓箭手嚴陣以待,如果後麵的漢軍欲尾隨進來,立即亂箭齊發,射退漢軍。


    然而,他並不知道,這一切都是魏延和諸葛亮的精心計謀。當吊橋一放下,城門一打開,魏延率領的三萬兵馬便如同脫韁的野馬般衝入城內,直奔城頭而去。


    他們按照之前的計劃,部分士卒守住城門,部分士卒直奔吊橋處,控製吊橋的升降。而魏延則親自率領大部分士卒衝上城頭,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


    楊囂和親衛隊見狀,連忙過來迎接。然而,他們卻沒想到,迎接他們的卻是魏延手中的冰冷的佩劍。


    魏延順勢將佩劍架在楊囂的脖子上,如同一位威嚴的審判者,威逼城內守軍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此時,城門和吊橋也已經被魏延的人馬牢牢控製。城外的兩萬漢軍見狀,更是趁勢一擁而入,迅速控製了高邑城。


    楊囂見大勢已去,隻好無奈地令所有將士放下兵器,跪地投降。守軍見主將被擒,已經發話,隻好聽話照做,紛紛放下兵器,投降了漢軍。


    魏延看著這一片混亂而又有序的場麵,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豪情。他下令先將楊囂及其麾下人馬關入大牢,聽候丞相諸葛亮的發落。


    然後,他率領著麾下的兵馬在城頭巡察,如同一位勝利的將軍,在巡視著自己的領地。他靜靜地等待著丞相諸葛亮的歸來,期待著接下來的戰鬥。


    就在這時,沛王曹林的敗軍逃至高邑城下,他們大唿開門,聲音中帶著幾分驚恐和絕望。


    然而,魏延卻在城頭哈哈大笑地調侃道:“沛王,高邑城早已被我攻下,要不要進城喝杯熱茶?”他的聲音中帶著幾分戲謔和嘲諷,仿佛真的在邀請沛王進城喝茶一般。


    沛王曹林望了眼城頭的魏延和漢軍的旗幟,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絕望和無奈。他歎了口氣,率領著敗軍繞道向巨鹿郡的楊氏城疾奔而去。他們的身影在夕陽的餘暉中漸行漸遠,如同一群被驅逐的孤狼。


    不久之後,諸葛亮的中軍也追至高邑城下。他們看到城頭已經更換成了漢軍的旗幟,而魏延則站在城頭向他們這邊打量。


    諸葛亮見狀,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欣慰和自豪。


    他令薑維率領中軍的士卒與趙統和馬岱一起繼續追趕曹林的人馬,而自己則與親衛隊進入了高邑城。


    諸葛亮進入城內後,首先安撫了高邑城的百姓,安定民心。他將楊囂派專人送往成都軍事學校擔任教官,其餘的士卒則打散後分配至各營中,以防嘩變。他的每一個決策都如同一位智者般精準而果斷。


    然後,諸葛亮留下兩萬將士鎮守高邑城,自己與魏延親率六萬兵馬直奔廮陶城而去,準備與田英的人馬會合。他們的身影在夕陽的餘暉中漸行漸遠,如同一群勇往直前的戰士。


    而另一邊,曹林率領的殘兵敗將在路過廮陶城附近時,卻遭到了田英的鷹軍和龍軍兩支騎軍的攔截和追殺。


    他們如同被獵人追趕的獵物般四處逃竄,拚死突圍。然而,盡管他們拚盡全力,但最終還是無法擺脫掉漢軍的追捕。


    經過長途跋涉和無數次的生死較量後,曹林的人馬終於到達了巨鹿郡的楊氏城。城內的守將是華博,華歆之子,他手中有三萬兵馬。


    當漢軍在追趕曹林的兵馬時,楊氏城城頭的守軍遠遠望見了這一切。他們立即派人報告給華博。華博正在府內休息,聽聞漢軍在追趕魏軍,他急忙登上城頭,下令弓箭手嚴陣以待。


    當沛王曹林等人來到城門下時,華博探頭與曹林溝通。他曾經在洛陽見過曹林,依稀記得其模樣。他望著城下為首的將領,王爺模樣的打扮,仔細觀察其麵部特征後,終於確認無誤,這正是沛王曹林。


    這時,冀州刺史毋丘儉和幽州刺史杜恕也陸續抵達城下,華博見狀,心中再無絲毫猶豫,他立即下令拉起吊橋,打開城門,放沛王的人馬進城。同時,他也令弓箭手嚴密監視著後麵的追兵,一旦靠近就亂箭射殺。


    華博帶領著親信急忙跑下城頭,來到城門處迎接沛王曹林駕臨。沛王曹林在前,身旁是毋刺史和杜刺史等一眾將領,後麵緊跟著軍師賈訪和謀士程武、辛敞等人。他們如同一群疲憊的旅人般風塵仆仆地走進了楊氏城。


    然而,此戰沛王的兵馬中了諸葛亮的埋伏,又被鷹軍和龍軍截殺。出城的九萬兵馬如今隻剩下六萬人,且大部分將士都帶傷在身。沛王等人也都衣冠不整、風塵仆仆地走進了城內。


    華博接到沛王等人後,立即迎入自己的府邸。他設宴給沛王和將領們壓驚,同時也在心中默默祈禱著魏國的未來。


    而緊追不舍的漢軍被城頭亂箭射住陣腳後,也隻得無奈地後撤,返迴到廮陶城外與田英一起將廮陶城重重圍困起來。他們等待著丞相諸葛亮的到來,商議如何攻破這座堅城。


    夜色漸濃,楊氏城內燈火通明。沛王曹林等人坐在宴席上,心中卻充滿了無盡的憂慮和迷茫。


    他們不知道未來的路該如何走?更不知道魏國的命運將會如何?然而,在這迷茫和憂慮中,他們卻也默默地堅守著內心的信念和信仰。


    因為他們是魏國的將士和貴族,他們的命運與魏國的命運緊密相連。無論未來如何變幻莫測,他們都將勇敢地麵對一切挑戰和困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鋒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鋒陳並收藏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