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十英傑的第一位居然是德川家康!”風十郎震驚:“可是德川家康,難道不該是弱於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的嗎?為什麽他會是十英傑的第一位?”
“你已經見過織田信長了,這一點我們不需要再探討了對吧。”源義經說道:“或許織田信長那樣的天縱奇才,又有大勇力、大智慧、大抱負的人物,真的能夠成為一時之俊傑,但是要成為時代的王者,還需要比這更深層次的東西。”
“更深層次的東西?難道織田信長不如德川家康?這不可能!”風十郎說道。
“這可能嗎?”有人直接就問織田信長了。
織田信長的臉色顯露出幾分灰暗,當然這風十郎自然是看不到的,可是從接下來之前的話語中,風十郎也聽出了織田信長的內心:“可能嗎?其實早在我還活在人世間的時候,就應該已經是確定了的,家康這個人啊,注定獲得比我更大的成就。我雖然給瀛洲帶去了新的科技,給瀛洲帶去了新的生產和發展理念,更是大幅提升了瀛洲的軍事技術水準和軍力水平。但是你若讓我為了天下,舍棄自己的情感和欲望,這是萬萬做不到的,也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會被稱為‘第六天魔王’吧?可是家康不同,從我們還很年幼的時候,家康作為‘質子’來到尾張之時,就已經表露過未來要卷土重來的雄機勇力,還有他不甘於區區一個大名之位的野心。為了取得後來的成就,家康犧牲了很多,也掩藏了很多,或許正是他的這份心性,才幫助他成為了後世的‘神君’吧。”
所謂“第六天魔王”的稱號,在瀛洲曆史當中通常被認為是織田信長的自稱,這種說法的是有一定根據的。在佛教的典籍中,有“六欲”這樣的說法,而欲望是有一個世界的,便是被稱為“欲界”。欲界天有六處:第一,四大王眾天。這就是四天王居住的地方了。四天王分別是北方多聞天,東方持國天,西方廣目天,和南方增長天。第二,三十三天,又名仞利天,在須彌山頂。中央是帝釋天之居城善見,四方各有八天,合稱三十三天。第三,時分天,即夜摩天,此天依空而居,蓮華開合而分晝夜。第四,知足天,兜率天的別名,彌勒居所。第五,樂化天,此天之人可任意變化世間形物。第六,他化自在天。此天為欲界之主,以破壞他人歡樂幸福為樂。第六天亦是四魔(煩惱魔,陰魔,死魔,自在天魔)中的第四魔,也是眾魔之本,妨害佛成道,故稱第六天魔王。之所以認為第六天魔王是織田信長的自稱,是因為當時的瀛洲開始出現武裝僧兵,到了戰國時代佛教勢力進一步發展成為和公家、武家相對立的第三大勢力僧家,一些教團領袖如本願寺也成了實際上的大名。對於有誌圖王,想以武力一統天下的織田信長來說,當然不能容忍這種獨立王國的存在。於是原先已經皈依了禪宗大德寺派的信長開始和佛教勢力交惡。他自稱“第六天魔王”,便是為了在信仰上給自己的士兵樹立信心,讓他們敢於和僧家士兵作戰。
然而這終究是史學者的無稽之談,織田信長之所以被稱為“第六天魔王”,乃是因為他在曆年征戰的過程中,為了保證軍隊的信仰統一,打死殺戮僧侶、燒毀佛寺,並且在打敗了擁有僧家背景的大名武田信玄(當時武田信玄自稱“天台座主沙門信玄”)後進行了慘無人道的誅連行為,所以被當時瀛洲的僧侶們稱之為“第六天魔王”,為的就是通過信仰傳遞的方式,將信長擺在一個“邪惡”的位置上。而發動本能寺之亂的明智光秀,卻也正好是一名佛教徒,所以不得不說,瀛洲佛教在策略上也是成功的,他們成功將織田信長以“魔王”的形式樹立成了反派。
相對於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被稱為“神君”,這可以說完全是與織田信長的遭遇和經曆相反的。
德川家康生於名古屋附近的岡崎城,父為岡崎城主鬆平廣忠,母為廣忠正室於大之方。是的,德川家康最初的姓氏就是“鬆平”,所謂的“德川氏”在這個時候還是不存在的,而且家康原本的名字也不叫這個,而是叫“鬆平竹千代”,在那個時候,這個名字簡直是微小得讓人看不到。早年間,鬆平廣忠因為懼怕於今川義元的力量,將嫡子鬆平竹千代送到今川義元的領地作為“質子”,也就是人質。在後來的戰爭中,今川義元借助鬆平家的力量,戰勝了尾張的織田家,為了保證生存,織田家同樣送出了一名質子到今川義元的領地,這個質子就是織田信長。同為質子,年長九歲的織田信長對鬆平竹千代很是關照,可是竹千代卻在暗地裏將織田信長意圖成年後歸國舉兵討伐今川義元的事情透露給了今川義元。後來,織田信長慘遭流放,經曆千難萬險才迴到尾張。而鬆平竹千代卻因為告密,得到了今川義元的賞識,成為了今川義元的義子,並改名鬆平元信。不久後,二十餘歲的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以四千兵力全殲今川義元五萬大軍,直接在戰鬥中斬殺今川義元,一次性毀滅了今川義元勢力。織田信長並不知道當年是鬆平元信告密的,於是便派出了兵力,幫助鬆平元信收複了岡崎城。鬆平元信為了向織田信長證明自己沒有和今川義元同流合汙,便將名字改成了鬆平元康,以示清白。
可是事情遠沒有結束,在織田信長羽翼漸豐,傲視瀛洲的時候,在他的大後方,鬆平元康悄然將整個三河國納為了自己的領地,並且為了光耀門楣,更是將名字從鬆平元康改為了鬆平家康,意為“光複鬆平,還家族以康樂”。
(本章完)
“你已經見過織田信長了,這一點我們不需要再探討了對吧。”源義經說道:“或許織田信長那樣的天縱奇才,又有大勇力、大智慧、大抱負的人物,真的能夠成為一時之俊傑,但是要成為時代的王者,還需要比這更深層次的東西。”
“更深層次的東西?難道織田信長不如德川家康?這不可能!”風十郎說道。
“這可能嗎?”有人直接就問織田信長了。
織田信長的臉色顯露出幾分灰暗,當然這風十郎自然是看不到的,可是從接下來之前的話語中,風十郎也聽出了織田信長的內心:“可能嗎?其實早在我還活在人世間的時候,就應該已經是確定了的,家康這個人啊,注定獲得比我更大的成就。我雖然給瀛洲帶去了新的科技,給瀛洲帶去了新的生產和發展理念,更是大幅提升了瀛洲的軍事技術水準和軍力水平。但是你若讓我為了天下,舍棄自己的情感和欲望,這是萬萬做不到的,也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會被稱為‘第六天魔王’吧?可是家康不同,從我們還很年幼的時候,家康作為‘質子’來到尾張之時,就已經表露過未來要卷土重來的雄機勇力,還有他不甘於區區一個大名之位的野心。為了取得後來的成就,家康犧牲了很多,也掩藏了很多,或許正是他的這份心性,才幫助他成為了後世的‘神君’吧。”
所謂“第六天魔王”的稱號,在瀛洲曆史當中通常被認為是織田信長的自稱,這種說法的是有一定根據的。在佛教的典籍中,有“六欲”這樣的說法,而欲望是有一個世界的,便是被稱為“欲界”。欲界天有六處:第一,四大王眾天。這就是四天王居住的地方了。四天王分別是北方多聞天,東方持國天,西方廣目天,和南方增長天。第二,三十三天,又名仞利天,在須彌山頂。中央是帝釋天之居城善見,四方各有八天,合稱三十三天。第三,時分天,即夜摩天,此天依空而居,蓮華開合而分晝夜。第四,知足天,兜率天的別名,彌勒居所。第五,樂化天,此天之人可任意變化世間形物。第六,他化自在天。此天為欲界之主,以破壞他人歡樂幸福為樂。第六天亦是四魔(煩惱魔,陰魔,死魔,自在天魔)中的第四魔,也是眾魔之本,妨害佛成道,故稱第六天魔王。之所以認為第六天魔王是織田信長的自稱,是因為當時的瀛洲開始出現武裝僧兵,到了戰國時代佛教勢力進一步發展成為和公家、武家相對立的第三大勢力僧家,一些教團領袖如本願寺也成了實際上的大名。對於有誌圖王,想以武力一統天下的織田信長來說,當然不能容忍這種獨立王國的存在。於是原先已經皈依了禪宗大德寺派的信長開始和佛教勢力交惡。他自稱“第六天魔王”,便是為了在信仰上給自己的士兵樹立信心,讓他們敢於和僧家士兵作戰。
然而這終究是史學者的無稽之談,織田信長之所以被稱為“第六天魔王”,乃是因為他在曆年征戰的過程中,為了保證軍隊的信仰統一,打死殺戮僧侶、燒毀佛寺,並且在打敗了擁有僧家背景的大名武田信玄(當時武田信玄自稱“天台座主沙門信玄”)後進行了慘無人道的誅連行為,所以被當時瀛洲的僧侶們稱之為“第六天魔王”,為的就是通過信仰傳遞的方式,將信長擺在一個“邪惡”的位置上。而發動本能寺之亂的明智光秀,卻也正好是一名佛教徒,所以不得不說,瀛洲佛教在策略上也是成功的,他們成功將織田信長以“魔王”的形式樹立成了反派。
相對於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被稱為“神君”,這可以說完全是與織田信長的遭遇和經曆相反的。
德川家康生於名古屋附近的岡崎城,父為岡崎城主鬆平廣忠,母為廣忠正室於大之方。是的,德川家康最初的姓氏就是“鬆平”,所謂的“德川氏”在這個時候還是不存在的,而且家康原本的名字也不叫這個,而是叫“鬆平竹千代”,在那個時候,這個名字簡直是微小得讓人看不到。早年間,鬆平廣忠因為懼怕於今川義元的力量,將嫡子鬆平竹千代送到今川義元的領地作為“質子”,也就是人質。在後來的戰爭中,今川義元借助鬆平家的力量,戰勝了尾張的織田家,為了保證生存,織田家同樣送出了一名質子到今川義元的領地,這個質子就是織田信長。同為質子,年長九歲的織田信長對鬆平竹千代很是關照,可是竹千代卻在暗地裏將織田信長意圖成年後歸國舉兵討伐今川義元的事情透露給了今川義元。後來,織田信長慘遭流放,經曆千難萬險才迴到尾張。而鬆平竹千代卻因為告密,得到了今川義元的賞識,成為了今川義元的義子,並改名鬆平元信。不久後,二十餘歲的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以四千兵力全殲今川義元五萬大軍,直接在戰鬥中斬殺今川義元,一次性毀滅了今川義元勢力。織田信長並不知道當年是鬆平元信告密的,於是便派出了兵力,幫助鬆平元信收複了岡崎城。鬆平元信為了向織田信長證明自己沒有和今川義元同流合汙,便將名字改成了鬆平元康,以示清白。
可是事情遠沒有結束,在織田信長羽翼漸豐,傲視瀛洲的時候,在他的大後方,鬆平元康悄然將整個三河國納為了自己的領地,並且為了光耀門楣,更是將名字從鬆平元康改為了鬆平家康,意為“光複鬆平,還家族以康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