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義經沒有動,但風十郎的動作卻是極快,仿佛就在消失的同時,風十郎已經出現在了源義經的側後方,高舉的斬棘在幽冥組沒有日光的天空下紅得格外純淨,就這樣朝著源義經的頸部斬了下來。
這是風十郎千錘百煉後悟出的一刀,這一刀不同於任何偷襲所應有的意義,它的攻擊部位不在正後方。實際上,來自於正後方的攻擊,無論角度如何,其格擋起來的難度總不會大,因為從正後方攻擊,人體的髒器位置和正麵是全部相反的,沒有任何刀法流派在教導攻擊的時候,會教人往相反的方向出刀,畢竟在戰鬥中,正麵對戰的可能性遠遠高於背後偷襲的可能性。所以,背後出刀往往沒有太好的攻擊招數,也沒有更良好的出刀環境,畢竟人體的骨骼,更集中於背部,從背部下刀很可能會卡中刀。但是······攻擊的招數中少有從背部下手的,放手的招數中,卻有大量防守來自於背後危險的招數!所以風十郎在長時間的使用背身偷襲的伎倆之後,終於找到了最適合的出刀位置,那就是側後方。
出刀位置在敵人的側後方,其實更近似於一種賭博策略,人體的轉向習慣都是固定的,無非是習慣於左轉和習慣於右轉兩種,隻要能夠賭中對方不習慣的轉身方向,這就會立刻造成優勢。而無論防備身後的招式是怎樣的,轉身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而這個時候,風十郎所選擇的角度,就占據了優勢。風十郎習慣右手出刀,所以他通常選擇敵人的左後方進行偷襲,而大部分的右撇子都習慣從右邊轉身,它們的招式也更習慣從右手發出來,這時候,風十郎就有更多的時間用來攻擊敵人,這對於速度優勢的風十郎來說,無疑是非常巨大的便宜。
源義經用左手拇指推刀,那麽用來拔刀的手就必然是右手,實際上這也是為什麽風十郎會毅然決然選擇左後方出刀的原因。劍客和刀客,他們往往是最容易被推斷出慣用手的人,所以他們也更容易被針對。就像此時,源義經還像個雕塑一動不動的時候,風十郎的刀就已經到了源義經的頸側。
然而,源義經的腦袋就像是被風吹過的野草,那樣順從著風十郎手中斬棘,這樣側著頭歪了下去,最後風十郎的刀僅僅是劃過了源義經鼻尖的汗毛,絲毫沒有傷到這位十英傑第三位分毫。
“這怎麽可能!”風十郎大驚,他很確定自己見過很多體術和刀法,但是從沒有任何的招數會有這樣的動作,這幾乎就是在挑戰人體極限和人的身體協調性極限,能做出這種動作,可見對身體的每一寸肌肉,還有對手的招數軌跡,都計算到了精準得容不下0.001%的誤差這樣的程度。
“動作和速度很不錯,可是還需要再練練,你就沒什麽後招嗎?”源義經很是從容不迫地說道:“你的速度太快了,我根本跟不上,至少以我的反應速度來說,完全不行,不過很幸運的事,我的頭腦和經驗,讓我不算太被動。”
剛說完這句話,源義經的鼻尖就滲出了一絲鮮血,這一絲鮮血不是從傷口中流出的,而是就這樣好像液體穿過厚厚的細紗絹,浸出的血跡一樣。但就是這樣的現象,卻是從一個人的鼻尖冒出來的,這就顯得格外詭異了!
但源義經和風十郎好像都不怎麽驚訝,源義經隻是輕輕地用右手輕輕的撫摸了一下鼻尖,搓下了那一絲不怎麽明顯的血跡,而風十郎也隻是冷冷地看著這一幕的發生。源義經就這麽楞楞地看著鼻尖上一絲隱隱的鮮血,良久後,輕輕一笑,說道:“看來,計算得還是不夠精準,至少,忽略了一點,再快的刀,刀氣也是會滲出的。”
“沒錯,實際上我剛才在手感之上,就隱約感覺到斬到什麽了。一開始我以為是錯覺,現在看來,那應該是刀氣刺入了你的皮膚,反饋迴來的手感。”
“既然這樣,我就必須重新計算一下了。”源義經說著,將手指輕輕放入口中,吮掉了那一絲鮮血,然後握住了那把黃金太刀的刀柄,隻一瞬,風十郎就感到殺意撲麵而來,但是源義經還是站在那裏,既沒有拔刀,更沒有行動,但就是這樣,殺意依然濃烈無比。
“你在計算我會怎麽閃過這一刀嗎?”風十郎絲毫不為殺意所動,隻是冷冷地笑著,然後說道:“不用算了,無論怎麽算,你也不會斬中我的,第二刀,第三刀,都不行。”
“嗯······你說的沒錯。”源義經點了點頭,先是承認了風十郎所說,繼而又說道:“不過不是第二刀或者第三刀,在我的計算中,就算是到了第一百七十四刀,也沒辦法斬中你。”
“那不就是永遠斬不到了?”風十郎冷笑。
“不,我說的是······到了第一百七十四刀。”源義經說著,驟然發動,黃金刀柄、刀鐔、刀鞘的太刀終於從吞口中出鞘了,那是一把刀刃如同水一般蕩漾著波光的刀,它出鞘時發出了帶著弧度的優美鳴音,粼粼的刃光好似一潭秋水般靜謐地蕩漾著,好似一團滾動的水銀,向風十郎斬來。
“好美的刀!”這把太刀出鞘的瞬間,風十郎震驚了。實際上現在的風十郎絕不是以前那個沒見過世麵的小夜守了,他見過很多漂亮的太刀和打刀,其中像是喬徽的刀和閔悟的刀,都是精品,不,甚至這兩把刀都算是藝術品了。可是現在,從源義經腰間出鞘的這把刀,則是真正的藝術結晶。如果說閔悟和喬徽的刀,是繪畫界如同《溪山圖》、《仕女圖》這樣的極品,那此時此刻,源義經的這把刀,就好像是《清明上河圖》、《天王送子圖》那樣的巔峰之作。
“感謝你的稱讚,這是三條宗近供奉給俺媽山的禦神刀。”源義經說道:“大太刀——今劍!”
(本章完)
這是風十郎千錘百煉後悟出的一刀,這一刀不同於任何偷襲所應有的意義,它的攻擊部位不在正後方。實際上,來自於正後方的攻擊,無論角度如何,其格擋起來的難度總不會大,因為從正後方攻擊,人體的髒器位置和正麵是全部相反的,沒有任何刀法流派在教導攻擊的時候,會教人往相反的方向出刀,畢竟在戰鬥中,正麵對戰的可能性遠遠高於背後偷襲的可能性。所以,背後出刀往往沒有太好的攻擊招數,也沒有更良好的出刀環境,畢竟人體的骨骼,更集中於背部,從背部下刀很可能會卡中刀。但是······攻擊的招數中少有從背部下手的,放手的招數中,卻有大量防守來自於背後危險的招數!所以風十郎在長時間的使用背身偷襲的伎倆之後,終於找到了最適合的出刀位置,那就是側後方。
出刀位置在敵人的側後方,其實更近似於一種賭博策略,人體的轉向習慣都是固定的,無非是習慣於左轉和習慣於右轉兩種,隻要能夠賭中對方不習慣的轉身方向,這就會立刻造成優勢。而無論防備身後的招式是怎樣的,轉身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而這個時候,風十郎所選擇的角度,就占據了優勢。風十郎習慣右手出刀,所以他通常選擇敵人的左後方進行偷襲,而大部分的右撇子都習慣從右邊轉身,它們的招式也更習慣從右手發出來,這時候,風十郎就有更多的時間用來攻擊敵人,這對於速度優勢的風十郎來說,無疑是非常巨大的便宜。
源義經用左手拇指推刀,那麽用來拔刀的手就必然是右手,實際上這也是為什麽風十郎會毅然決然選擇左後方出刀的原因。劍客和刀客,他們往往是最容易被推斷出慣用手的人,所以他們也更容易被針對。就像此時,源義經還像個雕塑一動不動的時候,風十郎的刀就已經到了源義經的頸側。
然而,源義經的腦袋就像是被風吹過的野草,那樣順從著風十郎手中斬棘,這樣側著頭歪了下去,最後風十郎的刀僅僅是劃過了源義經鼻尖的汗毛,絲毫沒有傷到這位十英傑第三位分毫。
“這怎麽可能!”風十郎大驚,他很確定自己見過很多體術和刀法,但是從沒有任何的招數會有這樣的動作,這幾乎就是在挑戰人體極限和人的身體協調性極限,能做出這種動作,可見對身體的每一寸肌肉,還有對手的招數軌跡,都計算到了精準得容不下0.001%的誤差這樣的程度。
“動作和速度很不錯,可是還需要再練練,你就沒什麽後招嗎?”源義經很是從容不迫地說道:“你的速度太快了,我根本跟不上,至少以我的反應速度來說,完全不行,不過很幸運的事,我的頭腦和經驗,讓我不算太被動。”
剛說完這句話,源義經的鼻尖就滲出了一絲鮮血,這一絲鮮血不是從傷口中流出的,而是就這樣好像液體穿過厚厚的細紗絹,浸出的血跡一樣。但就是這樣的現象,卻是從一個人的鼻尖冒出來的,這就顯得格外詭異了!
但源義經和風十郎好像都不怎麽驚訝,源義經隻是輕輕地用右手輕輕的撫摸了一下鼻尖,搓下了那一絲不怎麽明顯的血跡,而風十郎也隻是冷冷地看著這一幕的發生。源義經就這麽楞楞地看著鼻尖上一絲隱隱的鮮血,良久後,輕輕一笑,說道:“看來,計算得還是不夠精準,至少,忽略了一點,再快的刀,刀氣也是會滲出的。”
“沒錯,實際上我剛才在手感之上,就隱約感覺到斬到什麽了。一開始我以為是錯覺,現在看來,那應該是刀氣刺入了你的皮膚,反饋迴來的手感。”
“既然這樣,我就必須重新計算一下了。”源義經說著,將手指輕輕放入口中,吮掉了那一絲鮮血,然後握住了那把黃金太刀的刀柄,隻一瞬,風十郎就感到殺意撲麵而來,但是源義經還是站在那裏,既沒有拔刀,更沒有行動,但就是這樣,殺意依然濃烈無比。
“你在計算我會怎麽閃過這一刀嗎?”風十郎絲毫不為殺意所動,隻是冷冷地笑著,然後說道:“不用算了,無論怎麽算,你也不會斬中我的,第二刀,第三刀,都不行。”
“嗯······你說的沒錯。”源義經點了點頭,先是承認了風十郎所說,繼而又說道:“不過不是第二刀或者第三刀,在我的計算中,就算是到了第一百七十四刀,也沒辦法斬中你。”
“那不就是永遠斬不到了?”風十郎冷笑。
“不,我說的是······到了第一百七十四刀。”源義經說著,驟然發動,黃金刀柄、刀鐔、刀鞘的太刀終於從吞口中出鞘了,那是一把刀刃如同水一般蕩漾著波光的刀,它出鞘時發出了帶著弧度的優美鳴音,粼粼的刃光好似一潭秋水般靜謐地蕩漾著,好似一團滾動的水銀,向風十郎斬來。
“好美的刀!”這把太刀出鞘的瞬間,風十郎震驚了。實際上現在的風十郎絕不是以前那個沒見過世麵的小夜守了,他見過很多漂亮的太刀和打刀,其中像是喬徽的刀和閔悟的刀,都是精品,不,甚至這兩把刀都算是藝術品了。可是現在,從源義經腰間出鞘的這把刀,則是真正的藝術結晶。如果說閔悟和喬徽的刀,是繪畫界如同《溪山圖》、《仕女圖》這樣的極品,那此時此刻,源義經的這把刀,就好像是《清明上河圖》、《天王送子圖》那樣的巔峰之作。
“感謝你的稱讚,這是三條宗近供奉給俺媽山的禦神刀。”源義經說道:“大太刀——今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