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諸夏盛世該有的樣子
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 作者:其實但是榴蓮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欒提唿廚泉在王庭漢化貴族的提議下,開始對鮮卑貴族進行了分化和拉攏。
他跟東廷溝通後,帶著部分鮮卑貴族使者參觀了原西羌諸地,用羌人勢力首領的富足誘惑他們。
鮮卑因此發生內亂而分裂,軻比能率不肯降服的匈奴餘部北走,其餘鮮卑諸部被納入匈奴,歸於諸夏。
烏桓懾於匈奴的強勢,同樣被匈奴吞並。
欒提唿廚泉與幽並豪族一並尋找新的商貿路線,雖不如涼州一線所獲更豐,但也以絲瓷交易迴大量毛皮。
唿廚泉全力推行匈奴漢化,使匈奴諸部皆居漢城,奉周廟,行漢儀。
庚始二十五年也即公元217年,阿瞞太師任期到期,第二次洛陽盟議召開。
此時的江東十五郡、荊益十五郡、阿瞞治下四十二郡、東廷二十八郡皆已遍布周廟。
唯有遼東公孫氏,此時公孫康已逝,由於其子公孫晃與公孫淵尚幼,被遼東群臣推舉其弟公孫恭繼位。
公孫恭持遠不服,於境內堅持拒絕推行任何東廷之治,第二次洛陽盟議公孫氏所轄八郡並未派人前來。
此時盧植已逝世,荀彧繼位尚書令,小鹹魚被迫被立為太子監國,庚哥早已徹底鹹魚。
欒提唿廚泉率匈奴諸部請複諸夏,此時匈奴的版圖北至貝加爾湖,然地廣人稀,好在其中城池眾多,異族侵襲不易。
眾議皆許,並通過了尚書令荀彧提出的設立新州,將匈奴所屬皆列為欒州,其字取自匈奴王族欒提。
劃欒州八十六城為十四郡,至此大漢疆域共達一百二十二郡。
小鹹魚代表庚哥賜姓參與請複諸夏匈奴、鮮卑、烏桓諸部三十六人劉姓,二十九人孔姓,二十七人孟姓,十三人顏姓並七人荀姓。
所賜姓氏,視同周廟五姓。
改名劉泉的唿廚泉獲封青城郡王。
此次眾議議程確定許都為西廷永久駐地,參與太師競選的共計楊彪、二謀、備崽兒、曹昂四人。
阿瞞年歲漸老,雖把控權勢,卻已有培養長子曹昂之意。
經過上次的挫折,阿瞞牢牢把控了四十二張郡票。
由於楊彪表態退出,並支持曹昂。
在獲得東廷以及跟東廷穿一條褲子的欒州十四票支持下,曹昂成功登頂。
但阿瞞沒想到的是,阿亮卻出人意表的與二謀那邊串謀,搗鼓出了郡權代表的新確立方式。
他們要求郡權代表由該郡所有士紳推舉縣令共同推舉,而非郡守指定。
由於東廷支持,措不及防之下阿瞞方麵在眾議之中遭遇嚴重失敗。
曹孫與備崽兒,還有納入東廷治下的欒州十四郡,共同組成了猶如黨派一般的四股勢力。
他們均開始深耕自己原本勢力範圍的郡縣,以東廷之治取悅士紳與黔首,以期穩定把控郡權。
而由於縣令縣長晉升郡守、郡守晉升入西廷的通路由西廷把控,太師之位仍然舉足輕重。
曹昂成功當選之後,為提振聲望,宣布討伐不臣,決定對公孫氏動手。
各方景從,阿瞞麾下組成了四方征討軍,東吳、荊益、東廷與曹魏分別派出相應兵卒,一舉下遼東八郡。
並滅國高句麗、扶餘、馬韓等,徹底將東北亞納入大漢疆土。
曹昂代表庚哥廢黜公孫恭,虛封公孫晃承遼東嗣,實際請東廷設立遼東鎮撫司,由其弟曹丕任鎮遼將軍。
並表示願意將此部分阿瞞兵馬交由將軍府控製,曹丕也因此得以進入將軍府序列。
再七年之後,庚始三十二年,阿瞞已病逝。
阿亮與二謀那邊愈發覺得在洛陽盟議上能拿到的比動用軍事拿到的更多。
他們提議設置揚州鎮撫司與益州鎮撫司,各地方行政不得再涉及兵權,一應軍事行動皆由將軍府主持。
將軍府動兵需尊東西廷共議,因其糧草輜重需由東廷支持,而動用民夫勞役卻需西廷協助。
東西廷皆不得單方麵動用兵力,此為兵者兇器也不可擅用。
監國太子小鹹魚從其議。
備崽兒與二謀也各自得以進入將軍府序列。
至此,將軍府將軍已增至十二位。
由衛尉首領的驃騎將軍、虎賁營首領車騎將軍、羽林營首領衛將軍這三位代表衛護皇室的力量。
西園軍元帥任右將軍,北軍首領元帥任左將軍、東安軍元帥任前將軍,這部分代表拱衛京師的力量。
後將軍由西廷鏡事司首腦擔任,負責情報相關領域。
五方將軍重新調整,董越代表的涼州鎮撫司首領任鎮北將軍。
並州鎮撫司改欒州鎮撫司,首領由欒提劉氏世襲,任鎮中將軍
遼東鎮撫司改帶方鎮撫司,首領任鎮東將軍。
揚州鎮撫司首領任鎮南將軍,益州鎮撫司首領任鎮西將軍。
五鎮負責邊境安全及守護以周廟為代表的推舉體係。
他們皆已全麵換裝,但弩槍禦力及槍彈相關的製造卻牢牢把控在動聽手中。
以上共同組成將軍府決議機構。
西廷已經徹底改革,三公由司徒轄考績司,司空轄鏡事司,太尉轄役軍。
考績負責一縣令長、一郡之守直至西廷公卿的考評晉升。
鏡事負責從官員違紀違法的監察到各種境內情報的搜集以及上方機構通聞院的管理。
役軍負責兵役的訓練與後備兵源統計,以及退役軍人的安排。
他們構成了整個大漢的行政體係。
其中吏員由東廷選拔,官員由西廷從優秀郡守中任命。
東廷則相當於大漢的商務部加公益事業部。
求道負責研究,逐義負責經營生產,尋真負責廉潔監察,崇智司負責科試、蒙學與博士院太學。
尚書台代替皇權,管理如上機構。
皇商總會、內察三目以及編撰處就屬於宦官發揮力量的傳統領域了。
這一年,眼熱於欒提劉家與欒州諸姓的待遇,羌族七十二部也跑來請求複夏。
這次沒有賜姓劉,而是孔孟顏荀四姓各十八,設夏州,分夏州為十四郡。
至此大漢疆域為一百三十六郡。
大漢天下終於按照荀彧理解的樣子運行了。
至於是不是庚哥理想的樣子,誰知道呢?
或許他根本就沒有理想過。
這一年,曹昂順利連任,但阿亮通過了明顯針對曹昂的太師任期不得超過兩期的眾議。
庚始三十九年,阿亮作為少數派的代表,出人意料的戰勝曹氏新推舉上來的競選太師的曹植,當選太師。
而此時,荀諶與賈詡以及裴綰,卻已經將重心調整到了大漢疆土之外。
荀諶在洛陽竭力推行周廟體係的外擴影響,賈詡在阿瞞治下見識到文藝作品的威力後,致力於規劃思想上的洗腦作品。
而裴綰,則是以豪商的身份,總攬翊軍校尉部一切事宜。
他們三個分別代表了翊軍校尉部的三個域外攻略方向:文化、夢想和財富。
欒州和夏州如此順利的歸複,他們其實居功至偉。
但他們已經決意活在陰影中。
至於隨季?沒人知道他的名字,但他卻已經成為最恐怖的殺神。
他唯一遺憾的,是當他查到當年遠山十八澗兇案的主謀時,那些人盡皆早已死於兵亂。
沒法親手報仇,這個怨恨將糾纏他終身,卻也讓他加倍的狠厲。
更是三十九年洛陽盟議還通過了一項出人意表的議案。
是由庚哥親自提出的,他請求所有郡代表幫他催促太子等位,準許他禪讓。
“一甲子了,朕都六十了,豈能還盤桓於帝位,萬一老糊塗誤事怎生是好?”
“太子不孝,寧願看朕這把年歲還勞於政務,卻不肯繼位,此非逼朕尋死乎?。”
庚哥假模假式的哭,演技差極了。
但眾議群臣還是能看出來這位陛下是出自真心的,並沒有受到脅迫。
庚哥的提案沒通過,因為荀彧反對,說眾議豈可幹涉皇權更迭?此為大不敬。
所以他們另外通過了一份敦請太子照顧老人家心情的眾議文書。
能把大漢拉拔到如今的光景,所有人都對這位鹹魚陛下心存崇敬,覺得他既然這麽做,肯定有深意。
“你特麽現在是皇帝了,能告訴勞資你特麽到底是不是穿越者了吧?”
這就是庚哥的深意。
帶著大大小小一堆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癱在搖椅上晃壯觀的搖椅陣,庚哥鼓著眼睛問小鹹魚。
小鹹魚眨巴著眼睛:“父皇,何為穿越?”
(全書完)
(感謝白馬義從同學的三個愛電,感謝潛水窺屏同學和大包扛大包同學的愛電)
他跟東廷溝通後,帶著部分鮮卑貴族使者參觀了原西羌諸地,用羌人勢力首領的富足誘惑他們。
鮮卑因此發生內亂而分裂,軻比能率不肯降服的匈奴餘部北走,其餘鮮卑諸部被納入匈奴,歸於諸夏。
烏桓懾於匈奴的強勢,同樣被匈奴吞並。
欒提唿廚泉與幽並豪族一並尋找新的商貿路線,雖不如涼州一線所獲更豐,但也以絲瓷交易迴大量毛皮。
唿廚泉全力推行匈奴漢化,使匈奴諸部皆居漢城,奉周廟,行漢儀。
庚始二十五年也即公元217年,阿瞞太師任期到期,第二次洛陽盟議召開。
此時的江東十五郡、荊益十五郡、阿瞞治下四十二郡、東廷二十八郡皆已遍布周廟。
唯有遼東公孫氏,此時公孫康已逝,由於其子公孫晃與公孫淵尚幼,被遼東群臣推舉其弟公孫恭繼位。
公孫恭持遠不服,於境內堅持拒絕推行任何東廷之治,第二次洛陽盟議公孫氏所轄八郡並未派人前來。
此時盧植已逝世,荀彧繼位尚書令,小鹹魚被迫被立為太子監國,庚哥早已徹底鹹魚。
欒提唿廚泉率匈奴諸部請複諸夏,此時匈奴的版圖北至貝加爾湖,然地廣人稀,好在其中城池眾多,異族侵襲不易。
眾議皆許,並通過了尚書令荀彧提出的設立新州,將匈奴所屬皆列為欒州,其字取自匈奴王族欒提。
劃欒州八十六城為十四郡,至此大漢疆域共達一百二十二郡。
小鹹魚代表庚哥賜姓參與請複諸夏匈奴、鮮卑、烏桓諸部三十六人劉姓,二十九人孔姓,二十七人孟姓,十三人顏姓並七人荀姓。
所賜姓氏,視同周廟五姓。
改名劉泉的唿廚泉獲封青城郡王。
此次眾議議程確定許都為西廷永久駐地,參與太師競選的共計楊彪、二謀、備崽兒、曹昂四人。
阿瞞年歲漸老,雖把控權勢,卻已有培養長子曹昂之意。
經過上次的挫折,阿瞞牢牢把控了四十二張郡票。
由於楊彪表態退出,並支持曹昂。
在獲得東廷以及跟東廷穿一條褲子的欒州十四票支持下,曹昂成功登頂。
但阿瞞沒想到的是,阿亮卻出人意表的與二謀那邊串謀,搗鼓出了郡權代表的新確立方式。
他們要求郡權代表由該郡所有士紳推舉縣令共同推舉,而非郡守指定。
由於東廷支持,措不及防之下阿瞞方麵在眾議之中遭遇嚴重失敗。
曹孫與備崽兒,還有納入東廷治下的欒州十四郡,共同組成了猶如黨派一般的四股勢力。
他們均開始深耕自己原本勢力範圍的郡縣,以東廷之治取悅士紳與黔首,以期穩定把控郡權。
而由於縣令縣長晉升郡守、郡守晉升入西廷的通路由西廷把控,太師之位仍然舉足輕重。
曹昂成功當選之後,為提振聲望,宣布討伐不臣,決定對公孫氏動手。
各方景從,阿瞞麾下組成了四方征討軍,東吳、荊益、東廷與曹魏分別派出相應兵卒,一舉下遼東八郡。
並滅國高句麗、扶餘、馬韓等,徹底將東北亞納入大漢疆土。
曹昂代表庚哥廢黜公孫恭,虛封公孫晃承遼東嗣,實際請東廷設立遼東鎮撫司,由其弟曹丕任鎮遼將軍。
並表示願意將此部分阿瞞兵馬交由將軍府控製,曹丕也因此得以進入將軍府序列。
再七年之後,庚始三十二年,阿瞞已病逝。
阿亮與二謀那邊愈發覺得在洛陽盟議上能拿到的比動用軍事拿到的更多。
他們提議設置揚州鎮撫司與益州鎮撫司,各地方行政不得再涉及兵權,一應軍事行動皆由將軍府主持。
將軍府動兵需尊東西廷共議,因其糧草輜重需由東廷支持,而動用民夫勞役卻需西廷協助。
東西廷皆不得單方麵動用兵力,此為兵者兇器也不可擅用。
監國太子小鹹魚從其議。
備崽兒與二謀也各自得以進入將軍府序列。
至此,將軍府將軍已增至十二位。
由衛尉首領的驃騎將軍、虎賁營首領車騎將軍、羽林營首領衛將軍這三位代表衛護皇室的力量。
西園軍元帥任右將軍,北軍首領元帥任左將軍、東安軍元帥任前將軍,這部分代表拱衛京師的力量。
後將軍由西廷鏡事司首腦擔任,負責情報相關領域。
五方將軍重新調整,董越代表的涼州鎮撫司首領任鎮北將軍。
並州鎮撫司改欒州鎮撫司,首領由欒提劉氏世襲,任鎮中將軍
遼東鎮撫司改帶方鎮撫司,首領任鎮東將軍。
揚州鎮撫司首領任鎮南將軍,益州鎮撫司首領任鎮西將軍。
五鎮負責邊境安全及守護以周廟為代表的推舉體係。
他們皆已全麵換裝,但弩槍禦力及槍彈相關的製造卻牢牢把控在動聽手中。
以上共同組成將軍府決議機構。
西廷已經徹底改革,三公由司徒轄考績司,司空轄鏡事司,太尉轄役軍。
考績負責一縣令長、一郡之守直至西廷公卿的考評晉升。
鏡事負責從官員違紀違法的監察到各種境內情報的搜集以及上方機構通聞院的管理。
役軍負責兵役的訓練與後備兵源統計,以及退役軍人的安排。
他們構成了整個大漢的行政體係。
其中吏員由東廷選拔,官員由西廷從優秀郡守中任命。
東廷則相當於大漢的商務部加公益事業部。
求道負責研究,逐義負責經營生產,尋真負責廉潔監察,崇智司負責科試、蒙學與博士院太學。
尚書台代替皇權,管理如上機構。
皇商總會、內察三目以及編撰處就屬於宦官發揮力量的傳統領域了。
這一年,眼熱於欒提劉家與欒州諸姓的待遇,羌族七十二部也跑來請求複夏。
這次沒有賜姓劉,而是孔孟顏荀四姓各十八,設夏州,分夏州為十四郡。
至此大漢疆域為一百三十六郡。
大漢天下終於按照荀彧理解的樣子運行了。
至於是不是庚哥理想的樣子,誰知道呢?
或許他根本就沒有理想過。
這一年,曹昂順利連任,但阿亮通過了明顯針對曹昂的太師任期不得超過兩期的眾議。
庚始三十九年,阿亮作為少數派的代表,出人意料的戰勝曹氏新推舉上來的競選太師的曹植,當選太師。
而此時,荀諶與賈詡以及裴綰,卻已經將重心調整到了大漢疆土之外。
荀諶在洛陽竭力推行周廟體係的外擴影響,賈詡在阿瞞治下見識到文藝作品的威力後,致力於規劃思想上的洗腦作品。
而裴綰,則是以豪商的身份,總攬翊軍校尉部一切事宜。
他們三個分別代表了翊軍校尉部的三個域外攻略方向:文化、夢想和財富。
欒州和夏州如此順利的歸複,他們其實居功至偉。
但他們已經決意活在陰影中。
至於隨季?沒人知道他的名字,但他卻已經成為最恐怖的殺神。
他唯一遺憾的,是當他查到當年遠山十八澗兇案的主謀時,那些人盡皆早已死於兵亂。
沒法親手報仇,這個怨恨將糾纏他終身,卻也讓他加倍的狠厲。
更是三十九年洛陽盟議還通過了一項出人意表的議案。
是由庚哥親自提出的,他請求所有郡代表幫他催促太子等位,準許他禪讓。
“一甲子了,朕都六十了,豈能還盤桓於帝位,萬一老糊塗誤事怎生是好?”
“太子不孝,寧願看朕這把年歲還勞於政務,卻不肯繼位,此非逼朕尋死乎?。”
庚哥假模假式的哭,演技差極了。
但眾議群臣還是能看出來這位陛下是出自真心的,並沒有受到脅迫。
庚哥的提案沒通過,因為荀彧反對,說眾議豈可幹涉皇權更迭?此為大不敬。
所以他們另外通過了一份敦請太子照顧老人家心情的眾議文書。
能把大漢拉拔到如今的光景,所有人都對這位鹹魚陛下心存崇敬,覺得他既然這麽做,肯定有深意。
“你特麽現在是皇帝了,能告訴勞資你特麽到底是不是穿越者了吧?”
這就是庚哥的深意。
帶著大大小小一堆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癱在搖椅上晃壯觀的搖椅陣,庚哥鼓著眼睛問小鹹魚。
小鹹魚眨巴著眼睛:“父皇,何為穿越?”
(全書完)
(感謝白馬義從同學的三個愛電,感謝潛水窺屏同學和大包扛大包同學的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