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荀彧的世界正在達成
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 作者:其實但是榴蓮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早在200年也就是庚始七年,二謀這邊的廬江太守李述就攻殺了阿瞞這邊推舉的揚州刺史嚴象。
袁術原來的部將雷緒、陳蘭等人也在江淮之間聚數劫掠。
阿瞞忙於收拾紹寶那邊呢,於是又推舉了劉馥為揚州刺史,讓他穩定東南。
劉馥將合肥經營成建立阿瞞所屬揚州的新治所。
對阿瞞來說占據合肥,進可沿濡須水直達長江北岸,退可擋東吳水軍於淮河以南。
對吳國來說,“守江必守淮”,長江難以處處重兵把守,隻有把防線推進到淮河流域才能保住長江沿岸的安全。
原本曆史中此後幾十年,魏吳東線衝突基本都是圍繞合肥以南、長江以北。
二謀六次進攻合肥未得寸土,阿瞞父子三次進攻濡須口也都無功而返。
兩邊占據的都是戰略要地,誰也不可能退讓,但這倆郡權浪費了又著實可惜。
所以兩邊達成默契,江東推舉廬江太守,曹氏推舉九江太守。
雙方的兵馬駐守不變,但在阿瞞勢力範圍內的廬江地域,他們表麵承認江東的治理。
而在江東勢力範圍內的九江郡地麵兒,他們也口頭宣稱這是阿瞞那邊九江太守的轄區。
生生挪出來了兩張票。
這樣阿瞞手裏頭的廣陵郡、九江都變了現,變成名義上實控四十一郡。
江東也變現了廬江,還即將變現江夏,等同原本江東四郡加交州七郡外加廬江,共名義上實占十二郡。
阿瞞握著襄陽郡望向了南郡,二謀握著大半個江夏也看向了備崽兒。
勞資才坐十二望十三,你特麽都坐十五望十六了,到底誰是誰的工具人?
加上備崽兒弄死龐統這個他們安插在荊益內部的釘子的新仇舊恨。
江東頓時不平衡了,準備捅備崽兒菊花。
原本的曆史裏阿瞞是兵出漢中,但這會兒司州和關隴在東廷手裏呢,漢中阿瞞根本摸不著。
他心思也不在那邊,內部也整合的差不多了,於是兵發襄陽。
原本荊州地麵大軍雲集,成了阿瞞和二謀合力幹備崽兒的局麵。
備崽兒亡魂大冒,趕緊跟江東談判。
一樣吃進嘴裏的吐了出來,將長沙和桂陽二郡以及自己手裏頭的那部分江夏還給了江東。
這下江東實控達到十五郡,備崽兒手裏反而隻剩荊州兩郡半和益州十一郡,就算拿下漢中也隻有十四郡半。
二謀總算暫時平衡了,但備崽兒的危機還沒有徹底過去。
阿瞞那邊還虎視眈眈呢。
這會兒備崽兒的騷操作就來了,他親自率領大軍和二爺法正駐守南郡,阿亮駐守蜀中,派三爺和四姐火速突襲拿下了漢中。
打通漢中之後,他馬上派阿亮走弘農一線奔洛陽哭告,說太師不思治理天下,卻擅興刀兵欺負他這個小盆友。
給荀彧都給逗笑了。
但阿亮是有這種心理素質與辯才的,絲毫不提他們攻打劉璋占據益州地盤的事兒。
加之在洛陽一年,他熟悉東廷作風,就扣住一點:郡選太師對具備推選資格的郡動武,有報複當時洛陽盟議他們沒推舉他的嫌疑。
他就要求東廷派人主持公道,被他歪纏到最後,東廷沒辦法還真派了個內侍代表皇家去調停。
畢竟覺得如果真能調停對提升東廷的威望有幫助。
結果阿瞞也挺賣麵子,這會兒曹植雖然沒娶到小土菲,小土菲卻已經跟夏侯衡完婚了。
庚哥:麻痹勞資防住了黃毛防住了文藝青年,始終沒防住夏侯家這狗崽子。
夏侯小狗:汪汪,搖尾巴搖尾巴搖尾巴。
在阿瞞看來,夏侯衡跟他親兒子也差不多了。
所以他很坦白,就明說了是為了郡票,想混一南郡。
也給自己扣了頂光麵堂皇的帽子,說身為太師希望下次洛陽盟議能出現完整的大漢一百零七郡。
好像也挺有道理。
消息傳迴洛陽,庚哥大筆一揮,為止戈於大漢疆土特許南郡與襄陽各為一郡。
如此大漢天下一百零八郡,洛陽盟議一百單八士議政成為慣例。
其中公孫氏手握八郡,備崽兒和二謀各手握十五郡國,阿瞞手握四十二郡國,東廷手握二十八郡國。
但這會兒裴綰與荀諶已經在阿瞞治下搞出了風雨。
阿瞞雖然搞定了大豪強世家和各個郡,底下勢力不出一縣的士紳和寒族卻鬧騰起來了。
他們說要效仿東廷之治,阿瞞既然是大漢的太師,就不應該貪戀權勢放著東廷之地的繁華不讓他們享有。
他們也要搞士紳大會他們也要推舉一縣令長。
各地士紳運動風起雲湧,搞到阿瞞與程昱及郭嘉等人焦頭爛額。
沒死在定軍山的夏侯淵以及夏侯惇張合滿寵曹洪曹仁曹彰等等怎麽鎮壓都鎮壓不過來。
這個時候賈詡和楊彪站出來了。
賈詡辭任司空之後,沒如同荀彧的盼望返迴東廷,而是成為了新任司空楊彪麾下謀主。
並且已經重新坐到了九卿的位置。
楊彪旗下團聚了一群極為推崇東廷之治的西廷之臣,以自己兒子楊修為媒介楊彪甚至吸引了曹植的加入。
而且賈詡與荀諶也勾搭起來了,以他們二人為橋梁,裴綰在暗楊彪在鳴,協力推動著阿瞞治下的顏色革命。
賈詡比荀諶膽更大,他覺得要從底層搞不如從頂層搞。
他單獨去求見阿瞞,各種分析,居然說服了阿瞞同意治下四十一郡實行縣級推舉製。
作為對阿瞞的善意迴應,東廷將考績司中負責各縣令長的部分與鏡事司的這部分劃入西廷轄下。
包括東廷二十八郡郡守任命也交由西廷根據考績司考評結果選派。
阿瞞嚐到甜頭,開始在他轄下全麵推行東廷之治,並在楊彪一派的支持下大刀闊斧的對西廷進行改革。
包括皇商行會之類的製度一一照搬,逐義司勢力開始滲透阿瞞治下。
涼州邊貿的紅利,以及瓷坊絲綢與商貿之利開始惠及大漢七十郡,繁榮程度迅速和江東及荊益拉開差距。
阿亮率先說服備崽兒在荊益請立周廟,並逐漸向東廷靠攏。
江東二謀也開始跟進。
除了公孫氏所掌握的八郡,大漢疆域內一百郡開始混一。
但邊貿的商利刺激了西羌諸多部族首領,他們開始瘋狂的搶掠。
恰在此時,張讓病逝。
他是在近百歲高齡含笑而逝的。
隻給庚哥留下了兩句忠告:
其一,世家不足信,彼輩精於內鬥與自保而怯於外戰,讓世家主導朝堂隻會讓大漢衰弱下去被外族欺辱。
其二,提防羌胡,他覺得庚哥絕對算恢複了上古聖賢之治,甚至更勝出許多。
但他提醒庚哥千萬不能忘記,周亡於戎狄。
倒給庚哥驚了一個激靈,因為根據他那點可憐的曆史知識,大漢衰落之後的確是這麽迴事。
(感謝春秋晉國大頭兵同學的點讚、發發和愛電,感謝潛水窺屏同學的愛電,感謝每一位同學的點擊閱讀、章評書評以及評分,麽麽噠愛你們喲)
袁術原來的部將雷緒、陳蘭等人也在江淮之間聚數劫掠。
阿瞞忙於收拾紹寶那邊呢,於是又推舉了劉馥為揚州刺史,讓他穩定東南。
劉馥將合肥經營成建立阿瞞所屬揚州的新治所。
對阿瞞來說占據合肥,進可沿濡須水直達長江北岸,退可擋東吳水軍於淮河以南。
對吳國來說,“守江必守淮”,長江難以處處重兵把守,隻有把防線推進到淮河流域才能保住長江沿岸的安全。
原本曆史中此後幾十年,魏吳東線衝突基本都是圍繞合肥以南、長江以北。
二謀六次進攻合肥未得寸土,阿瞞父子三次進攻濡須口也都無功而返。
兩邊占據的都是戰略要地,誰也不可能退讓,但這倆郡權浪費了又著實可惜。
所以兩邊達成默契,江東推舉廬江太守,曹氏推舉九江太守。
雙方的兵馬駐守不變,但在阿瞞勢力範圍內的廬江地域,他們表麵承認江東的治理。
而在江東勢力範圍內的九江郡地麵兒,他們也口頭宣稱這是阿瞞那邊九江太守的轄區。
生生挪出來了兩張票。
這樣阿瞞手裏頭的廣陵郡、九江都變了現,變成名義上實控四十一郡。
江東也變現了廬江,還即將變現江夏,等同原本江東四郡加交州七郡外加廬江,共名義上實占十二郡。
阿瞞握著襄陽郡望向了南郡,二謀握著大半個江夏也看向了備崽兒。
勞資才坐十二望十三,你特麽都坐十五望十六了,到底誰是誰的工具人?
加上備崽兒弄死龐統這個他們安插在荊益內部的釘子的新仇舊恨。
江東頓時不平衡了,準備捅備崽兒菊花。
原本的曆史裏阿瞞是兵出漢中,但這會兒司州和關隴在東廷手裏呢,漢中阿瞞根本摸不著。
他心思也不在那邊,內部也整合的差不多了,於是兵發襄陽。
原本荊州地麵大軍雲集,成了阿瞞和二謀合力幹備崽兒的局麵。
備崽兒亡魂大冒,趕緊跟江東談判。
一樣吃進嘴裏的吐了出來,將長沙和桂陽二郡以及自己手裏頭的那部分江夏還給了江東。
這下江東實控達到十五郡,備崽兒手裏反而隻剩荊州兩郡半和益州十一郡,就算拿下漢中也隻有十四郡半。
二謀總算暫時平衡了,但備崽兒的危機還沒有徹底過去。
阿瞞那邊還虎視眈眈呢。
這會兒備崽兒的騷操作就來了,他親自率領大軍和二爺法正駐守南郡,阿亮駐守蜀中,派三爺和四姐火速突襲拿下了漢中。
打通漢中之後,他馬上派阿亮走弘農一線奔洛陽哭告,說太師不思治理天下,卻擅興刀兵欺負他這個小盆友。
給荀彧都給逗笑了。
但阿亮是有這種心理素質與辯才的,絲毫不提他們攻打劉璋占據益州地盤的事兒。
加之在洛陽一年,他熟悉東廷作風,就扣住一點:郡選太師對具備推選資格的郡動武,有報複當時洛陽盟議他們沒推舉他的嫌疑。
他就要求東廷派人主持公道,被他歪纏到最後,東廷沒辦法還真派了個內侍代表皇家去調停。
畢竟覺得如果真能調停對提升東廷的威望有幫助。
結果阿瞞也挺賣麵子,這會兒曹植雖然沒娶到小土菲,小土菲卻已經跟夏侯衡完婚了。
庚哥:麻痹勞資防住了黃毛防住了文藝青年,始終沒防住夏侯家這狗崽子。
夏侯小狗:汪汪,搖尾巴搖尾巴搖尾巴。
在阿瞞看來,夏侯衡跟他親兒子也差不多了。
所以他很坦白,就明說了是為了郡票,想混一南郡。
也給自己扣了頂光麵堂皇的帽子,說身為太師希望下次洛陽盟議能出現完整的大漢一百零七郡。
好像也挺有道理。
消息傳迴洛陽,庚哥大筆一揮,為止戈於大漢疆土特許南郡與襄陽各為一郡。
如此大漢天下一百零八郡,洛陽盟議一百單八士議政成為慣例。
其中公孫氏手握八郡,備崽兒和二謀各手握十五郡國,阿瞞手握四十二郡國,東廷手握二十八郡國。
但這會兒裴綰與荀諶已經在阿瞞治下搞出了風雨。
阿瞞雖然搞定了大豪強世家和各個郡,底下勢力不出一縣的士紳和寒族卻鬧騰起來了。
他們說要效仿東廷之治,阿瞞既然是大漢的太師,就不應該貪戀權勢放著東廷之地的繁華不讓他們享有。
他們也要搞士紳大會他們也要推舉一縣令長。
各地士紳運動風起雲湧,搞到阿瞞與程昱及郭嘉等人焦頭爛額。
沒死在定軍山的夏侯淵以及夏侯惇張合滿寵曹洪曹仁曹彰等等怎麽鎮壓都鎮壓不過來。
這個時候賈詡和楊彪站出來了。
賈詡辭任司空之後,沒如同荀彧的盼望返迴東廷,而是成為了新任司空楊彪麾下謀主。
並且已經重新坐到了九卿的位置。
楊彪旗下團聚了一群極為推崇東廷之治的西廷之臣,以自己兒子楊修為媒介楊彪甚至吸引了曹植的加入。
而且賈詡與荀諶也勾搭起來了,以他們二人為橋梁,裴綰在暗楊彪在鳴,協力推動著阿瞞治下的顏色革命。
賈詡比荀諶膽更大,他覺得要從底層搞不如從頂層搞。
他單獨去求見阿瞞,各種分析,居然說服了阿瞞同意治下四十一郡實行縣級推舉製。
作為對阿瞞的善意迴應,東廷將考績司中負責各縣令長的部分與鏡事司的這部分劃入西廷轄下。
包括東廷二十八郡郡守任命也交由西廷根據考績司考評結果選派。
阿瞞嚐到甜頭,開始在他轄下全麵推行東廷之治,並在楊彪一派的支持下大刀闊斧的對西廷進行改革。
包括皇商行會之類的製度一一照搬,逐義司勢力開始滲透阿瞞治下。
涼州邊貿的紅利,以及瓷坊絲綢與商貿之利開始惠及大漢七十郡,繁榮程度迅速和江東及荊益拉開差距。
阿亮率先說服備崽兒在荊益請立周廟,並逐漸向東廷靠攏。
江東二謀也開始跟進。
除了公孫氏所掌握的八郡,大漢疆域內一百郡開始混一。
但邊貿的商利刺激了西羌諸多部族首領,他們開始瘋狂的搶掠。
恰在此時,張讓病逝。
他是在近百歲高齡含笑而逝的。
隻給庚哥留下了兩句忠告:
其一,世家不足信,彼輩精於內鬥與自保而怯於外戰,讓世家主導朝堂隻會讓大漢衰弱下去被外族欺辱。
其二,提防羌胡,他覺得庚哥絕對算恢複了上古聖賢之治,甚至更勝出許多。
但他提醒庚哥千萬不能忘記,周亡於戎狄。
倒給庚哥驚了一個激靈,因為根據他那點可憐的曆史知識,大漢衰落之後的確是這麽迴事。
(感謝春秋晉國大頭兵同學的點讚、發發和愛電,感謝潛水窺屏同學的愛電,感謝每一位同學的點擊閱讀、章評書評以及評分,麽麽噠愛你們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