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丁氏與夏侯氏
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 作者:其實但是榴蓮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夏侯妙才雖為一時俊傑,他長子夏侯伯權卻並非是什麽傑出人物。
夏侯衡除了襲了他父親的爵位之後轉封安寧亭侯,一輩子也沒做出什麽史書有載的亮眼事跡。
他弟弟宣稱他從小就喜歡排兵布陣,十六歲曾經射殺過老虎,被阿瞞當場稱讚,所以特別受恩寵。
無論是喜歡排兵布陣還是殺虎這事兒吧,都別太當真。
他如果真有能力,怎麽可能讓自己弟弟夏侯霸出去打生打死,自己窩在許都當閑爵?
殺虎會被阿瞞當場稱奇,大抵是在圍獵的時候。
大規模的圍獵之時,猛獸基本都是被驅趕到近前供貴人射殺的,並且沒什麽傷到貴人的機會。
史書上並沒有清晰記載夏侯衡的表字是伯權還是孟權,但有些細節可以推測。
在阿瞞起勢之前,他就跟夏侯妙才是連襟,同娶丁氏姐妹。
不止是阿瞞的正妻為丁氏,連曹嵩的正妻也是出自丁氏。
丁氏對於曹氏而言,關係可謂與夏侯氏不相上下。
而且曹嵩花錢買了個太尉當的時候,當時的司空是跟他同為沛國人的老鄉丁宮。
這個丁宮,就是曹嵩的妻族。
阿瞞陳留起兵之時,也曾獲丁氏助益極多,丁斐第一時間就前來投奔。
這個丁斐,同樣出身於沛國丁氏。
據說丁斐特別貪財,多次觸犯律法,很多人向阿瞞請求治丁斐的罪,但阿瞞總是馬上就原諒寬恕他。
阿瞞向西迎迴天子到許都,丁斐被任命擔任典軍校尉,統領總管皇宮內外的兵馬。
他每次向阿瞞提出建議,阿瞞都會聽從。
丁斐在阿瞞征馬超的時候,還救過阿瞞的命,所以在那之後阿瞞一向認為丁斐就如同自己養的狗。
雖然貪吃,但很忠心。
阿瞞下決心迎獻帝,也有原因是因為丁衝寫信勸他。
丁衝也是沛國丁氏,當時被跟獻帝一起劫到了長安,應該是阿瞞正室丁夫人的同父兄弟或從兄弟。
等於是阿瞞的小舅子。
史書有載,丁衝曾與曹操同乘車輿,有此待遇者,僅見夏侯惇。
但丁氏卻在史書中被刻意隱沒,沒能獲得夏侯氏一般的地位。
第一個原因是在奪嫡之爭中丁衝的兒子丁儀、丁廙兄弟站在了曹植一邊。
曹丕自立為帝之後,丁儀、丁廙兄弟被滿門抄斬。
但朝中仍舊有丁斐之子丁謐,是曹爽的親信之一,與何晏、鄧颺一同被稱為台中三狗。
架空司馬懿、囚禁郭太後的計謀皆出自丁謐之手,因此司馬懿對丁謐十分痛恨。
高平陵政變後,丁謐、鄧颺、李勝等曹爽死黨先後被捕,不久被指控與曹爽同謀而被處死,夷滅三族。
每次站隊都站錯,所以丁氏一族的事跡也活該漸隱於史冊。
如果隻是這樣還就罷了,但曹爽之事連夏侯霸都因此投蜀,夏侯氏也不見隱於史冊。
怎麽著跟夏侯氏份量差不多的丁氏就被徹底隱沒了呢?
關於丁氏家族被從史書中抹去的原因,有人認為是《三國誌》作者陳壽史德有問題。
《晉書》記載:或雲丁儀、丁暠有盛名於魏,壽謂其子曰:“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
丁不與之,竟不為立傳。
唐朝房玄齡等撰寫的《晉書·陳壽傳》,收錄了陳壽因為私仇而在書中有所表現的一則傳聞。
說的是丁儀、丁暠在曹魏時負有盛名,陳壽對他們的兒子們說:
“送我千斛米,我就為令尊大人寫好傳記。”
丁氏不答應,陳壽果真不為他們立傳,這就是所謂的”索米立傳”。
站錯隊外加得罪史官,好在陳壽還是有道德底線的,隻是沒寫,而不是將他們寫成十常侍那樣的奸佞。
但起碼在阿瞞還活著的時候,丁氏在阿瞞麾下是擁有與夏侯氏相當的份量。
根據阿瞞的表字冠孟可知,他並非曹嵩正妻所出,也就是說不是丁氏夫人的親兒子。
從他小時候曹嵩都不怎麽管束他也知道,曹嵩對這個庶長子其實沒那麽上心。
所以後頭避禍才會去王室與曹氏世代交好的琅琊,而不去已經做了兗州牧的親兒子那邊。
以至於有後頭的徐州之禍。
但阿瞞娶妻丁氏,結親自己嫡母的親族,肯定對他在曹氏的地位有著決定性的提升。
不管曹嵩喜不喜歡他,他嫡母丁氏作為正妻,在很多事情上是能和男人掰一扳手腕的。
阿瞞從無賴子到被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的轉變,很可能是從娶妻開始的。
這麽個給自己帶來決定性改變的女人,阿瞞肯定也是相當敬重。
阿瞞的正妻丁夫人也是個狠人。
因為阿瞞好美色,強占了張濟的遺孀,導致張繡跟他翻臉。
阿瞞猝不及防,在宛城之戰典韋戰死,曹昂讓馬給曹操後,也死在軍中。
丁夫人並無所出,曹昂雖然不是她親生,卻因為生母劉氏早亡,與清河長公主一起自幼帶在身邊當親兒子養的。
因為這事兒丁夫人跟阿瞞決裂,甚至後來與阿瞞和離,讓曹老板成為被休的男人。
曹昂之死,以及早些年從丁夫人那裏獲得的曹氏資源,阿瞞對丁夫人一直心懷愧疚。
那麽對並沒有做出過任何成就的夏侯衡的格外恩寵,就有出處了。
大抵夏侯衡是夏侯淵的正室丁氏所出,也就是丁夫人的妹妹生出來的種。
他身上集中著曹氏對丁氏與夏侯氏兩姓的重視,所以不管阿瞞還是曹丕,對他格外恩寵一些才符合常理。
既然是嫡長子,夏侯衡的表字當然是伯權而非孟權。
當然有庚哥的出現,張濟張繡和馬騰馬超還在涼州打生打死。
典韋好端端的在曹老板身邊壓著許褚一頭,曹昂也不至於因為讓馬給親爹而身死。
丁夫人也沒有與阿瞞決裂,為阿瞞生了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個兒子的卞夫人仍舊隻能當個側室。
《魏略》記載,文帝嚐曰:“家兄孝廉(即曹昂),自其分也。若使倉舒(即曹衝)在,我亦無天下。”
可見曹昂當時在曹操諸子中位置最高,連陰刻寡恩的曹丕也發自內心知道、自己沒資格與大哥奪嫡。
曆史如果這麽發展,曹昂繼承曹操,丁夫人母憑子貴,丁氏家族自然也會水漲船高。
聚齊丁氏與夏侯氏兩姓恩寵的夏侯衡也當然更受重視與寵愛。
在這樣的夏侯衡麵前,連程昱也是不敢高聲的。
但與很多人以為的不同,在大世家豪族裏,最受寵的往往不是驚才絕豔之輩,也不是跋扈囂張之徒。
大多數,其實具備的是兩樣特質:乖,聽話,孝順,有禮貌,性格溫和沒什麽脾氣。
越是沒有自己主意的,越不會忤逆尊長。
不然隻是優秀,寵你的大抵都會是本姓長者,他姓長輩憑什麽寵你?
夏侯衡恰巧就是這一類。
(感謝大包扛大包和沒浪怎麽漂同學的愛電,感謝閱讀、點評和催更的每一位朋友,超愛你們的)
夏侯衡除了襲了他父親的爵位之後轉封安寧亭侯,一輩子也沒做出什麽史書有載的亮眼事跡。
他弟弟宣稱他從小就喜歡排兵布陣,十六歲曾經射殺過老虎,被阿瞞當場稱讚,所以特別受恩寵。
無論是喜歡排兵布陣還是殺虎這事兒吧,都別太當真。
他如果真有能力,怎麽可能讓自己弟弟夏侯霸出去打生打死,自己窩在許都當閑爵?
殺虎會被阿瞞當場稱奇,大抵是在圍獵的時候。
大規模的圍獵之時,猛獸基本都是被驅趕到近前供貴人射殺的,並且沒什麽傷到貴人的機會。
史書上並沒有清晰記載夏侯衡的表字是伯權還是孟權,但有些細節可以推測。
在阿瞞起勢之前,他就跟夏侯妙才是連襟,同娶丁氏姐妹。
不止是阿瞞的正妻為丁氏,連曹嵩的正妻也是出自丁氏。
丁氏對於曹氏而言,關係可謂與夏侯氏不相上下。
而且曹嵩花錢買了個太尉當的時候,當時的司空是跟他同為沛國人的老鄉丁宮。
這個丁宮,就是曹嵩的妻族。
阿瞞陳留起兵之時,也曾獲丁氏助益極多,丁斐第一時間就前來投奔。
這個丁斐,同樣出身於沛國丁氏。
據說丁斐特別貪財,多次觸犯律法,很多人向阿瞞請求治丁斐的罪,但阿瞞總是馬上就原諒寬恕他。
阿瞞向西迎迴天子到許都,丁斐被任命擔任典軍校尉,統領總管皇宮內外的兵馬。
他每次向阿瞞提出建議,阿瞞都會聽從。
丁斐在阿瞞征馬超的時候,還救過阿瞞的命,所以在那之後阿瞞一向認為丁斐就如同自己養的狗。
雖然貪吃,但很忠心。
阿瞞下決心迎獻帝,也有原因是因為丁衝寫信勸他。
丁衝也是沛國丁氏,當時被跟獻帝一起劫到了長安,應該是阿瞞正室丁夫人的同父兄弟或從兄弟。
等於是阿瞞的小舅子。
史書有載,丁衝曾與曹操同乘車輿,有此待遇者,僅見夏侯惇。
但丁氏卻在史書中被刻意隱沒,沒能獲得夏侯氏一般的地位。
第一個原因是在奪嫡之爭中丁衝的兒子丁儀、丁廙兄弟站在了曹植一邊。
曹丕自立為帝之後,丁儀、丁廙兄弟被滿門抄斬。
但朝中仍舊有丁斐之子丁謐,是曹爽的親信之一,與何晏、鄧颺一同被稱為台中三狗。
架空司馬懿、囚禁郭太後的計謀皆出自丁謐之手,因此司馬懿對丁謐十分痛恨。
高平陵政變後,丁謐、鄧颺、李勝等曹爽死黨先後被捕,不久被指控與曹爽同謀而被處死,夷滅三族。
每次站隊都站錯,所以丁氏一族的事跡也活該漸隱於史冊。
如果隻是這樣還就罷了,但曹爽之事連夏侯霸都因此投蜀,夏侯氏也不見隱於史冊。
怎麽著跟夏侯氏份量差不多的丁氏就被徹底隱沒了呢?
關於丁氏家族被從史書中抹去的原因,有人認為是《三國誌》作者陳壽史德有問題。
《晉書》記載:或雲丁儀、丁暠有盛名於魏,壽謂其子曰:“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
丁不與之,竟不為立傳。
唐朝房玄齡等撰寫的《晉書·陳壽傳》,收錄了陳壽因為私仇而在書中有所表現的一則傳聞。
說的是丁儀、丁暠在曹魏時負有盛名,陳壽對他們的兒子們說:
“送我千斛米,我就為令尊大人寫好傳記。”
丁氏不答應,陳壽果真不為他們立傳,這就是所謂的”索米立傳”。
站錯隊外加得罪史官,好在陳壽還是有道德底線的,隻是沒寫,而不是將他們寫成十常侍那樣的奸佞。
但起碼在阿瞞還活著的時候,丁氏在阿瞞麾下是擁有與夏侯氏相當的份量。
根據阿瞞的表字冠孟可知,他並非曹嵩正妻所出,也就是說不是丁氏夫人的親兒子。
從他小時候曹嵩都不怎麽管束他也知道,曹嵩對這個庶長子其實沒那麽上心。
所以後頭避禍才會去王室與曹氏世代交好的琅琊,而不去已經做了兗州牧的親兒子那邊。
以至於有後頭的徐州之禍。
但阿瞞娶妻丁氏,結親自己嫡母的親族,肯定對他在曹氏的地位有著決定性的提升。
不管曹嵩喜不喜歡他,他嫡母丁氏作為正妻,在很多事情上是能和男人掰一扳手腕的。
阿瞞從無賴子到被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的轉變,很可能是從娶妻開始的。
這麽個給自己帶來決定性改變的女人,阿瞞肯定也是相當敬重。
阿瞞的正妻丁夫人也是個狠人。
因為阿瞞好美色,強占了張濟的遺孀,導致張繡跟他翻臉。
阿瞞猝不及防,在宛城之戰典韋戰死,曹昂讓馬給曹操後,也死在軍中。
丁夫人並無所出,曹昂雖然不是她親生,卻因為生母劉氏早亡,與清河長公主一起自幼帶在身邊當親兒子養的。
因為這事兒丁夫人跟阿瞞決裂,甚至後來與阿瞞和離,讓曹老板成為被休的男人。
曹昂之死,以及早些年從丁夫人那裏獲得的曹氏資源,阿瞞對丁夫人一直心懷愧疚。
那麽對並沒有做出過任何成就的夏侯衡的格外恩寵,就有出處了。
大抵夏侯衡是夏侯淵的正室丁氏所出,也就是丁夫人的妹妹生出來的種。
他身上集中著曹氏對丁氏與夏侯氏兩姓的重視,所以不管阿瞞還是曹丕,對他格外恩寵一些才符合常理。
既然是嫡長子,夏侯衡的表字當然是伯權而非孟權。
當然有庚哥的出現,張濟張繡和馬騰馬超還在涼州打生打死。
典韋好端端的在曹老板身邊壓著許褚一頭,曹昂也不至於因為讓馬給親爹而身死。
丁夫人也沒有與阿瞞決裂,為阿瞞生了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個兒子的卞夫人仍舊隻能當個側室。
《魏略》記載,文帝嚐曰:“家兄孝廉(即曹昂),自其分也。若使倉舒(即曹衝)在,我亦無天下。”
可見曹昂當時在曹操諸子中位置最高,連陰刻寡恩的曹丕也發自內心知道、自己沒資格與大哥奪嫡。
曆史如果這麽發展,曹昂繼承曹操,丁夫人母憑子貴,丁氏家族自然也會水漲船高。
聚齊丁氏與夏侯氏兩姓恩寵的夏侯衡也當然更受重視與寵愛。
在這樣的夏侯衡麵前,連程昱也是不敢高聲的。
但與很多人以為的不同,在大世家豪族裏,最受寵的往往不是驚才絕豔之輩,也不是跋扈囂張之徒。
大多數,其實具備的是兩樣特質:乖,聽話,孝順,有禮貌,性格溫和沒什麽脾氣。
越是沒有自己主意的,越不會忤逆尊長。
不然隻是優秀,寵你的大抵都會是本姓長者,他姓長輩憑什麽寵你?
夏侯衡恰巧就是這一類。
(感謝大包扛大包和沒浪怎麽漂同學的愛電,感謝閱讀、點評和催更的每一位朋友,超愛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