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曆朝曆代的改朝換代,黎民黔首固然是生靈塗炭。


    但黎民黔首的最大特征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在每一輪的野火中,必定都凝聚了人世間近乎全部的悲苦與苦難。


    卻仍舊攔不住他們一到太平時節就又蓬勃。


    在慘烈的治亂循環中,他們就是靠著野草一般的生命力堅持繁衍與傳承著。


    要不屁民的別稱叫草根呢。


    雖似誰都能踐踏,卻深埋在這片土地中,任誰也無法斷絕其生機。


    但世家豪強,卻必然是一茬又一茬被割掉的麥子。


    為什麽每迴治亂循環洗完牌,總都能有一波土地的重新分配,權貴階層的全麵換人呢?


    人口膨脹是在戰爭中消耗掉了,土地兼並到一波人手裏它不有主麽?


    答案是死了,沒死也受打壓淪落為黔首賤民被剝奪了土地所有權。


    當然有千年延續的世家,你看五姓七望到現在都能找出大堆的嫡係傳人。


    蛋是,蛋是那是依靠他們兼並到手裏的土地麽?


    靠得還是跟草根們一樣的生命力。


    所以別搞土地兼並了,搞到失地農民太多,會流賊四起天下大亂改朝換代的。


    黔首蒼頭們本來就在地獄裏,真正會遭殃從天堂到地獄的是你們。


    豪強世家中也有明白人,所以曆朝曆代都會有抑兼並的政策。


    但是你永遠不能小看人性中的貪婪與自私,也不能小看農耕民族骨子裏對土地的貪婪。


    反正每朝每代的顛覆和被推翻,天下大亂永遠是皇帝無德的鍋。


    寫史書的也不會把鍋擺到地主權貴階層的兼並上。


    大多數的短視權貴永遠會欲壑難平的兼並土地。


    明白人一看,喲吼大家都這樣,治亂循環止不住啊。


    那我也跟著來吧!


    拚命往手裏多撈些田畝,拚命多繁衍些子孫。


    這樣枝繁葉茂亂世來時我這一姓傳承下去的幾率更大一些。


    從有漢以降,越到後世權貴們對改朝換代的抵抗越激烈,你當忠義思想越來越濃厚了麽?


    不,他們是越來越清醒的知道,自己的權勢,自己對土地的所有權,其實都與政權捆綁在一起。


    這是忠義思想背後的價值與利益取向。


    但這會兒是有漢,世家豪強們強大了就把持地方,膨脹了還忍不住往皇位上望一望。


    庚哥想得很明白,不亂上這麽一場,用戰爭徹底大範圍削弱豪強,就算和二穎融洽合作鎮壓了當時世家的反叛情緒。


    那還是一顆雷,不知哪一天就會爆。


    不是有句老話,叫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麽?


    當他們有造反的實力,造反就不是你能防住的。


    我們用樸素的善惡觀去譴責那些誅殺“功高震主”的忠臣的昏庸君王時,有沒有想過。


    如果你是君王,你願意將你家帝位的傳承和安危,係於某人忠與叛的一念之間麽?


    你到底是皇帝,還是被人用忠心施舍與飼喂的一條狗?


    在帝王看來,真正的忠臣到一定階段就會自汙,不會允許自己的聲望高到震主的地步。


    你放任自己的實力與聲望壯大到這種地步,已經是在謀反了。


    可在庚哥這兒,有造反實力的不是哪一個人,而是一個已經無法控製與挾製的階層。


    想徹底剝奪他們造反的實力,隻會讓他們齊心協力咬自己。


    庚哥加二穎兩個人再齊心協力也扛不住啊。


    這種趨勢,哪裏是你用幾個名臣弄幾個牛掰武將爆一下科技樹弄一些超越時代的武器就能止住的?


    知道什麽叫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不?那會兒人家是人民。


    不如放手丟塊肉骨頭讓他們去互相撕咬,在撕咬中互相消耗。


    養蠱一樣咬出最強的一個,你再去對付。


    對付不了就躺平讓出所有實權。


    我皇家就要個名義和生意,卻能令你把控天下的阻力成倍降低。


    量你也不是非要我的小命和這根本沒啥實際價值的虛名對不對?


    嗯,那這樣我就去苟了。


    所以可以說,是他一步一步放縱和誘導著二穎把天下搞成這樣的。


    嘛,鹹魚不做無益的思考。


    所以你要說這是庚哥的本意,他沒想這麽深。


    但憑借鹹魚的本能,他下意識的就朝這樣的方向去努力去操作了。


    二穎完全不用自責和內疚。


    他就是庚哥把天下豪強當蟋蟀逗時,下意識抓起的那根牛筋草。


    這事兒庚哥自己琢磨好久都未必能琢磨明白,又怎麽可能有人告訴二穎?


    所以二穎自責和內疚也是無可避免的。


    但老頭兒臨死之前想得倒是挺明白。


    他們董家就把持著關隴,靠著把東廷當盾牌抵在前頭才能苟安。


    雖然他手裏握著滿朝公卿,但他這個太師的政令,出不了潼關。


    這些玩意兒握在手裏有什麽意義?


    活著的時候他還貪戀一下權勢在手的威風幻覺。


    但死後他覺得他們董家再留著這個太師的權位,那會是惹禍的根苗。


    不如獻出去,再壯大一點陛下的威勢。


    不然他怕那個跟他有仇的曹家阿瞞再勢大下去,陛下也擋不住。


    陛下擋不住,那他們關隴就完了。


    所以他臨死前叮囑董越,他死之後去奉還太師印綬,徹底歸順陛下。


    並祈求陛下讓他們董家世鎮涼州。


    記得是祈求,不是要求也不是要挾。


    畢竟今上唯一的子嗣也是他們董氏的小白所出,以後登上至尊之位的也有他們董家的血脈


    天子應該不會虧待他們董家。


    他嚴禁董氏留在京師。


    因為何進竇武以及往前麵數n代的外戚大將軍就是範例。


    萬一皇帝有個好歹,他們董家幫忙把持了朝政後頭也難免舉族皆沒。


    皇帝就算一直春秋鼎盛,他們董氏跟太子走得近一點,太子也難免會有謀反之嫌。


    董越也聽話。


    他接位之後剛穩定住形式,就親率一百五十親兵甲士,帶太師印綬前來洛陽報喪了。


    一百五十這個數很講究,因為司並禁外郡甲士數量上限是兩百。


    可他身邊多少都會帶些服侍的蒼頭奴仆,以及一些原來被勒禁在東廷的文武公卿。


    這些人不著甲武力值也不低,萬一被算進去那他就違禁了。


    他來報喪也就是一個正式儀式,之前肯定先派了人前來通知。


    董妃剛聽聞消息,就哭到幾欲昏厥過去。


    她是個開朗性子。


    但自幼失怙,最受二穎這個親爺爺的疼愛,爺孫之間的感情非同一般。


    一聽聞二穎的死訊,平日裏開朗掩蓋的對親人的思念,對未能承歡膝下侍奉近前的遺憾頓時全麵爆發。


    小鹹魚倒是有良心,默默陪在親媽近側替她拍背順氣。


    庚哥個渣男最怕女人哭,一見這勁兒這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安慰得住的啊。.


    丟下一句愛妃且節哀,無恥的叫來了唐妃之後自己溜了。


    其實他明白,雖然陪著也沒用,這些情緒需要董妃自己消化,但他就算什麽都不做在身邊也是一個安慰。


    誰叫他是皇帝呢,總有借口逃避這些讓他不怎麽舒服的場麵。


    唐董二妃心下雖多少有些齷齪,畢竟是多年的好姐妹,勸著倒的確比庚哥有用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其實但是榴蓮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其實但是榴蓮醬並收藏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