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幽青二州我沒動
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 作者:其實但是榴蓮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逐義司官吏的話又來了。
這是為了彌補周廟正品進入某地,對你們商路產生影響造成的損失。
所以呢,你們生產的瓷器隻能銷售到你們原本控製商路的那一州。
那州包括當地的周廟正品都隻會也隻能用你們的瓷窯所生產的瓷貨。
隻是周廟正品走朝廷的渠道運輸銷售,不用你們管而已。
但必須提醒你們兩件事:
物稀則貴,如果你們生產太多造成那裏的瓷貨單利減少,那是你們自己的事兒,此其一。
你們家雖然主控著朝那邊的商路,但也有雖跟你們家比遜色一些的豪強家族瓷貨也走這一州。
朝廷出讓瓷窯所有權是為了讓治下豪強不受損失,不可能你們不受損失卻讓其他豪強受損失。
所以你們分一些股份給他們也好,或者跟他們簽訂供貨協議也好。
務必要讓他們同樣滿意,別給朝廷生出事端,此其二。
在荀彧獲得重用且各縣實行推舉製的條件下,司並兩州法治之政推行的還蠻好的。
就算大戶豪強,也不太敢用非法手段去壓迫其他家族。
何況其他家勢力也不小。
所以朝廷選定的這幾家豪強,有些選擇出讓瓷窯份額,讓其他家跟自己合夥掏錢建設瓷窯,自己控股經營。
有些則是選擇出讓商路,給原本的競爭夥伴應允專供瓷貨。
反正各自搞定了涉及各自那一州的其他豪強。
這接下來再有怨恨,就是他們自己內鬥,不會影響朝局了。
逐義司和皇商行會還能出來做個裁判,判定他們誰有理。
這麽折騰著,賜立四十餘郡周廟的事情就這麽順利推廣了下去。
五州周廟正在建設,新的瓷窯也正在建設。
buildloading,戰略遊戲讀條中。
裴綰也在繼續挑選他的五廟商務主管,持續對他們施加陰謀化影響。
這其中私人控股的瓷窯都修建成了產量驚人的規模。
自己需要配額才能買到供貨的時候,豪強們拚命希望瓷貨單利能更高。
因為他們能拿到並運送至目的地的瓷貨有限,唯有單利夠高才能擴大他們貿易額的上限。
但自己有了瓷股,那當然是戀愛循環摩多摩多。
生產越多的貨才能賺到更多的錢。
哪怕賣便宜點也沒關係。
都沒人教沒人說服他們,他們突然就懂得了薄利多銷的好處了。
實在是那年代沒人懂饑餓營銷。
最多也就是兩件同樣的絕世珍品砸掉一件創造獨一無二,賣更高的價。
可瓷器他們砸不完啊,自己家少產別人家未必少產,於是就卷開了。
倒是庚哥有點擔憂,這麽提升產能雖然內需足夠。
但萬一國內打起來他司並就算能不挨揍,不也會因為貨物積壓產能無法順利釋放造成通貨膨脹麽?
不行,得提升外需。
可是吧,益州在劉璋手裏,涼州在二穎手裏,並州雖然在他手裏可是南匈奴跟鮮卑正在撕逼。
幽州也不聽他的,交州揚州更不必說。
不說陸上絲路的各條路徑,連海上絲路他都找不到一個可控的出海口。
想到擴大外需庚哥就頭大,所以他隻是稍微擔憂了一下,然後就丟到腦袋後麵不管了。
操心也沒用勞資還操個毛線心?
愉快的躺懶漢椅戴小墨鏡誘拐著小土菲小鹹魚拿放大鏡燒螞蟻去了。
阿瞞的確寫奏表的時候宣稱過自己願意止戈三年齋戒終身。
但你指望他休兵,你想屁吃?
青州徹底打下來了,袁譚也嘎了,又朝幽州動刀兵。
說就是這是未曾結束的對叛逆袁氏的征討。
他們家有人僭越天子,並且紹寶還不尊天子,勞資當然得繼續收拾他們。
這不算動刀兵違反止戈的承諾。
一直打到遼東郡。
遼東公孫度還活著的時候,阿瞞就派人聯絡過他。
要他一起攻打紹寶。
公孫度圈地自萌,從本家大玉兒和劉憂愁互掐的時候就中立,紹寶和大玉兒互掐還是不摻合。
到現在又怎麽可能摻和阿瞞與紹寶兒子們的爭鬥?
他東征高句驪,西征烏丸,把旁邊的小國與胡人揍了一個遍,都打得服服帖帖,算得上威震海外。
當時中原大亂,中原人士多避難於遼東,像管寧、邴原、王烈、太史慈等都在遼東混過。
遼東治下號稱“強不淩弱,眾不暴寡,商賈之人市不二價。”
除了將遼東分為遼西和中遼兩郡,分設太守,他更渡海占據青州東萊各縣,設營州。
哥們兒自封為遼東侯、平州牧,追封其父公孫延為建義侯,還為祖先立廟宇。
他按照古製在襄平城南設壇,在郊外祭祀天地,出行坐皇帝才能坐的鑾駕。
帽子上懸垂著九條玉串,以頭戴旄帽的騎兵為羽林軍。
雖然沒稱帝,但實質上已經僭越自立了。
阿瞞為征召遼東幫他打紹寶,曾借他掌中獻帝之名,封公孫度做武威將軍,封永寧鄉侯。
公孫度卻說:“我在遼東稱王,要永寧有個毛用?”
直接把阿瞞派人送過來的永寧鄉侯的印綬扔一邊兒去了,在紹寶和阿瞞之間選擇兩不相幫。
在庚哥亂勾八扇翅膀的影響下,加上徐榮這個舉薦他為遼東太守的老交情還在庚哥那兒混。
這個時空的曆史中公孫度沒做什麽僭越禮製的事。
但自封為遼東侯、平州牧,軍事行動該做的他照樣一樣也沒落下。
就有點為一方諸侯的意思,還是旁觀中原內亂,伺機火中取栗。
這會兒公孫升濟已經掛了,公孫家的獨立王國他長子公孫康繼了位。
阿瞞未嚐不想拿下遼東,但是吧打了這麽久他其實老早就難以為繼了。
錢和糧早打光了,軍隊也大部分迴鄉屯田了。
青州和幽州他都是主要靠煽動當地豪強叛亂,將地盤拿下送他手裏,他再給人封官。
他派去的隻有少量軍隊和能代表他的將領,當個旗幟招搖。
遼東鐵板一塊,他這招不好使。
所以暫時穩了下來,開始弄周廟那一套東西,準備積聚能量。
下一步是直接搞遼東還是搞荊州,他自己都沒想好。
所以他說他止戈了,其實也說得通。
我自己沒動手,就他們動手了投奔我我總不可能不接吧?
大家都各自忙各自的。
官渡之戰之後,備崽兒就從汝南被趕跑,投了劉表。
被劉表使喚著攻了一次豫州,然後被阿瞞揍到滿地找牙的迴來了,屯駐在南陽。
他在劉表的地盤兒上還不老實,到處招兵買馬招賢納士,等同挖劉景升的牆角。
土地子民皆有其主呢親,人家容你避難讓你駐留,你在人家地盤上搞風搞雨搞事情。
徐庶就是這時候被招攬到的。
徐庶這人挺謎的。
就一輩子根本沒留下什麽太牛掰的事跡,沒表現出來過多少才智,沒貢獻出來過什麽過人的智計。
但大家習慣認為他是頂級謀士。
這說不通啊,所以“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說法就出來了。
真是這樣嗎?
(感謝子言未發和大包扛大包同學的愛電,筆芯)
這是為了彌補周廟正品進入某地,對你們商路產生影響造成的損失。
所以呢,你們生產的瓷器隻能銷售到你們原本控製商路的那一州。
那州包括當地的周廟正品都隻會也隻能用你們的瓷窯所生產的瓷貨。
隻是周廟正品走朝廷的渠道運輸銷售,不用你們管而已。
但必須提醒你們兩件事:
物稀則貴,如果你們生產太多造成那裏的瓷貨單利減少,那是你們自己的事兒,此其一。
你們家雖然主控著朝那邊的商路,但也有雖跟你們家比遜色一些的豪強家族瓷貨也走這一州。
朝廷出讓瓷窯所有權是為了讓治下豪強不受損失,不可能你們不受損失卻讓其他豪強受損失。
所以你們分一些股份給他們也好,或者跟他們簽訂供貨協議也好。
務必要讓他們同樣滿意,別給朝廷生出事端,此其二。
在荀彧獲得重用且各縣實行推舉製的條件下,司並兩州法治之政推行的還蠻好的。
就算大戶豪強,也不太敢用非法手段去壓迫其他家族。
何況其他家勢力也不小。
所以朝廷選定的這幾家豪強,有些選擇出讓瓷窯份額,讓其他家跟自己合夥掏錢建設瓷窯,自己控股經營。
有些則是選擇出讓商路,給原本的競爭夥伴應允專供瓷貨。
反正各自搞定了涉及各自那一州的其他豪強。
這接下來再有怨恨,就是他們自己內鬥,不會影響朝局了。
逐義司和皇商行會還能出來做個裁判,判定他們誰有理。
這麽折騰著,賜立四十餘郡周廟的事情就這麽順利推廣了下去。
五州周廟正在建設,新的瓷窯也正在建設。
buildloading,戰略遊戲讀條中。
裴綰也在繼續挑選他的五廟商務主管,持續對他們施加陰謀化影響。
這其中私人控股的瓷窯都修建成了產量驚人的規模。
自己需要配額才能買到供貨的時候,豪強們拚命希望瓷貨單利能更高。
因為他們能拿到並運送至目的地的瓷貨有限,唯有單利夠高才能擴大他們貿易額的上限。
但自己有了瓷股,那當然是戀愛循環摩多摩多。
生產越多的貨才能賺到更多的錢。
哪怕賣便宜點也沒關係。
都沒人教沒人說服他們,他們突然就懂得了薄利多銷的好處了。
實在是那年代沒人懂饑餓營銷。
最多也就是兩件同樣的絕世珍品砸掉一件創造獨一無二,賣更高的價。
可瓷器他們砸不完啊,自己家少產別人家未必少產,於是就卷開了。
倒是庚哥有點擔憂,這麽提升產能雖然內需足夠。
但萬一國內打起來他司並就算能不挨揍,不也會因為貨物積壓產能無法順利釋放造成通貨膨脹麽?
不行,得提升外需。
可是吧,益州在劉璋手裏,涼州在二穎手裏,並州雖然在他手裏可是南匈奴跟鮮卑正在撕逼。
幽州也不聽他的,交州揚州更不必說。
不說陸上絲路的各條路徑,連海上絲路他都找不到一個可控的出海口。
想到擴大外需庚哥就頭大,所以他隻是稍微擔憂了一下,然後就丟到腦袋後麵不管了。
操心也沒用勞資還操個毛線心?
愉快的躺懶漢椅戴小墨鏡誘拐著小土菲小鹹魚拿放大鏡燒螞蟻去了。
阿瞞的確寫奏表的時候宣稱過自己願意止戈三年齋戒終身。
但你指望他休兵,你想屁吃?
青州徹底打下來了,袁譚也嘎了,又朝幽州動刀兵。
說就是這是未曾結束的對叛逆袁氏的征討。
他們家有人僭越天子,並且紹寶還不尊天子,勞資當然得繼續收拾他們。
這不算動刀兵違反止戈的承諾。
一直打到遼東郡。
遼東公孫度還活著的時候,阿瞞就派人聯絡過他。
要他一起攻打紹寶。
公孫度圈地自萌,從本家大玉兒和劉憂愁互掐的時候就中立,紹寶和大玉兒互掐還是不摻合。
到現在又怎麽可能摻和阿瞞與紹寶兒子們的爭鬥?
他東征高句驪,西征烏丸,把旁邊的小國與胡人揍了一個遍,都打得服服帖帖,算得上威震海外。
當時中原大亂,中原人士多避難於遼東,像管寧、邴原、王烈、太史慈等都在遼東混過。
遼東治下號稱“強不淩弱,眾不暴寡,商賈之人市不二價。”
除了將遼東分為遼西和中遼兩郡,分設太守,他更渡海占據青州東萊各縣,設營州。
哥們兒自封為遼東侯、平州牧,追封其父公孫延為建義侯,還為祖先立廟宇。
他按照古製在襄平城南設壇,在郊外祭祀天地,出行坐皇帝才能坐的鑾駕。
帽子上懸垂著九條玉串,以頭戴旄帽的騎兵為羽林軍。
雖然沒稱帝,但實質上已經僭越自立了。
阿瞞為征召遼東幫他打紹寶,曾借他掌中獻帝之名,封公孫度做武威將軍,封永寧鄉侯。
公孫度卻說:“我在遼東稱王,要永寧有個毛用?”
直接把阿瞞派人送過來的永寧鄉侯的印綬扔一邊兒去了,在紹寶和阿瞞之間選擇兩不相幫。
在庚哥亂勾八扇翅膀的影響下,加上徐榮這個舉薦他為遼東太守的老交情還在庚哥那兒混。
這個時空的曆史中公孫度沒做什麽僭越禮製的事。
但自封為遼東侯、平州牧,軍事行動該做的他照樣一樣也沒落下。
就有點為一方諸侯的意思,還是旁觀中原內亂,伺機火中取栗。
這會兒公孫升濟已經掛了,公孫家的獨立王國他長子公孫康繼了位。
阿瞞未嚐不想拿下遼東,但是吧打了這麽久他其實老早就難以為繼了。
錢和糧早打光了,軍隊也大部分迴鄉屯田了。
青州和幽州他都是主要靠煽動當地豪強叛亂,將地盤拿下送他手裏,他再給人封官。
他派去的隻有少量軍隊和能代表他的將領,當個旗幟招搖。
遼東鐵板一塊,他這招不好使。
所以暫時穩了下來,開始弄周廟那一套東西,準備積聚能量。
下一步是直接搞遼東還是搞荊州,他自己都沒想好。
所以他說他止戈了,其實也說得通。
我自己沒動手,就他們動手了投奔我我總不可能不接吧?
大家都各自忙各自的。
官渡之戰之後,備崽兒就從汝南被趕跑,投了劉表。
被劉表使喚著攻了一次豫州,然後被阿瞞揍到滿地找牙的迴來了,屯駐在南陽。
他在劉表的地盤兒上還不老實,到處招兵買馬招賢納士,等同挖劉景升的牆角。
土地子民皆有其主呢親,人家容你避難讓你駐留,你在人家地盤上搞風搞雨搞事情。
徐庶就是這時候被招攬到的。
徐庶這人挺謎的。
就一輩子根本沒留下什麽太牛掰的事跡,沒表現出來過多少才智,沒貢獻出來過什麽過人的智計。
但大家習慣認為他是頂級謀士。
這說不通啊,所以“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說法就出來了。
真是這樣嗎?
(感謝子言未發和大包扛大包同學的愛電,筆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