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翊軍校尉部裴綰參上
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 作者:其實但是榴蓮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起裴綰的經曆,卻也頗為傳奇。
河東十三子,是受了皇家賜爵郡府嘉獎各縣表彰的。
一時風頭無兩,走到哪兒都受讚譽。
但如今卻已零落,各人均各奔前程了。
皇家賜爵,也不過是第五級的大夫,不抵得甚事。
揚名這迴事,司州四郡兼並州九郡,並不能以名望出仕得官。
十三子中的確有人靠這個名聲,去博家族所在地的縣令縣長之位。
倒是很有點用,但也僅限於此了,用幾次連選再提就不新鮮了。
裴綰其誌並不在此,他倒是拜入衛覽門下,踏踏實實學了幾年貨殖。
那時衛覽尚不曾興起拿學問當生意的心思。
見他如此貴子還這般抬舉,自然是傾囊相授。
所以準確來說,裴綰和如今的河東貨殖書院沒什麽關係。
當時的衛覽還聲名不顯,甚至頗為人輕賤,裴綰此舉被眾人傳為笑談。
到如今,衛公瞻卻已經是河東乃至司並二地公認的學問大家了。
他的開山大弟子,自然是當年被傳為笑談的裴文崇。
但凡河東貨殖書院出師的遇見他,少不得尊他一聲大師兄。
這令狐文赤,便是在鄴城邂逅,與他攀論起來。
因此被他請來別院款待。
裴綰從衛覽那邊出師之後,開始並沒有經商。
他反而經科試考了營殖科,並為那一科的魁首,進入逐義司為吏。
如此做得二三年,年年考績為優。
同科皆言以他的家世才具,眼見即將高升的時候,他卻以不耐吏務的理由辭了公差。
然後才經起了商做起了皇商。
他的行商路線,便是主要往來冀州。
他不方便說令狐文赤的另一個理由,是他自己清楚。
這個剛出師的生瓜蛋子敢來冀州,大抵是受了他的影響。
見他能平安,便以為自己也能平安。
況且欲求暴利,皇商行會是禁止囤貨居奇的。
隻有往來這些風險比較大的區域,行會研判你貨物取得擔了大風險,才會允許你超出規定利潤上限進行售賣。
他估計令狐文赤雖然能就學河東貨殖書院,但在家裏應該不怎麽受重視。
畢業後經商本小利薄,所以才甘冒奇險走冀州線。
聊起書院事務,他方才嘲笑寒族子弟無本怨所學無用。
也未嚐不是在感歎他自己雖然知道所學堪用,奈何本錢短少。
見令狐文赤舉樽請飲,他坦然舉杯示意,然後以袖遮麵淺啜一口。
他二人雖是平輩,但他卻年長,因此不用偏過身子去飲酒。
這般對歲數輩分尤為看重的禮儀棒國仍有,但卻是自華夏傳過去的。
裴綰心下思忖著,畢竟同門,須不得對這令狐文赤照拂一二。
冀州此時處於戰亂之中,實在太過危險。
他並不隻是令狐文赤所以為的憑借家世在冀州行商的皇商巨賈而已。
他仍在官身。
並此時已經累功授爵到十級左庶長,有軍職為翊軍校尉。
翊軍者,益軍也,這是新置的軍職,他卻並不能拿出來招搖。
因為他是逐義司、求道司與將軍府三部共管的秘密采購部門的頭領。
這個部門,跟司隸校尉部一樣,就叫做翊軍校尉部。
其他生意都是遮掩,他負責的是以私人身份,行走冀州為軍械生產采買原料。
冀州產強弩,主要是因為冀州產棗,因此上好棗木也多。
這是最上等的弩弓木材。
製作複合弓臂內側的牛角,外側的筋,以及粘合的膠,乃至製作弓弦的生牛皮他們尚可從並州及塞外購得。
但唯獨這棗木,除冀州外竟然無其他貨源充足的采買地。
而弩槍,卻是陛下直屬各軍最主要的武器。
其實早先連角筋膠弦也是需要來冀州采購的,隻是他重金遷了當地匠人,偷運去了京師。
冀州弩匠,本屬皇坊世傳秘技,不可為私人任用。
但袁氏據了冀州,不免占據了冀州軍坊。
那些工匠也是憑手藝吃飯的人,不能要求人家盡忠。
裴綰尋至,言說將他們舉家遷往京師,繼續效命皇家。
那些匠人雖愚魯,卻也有忠君之心,盡管故土難離也是願意的。
所謂的重金並不是花在他們身上,而是統管他們的袁氏手下各層官吏。
就這麽,他悄沒聲息的遷走了幾戶手藝最為精良的匠戶。
對外說是中了疫病全家皆沒了,也無人懷疑。
累年征戰,各地疫病已經橫行,時不時少幾戶人家倒沒人覺得有甚稀奇。
前些時日又傳來要給他授爵的消息。
因在他偷運迴去的匠戶以家傳秘技換爵之後,求道司諸多匠人已經成功使用並州及塞上所購皮角,製出上等弩槍。
那他在冀州的生意,應該也快結束了。
因為求道司林屬早就多育棗苗,經尚書台囑司州四郡兼並州九郡廣種。
再經逐義司用皇商行會的影響力抬高棗價,各地黔首士紳也樂種,司並棗林早已遍布。
眼見境內棗木都已堪用了,他自是不必再廝混於冀州。
他不由慶幸,幸虧早遷了匠戶迴京師。
這冀州,眼看是要完了。
那袁本初也堪稱一代豪雄,不意子嗣竟不堪至此。
可想到將返迴京師,他一時卻有些惘然。
迴去之後,會再任何職呢?
近些年以商賈之名,行隱蔽之事,竟令他感受到生平從未有過的興奮。
他似是時時都在用性命博戲,甚至偷運匠戶至京師這等事,都不是上官指令,而是他臨機的決斷。
如今看來,卻是做得對了。
各種嘉獎分迭而至,雖不能實綬,卻也讓他感受到上麵的讚賞與欣喜。
從袁本初病亡,他就看出冀州要徹底亂了。
生怕以後貨源受到影響的他,頓時生出心思,購其物不如購其技。
因此上下其手各處活動,完成了這一次的奇貨之購。
直至今日,迴想起其中的各種細節,仍舊會令他血脈賁張心驚不已。
他本就是膽大妄為之輩,卻猶如上癮般,愛上了這般刺激的感覺。
一想到從冀州迴歸後,便要迴複寡淡無趣的日子,他心頭解決了軍械之難的欣喜便逐漸淡去。
不由歎息了一聲。
“文崇兄果也覺苛刻?”那令狐文赤卻是善談。
此時不知在敘何令他憤懣之舉,見他歎息以為他讚同。
但善談,也是衛公瞻所授貨殖之道的一環。
多有言語,則彼此易生親近,親近則便於互行便利,如此生意便不遠了。
但公瞻師所言,是誘彼人多言,而非自行多語罷?
令狐文赤的話,將他從漫長的思憶中警醒過來,微笑著頷首,以示讚同。
他這是對令狐文赤無所求,否則也少不得說些助興的話,令其談興更濃。
隻是這令狐文赤倒似有點話癆。
或是他鄉遇故知的興奮,務須助其興,便已敘個不停了。
令狐緹似是說到口渴,再請飲之後自己提袖遮臉偏頭飲了一口,猶自在憤憤:
“這便溺如何能忍?尋無人之處不暴私於人,便早早行之。”
“皇廷諸政,弟無不讚其高明,唯有此番政令,弟不敢苟同。”
他這麽一說,裴綰頓時了然他在抱怨何事。
庚哥小朝廷出了新政令。
著司並各郡縣推行,要求定點如廁飯前便後要淨手並禁飲生水一幹無聊事。
河東十三子,是受了皇家賜爵郡府嘉獎各縣表彰的。
一時風頭無兩,走到哪兒都受讚譽。
但如今卻已零落,各人均各奔前程了。
皇家賜爵,也不過是第五級的大夫,不抵得甚事。
揚名這迴事,司州四郡兼並州九郡,並不能以名望出仕得官。
十三子中的確有人靠這個名聲,去博家族所在地的縣令縣長之位。
倒是很有點用,但也僅限於此了,用幾次連選再提就不新鮮了。
裴綰其誌並不在此,他倒是拜入衛覽門下,踏踏實實學了幾年貨殖。
那時衛覽尚不曾興起拿學問當生意的心思。
見他如此貴子還這般抬舉,自然是傾囊相授。
所以準確來說,裴綰和如今的河東貨殖書院沒什麽關係。
當時的衛覽還聲名不顯,甚至頗為人輕賤,裴綰此舉被眾人傳為笑談。
到如今,衛公瞻卻已經是河東乃至司並二地公認的學問大家了。
他的開山大弟子,自然是當年被傳為笑談的裴文崇。
但凡河東貨殖書院出師的遇見他,少不得尊他一聲大師兄。
這令狐文赤,便是在鄴城邂逅,與他攀論起來。
因此被他請來別院款待。
裴綰從衛覽那邊出師之後,開始並沒有經商。
他反而經科試考了營殖科,並為那一科的魁首,進入逐義司為吏。
如此做得二三年,年年考績為優。
同科皆言以他的家世才具,眼見即將高升的時候,他卻以不耐吏務的理由辭了公差。
然後才經起了商做起了皇商。
他的行商路線,便是主要往來冀州。
他不方便說令狐文赤的另一個理由,是他自己清楚。
這個剛出師的生瓜蛋子敢來冀州,大抵是受了他的影響。
見他能平安,便以為自己也能平安。
況且欲求暴利,皇商行會是禁止囤貨居奇的。
隻有往來這些風險比較大的區域,行會研判你貨物取得擔了大風險,才會允許你超出規定利潤上限進行售賣。
他估計令狐文赤雖然能就學河東貨殖書院,但在家裏應該不怎麽受重視。
畢業後經商本小利薄,所以才甘冒奇險走冀州線。
聊起書院事務,他方才嘲笑寒族子弟無本怨所學無用。
也未嚐不是在感歎他自己雖然知道所學堪用,奈何本錢短少。
見令狐文赤舉樽請飲,他坦然舉杯示意,然後以袖遮麵淺啜一口。
他二人雖是平輩,但他卻年長,因此不用偏過身子去飲酒。
這般對歲數輩分尤為看重的禮儀棒國仍有,但卻是自華夏傳過去的。
裴綰心下思忖著,畢竟同門,須不得對這令狐文赤照拂一二。
冀州此時處於戰亂之中,實在太過危險。
他並不隻是令狐文赤所以為的憑借家世在冀州行商的皇商巨賈而已。
他仍在官身。
並此時已經累功授爵到十級左庶長,有軍職為翊軍校尉。
翊軍者,益軍也,這是新置的軍職,他卻並不能拿出來招搖。
因為他是逐義司、求道司與將軍府三部共管的秘密采購部門的頭領。
這個部門,跟司隸校尉部一樣,就叫做翊軍校尉部。
其他生意都是遮掩,他負責的是以私人身份,行走冀州為軍械生產采買原料。
冀州產強弩,主要是因為冀州產棗,因此上好棗木也多。
這是最上等的弩弓木材。
製作複合弓臂內側的牛角,外側的筋,以及粘合的膠,乃至製作弓弦的生牛皮他們尚可從並州及塞外購得。
但唯獨這棗木,除冀州外竟然無其他貨源充足的采買地。
而弩槍,卻是陛下直屬各軍最主要的武器。
其實早先連角筋膠弦也是需要來冀州采購的,隻是他重金遷了當地匠人,偷運去了京師。
冀州弩匠,本屬皇坊世傳秘技,不可為私人任用。
但袁氏據了冀州,不免占據了冀州軍坊。
那些工匠也是憑手藝吃飯的人,不能要求人家盡忠。
裴綰尋至,言說將他們舉家遷往京師,繼續效命皇家。
那些匠人雖愚魯,卻也有忠君之心,盡管故土難離也是願意的。
所謂的重金並不是花在他們身上,而是統管他們的袁氏手下各層官吏。
就這麽,他悄沒聲息的遷走了幾戶手藝最為精良的匠戶。
對外說是中了疫病全家皆沒了,也無人懷疑。
累年征戰,各地疫病已經橫行,時不時少幾戶人家倒沒人覺得有甚稀奇。
前些時日又傳來要給他授爵的消息。
因在他偷運迴去的匠戶以家傳秘技換爵之後,求道司諸多匠人已經成功使用並州及塞上所購皮角,製出上等弩槍。
那他在冀州的生意,應該也快結束了。
因為求道司林屬早就多育棗苗,經尚書台囑司州四郡兼並州九郡廣種。
再經逐義司用皇商行會的影響力抬高棗價,各地黔首士紳也樂種,司並棗林早已遍布。
眼見境內棗木都已堪用了,他自是不必再廝混於冀州。
他不由慶幸,幸虧早遷了匠戶迴京師。
這冀州,眼看是要完了。
那袁本初也堪稱一代豪雄,不意子嗣竟不堪至此。
可想到將返迴京師,他一時卻有些惘然。
迴去之後,會再任何職呢?
近些年以商賈之名,行隱蔽之事,竟令他感受到生平從未有過的興奮。
他似是時時都在用性命博戲,甚至偷運匠戶至京師這等事,都不是上官指令,而是他臨機的決斷。
如今看來,卻是做得對了。
各種嘉獎分迭而至,雖不能實綬,卻也讓他感受到上麵的讚賞與欣喜。
從袁本初病亡,他就看出冀州要徹底亂了。
生怕以後貨源受到影響的他,頓時生出心思,購其物不如購其技。
因此上下其手各處活動,完成了這一次的奇貨之購。
直至今日,迴想起其中的各種細節,仍舊會令他血脈賁張心驚不已。
他本就是膽大妄為之輩,卻猶如上癮般,愛上了這般刺激的感覺。
一想到從冀州迴歸後,便要迴複寡淡無趣的日子,他心頭解決了軍械之難的欣喜便逐漸淡去。
不由歎息了一聲。
“文崇兄果也覺苛刻?”那令狐文赤卻是善談。
此時不知在敘何令他憤懣之舉,見他歎息以為他讚同。
但善談,也是衛公瞻所授貨殖之道的一環。
多有言語,則彼此易生親近,親近則便於互行便利,如此生意便不遠了。
但公瞻師所言,是誘彼人多言,而非自行多語罷?
令狐文赤的話,將他從漫長的思憶中警醒過來,微笑著頷首,以示讚同。
他這是對令狐文赤無所求,否則也少不得說些助興的話,令其談興更濃。
隻是這令狐文赤倒似有點話癆。
或是他鄉遇故知的興奮,務須助其興,便已敘個不停了。
令狐緹似是說到口渴,再請飲之後自己提袖遮臉偏頭飲了一口,猶自在憤憤:
“這便溺如何能忍?尋無人之處不暴私於人,便早早行之。”
“皇廷諸政,弟無不讚其高明,唯有此番政令,弟不敢苟同。”
他這麽一說,裴綰頓時了然他在抱怨何事。
庚哥小朝廷出了新政令。
著司並各郡縣推行,要求定點如廁飯前便後要淨手並禁飲生水一幹無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