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反對的意見,就比朱儁具體很多。


    他說運糧食到戰地,是險事,置民於險地不符合仁道,此其一。


    而且軍事行動需要防敵方用間。


    軍隊裏頭都尚且難以防範,要求從商的士紳去防範,未免要求太過,此其二。


    糧草對於軍隊太重要,戰爭又是國之大事。


    依托民間力量不是不行,出紕漏的可能會遠大於官方機構,此其三。


    有理有據的說了一堆,但又提出,以利誘之也不是不行。


    譬如在靠近戰場的地方建倉,然後讓商人運糧到彼處,取迴執才能迴來買陶瓷。


    商人負責國內安全範圍的轉運,國家隻負責最危險的百十裏地的運輸。


    這樣一麵可以降低轉運損耗,一麵又確保了可靠性。


    “然糧草官營,此利難為也!”荀彧最後總結。


    “若糧雖國有,但運儲皆私人,何如?”張讓若有所思,在旁邊補充問道。


    倒牽扯到官營與私營了,譬如鹽鐵。


    漢昭帝時桑弘羊主持召開的鹽鐵會議中,官營與私營曾被諸多大儒討論過。


    還被西漢時的桓寬記錄成了《鹽鐵論》,總結也不過是各有利弊。


    張讓並不想理那些,他隻知道官營容易出各種情弊,損耗巨大。


    若把距離的轉運和時間的轉運都交給擅長這些的商人,給他們合理的酬勞。


    這樣關鍵的所有權與售賣環節還是掌握在國家手裏,豈不是得其利而不承其弊?


    這就是後世的倉儲商與運輸商的活兒了。


    荀彧微笑著道:“其利不豐,而其償甚巨,恐不得遂。”


    風險太大,無論是儲存環節還是運輸環節出了問題,都不是一般人賠得起的。


    必須要家財豐厚的大家族才能承擔起這種重任。


    但這種大家族怕是看不上這點儲存與轉運費用。


    盧植不以為意的揮了揮手:“可酬以爵賞。”


    那除了錢財,完成這些轉運的家夥給他們軍功爵封不就行了?


    沒道理匠人那邊可以玩兒這一套,商人中間就不能為。


    張讓補充:“亦可使商為官。”


    讓商人當專門負責存和運的那種官員不就行了?


    朱儁臉色又變了:“不可,張常侍忘秦時呂禍乎?”


    盧植再次不以為意的揮了揮手:“使商官僅可為商官即可。”


    商業體係的官員始終隻能在商業體係裏頭發光發熱,牧民官和軍隊不讓他們插手就行了。


    這話題又轉到討論糧行瓷窯書局的管理運營方麵了。


    看三人談興甚濃的樣子,荀彧皺了皺眉。


    他扯這麽大一堆,就是為了掩蓋自己早看出了當今陛下全盤與全局的規劃。


    這三個人這麽肆無忌憚的在自己麵前談論,就不怕自己聽出來麽?


    他不知道這是不是代表,自己已經受到了這種程度的信任。


    萬一不是呢?萬一隻是重臣們疏忽了呢?


    那事後會不會滅自己的口?


    不行,君子不立危牆,他得把話題拉迴來。


    在對方正式表示自己獲得了這種程度的信任之前,這種討論他一定要迴避。


    因此荀彧再次微笑著開口:“奈何河東諸子?”


    河東諸子淚流滿麵:謝謝你荀爸爸,還是你好。


    談興正濃的那三位這才驚覺,又迴到了這個話題上。


    雖然之前也有商人和士紳從其他州郡販賣糧草時被抓,他們都沒管。


    但這次要管,三人倒都沒有異議。


    影響太大,如果置之不理太影響士紳們的經商熱情。


    救是肯定要救的,問題是怎麽救。


    以及救完以後出同樣的簍子怎麽處理?


    總不能次次都要他們出手吧?


    又是一番口無遮攔的談論,甚至談起了鼓勵士紳從商在陛下計劃中的重要性。


    聽得荀文若又是一番心驚膽戰。


    他都快哭出來了,心說大佬們你們談這些避著我點兒啊。


    他哪兒知道,他腦補的辣種藍圖,這仨腦袋裏頭根本沒有。


    沒奈何,荀彧隻好自己出主意趕緊截斷這個話題。


    他建議是開此先例之後以後再出事肯定也是要管的。


    但不能是朝廷出麵,而是皇商行會出麵。


    這樣一方麵能增加士紳加入皇商行會的吸引力,另一方麵沒皇商牌照的幹這種事他們也可以順理成章的不管。


    皇商行會也不能老忙活這些爛事兒啊。


    荀彧和三位大佬都覺得,河東諸子雖然其心可嘉,但其行甚蠢。


    所以荀彧又出了個主意。


    建議請有經驗的商人,給這些從商的青瓜蛋子講述一下從事貨殖的各種風險與注意事項。


    以及應對風險的各種辦法。


    怕人家不認真講?


    好辦,盧噴噴之前不都說了麽,爵封酬之。


    能得爵封對於商人來說那還不樂瘋了?


    以後想上外郡販糧的士紳,皇商行會會建議主事人最好來聽一番講座。


    荀彧哪裏會想到,他的這個建議,最終促使了大漢最頂級的商業學府河東商學院的誕生。


    這自然都是後話。


    荀彧的動機無非是先用商人講風險嚇退一幫如同河東諸子這樣的傻嘀孩子,再傳授技巧盡量減少一些爛糟事。


    並且傳一傳經商之道也免得士紳從商迴迴都虧,甚至還丟命,以後沒人肯幹了影響大局。


    說實話除了這迴,荀彧覺得以後再出事皇商行會擺出個救的姿態就行了。


    救不救得迴來都影響不大。


    但這一迴,卻是一定要救迴來的。


    關於怎麽救,荀彧建議先緩和跟兗州牧阿瞞之間的關係,最好朝廷給點爵賞的甜頭給他。


    其他的就不能做了,做多了成常例了以後不好辦。


    就算給爵賞也最好名義上,讓人覺得跟這次的事情沒關係。


    接下來就是隨機應變了。


    他在潁汝還很有些人脈,可以試一試。


    聽他說的有條有理,盧噴噴於是又大撒把的把事情交給荀彧去辦了。


    讓他需要什麽配合列個章程出來給自己就成。


    荀彧又寫信去給自己潁汝故交好友,還有留下的荀氏那支被阿瞞重用的荀悅。


    充分動用自己的私人關係往外撈人。


    爵賞上頭,他建議朝廷了以獎勵阿瞞平叛有功,並禮敬周廟的名義,給阿瞞撤費亭侯,晉潁陰侯。


    這可謂是一箭數雕的計策。


    其一袁術到現在還是個被朝廷通緝的叛逆呢。


    庚哥小心眼兒記仇,到現在還記得他鼓動兵馬攻擊皇宮嚇自己尿褲子的事兒。


    所以小朝廷還惦記著袁術的腦袋。


    但從公孫大玉兒到劉表劉焉和袁紹,再到阿瞞自己,都已經自領方伯,割據一地。


    其行與袁術無異。


    荀彧在盧噴噴手底下辦事這麽久,也能感覺到小朝廷對袁術的厭惡。


    到現在袁術手底下的舉薦無情的蓋章機器都沒給蓋過章。


    找借口封賞阿瞞的時候,荀彧想起來阿瞞不是剛揍過袁術麽?


    順便提醒一下大家快去打袁術。


    打袁術跟你們互相撕嘀不同,可以得爵賞的。


    荀彧覺得,也算是給小朝廷出一口怨氣。


    其二就是,順便抬一手周廟的地位。


    當時周廟立廟的時候,滿天下的割據勢力頭領隻有阿瞞一個人進了京觀了禮。


    有這個由頭獎勵一波,不愁大家不加倍禮敬周廟。


    這隻是順帶手的事情,關鍵在潁陰這個封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其實但是榴蓮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其實但是榴蓮醬並收藏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