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玉腿掛件的心路曆程
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 作者:其實但是榴蓮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且不提袁枯骨術那邊的廢物攻勢。
“瓚使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陶謙屯發幹,以逼紹。”
就從這句話來看,在青州一線這邊,最初公孫大玉兒是咄咄逼人的。
從青州到兗州,平原是大後方,高唐居中,發幹都深入到東郡,快到阿瞞牧兗州的治所東武陽了。
所以陶謙是理所應當的前鋒。
青州一戰的始末,少有史料詳細記載。
但根據結果來看阿瞞和紹寶寶應該是先敗後勝。
陶謙先被幹翻,下來高唐為盜賊所破。
原本的記載很可能是為賊所破,那個賊十有八九是曹賊。
就是阿瞞與紹寶寶。
否則很難相信,手下有關張兩位猛人的備崽兒,據守一座縣城還能被蟊賊們打到落荒而逃。
這會兒的備崽兒對大玉兒大哥還沒離心,所以敗退之後迴到了平原郡。
即使敗了,備崽兒所部在這一戰中的表現應該也算是可圈可點。
所以暫時收縮的公孫大玉兒就給備崽兒升官了。
騎都尉和平原縣令乃至平原相就是這麽來的。
委以方麵防守重任,讓他幫忙田楷經營青州。
青州攻防一時膠著,就是這個階段,出現了趙帥哥因為兄長死了向公孫瓚請辭的事情。
《雲別傳》說,雲以兄喪,辭瓚暫歸,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別。
執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噎屬於是,備崽兒和雲妹牽著手話別。
作為帳下親近的主騎,估計趙雲平時沒少跟備崽兒訴說心中的鬱悶和憋屈。
所以備崽兒知道趙雲不會迴來了。
哥哥病死當然隻是一個借口,趙雲辭別公孫瓚有三層原因。
第一層當然是身為小迷弟不受重用,被打發出去跟大玉兒的小弟備崽兒混。
還是個不怎麽受重視的小弟。
當時的大玉兒可是號稱坐擁四州,備崽兒卻是高唐尉高唐令,平原令平原相。
說不上公孫大玉兒多重視備崽兒。
那就更談不上重視趙雲了。
但以趙帥哥後來的選擇來看,他已經對備崽兒比較認可了。
所以這一條不是主要原因。
第二層是在袁紹與張燕鏖戰之後,常山郡已經落入紹寶寶的控製當中。
作為從秦時就在當地繁衍的豪族,趙氏在常山根深蒂固。
雲妹繼續在公孫瓚手下混,不可能不擔心牽連宗族。
第三層原因就很嚴重了。
《英雄記》說:虞之見殺,故常山相孫瑾、掾張逸、張瓚等忠義憤發,相與就虞,罵瓚極口,然後同死。
之前公孫大玉兒還是囚居著劉憂愁,到這會兒終於忍不住殺掉了劉憂愁。
當時一起投了公孫大玉兒的故常山國相孫瑾、常山國副官張逸、張瓚等人對此惱怒不已。
難免嘴上不幹不淨,然後被砍了。
這一殺估計麾下的常山係沒少受牽連。
兔死狐悲是一方麵,另一方麵按規矩孫瑾肯定是流官。
但張逸、張瓚等其他常山係肯定是本地豪族出身。
紹寶寶還可能因為趙氏是當地豪族,他趙雲不過是個小人物而不與趙氏計較。
他如果繼續為公孫大玉兒效力,被殺了子弟的常山其他豪族可不是好相與的。
所以趙帥哥不得不走。
趙帥哥的走對備崽兒觸動應該挺大的。
然後再加上劉平遣刺客行刺的事兒。
備崽兒開始意識到一直依托販夫走卒和商賈,跟豪強對著幹似乎不那麽靠譜。
這期間順帶著應太史慈的邀請,幫忙救了一把孔北海孔融。
就是這一次邀請,讓備崽兒心動了。
按說是不該救的,因為青州境內幾股勢力,都是相互敵對的。
大玉兒派的青州牧田楷、紹寶寶推的親兒子青州牧袁譚、二穎任命的北海郡守孔融、黃巾餘孽管亥。
你坐山觀虎鬥不好麽?
《後漢書》裏頭是這麽記載的,備驚曰:”孔北海乃複知天下有劉備邪?”
在這之前,備崽兒真的是個籍籍無名的小人物。
雖說是宗親,且不說漢武帝時候家裏就被貶為庶民了。
從西漢到東漢,已經算是皇室旁支的旁支的旁支的旁支……的旁支了。
這種宗親,多的不說,萬把人是有的。
爺爺劉雄雖然做過東郡範縣的令官,但也就是個縣令而已。
且父親死得早,有點錢的叔叔劉元也不見得多待見他。
“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
真當這是什麽好話?
這絕對是揚名小作文禁忌裏頭的禁忌。
你一個皇室遠到不拿望遠鏡都看不見的遠支,居然想當天子,你怎麽當?
除了造反有第二條路麽?
盲猜是這麽迴事兒。
因為爹死早家裏窮,作為親叔的劉元經常得花些錢接濟他們。
後來也煩了,但跟他爹是親兄弟,不接濟名聲不好聽。
後來他這叔叔就想出來一損招兒。
找了此機會,劉元看見八歲的備崽兒正在門口玩兒。
劉元當頭就給了備崽兒額頭上一個暴栗兒,然後問他:
“想坐車不?”
那會兒備崽兒小啊,哪兒知道他叔叔的壞心思。
一聽坐車就樂了,被敲了暴栗兒也不計較了,樂顛顛兒的就答:“想!”
他叔叔就指著他們家外麵一棵老大的看著像個傘的桑樹問他:
“上麵插這麽大的傘的車,想坐不?”
備崽兒樂得鼻涕泡兒都出來了,說:“想!”
後來他才知道,車上插大傘,這麽傻的事兒得是皇帝才被允許幹。
結果他叔叔劉元車也沒帶他坐。
而是跑去到處跟人講,說劉備指著桑樹跟他說:“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
還說他小子胸有大誌,以後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然後又跑去跟寡嫂講,你家兒子胸有雄才,是個有出息的。
你不能老仰人鼻息,墮了他的誌氣。”
然後就理直氣壯的不接濟他們家了。
這招其實挺陰損的,不但理所應當不接濟你。
還防著你記恨我,以後有出息了報複我。
但凡備崽兒有點出息,這兒時傳聞一出來,哪個上司能不忌憚著點?
好在天下亂了。
後來備崽兒發跡了,你見作為漢室宗親,他搭理過自己涿縣親族麽?
反而以關張為宗室,這在那個最重宗族的年代極不正常。
但是吧,備崽兒這會兒就是一徹底的玉腿掛件兒。
全靠拜了大儒盧植為師,認了大玉兒這個師兄提攜呢。
招兵買馬想趁黃巾亂撈點功名沒撈上,大玉兒給了個縣尉還考核不合格丟了,靠自己最高混到下密縣丞。
這會兒一門心思抱大玉兒大腿。
聽孔融一說,無異給備崽兒打了一針強心針。
他心思就動了,媽蛋勞資也已經有名聲到讓孔融這種豪強名士知道名字了?
但是吧,這應該是個美麗的誤會。
備崽兒能有什麽名聲值得讓孔融聽說?
憑他萬裏挑一的宗親身份?
也就是孔融雖然文不成武不就,卻一直也有割據之心。
所以他一直很注意打聽收集周圍郡縣的信息。
情報收集到平原郡,知道這會兒被大玉兒交給備崽兒駐守著。
難免順帶著打聽了一把備崽兒的消息。
這不被管亥揍求人幫手麽?
不免搜腸刮肚的吹捧幾句,什麽漢室宗親仁德聞名之類的。
圖得是備崽兒肯幫手。
然後沒怎麽被人恭維過的備崽兒就當真了。
覺得這個人設好,這個人設容易出名。
之後一直拿這個人設在混。
救完孔融沒多久,平原國也丟了,備崽兒轉移到齊國協助田楷繼續防守青州了。
然後阿瞞的親爹等一幹族人,就被陶謙殺了。
演義上說陶謙很無辜的老好人,但你要真信了那未免就太過憨批了。
“瓚使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陶謙屯發幹,以逼紹。”
就從這句話來看,在青州一線這邊,最初公孫大玉兒是咄咄逼人的。
從青州到兗州,平原是大後方,高唐居中,發幹都深入到東郡,快到阿瞞牧兗州的治所東武陽了。
所以陶謙是理所應當的前鋒。
青州一戰的始末,少有史料詳細記載。
但根據結果來看阿瞞和紹寶寶應該是先敗後勝。
陶謙先被幹翻,下來高唐為盜賊所破。
原本的記載很可能是為賊所破,那個賊十有八九是曹賊。
就是阿瞞與紹寶寶。
否則很難相信,手下有關張兩位猛人的備崽兒,據守一座縣城還能被蟊賊們打到落荒而逃。
這會兒的備崽兒對大玉兒大哥還沒離心,所以敗退之後迴到了平原郡。
即使敗了,備崽兒所部在這一戰中的表現應該也算是可圈可點。
所以暫時收縮的公孫大玉兒就給備崽兒升官了。
騎都尉和平原縣令乃至平原相就是這麽來的。
委以方麵防守重任,讓他幫忙田楷經營青州。
青州攻防一時膠著,就是這個階段,出現了趙帥哥因為兄長死了向公孫瓚請辭的事情。
《雲別傳》說,雲以兄喪,辭瓚暫歸,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別。
執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噎屬於是,備崽兒和雲妹牽著手話別。
作為帳下親近的主騎,估計趙雲平時沒少跟備崽兒訴說心中的鬱悶和憋屈。
所以備崽兒知道趙雲不會迴來了。
哥哥病死當然隻是一個借口,趙雲辭別公孫瓚有三層原因。
第一層當然是身為小迷弟不受重用,被打發出去跟大玉兒的小弟備崽兒混。
還是個不怎麽受重視的小弟。
當時的大玉兒可是號稱坐擁四州,備崽兒卻是高唐尉高唐令,平原令平原相。
說不上公孫大玉兒多重視備崽兒。
那就更談不上重視趙雲了。
但以趙帥哥後來的選擇來看,他已經對備崽兒比較認可了。
所以這一條不是主要原因。
第二層是在袁紹與張燕鏖戰之後,常山郡已經落入紹寶寶的控製當中。
作為從秦時就在當地繁衍的豪族,趙氏在常山根深蒂固。
雲妹繼續在公孫瓚手下混,不可能不擔心牽連宗族。
第三層原因就很嚴重了。
《英雄記》說:虞之見殺,故常山相孫瑾、掾張逸、張瓚等忠義憤發,相與就虞,罵瓚極口,然後同死。
之前公孫大玉兒還是囚居著劉憂愁,到這會兒終於忍不住殺掉了劉憂愁。
當時一起投了公孫大玉兒的故常山國相孫瑾、常山國副官張逸、張瓚等人對此惱怒不已。
難免嘴上不幹不淨,然後被砍了。
這一殺估計麾下的常山係沒少受牽連。
兔死狐悲是一方麵,另一方麵按規矩孫瑾肯定是流官。
但張逸、張瓚等其他常山係肯定是本地豪族出身。
紹寶寶還可能因為趙氏是當地豪族,他趙雲不過是個小人物而不與趙氏計較。
他如果繼續為公孫大玉兒效力,被殺了子弟的常山其他豪族可不是好相與的。
所以趙帥哥不得不走。
趙帥哥的走對備崽兒觸動應該挺大的。
然後再加上劉平遣刺客行刺的事兒。
備崽兒開始意識到一直依托販夫走卒和商賈,跟豪強對著幹似乎不那麽靠譜。
這期間順帶著應太史慈的邀請,幫忙救了一把孔北海孔融。
就是這一次邀請,讓備崽兒心動了。
按說是不該救的,因為青州境內幾股勢力,都是相互敵對的。
大玉兒派的青州牧田楷、紹寶寶推的親兒子青州牧袁譚、二穎任命的北海郡守孔融、黃巾餘孽管亥。
你坐山觀虎鬥不好麽?
《後漢書》裏頭是這麽記載的,備驚曰:”孔北海乃複知天下有劉備邪?”
在這之前,備崽兒真的是個籍籍無名的小人物。
雖說是宗親,且不說漢武帝時候家裏就被貶為庶民了。
從西漢到東漢,已經算是皇室旁支的旁支的旁支的旁支……的旁支了。
這種宗親,多的不說,萬把人是有的。
爺爺劉雄雖然做過東郡範縣的令官,但也就是個縣令而已。
且父親死得早,有點錢的叔叔劉元也不見得多待見他。
“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
真當這是什麽好話?
這絕對是揚名小作文禁忌裏頭的禁忌。
你一個皇室遠到不拿望遠鏡都看不見的遠支,居然想當天子,你怎麽當?
除了造反有第二條路麽?
盲猜是這麽迴事兒。
因為爹死早家裏窮,作為親叔的劉元經常得花些錢接濟他們。
後來也煩了,但跟他爹是親兄弟,不接濟名聲不好聽。
後來他這叔叔就想出來一損招兒。
找了此機會,劉元看見八歲的備崽兒正在門口玩兒。
劉元當頭就給了備崽兒額頭上一個暴栗兒,然後問他:
“想坐車不?”
那會兒備崽兒小啊,哪兒知道他叔叔的壞心思。
一聽坐車就樂了,被敲了暴栗兒也不計較了,樂顛顛兒的就答:“想!”
他叔叔就指著他們家外麵一棵老大的看著像個傘的桑樹問他:
“上麵插這麽大的傘的車,想坐不?”
備崽兒樂得鼻涕泡兒都出來了,說:“想!”
後來他才知道,車上插大傘,這麽傻的事兒得是皇帝才被允許幹。
結果他叔叔劉元車也沒帶他坐。
而是跑去到處跟人講,說劉備指著桑樹跟他說:“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
還說他小子胸有大誌,以後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然後又跑去跟寡嫂講,你家兒子胸有雄才,是個有出息的。
你不能老仰人鼻息,墮了他的誌氣。”
然後就理直氣壯的不接濟他們家了。
這招其實挺陰損的,不但理所應當不接濟你。
還防著你記恨我,以後有出息了報複我。
但凡備崽兒有點出息,這兒時傳聞一出來,哪個上司能不忌憚著點?
好在天下亂了。
後來備崽兒發跡了,你見作為漢室宗親,他搭理過自己涿縣親族麽?
反而以關張為宗室,這在那個最重宗族的年代極不正常。
但是吧,備崽兒這會兒就是一徹底的玉腿掛件兒。
全靠拜了大儒盧植為師,認了大玉兒這個師兄提攜呢。
招兵買馬想趁黃巾亂撈點功名沒撈上,大玉兒給了個縣尉還考核不合格丟了,靠自己最高混到下密縣丞。
這會兒一門心思抱大玉兒大腿。
聽孔融一說,無異給備崽兒打了一針強心針。
他心思就動了,媽蛋勞資也已經有名聲到讓孔融這種豪強名士知道名字了?
但是吧,這應該是個美麗的誤會。
備崽兒能有什麽名聲值得讓孔融聽說?
憑他萬裏挑一的宗親身份?
也就是孔融雖然文不成武不就,卻一直也有割據之心。
所以他一直很注意打聽收集周圍郡縣的信息。
情報收集到平原郡,知道這會兒被大玉兒交給備崽兒駐守著。
難免順帶著打聽了一把備崽兒的消息。
這不被管亥揍求人幫手麽?
不免搜腸刮肚的吹捧幾句,什麽漢室宗親仁德聞名之類的。
圖得是備崽兒肯幫手。
然後沒怎麽被人恭維過的備崽兒就當真了。
覺得這個人設好,這個人設容易出名。
之後一直拿這個人設在混。
救完孔融沒多久,平原國也丟了,備崽兒轉移到齊國協助田楷繼續防守青州了。
然後阿瞞的親爹等一幹族人,就被陶謙殺了。
演義上說陶謙很無辜的老好人,但你要真信了那未免就太過憨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