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朕有一計,名為皿煮
廢話三國:董卓你得支棱起來啊 作者:其實但是榴蓮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然不能封王。
老劉家雞兒邦硬的老祖宗立過規矩,異姓不得為王。
就算同姓親族,封地也不得大於一郡,並且還無實際治理權。
還得由朝廷指派的郡國相國來治理。
這就是漢代郡王這個王爵中最高爵位的來曆了。
也是濟南相濟陰相,還有大耳賊當過的平原相這種官位的來由。
跟郡守或者說太守差不多同級,是實際上的郡守。
但因為名義上這是郡國而不是帝國的一郡,所以差一些。
從這兒就可以看出,承襲秦製的漢朝大一統製度,對地方割據搞獨立可謂是嚴防死守深惡痛絕。
也是庚哥想搞周製這種實際分封製度繞不開的製度障礙。
所以庚哥想玩兒個花。
王侯稱號不能給,不然不止違背祖製,各地還容易實際和名義都獨立。
那是開曆史倒車,倒退迴春秋戰國諸國混戰的時期。
庚哥的意思是,給各郡各州乃至各縣名義上春秋戰國群雄類似的自治權,卻不給名義。
各地的頭兒該叫州牧郡守縣令,還是叫州牧郡守縣令什麽的。
他們還是代天子牧守一方的朝廷地方官員。
同時卻將州牧和郡守之類的官員任免權放出去。
搞有實無名的周製。
捏著地方官員任免權,那群惡狗始終都會想一勞永逸挾天子,好掌握大義號令四方。
咱就搞個與世家大族共天下,讓他們替勞資背這口鍋。
最近盧噴噴給庚哥科普堯舜禹湯的時候,恰巧也提到過,秦漢采取郡縣製後,皇權與治權向來隻能達郡縣。
其實後世唐宋元明清也沒能突破縣為最低行政級別的限製。
縣令就是最小的行政主官。
再往下什麽鄉老亭長裏正之類,不是屬於榮譽頭銜就是屬於勞役。
都不是正經官職,屬於力稅,靠出力繳的一種稅。
不領皇糧,最多繳稅方麵享受一些優待。
縣之下其實都處於宗族自治狀態。
所謂的無為就是不去幹涉並尊重這種宗族自治生態。。
鄉老亭長和裏正基本是選取當地比較有勢力的宗族的成員擔任。
這種情況下沒有當地世家宗族的支持配合,政令出不了縣衙。
你稅都別想收上來。
所以地方官員袒護大族大姓,未必是因為被賄賂了。
他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不敢得罪當地影響力大的宗族。
世家豪族聯合起來別說架空縣令,連郡守都照樣能給你架空咯。
劉表到荊州搞定了兩姓豪族,就能實際控製荊州之地。
當地土皇帝們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三國曆史中無論哪方勢力,用兵力攻陷一地,都要結好當地豪族,也就是這個道理。
越過郡縣劃分更細化的行政級別設立官吏,你朝廷也沒這個財力去養那麽多官員。
實際治理方式是朝廷冊封到縣一級官員,官員再各種結好與討好當地宗族勢力。
這些宗族勢力同時又讓子弟迎合朝廷的選官製度,讓自己家不斷的當官兒。
從而更深層的參與權力分配,並深度參與帝國統治。
庚哥覺得,搞這麽麻煩做雞毛?
勞資有一條毒計,名為皿煮。
讓各地豪族世家自行推舉當地縣令郡守甚至州牧。
你再來挾天子,就沒有什麽實際便宜可以占了。
關鍵是,這種推舉製在上古先秦是有先例的。
所謂先秦,是始皇帝建立秦朝之前華夏所有曆史時代的總稱。
堯到年老時,是讓四嶽十二牧推舉部落聯盟軍事首長繼承人,大家一致推薦了舜。
堯經過考察覺得ok,然後就禪讓給了舜。
華夏向來崇古,隻要能在先秦上古找到模型,這事兒就不算離譜。
複製過來,就是地位等同氏族首領的世家大族族長們,推舉當地的行政主官。
然後朝廷考察之後批準。
考察批準就走個形式。
一談到複古,被洗腦到集體認為上古才是聖賢之世理想國的士族們都會集體高潮。
更別提還給他們下放了實際選官的權力,不擁護才怪。
這種提法存在極強的可操作性,而且夠毒夠狠。
他上輩子那個心髒奇葩爹跟他說過,所謂皿煮,怕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騙局。
能近乎白手起家的創下那麽大的一片家業,他那心髒奇葩爹對各方麵見解都相當深刻。
除了像隻發情的公狗或者說種馬,對交配以及跟交配相關的附屬形式太過熱衷完全沒腦子。
那心髒奇葩爹在其他方麵甚至都可謂真特麽是個天才。
隨口跟庚哥提及的一些道理,庚哥到現在都覺得意義非凡受益匪淺。
隻是他那爹就算再有見識,卻也對庚哥無可奈何。
果然仰望天空的鹹魚,才是世間的終極奧義。
他爹給他舉過一個例子。
一把舉世無雙可斬天滅地的寶劍,你把它分十份讓十個人共管。
要絕大多數的人同意,才能重組這把劍。
那麽這把劍的每一次使用,必然符合這十個人中超過五個人的利益。
你要把它分成百份兒千份兒。
那麽它的使用,往往大部分時候符合超過五十人或五百人的利益。
但你要把它分成上萬上億份兒。
那麽好,它的每一次使用,必定反而隻符合其中極少數人的利益。
人數越多越離譜。
但凡有一次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利益,那還得靠掌劍人的良心。
能掌劍必犯賤,這種人一般都沒什麽良心。
群眾的眼睛從來不是雪亮的。
人類越構成數量龐大的群體,往往越容易陷入群體性狂熱和盲目,難以做出真正理性的選擇和決策。
但每個掌握碎片的人,卻都能獲得一種自以為掌握這把寶劍的虛幻滿足感,滿足於虛假的權力欲。
這就是所謂皿煮的實質。
隻是被過分包裝與美化,才讓很多人誤以為,它就是唯一正確和正義的完美製度。
實質上這種製度虛偽又低效,其運轉不可避免的充滿著欺騙與謊言。
他那心髒爹隻是個賺錢的高手,並不是什麽社會學家。
你當然不能指望他提出什麽比皿煮更高明的社會製度。
這需要更多人了解到所謂皿煮的局限性,了解到它其實並不是人類社會組織製度完美的終極形態。
需要更多人進行更多的思考探討與試驗,才能夠得出。
心髒爹跟庚哥說這些的目的也不是想搞什麽社會試驗,他不過是為了跟庚哥說下麵這番心髒的話:
“照顧好你董事會的各方利益。”
“運用好外界對真實年報財報的解讀規律以及各種公示內容,引導或者說誤導好你的全體股東們。”
“千萬別指望股東大會能幫你做出什麽正確決策。”
董事會人少,全體股東大會人多。
沒有任何能賺錢的公司和組織,會是以皿煮的方式運行的。
對他那心髒爹來說,這就足以證明皿煮這種組織形式的低劣性。
所以庚哥也從來不迷信皿煮。
他會使出皿煮這條毒計,隻不過想讓士族內鬥得更激烈些。
原本各地的世家豪族,隻能被動接受占領當地的軍閥寡頭們的統治。
隻是軍閥寡頭們需要分潤他們些好處,換取他們的配合而已。
但現在,庚哥隻要以複上古聖賢之舉的名義,給出推舉當地行政主官的權力。
為了爭奪縣令郡守等等各種行政主官的把控權,當地士族自己都得先把狗腦子打出來。
現實會教會他們做人。
割據一地擁有兵馬的軍閥寡頭們,遲早會用拳頭讓他們懂得,勾八大的才配說話。
刀架脖子上的推舉遲早會出現,並且庚哥並不會禁止這種現象。
隻要皇家以複古名義賜予的推舉權存在,被強行用武力統合在一起的世家豪族就始終不會甘心,不會停止作妖。
他們會不停使用各種方式爭奪他們覺得本應屬於自己的權力。
縣內世家亂鬥,爭奪縣治權。
郡內世家亂鬥,爭奪對郡事的主導權與影響力。
他再拋出二穎任期之後,多數郡縣與州支持的人選可為太師,開府建牙議決國事。
實際掌握郡縣甚至州的軍閥們也會因為想擴張勢力與影響力,內鬥不休。
現有規則下能夠獲取權力,誰還有空理會他這個皇帝?
正好就沒人管他了,他就可以隨意躺平擺爛愉悅的當條鹹魚。
哦,這是實話不能說。
他們皇室就能苟起來偷偷發育,然後閃亮登場驚豔所有人。
庚哥當然不會傻到跟這幫人解釋什麽是皿煮。
以及皿煮的欺騙性和好處以及危害。
解釋不來的,根本說不清楚。
他隻是簡單的把這些思考,在腦袋裏總結成一句話說了出來。
“各地官長,自此詔起,再不由朝廷任命。”
“皆由當地士紳推舉之,而後皇家以詔確之。”
老劉家雞兒邦硬的老祖宗立過規矩,異姓不得為王。
就算同姓親族,封地也不得大於一郡,並且還無實際治理權。
還得由朝廷指派的郡國相國來治理。
這就是漢代郡王這個王爵中最高爵位的來曆了。
也是濟南相濟陰相,還有大耳賊當過的平原相這種官位的來由。
跟郡守或者說太守差不多同級,是實際上的郡守。
但因為名義上這是郡國而不是帝國的一郡,所以差一些。
從這兒就可以看出,承襲秦製的漢朝大一統製度,對地方割據搞獨立可謂是嚴防死守深惡痛絕。
也是庚哥想搞周製這種實際分封製度繞不開的製度障礙。
所以庚哥想玩兒個花。
王侯稱號不能給,不然不止違背祖製,各地還容易實際和名義都獨立。
那是開曆史倒車,倒退迴春秋戰國諸國混戰的時期。
庚哥的意思是,給各郡各州乃至各縣名義上春秋戰國群雄類似的自治權,卻不給名義。
各地的頭兒該叫州牧郡守縣令,還是叫州牧郡守縣令什麽的。
他們還是代天子牧守一方的朝廷地方官員。
同時卻將州牧和郡守之類的官員任免權放出去。
搞有實無名的周製。
捏著地方官員任免權,那群惡狗始終都會想一勞永逸挾天子,好掌握大義號令四方。
咱就搞個與世家大族共天下,讓他們替勞資背這口鍋。
最近盧噴噴給庚哥科普堯舜禹湯的時候,恰巧也提到過,秦漢采取郡縣製後,皇權與治權向來隻能達郡縣。
其實後世唐宋元明清也沒能突破縣為最低行政級別的限製。
縣令就是最小的行政主官。
再往下什麽鄉老亭長裏正之類,不是屬於榮譽頭銜就是屬於勞役。
都不是正經官職,屬於力稅,靠出力繳的一種稅。
不領皇糧,最多繳稅方麵享受一些優待。
縣之下其實都處於宗族自治狀態。
所謂的無為就是不去幹涉並尊重這種宗族自治生態。。
鄉老亭長和裏正基本是選取當地比較有勢力的宗族的成員擔任。
這種情況下沒有當地世家宗族的支持配合,政令出不了縣衙。
你稅都別想收上來。
所以地方官員袒護大族大姓,未必是因為被賄賂了。
他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不敢得罪當地影響力大的宗族。
世家豪族聯合起來別說架空縣令,連郡守都照樣能給你架空咯。
劉表到荊州搞定了兩姓豪族,就能實際控製荊州之地。
當地土皇帝們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三國曆史中無論哪方勢力,用兵力攻陷一地,都要結好當地豪族,也就是這個道理。
越過郡縣劃分更細化的行政級別設立官吏,你朝廷也沒這個財力去養那麽多官員。
實際治理方式是朝廷冊封到縣一級官員,官員再各種結好與討好當地宗族勢力。
這些宗族勢力同時又讓子弟迎合朝廷的選官製度,讓自己家不斷的當官兒。
從而更深層的參與權力分配,並深度參與帝國統治。
庚哥覺得,搞這麽麻煩做雞毛?
勞資有一條毒計,名為皿煮。
讓各地豪族世家自行推舉當地縣令郡守甚至州牧。
你再來挾天子,就沒有什麽實際便宜可以占了。
關鍵是,這種推舉製在上古先秦是有先例的。
所謂先秦,是始皇帝建立秦朝之前華夏所有曆史時代的總稱。
堯到年老時,是讓四嶽十二牧推舉部落聯盟軍事首長繼承人,大家一致推薦了舜。
堯經過考察覺得ok,然後就禪讓給了舜。
華夏向來崇古,隻要能在先秦上古找到模型,這事兒就不算離譜。
複製過來,就是地位等同氏族首領的世家大族族長們,推舉當地的行政主官。
然後朝廷考察之後批準。
考察批準就走個形式。
一談到複古,被洗腦到集體認為上古才是聖賢之世理想國的士族們都會集體高潮。
更別提還給他們下放了實際選官的權力,不擁護才怪。
這種提法存在極強的可操作性,而且夠毒夠狠。
他上輩子那個心髒奇葩爹跟他說過,所謂皿煮,怕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騙局。
能近乎白手起家的創下那麽大的一片家業,他那心髒奇葩爹對各方麵見解都相當深刻。
除了像隻發情的公狗或者說種馬,對交配以及跟交配相關的附屬形式太過熱衷完全沒腦子。
那心髒奇葩爹在其他方麵甚至都可謂真特麽是個天才。
隨口跟庚哥提及的一些道理,庚哥到現在都覺得意義非凡受益匪淺。
隻是他那爹就算再有見識,卻也對庚哥無可奈何。
果然仰望天空的鹹魚,才是世間的終極奧義。
他爹給他舉過一個例子。
一把舉世無雙可斬天滅地的寶劍,你把它分十份讓十個人共管。
要絕大多數的人同意,才能重組這把劍。
那麽這把劍的每一次使用,必然符合這十個人中超過五個人的利益。
你要把它分成百份兒千份兒。
那麽它的使用,往往大部分時候符合超過五十人或五百人的利益。
但你要把它分成上萬上億份兒。
那麽好,它的每一次使用,必定反而隻符合其中極少數人的利益。
人數越多越離譜。
但凡有一次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利益,那還得靠掌劍人的良心。
能掌劍必犯賤,這種人一般都沒什麽良心。
群眾的眼睛從來不是雪亮的。
人類越構成數量龐大的群體,往往越容易陷入群體性狂熱和盲目,難以做出真正理性的選擇和決策。
但每個掌握碎片的人,卻都能獲得一種自以為掌握這把寶劍的虛幻滿足感,滿足於虛假的權力欲。
這就是所謂皿煮的實質。
隻是被過分包裝與美化,才讓很多人誤以為,它就是唯一正確和正義的完美製度。
實質上這種製度虛偽又低效,其運轉不可避免的充滿著欺騙與謊言。
他那心髒爹隻是個賺錢的高手,並不是什麽社會學家。
你當然不能指望他提出什麽比皿煮更高明的社會製度。
這需要更多人了解到所謂皿煮的局限性,了解到它其實並不是人類社會組織製度完美的終極形態。
需要更多人進行更多的思考探討與試驗,才能夠得出。
心髒爹跟庚哥說這些的目的也不是想搞什麽社會試驗,他不過是為了跟庚哥說下麵這番心髒的話:
“照顧好你董事會的各方利益。”
“運用好外界對真實年報財報的解讀規律以及各種公示內容,引導或者說誤導好你的全體股東們。”
“千萬別指望股東大會能幫你做出什麽正確決策。”
董事會人少,全體股東大會人多。
沒有任何能賺錢的公司和組織,會是以皿煮的方式運行的。
對他那心髒爹來說,這就足以證明皿煮這種組織形式的低劣性。
所以庚哥也從來不迷信皿煮。
他會使出皿煮這條毒計,隻不過想讓士族內鬥得更激烈些。
原本各地的世家豪族,隻能被動接受占領當地的軍閥寡頭們的統治。
隻是軍閥寡頭們需要分潤他們些好處,換取他們的配合而已。
但現在,庚哥隻要以複上古聖賢之舉的名義,給出推舉當地行政主官的權力。
為了爭奪縣令郡守等等各種行政主官的把控權,當地士族自己都得先把狗腦子打出來。
現實會教會他們做人。
割據一地擁有兵馬的軍閥寡頭們,遲早會用拳頭讓他們懂得,勾八大的才配說話。
刀架脖子上的推舉遲早會出現,並且庚哥並不會禁止這種現象。
隻要皇家以複古名義賜予的推舉權存在,被強行用武力統合在一起的世家豪族就始終不會甘心,不會停止作妖。
他們會不停使用各種方式爭奪他們覺得本應屬於自己的權力。
縣內世家亂鬥,爭奪縣治權。
郡內世家亂鬥,爭奪對郡事的主導權與影響力。
他再拋出二穎任期之後,多數郡縣與州支持的人選可為太師,開府建牙議決國事。
實際掌握郡縣甚至州的軍閥們也會因為想擴張勢力與影響力,內鬥不休。
現有規則下能夠獲取權力,誰還有空理會他這個皇帝?
正好就沒人管他了,他就可以隨意躺平擺爛愉悅的當條鹹魚。
哦,這是實話不能說。
他們皇室就能苟起來偷偷發育,然後閃亮登場驚豔所有人。
庚哥當然不會傻到跟這幫人解釋什麽是皿煮。
以及皿煮的欺騙性和好處以及危害。
解釋不來的,根本說不清楚。
他隻是簡單的把這些思考,在腦袋裏總結成一句話說了出來。
“各地官長,自此詔起,再不由朝廷任命。”
“皆由當地士紳推舉之,而後皇家以詔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