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一次在大霧中損失人馬的教訓,常惠與李飛商量後決定改變行軍的時間。濃霧起時就找寬闊的草地休息睡覺,待到霧散盡才行軍,晚上也不休息,把白天落下的行程追上來,直到起霧時再休息。
通過這一辦法,果然效果顯著,屯裏再也沒有發生因陷入泥沼死人的事故了。經過十天的長途跋涉,終於率先穿過了那一片可稱之為是“死亡陷阱”的沼澤地,到達了陸地。
“大家快看,我們終於到達樓蘭了!”聽向導說,這裏就是屬於樓蘭王國的地盤了。士兵們一個個情不自禁地歡唿起來。
樓蘭王國,常惠在現代社會去敦煌遊玩時就去過它的遺址遊玩過。這個曾經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南支的咽喉門戶,一個繁華興盛的樓蘭,不知在什麽時候,隨著羅布泊的幹涸,無聲無息地退出了曆史舞台。
如今,自己穿越到西漢,終於可以一睹樓蘭的盛世,見到消失在大漠深處的神秘的樓蘭姑娘了。
向導指了一下前方的大路,道:“你們沿著這一條路往前走四百裏地,就可到達樓蘭國的都城姑蘇了。我的任務已經完成,就不陪同你們前往了。”
“好,就此別過。請慢走。”李飛同向導告別。
李廣利命令部隊休整了一下,問了一下軍中的口糧的情況,還可以吃上六七天的,恰好能夠到達樓蘭的都城,便命令部隊繼續前進。
一路上,偶爾看到有駝隊拉著滿載的商品經過,他們看到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大軍,都嚇得驚慌失措的,惶恐不安地把道路讓了出來,先讓將士們通過。
一路上的看到的老百姓也較少,偶爾能看到放牧的羊群經過。一直走了六天,終於看到有一座城的輪廓出現在大家的眼前。公元前126年,張騫出使西域歸來,向漢武帝上書:“樓蘭,邑有城郭,臨鹽澤”。看來,這一座城就是樓蘭的都城了。
可是,常惠放眼四望,呈現在他麵前的並沒有想象中的輝煌的宮殿、川流不息的人群,它看上去更是一座邊長在四、五百米左右的正方形小城。
城牆用粘土與紅柳條相間夯築,外麵都沒有包磚,看來他們還隻是學會了西漢的夯築技術,磚瓦還不會製造。
城門緊閉著,守衛城牆的樓蘭士兵看到忽然冒出的幾萬人的西漢大軍有些驚慌失措,要知道,就是他們整個樓蘭國,整個戶也就一萬來戶,人口還不到十萬人!
李廣利命人到城門口喊道:“漢軍是奉天子之命,去西征的。需要路過你們國家,請速稟報你們國王,打開城門迎接我們進城。”
樓蘭士兵不敢怠慢,趕緊向城內的國王稟報。“國王,大事不好啦!漢軍來了好多的軍隊,到了城門口,還點名讓您去迎接他們!”
樓蘭國王一聽,就嚇得兩腿有些發抖,連忙問道:“他們來了多少人?”
樓蘭士兵道:“黑乎乎的一大片,估計有好幾萬人!”
這麽多人啊!樓蘭國王倒吸了一口涼氣。他這個國王也當得實在有些憋屈。以前,他們就一直被匈奴人奴役,到了漢武帝派博望侯張騫出使大月氏歸來後,他們這才知道穿過那一片沼澤地,還有一個比匈奴更加強大的大漢。
他們是個小國,力量太弱了,在漢和匈奴兩大勢力之間,他是哪一個也得罪不起,不得不巧妙地維持著其政治生命。有時成為匈奴的耳目,有時歸附於漢,玩弄著兩麵派的政策。用後人的話說,那是在雞蛋上跳舞。
起初的幾年,倒也平安無事。由於樓蘭地處漢與西域諸國交通要衝,大漢要想打擊西域匈奴的勢力,就必須經過他這一關。同樣的,匈奴王朝不假借樓蘭的力量,也不能威脅大漢,所以,無論是漢朝和匈奴王朝都對他盡力實行懷柔政策,盡力拉攏。
那幾年的日子裏,可說是他最幸福的時光。可惜他聽信匈奴人的讒言,稀裏糊塗的下了一著昏棋。大漢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諸國通過樓蘭的時候,不僅不給錢,還讓他們提供水、還要派人當向導穿過沙漠。匈奴的大單於就派人送來錢財,讓他殺戮使者。不然的話就要攻打他們。
他知道大漢是自己惹不起的,但匈奴的威脅更明顯,就在自己家門口,說不定哪天就打上門來了,而大漢還遠在六七千裏之外,中間還隔了一道沼澤的天然屏障。於是,就作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斬殺了一批過路的漢使,終於惹禍上身。趙破奴率領七百精兵,一夜突襲,就把自己一家人捉到了大漢的都城長安。在向漢天子劉徹認錯並留下一個樓蘭王子作人質之後,這才重新迴到了自己的王國。
這一次,漢軍又出動幾萬人前來,是找自己算舊賬的還是自己的王子在天朝犯下了什麽抄家滅族的大罪?他心懷忐忑,不過,他明白,逃避是沒有用的,抵抗更不是辦法。漢軍僅用七百人的精銳,就把自己的王庭打得七零八落的,何況這一迴是好幾萬的大軍!
他歎了一口氣,對同樣嚇得目瞪口呆的幾個大臣道:“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走,跟我一起去看看!”
他率人來到城門口,道:“把大門打開,迎接漢軍進城!”
大門吱的一聲打開了,樓蘭士兵唱道:“國王有令,請漢軍進城!”
走在最前麵的是二千先鋒的騎兵,然後又是一千步卒作為警衛。見到城中無異常之後,李廣利才率領他的手下將領威風凜凜地入城。
“稟貳師將軍,這是我們國王。”一個懂漢語的樓蘭官員介紹道。
李廣利這才下了馬,朝樓蘭國王點了點頭。
“李將軍,你們這麽多大軍,是要去哪兒呀?”樓蘭國王問道。
李廣利道:“告訴你也無妨。大宛國殺了我們的使者,還搶了我們的錢財,天子命我們討伐大宛國,需要借貴國路過一下。”
樓蘭國王聽說不是李廣利他們不是因自己的事而來的,頓時長長地籲了一口氣,心中的一塊石頭算是放下了,甚至還有了一種幸災樂禍的感覺,那個不知道好歹的大宛國王,可能也要蹈自己的覆轍了!
“無妨,無妨。漢軍一路辛苦了,請讓我們替漢軍接風洗塵吧。”樓蘭國王討好地說道。
李廣利正巴不得呢!他點了點頭,就跟著樓蘭國王一行迴王宮了。
樓蘭的幾個官員會意,趕緊下令好酒好肉的招待漢軍。
通過這一辦法,果然效果顯著,屯裏再也沒有發生因陷入泥沼死人的事故了。經過十天的長途跋涉,終於率先穿過了那一片可稱之為是“死亡陷阱”的沼澤地,到達了陸地。
“大家快看,我們終於到達樓蘭了!”聽向導說,這裏就是屬於樓蘭王國的地盤了。士兵們一個個情不自禁地歡唿起來。
樓蘭王國,常惠在現代社會去敦煌遊玩時就去過它的遺址遊玩過。這個曾經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南支的咽喉門戶,一個繁華興盛的樓蘭,不知在什麽時候,隨著羅布泊的幹涸,無聲無息地退出了曆史舞台。
如今,自己穿越到西漢,終於可以一睹樓蘭的盛世,見到消失在大漠深處的神秘的樓蘭姑娘了。
向導指了一下前方的大路,道:“你們沿著這一條路往前走四百裏地,就可到達樓蘭國的都城姑蘇了。我的任務已經完成,就不陪同你們前往了。”
“好,就此別過。請慢走。”李飛同向導告別。
李廣利命令部隊休整了一下,問了一下軍中的口糧的情況,還可以吃上六七天的,恰好能夠到達樓蘭的都城,便命令部隊繼續前進。
一路上,偶爾看到有駝隊拉著滿載的商品經過,他們看到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大軍,都嚇得驚慌失措的,惶恐不安地把道路讓了出來,先讓將士們通過。
一路上的看到的老百姓也較少,偶爾能看到放牧的羊群經過。一直走了六天,終於看到有一座城的輪廓出現在大家的眼前。公元前126年,張騫出使西域歸來,向漢武帝上書:“樓蘭,邑有城郭,臨鹽澤”。看來,這一座城就是樓蘭的都城了。
可是,常惠放眼四望,呈現在他麵前的並沒有想象中的輝煌的宮殿、川流不息的人群,它看上去更是一座邊長在四、五百米左右的正方形小城。
城牆用粘土與紅柳條相間夯築,外麵都沒有包磚,看來他們還隻是學會了西漢的夯築技術,磚瓦還不會製造。
城門緊閉著,守衛城牆的樓蘭士兵看到忽然冒出的幾萬人的西漢大軍有些驚慌失措,要知道,就是他們整個樓蘭國,整個戶也就一萬來戶,人口還不到十萬人!
李廣利命人到城門口喊道:“漢軍是奉天子之命,去西征的。需要路過你們國家,請速稟報你們國王,打開城門迎接我們進城。”
樓蘭士兵不敢怠慢,趕緊向城內的國王稟報。“國王,大事不好啦!漢軍來了好多的軍隊,到了城門口,還點名讓您去迎接他們!”
樓蘭國王一聽,就嚇得兩腿有些發抖,連忙問道:“他們來了多少人?”
樓蘭士兵道:“黑乎乎的一大片,估計有好幾萬人!”
這麽多人啊!樓蘭國王倒吸了一口涼氣。他這個國王也當得實在有些憋屈。以前,他們就一直被匈奴人奴役,到了漢武帝派博望侯張騫出使大月氏歸來後,他們這才知道穿過那一片沼澤地,還有一個比匈奴更加強大的大漢。
他們是個小國,力量太弱了,在漢和匈奴兩大勢力之間,他是哪一個也得罪不起,不得不巧妙地維持著其政治生命。有時成為匈奴的耳目,有時歸附於漢,玩弄著兩麵派的政策。用後人的話說,那是在雞蛋上跳舞。
起初的幾年,倒也平安無事。由於樓蘭地處漢與西域諸國交通要衝,大漢要想打擊西域匈奴的勢力,就必須經過他這一關。同樣的,匈奴王朝不假借樓蘭的力量,也不能威脅大漢,所以,無論是漢朝和匈奴王朝都對他盡力實行懷柔政策,盡力拉攏。
那幾年的日子裏,可說是他最幸福的時光。可惜他聽信匈奴人的讒言,稀裏糊塗的下了一著昏棋。大漢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諸國通過樓蘭的時候,不僅不給錢,還讓他們提供水、還要派人當向導穿過沙漠。匈奴的大單於就派人送來錢財,讓他殺戮使者。不然的話就要攻打他們。
他知道大漢是自己惹不起的,但匈奴的威脅更明顯,就在自己家門口,說不定哪天就打上門來了,而大漢還遠在六七千裏之外,中間還隔了一道沼澤的天然屏障。於是,就作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斬殺了一批過路的漢使,終於惹禍上身。趙破奴率領七百精兵,一夜突襲,就把自己一家人捉到了大漢的都城長安。在向漢天子劉徹認錯並留下一個樓蘭王子作人質之後,這才重新迴到了自己的王國。
這一次,漢軍又出動幾萬人前來,是找自己算舊賬的還是自己的王子在天朝犯下了什麽抄家滅族的大罪?他心懷忐忑,不過,他明白,逃避是沒有用的,抵抗更不是辦法。漢軍僅用七百人的精銳,就把自己的王庭打得七零八落的,何況這一迴是好幾萬的大軍!
他歎了一口氣,對同樣嚇得目瞪口呆的幾個大臣道:“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走,跟我一起去看看!”
他率人來到城門口,道:“把大門打開,迎接漢軍進城!”
大門吱的一聲打開了,樓蘭士兵唱道:“國王有令,請漢軍進城!”
走在最前麵的是二千先鋒的騎兵,然後又是一千步卒作為警衛。見到城中無異常之後,李廣利才率領他的手下將領威風凜凜地入城。
“稟貳師將軍,這是我們國王。”一個懂漢語的樓蘭官員介紹道。
李廣利這才下了馬,朝樓蘭國王點了點頭。
“李將軍,你們這麽多大軍,是要去哪兒呀?”樓蘭國王問道。
李廣利道:“告訴你也無妨。大宛國殺了我們的使者,還搶了我們的錢財,天子命我們討伐大宛國,需要借貴國路過一下。”
樓蘭國王聽說不是李廣利他們不是因自己的事而來的,頓時長長地籲了一口氣,心中的一塊石頭算是放下了,甚至還有了一種幸災樂禍的感覺,那個不知道好歹的大宛國王,可能也要蹈自己的覆轍了!
“無妨,無妨。漢軍一路辛苦了,請讓我們替漢軍接風洗塵吧。”樓蘭國王討好地說道。
李廣利正巴不得呢!他點了點頭,就跟著樓蘭國王一行迴王宮了。
樓蘭的幾個官員會意,趕緊下令好酒好肉的招待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