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看了一眼每個窯洞前居然還準備好了一些不規則的石塊,不過大小都差不多,也就幾十斤重,很是好奇地問道:“燒窯還要準備石塊幹嗎?”


    那工頭便以一種仿佛法國人不知道拿破侖、美國人不知道華盛頓的語氣嘲笑道:“告訴你也無妨,那是燒萬年灰用的。”


    常惠起初也沒有弄明白,為什麽燒窯要準備石塊,後來聽工頭這麽一說,才恍然大悟。他以前聽說過萬年灰的來曆。萬年灰又叫石灰,是戰國時期燕國人發明的。


    中國最早修的萬裏長城,就是燕國人的首創。戰國時,燕國在戰國七雄中地盤相對較小、兵力相對較弱。為了保住自己的地盤,燕王就征用了民夫,在燕國邊界上築起高高的城牆,以防外敵入侵。


    因為那時還沒有石灰,他們築的城牆,石、磚都是用泥抹的。為了搶時間,早日修好城牆,燕王下令冬天也不停工。天冷,和泥得用熱水,因此,民夫們就把大鐵鍋抬到工地上,用三塊石頭支起來,添柴燒開水。天長日久,鐵鍋被燒了個大窟窿,滿鍋的水全漏光了;把鍋下的火澆滅了。


    可民夫們也意外地發現,水灑在支鍋的石頭上,燒紅的石頭遇到水就裂開了,化成許多白色粉末。民夫們瞅著好生奇怪,不明白其中的原理。有人把這白色粉末用水調和,覺得它比泥還有粘性,就把它抹在石條和磚縫裏。


    第二天,民夫們發現,用這白麵麵抹的石條和磚縫,要比用泥抹的結實的多。燕國人得到了啟發,從此,就燒石灰,來抹城牆縫。


    後來,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下令修築萬裏長城,把各國的長城都連在一起。因為石灰要比用泥結實得多,他就下了一道旨令,讓燕國人包攬燒石灰的活兒。長城所用的石灰,全是燕國人燒的。


    因為石灰的質量非常好,被後人稱為萬年灰。那些在長城上燒灰的燕國人因立下大功,秦始皇又撥下金銀,建了個城鎮,專為燕國人居住,這城鎮就叫燕京,也就是後來的北京。


    在窯頂上放置石塊,在燒磚的同時,又燒好了石灰,真的是一舉兩得。


    不過,他有些不明白,現代社會,建築用的磚大都是紅磚。他是學過化學的,知道粘土是某些鋁矽酸礦物長時間風化的產物,具有極強的粘性。將粘土用水調和後製成磚坯,放在磚窯中煆燒,鋁矽酸礦物經過化學反應後就會變得很堅硬。由於粘土中含有鐵,燒製過程中完全氧化時生成三氧化二鐵,坯體冷卻後則顯現紅色,所以就叫做紅磚。這青磚又是怎麽燒製成的呢?還有啊,這古人為什麽不用紅磚而隻用青磚?


    對於這些問題,他又不能很直白地問,於是他拐了一個彎向工頭問了一個很專業的問題,“這窯裏的磚坯,經十數天的燒製,坯體基本已被燒結,如這時慢慢熄火,外界空氣進入窯內,坯體冷卻後應該顯現紅色,這種紅磚要比青磚還硬。我們為什麽不燒紅磚而燒青磚呢?”


    那工頭一聽常惠提到紅磚,很是驚訝,“這位兄弟還知道紅磚?這事我曾聽我師父講過。在青磚的燒製過程中,如果不在最後用泥土封住窯頂透氣孔並在用土密封的窯頂上澆水,燒出來的的確是紅磚。紅磚雖然要比青磚還硬,但火候不好掌握,容易燒成鐵牛,一窯的磚都燒成一團了,怎麽弄都弄不開的。整個窯的磚也就都報廢了。燒青磚則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縈繞在常惠心頭的謎團頓時迎刃而解。紅磚是直接完成氧化,青磚則要在窯內轉鏽。需要在高溫燒結磚坯時,用泥土封住窯頂透氣孔,減少空氣進入,使窯內溫度轉入還原氣氛,這樣,坯體的紅色高階鐵氧化物被還原為青灰色的低價鐵氧化物一氧化一鐵,為了防止坯體內的低價鐵重新被氧化,在用土密封的窯頂上鐵飲水,使水遇高溫變成蒸氣,吸收窯內熱量,窯內坯體在這一冷卻的過程中繼續保持著還原氣氛,直到完全冷卻後出窯。


    雖然硬度比不上紅磚,但是工藝可控,燒壞磚的情況少。這些都是古人在不斷總結經驗後得出來的。古人的智慧一點也不比後人笨。


    孔山這才將常惠他們介紹給了工頭。那工頭聽說常惠他們就是代表朝廷的監工,頓時對他們客氣了許多。


    領著他們在挖好的窯洞內轉了一圈,又一一講解了燒窯過程中每一個步驟中應該注意的質量問題。常惠讓鄭吉他們伍的人留在了燒製秦磚的地方,負責督造。


    看完秦磚的製造現場,常惠又陪同孔山、李季來到了采石的地方。


    八月中旬了,正是秋高氣爽的天氣,加上又是高山之上,氣溫要比山腳下低上幾度。常惠穿了一件深衣外加一身馬甲還覺得有些涼意,但那些穿著赭褐色囚衣的囚徒,仍然幹得滿頭是汗。


    有好幾個人正在合力撬動一塊大石頭,常惠他們的到來,一點也沒有吸引他們的注意。他們的眼神充滿了茫然。城旦是最苦的勞役,他們幹的又是最重最苦的活,除了不服水土容易生病之外,他們還要接受這高原上的反應和監工們的毆打。


    還有一群人,他們正在將挖出的石頭用鏨子加工成條形的石塊。他們分開石塊的方法很是簡單。首先,他們用鏨子(鑿、刻、旋、削加工材料的工具,具有短金屬杆,在一端有銳刃.一般可分為扁鏨、窄鏨、油槽鏨。)在石材上開一個小小口子,然後在小口裏麵插上塞子,然後用鐵錘輪流使勁把塞子往石縫裏塞,硬是活生生的把一塊塊大石頭從中分開來,然後又用扁鏨敲掉多餘的,直到毛石變成方石或者塊狀。


    在沒有切割機的年代裏,原來古代的石匠就是這樣勞作的。一塊塊大石頭在他們的手中就如魔術一般的被打造成了所需要的模樣。


    刑徒堆裏,有兩個抬石頭的家夥,走得步履蹣跚了一點,旁邊的監工立刻上去就給了他們一人一鞭子。“都磨磨蹭蹭幹什麽?你告訴你們,耽誤了工期,我讓你們都吃不了兜著走!”


    那兩人挨了鞭子,也不敢喊痛,連忙加快了腳步……


    張三看著刑徒們的淒慘模樣,也有些害怕了,悄悄地對常惠說道:“多虧了常哥那一迴救我,不然,我與良宵若是打輸了官司,我們也要在這裏服城旦勞役了!”


    常惠也是感慨良多,這個張三還真是一個知恩圖報的好兄弟,戍邊可不是一件好差事,他卻一言不說毅然跟在了自己的身邊,一起來受之風沙之苦。


    他拍了拍張三的肩膀,“好兄弟,過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我們都得打起精神來。將來的路,可不都是那麽好走的!”


    穿越到大漢,雖說不是亂世,但也遠沒有想象中的一帆風順。從身無分文到億萬身價又到一貧如洗,讓他明白了作為生活在最底層的一個小人物,就得小心規避各種違法行為、別人設下的陷阱,如果一步走錯,就是萬丈深淵。


    李季與孔山沒有跟他們多廢話,帶常惠他們熟識了一下地段、安排了任務之後,又跟孔山去其它山頭了,畢竟要修的長城有三十裏路長,分成了三段的。


    於是,在這個高山的亂石叢中,在官吏的監督下,在小工頭們的鞭策下,數百名戍卒和上千名刑徒如同一群工蟻般往來穿梭著,打造、搬運著建造長城用的石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好男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興村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興村長並收藏大漢好男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