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你想聽這一篇啊。他講的是曾子教育自己兒子的故事。曾子春秋末年生於魯國南武城,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有宗聖之稱。有一天,曾子的妻子想去逛一下街。誰知道她的小兒子扯著她的衣襟,又哭又鬧,非要跟著去玩。曾子妻被鬧得沒有法子,就彎下腰哄他說:‘小乖乖快迴去吧,媽媽上街買點東西,迴家來就殺豬給你吃。’小兒子一聽有肉吃,方才咽著口水答應了不再跟隨。等到曾子妻子從街上迴來時,看見曾子正拿著繩索在捆肥豬,旁邊還插著一把雪亮的尖刀。妻子慌了,連忙跑上去拉住他說:‘你瘋啦!家裏就這一頭肥豬了,是準備祭祀要用的!’曾子說道:‘你不是答應孩子迴來要殺豬給他吃的嗎?’曾子的妻子這才說道:‘我那是故意騙騙小孩子的,你怎麽當真了呢?’曾子嚴肅地說:‘你怎麽能欺騙孩子呢?小孩子什麽也不懂,隻會學著父母的樣子,現在你欺騙孩子,就是在教孩子去欺騙別人。做母親的欺騙自己兒子,做兒子的不相信自己母親,這樣還有家教嗎?’曾子說完,就一刀戳進豬的喉嚨裏。”


    “嗯,曾子這樣做完全是正確的。父母是孩子表率,人生的第一個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子女將來的成長起很大的作用。有見識的父母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別看殺了一頭豬,眼前利益受損,但從教育子女的長遠利益看,大有好處的。”桑麗華說道。


    “好啊,想不到我的娘子還有如此見識,將來我們的孩子接受你的教誨,一定會很有出息的。”常惠點了點頭。


    “我隻聽人家說過‘虎父無犬子’,還從沒聽說過‘虎娘無犬子’的,就算將來我們的孩子有出息,那一定也是你的功勞啊!”桑麗華謙虛地說道。


    “娘子說錯了。應該說是我們的功勞。教育孩子,父親與母親,一個都不能少。”常惠糾正道。


    “可惜,我們生的是女兒。”桑麗華又有些泄氣了。


    “女兒又怎麽啦?隻要我們教育得好,一樣可以成就大業的。”常惠本來想告訴她,後世是有很多有名的女強人、有科學家、政治家的,那唐朝的武則天還當了皇帝的,但怕嚇著了她,便沒有說出口來。


    “是嗎?”桑麗華一聽,寬慰了不少,“那你給她取個名字吧。”


    女兒叫什麽好呢?常惠放下了竹簡,沉思起來,想了一下便道:“我看就叫常花吧。”


    “為什麽叫常花啊?”桑麗華有些不解,她也是讀過書的人,不象那些大字不識的人,“這個名字有些俗,太俗了!”


    常惠笑著解釋道:“這名字啊,挺有紀念意義的。你還記得不?我當初為了追你,把後山的玫瑰花都差不多挖光了?”


    桑麗華一聽,臉就有些紅了,“原來是這樣啊,那就叫常花吧。”


    常惠又道:“名字嘛,就是要有意義些,還帶些祝福。叫她常花,常常有錢花,作為一個女人,不也是挺幸福的嗎?”


    桑麗華一聽,頓時開心地笑了,“好,常常有錢花。我們的女兒就叫常花了。時候不早了,我們早點入睡吧。”桑麗華說完,就開始收拾整理東西。


    “你今晚不走了,要陪我睡,難道不怕?”常惠一聽,頓時喜出望外。原來桑麗華在生小孩時疼得死去活來的,就提議以後分床睡。常惠目睹桑麗華生小孩痛苦的樣子,十分不忍心,也就一口答應了。沒想到才過了十來天,這桑麗華就熬不住了。


    “我這不怕死的來了,你快上來吧!”桑麗華雖然已違背了當初自己的承諾,臉上有些掛不住,但她已不再是閨房裏的淑女,在本能麵前,還是選擇了天性。


    常惠早已心猿意馬,熄了燈,就開始和夫人親熱不提。


    今天是常花出生的第一百日。古代,嬰兒降生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降生三日做三朝,這天要送紅雞蛋等為嬰兒祝福。嬰兒滿三十天做滿月,置辦滿月酒;過一百天時要有百日禮;一周歲時也要擺酒筵慶賀。


    不過,西漢重男輕女思想非常的嚴重,生了男孩,才會做上述酒筵。生了女兒則是不慶賀的。不過,常惠卻偏偏不走尋常路,在常花“過百天”時,他大張旗鼓地在這一天邀請了所有的親朋好友都來慶祝會聚。


    常惠按照西漢的習俗,在嬰兒百日那天請人給嬰兒剃了頭,還在嬰兒腦後留一撮毛,俗稱“百歲毛”,寓意長命百歲。


    然後桑麗華又給她穿上了“百家衣”、戴上“百歲鎖”。“百家衣”是由各種色彩的小布塊綴成的,至於做衣服的布塊、布條則是由多個親戚朋友湊成的。在眾多的顏色中以紫色最為貴重,也最難尋,因為“紫”與“子”同音,人們一般不願把“子”送給別人。孩子穿百家衣有著兩種蘊意:一是象征長命百歲,一是象征先苦後甜。


    “百歲鎖”,又叫“長命鎖”,是桑道樂送的,是用銀子做成的,鎖的兩麵分別刻有“長命百歲”、“富貴平安”的吉祥語。此時的西漢,已經有銀子的了,隻不過不是用來當流通的貨幣,而是作為貴重的金屬。


    常惠夫婦抱著孩子在門口親切地迎接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恭喜,恭喜。常掌櫃的。”


    “裏麵請,裏麵請。”


    周和夫妻也來慶賀了。周和故意諷刺道:“恭喜常掌櫃,弄璋之喜啊!”


    桑麗華沒有反應過來,糾正道:“周掌櫃說錯了,是弄瓦之喜。”


    弄璋之喜與弄瓦之喜最早見於《詩經·小雅·斯幹》。詩中有兩段分別寫道:


    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無父母詒罹。


    所以後人常以弄瓦之喜代表生女兒,弄璋之喜祝賀生男兒。


    周和道:“這弄瓦之喜也搞這麽大的場麵慶祝幹啥?我還當是弄璋之喜呢!”


    桑麗華頓時臉色氣得鐵青。徐平趕緊打圓場道:“麗華,別理他。他這人,就這樣子。來,讓我看看你的孩子。”


    徐平將孩子抱了過去,哄了起來。“你給孩子起名字了嗎?”


    桑麗華答道:“他爹爹給取了,叫常花,常常有錢花。”


    徐平笑了,“常花,常常有錢花。這名字有意思,又好叫。你看她長得多乖啊,這臉蛋、這嘴巴長得多象你。”


    常惠湊過來道:“你沒有發現她的眼睛象我嗎?眼睛是最重要的,眼睛象誰,以後這孩子就會象誰。”


    徐平道:“喲,你這麽一說,我還真的發現她眼神好像你的。”


    這時,桑道樂已經在致詞了,“各位親朋好友,今日小婿喜得弄瓦之喜,備了幾桌薄酒。現在酒菜已上來,請大家趕快入座。”


    於是,賓客們紛紛入座,大吃海喝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好男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興村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興村長並收藏大漢好男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