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又是朝會之日。西漢的朝會製度是五日一朝,朝會主要在未央宮宣室召開。


    這一次是小朝會,要二千石以上的官員才能參加。兩名小黃門立於宮門前,他們是監視百官脫履解劍的。


    文武百官此刻正在走廊等待著。朝會的鍾聲響起來了,大臣們魚貫而入,脫履解劍進入宣室內,按品級大小分文武兩列坐定。


    這時一個黃門扯開公雞般的嗓子喊道:“吉時到,陛下臨朝。”


    群臣頓時停止了議論,抬頭注視著皇帝來臨的方向。


    在眾目睽睽中,漢武帝登上了殿中的皇帝寶座,群臣便高唿:“臣等拜見陛下。”


    漢武帝手一揮,“都平身吧。”


    於是,文武大臣便複位,相互麵對而坐。


    漢武帝道:“今日朝會,有一件要事與眾愛卿商量。大家也都知道,這一次我軍在漠北取得前所未有的大勝利,可喜可賀!但由於我朝連年用兵,差不多已傾盡了庫中的藏錢。這一次的大捷,殺敵九萬餘,按一顆人頭獎勵萬錢算,就要花費九萬萬錢;還有大將軍與將領們的獎勵也需要五萬萬錢;此外,漢軍士兵也損失不少,這撫恤金對朝廷來說,也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庫中已經沒有多少藏錢,而今年的賦稅收入遠遠不足以供給戰士的費用。將士們在外辛苦征戰,該給的獎賞和死亡士兵的撫恤錢,這些都是不能少的!朕把這個難題交給了大司農。大司農想出了一個辦法。大司農,你把你的想法跟大家都說一說吧。”


    桑弘羊便站出來道:“臣遵旨。”


    然後轉過身來,麵對著眾大臣搖頭晃腦地講解道:“目前,朝廷庫中無藏錢,加上今年的賦稅收入,也遠遠不足以支付朝廷將要麵對的開支。怎麽辦?這空缺的錢又從哪兒來呢?如今的錢,都落到商人的口袋裏去了,所以,我的計策是在全國範圍內實行算緡令,讓他們乖乖地把錢掏出來。”


    這時,丞相公孫弘站出來問道:“大司農,請問這算緡令又是如何一個算法?”


    桑弘羊便解釋道:“這算緡令其實也曾實行過。元光六年(前129)的時候,就曾進行過‘初算商車’,對商人所擁有的車輛征收過賦稅。當時是商賈所有的車每輛為二算(二百四十錢),隻不過實行了一段時間又取消了。我隻不過是在之前的基礎上擴大了它的範圍。具體辦法有三條。第一條,對商賈所有的財產征收賦稅,諸如貸出去的錢、居邑貯積諸物、以及其他雖無市籍而從事商賈以謀取利益者,都要根據資產多少編造名冊,呈交官府,作為征稅的依據。征收的辦法是每二千錢納稅一算(一百二十錢)。每年新增加的,都照此繳納;第二條,對‘諸作有租及鑄’(即手工業者),征收賦稅,稅額為商賈的一半,是每四千錢納稅一算;第三條,放寬對商賈擁有軺車(一種輕便馬車)、船隻的限製,但是要征收賦稅。軺車的征稅辦法是:凡不屬於國家官吏、三老、北邊騎士而擁有的軺車,皆令出一年一算,商賈所有的軺車則為一年二算。船五丈以上一年一算。”


    朝中眾大臣一聽,都紛紛交頭接耳的議論起來。他們當中的好多人,其實都跟富商、富豪沾親帶故的,桑弘羊的這一算緡令明顯是對他們不利的。


    “桑大人,這曆朝曆代,都是以人口為標準繳納賦稅的。所以,先前推行了一陣的‘初算商車’,便又在不久之後終止了。如今朝廷要是實行這算緡令,恐怕會激起下麵的強烈反對。”


    “對啊,一下子就要增加這麽多的賦稅,而且他們都已經交過人口稅、貲算的了,恐怕難以服眾啊。”太子太傅石慶迴答道。石慶的父親就是西漢有名的萬石君石奮。


    石奮此人沒有讀過什麽書,但為人卻恭謹無比。起初隻是為漢高祖身邊一名隨侍小吏,漢高祖看上了他的謹慎、恭敬,就把他的妹妹召進宮裏做了美人,石奮也因此升了官,開始平步青雲。漢文帝時,官至太子太傅,太中大夫。漢景帝即位,列為九卿,身為二千石,四子皆官至二千石,故號稱萬石君。


    這石慶是萬石君石奮的小兒子,年少時便跟他父親一樣十分謹慎並且忠厚老實。石慶做太仆時,為漢武帝駕車外出,漢武帝問駕車的馬有幾匹,石慶用馬鞭一一點數馬匹後,才舉手示意說“六匹。”由此可見其小心謹慎。


    所以,當他聽到桑弘羊居然要把商賈的賦稅增加到每二千錢納稅一算,一下子就提高五倍,自然嚇了一大跳,害怕激起商賈的反對,馬上站出來反對。


    這時,張湯站出來道:“陛下,臣覺得大司農的這個辦法好。過去朝廷輕視商賈、重視農民,但是,由於商賈一向唯利是圖,常常買賤與賣貴。一方麵,利用私人的債務,以及婚喪、疾病等急需用錢之機,強迫農民把自己的產品半價而賣。而另一方麵,當農民迫於饑寒,急需糧食、種子、衣服之時,商人又以加倍之利出售。又或者是通過囤積貨物故意抬高價格,賺取巨額利益,導致農民越來越窮,而國家的財物全都集中在了一些富商大賈手中,讓他們過著奢侈無度的生活。如今正是朝廷困難之機,他們不但不急國家之所急,有的甚至還趁火打劫,大發國難財。我看這錢確實應該由商人來出而不能再增加農民的負擔了。”


    “朝廷推行算緡令,這是與民爭財啊,不可取!”石慶反駁道。


    桑弘羊道:“我知道,實行這算緡令,肯定要觸動一部分人的利益。可是,如今朝廷沒有錢,從今往後,大家的薪俸都發不出了。那你們說,又該怎麽辦?”


    漢武帝道:“依朕看,這算緡令雖然會觸動一些富商大賈的利益,但還是有些商賈會支持的。丞相,你還記得不?早幾年前,我就記得河南郡一個養羊的,十幾年間,就靠養羊發了大財,置買田宅,成為豪富。當時朝廷正在抵抗匈奴入侵,他主動捐出一半的家財資助邊事。朕還派人問過他這麽做是不是想當官,他說他從小隻會牧羊,不會當官,也不願意做官。使者又問他是不是家裏有冤家仇人,想要朝廷伸冤。那人也說沒有這一迴事,他隻想把錢捐出來滅掉匈奴。”


    公孫弘道:“是,陛下這麽一說,臣也記起來了。臣還記得當時陛下認為他賢良,應該召進宮中來做官。臣認為他這是矯情,想標新立異,動機不正。後來陛下就沒有再提這件事了。”


    桑弘羊道:“陛下所說的此人是叫卜式吧?他今年又在河南郡捐出二十萬錢,交給了河南太守,用以接濟流民。”


    漢武帝道:“對,此人叫卜式。依朕看,他這麽接二連三的捐錢,並非丞相口中的矯情之人。朕決定了,召卜式進宮,拜為中郎,賜爵左庶長,田十頃,布告天下。朕要給他顯官尊榮來教化那些商賈富豪。”


    皇帝發話了,群臣連忙附和,“陛下聖明。”


    漢武帝道:“好,今日所議之事,就這麽定了。大司農,你將算緡令連同卜式的任命一同布告天下,下發各郡國。”


    “臣遵旨。”


    幾日之後,朝廷頒布算緡令連同卜式的任命迅速傳達到了各郡國。


    各個郡國的太守、丞相又將這一朝廷的最新決策下傳給了各個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好男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興村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興村長並收藏大漢好男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