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的漢軍終於返程了,浩浩蕩蕩的,見首不見尾。
太原郡的老百姓都在各地裏長的統一指揮下,站立在街道兩旁,歡迎從遠方凱旋歸來的勇士們。
有的燒了茶水擺在路邊,有的做了香噴噴的飯菜慰勞將士們,還有的煮了些雞蛋,準備送給將士們。
太守李廣利帶領著一幫士紳、官吏站在城門口迎接。
遠遠的,便看到一麵寫著一個鬥大的“衛”字的旌旗,常惠知道,那就是大將軍衛青的旗幟。
前麵的一位騎馬的校官扛了那旌旗過來,兩邊的老百姓便開始歡唿起來,“大將軍威武!”“漢軍萬歲!”
那歡唿聲震天動地,讓常惠很是驚訝。他知道,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彭德懷總司令曾經在發給三十八軍的電報中寫下了“三十八軍萬歲”五個字,從此,三十八軍就是中國曆史上的赫赫有名的“萬歲軍”,沒想到西漢的老百姓也是這麽稱唿從匈奴打了勝仗凱旋歸來的漢軍的。
走在最前麵的一位將軍,年紀約莫五十歲了,一副慈祥的臉孔中又不乏威嚴,身著盔甲,腰挎寶劍,不言而喻,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大將軍衛青。
太守李廣利連忙迎上去,“大將軍,太原郡太守李廣利奉皇上詔令,在此恭迎大將軍。請大將軍下馬歇息一會兒,我已令人備好了酒菜,就等大將軍入席了。”
衛青的表情很是嚴肅,絲毫沒有打了大勝仗之後的欣慰感,隻是冷冷的道:“謝了,還是先讓士兵們先歇息一下吧。我軍中還有很多的傷員,急需就地養傷。”
李廣利道:“這個皇上早已下過詔令了,我已經在庵廬備好了藥和鋪位,大將軍隻管放心將傷員交給我們。”漢代的時候,軍中醫院已經成型。這個叫“庵廬”的機構,就相當於一所戰地醫院。
衛青聽了,點了點頭,這才道:“好。傳我命令,所有重傷員都留下,先在太原郡就地養傷。輕傷員與士兵們歇息一陣,繼續前行。”
於是,士兵們便將受傷很嚴重的傷員從隊列中抬了出來,移交給太原郡“庵廬”的人,一同移交的還有病患的名冊、、軍隊的折傷簿(負傷記錄簿)。
這些傷員,有的是受了刀傷,有斷手、斷腳的,有的是受了箭傷,一個個用繃帶繃著,臉色慘白。古代的醫療技術有限,他們當中的有些人,可能會活下來,也有的人,可能在治療過程中受感染死去。
戰爭是殘酷的,看到這麽多的傷員,常惠打從心底裏對它產生了一種畏懼感。他暗暗慶幸,自己沒有穿越成為漢軍中的一員,要不然,他或許早已戰死沙場或者成為這些可憐的傷員中的一員了。
部隊還在繼續前進著。這時,隊伍中出現了一具黑色的棺木。護送棺木的將士們一個個表情嚴肅,看不到一絲笑臉。
普通的士兵,一般戰死後就地掩埋了,能夠用棺材裝著不遠千裏拉迴來的,肯定是不簡單的人物。歡迎的人群中也有跟自己一樣想法的人,他們好奇地問護送的將士們,“軍爺,你們棺材裏拉的是誰啊?”
一個士兵迴答道:“他就是我們的飛將軍。”
“啊?是飛將軍李廣?”百姓們大驚,飛將軍李廣,大漢的百姓對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他一生神奇的經曆,一直在史書中也廣為流傳。
常惠也是知道他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二千多年來,多少時運不齊、命運多舛的人,一想到這兩個古代的人物,心裏便總算是有了一些許的安慰。
沒有想到第一次見到這個悲劇英雄的時候,他已經躺在了棺材中,一切都已塵埃落定。功過與否,皆留給後人評說了。
不過,常惠認為,李廣難封不僅是一個時代的悲劇,更是他一個個人的悲劇。當初上語文課,老師說起這段典故的時候,他是特地去查過史書中有關李廣的記載的。李廣從軍四十七年,百戰沙場卻未能封侯,首先,這是因為漢朝的功爵位製決定的。漢隨秦製,按二十級軍功爵位製。分別為:一級公士,二上造,三簪嫋,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每升一級都是有明確的規定,是要憑砍殺的人頭來論功行賞的。
漢文帝時,匈奴大舉入侵蕭關。青年李廣開始從軍抗擊匈奴,因為精通騎馬射箭,斬殺匈奴首級很多,他就是憑軍功升為中郎將的。但是之後,一直沒有仗可打,連漢文帝都說他,如果生在亂世,憑借他的才能,應該是萬戶侯。
漢文帝死,漢景帝即位,隨即發生了吳楚七國之亂。這時,李廣的機會來了,他任驍騎都尉,隨太尉周亞夫反擊吳楚叛軍。在昌邑城下,他一馬當先,率先衝入昌邑城,奪取了敵方的軍旗,立了大功,從此一戰成名。
這一次,按軍功本來是可以封侯的,但他卻傻唿唿地接受梁王私下授給他的將軍印。梁王本來就與漢景帝在暗地裏爭奪天子之位,太後還親口說將來要把皇位傳給梁王的。
這樣一來,把漢景帝氣了個半死,所以到手的封賞也就這麽沒有了,反而被調為上穀郡太守,天天與匈奴交戰。但自此之後,就無大的戰績了。
到了漢武帝時,在馬邑之戰中,因單於生疑退兵,李廣無功而返。四年後,李廣以衛尉作為將軍,從雁門出擊匈奴。這一戰更是他的恥辱,不僅被打敗,還被匈奴人活捉了。
匈奴的騎兵活捉了李廣,把他放置在兩匹馬的中間的網上,李廣躺在網上。走了十多裏,李廣假裝死去,偷偷看到旁邊有一個匈奴騎兵騎著是匹好馬,李廣突然跳上匈奴騎兵的馬,驅策著馬向南跑了數十裏,與漢軍相會。
數百名匈奴騎兵追擊李廣,李廣用奪來的匈奴騎兵的弓箭射殺追兵,終於逃脫了。李廣迴到漢朝,朝廷將李廣貶為庶人。
元狩四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由衛青、霍去病各帶一路軍出擊跨大漠遠征匈奴本部,李廣幾次請求隨行,漢武帝起初以他年老沒有答應,後來經不起李廣請求,同意他出任前將軍。
衛青捉到匈奴兵,知道了單於駐地,就親自帶精兵追逐單於,並命令李廣和右將軍隊伍合並,從東路出擊。
結果李廣又迷路了,讓單於逃跑了。衛青沒能活捉單於隻好收兵,並派人詢問迷路的情況,並打算報告給漢武帝。李廣在幕府人員前去受審對質時就拔刀自刎了。一代英雄從此落幕。
太原郡的老百姓都在各地裏長的統一指揮下,站立在街道兩旁,歡迎從遠方凱旋歸來的勇士們。
有的燒了茶水擺在路邊,有的做了香噴噴的飯菜慰勞將士們,還有的煮了些雞蛋,準備送給將士們。
太守李廣利帶領著一幫士紳、官吏站在城門口迎接。
遠遠的,便看到一麵寫著一個鬥大的“衛”字的旌旗,常惠知道,那就是大將軍衛青的旗幟。
前麵的一位騎馬的校官扛了那旌旗過來,兩邊的老百姓便開始歡唿起來,“大將軍威武!”“漢軍萬歲!”
那歡唿聲震天動地,讓常惠很是驚訝。他知道,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彭德懷總司令曾經在發給三十八軍的電報中寫下了“三十八軍萬歲”五個字,從此,三十八軍就是中國曆史上的赫赫有名的“萬歲軍”,沒想到西漢的老百姓也是這麽稱唿從匈奴打了勝仗凱旋歸來的漢軍的。
走在最前麵的一位將軍,年紀約莫五十歲了,一副慈祥的臉孔中又不乏威嚴,身著盔甲,腰挎寶劍,不言而喻,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大將軍衛青。
太守李廣利連忙迎上去,“大將軍,太原郡太守李廣利奉皇上詔令,在此恭迎大將軍。請大將軍下馬歇息一會兒,我已令人備好了酒菜,就等大將軍入席了。”
衛青的表情很是嚴肅,絲毫沒有打了大勝仗之後的欣慰感,隻是冷冷的道:“謝了,還是先讓士兵們先歇息一下吧。我軍中還有很多的傷員,急需就地養傷。”
李廣利道:“這個皇上早已下過詔令了,我已經在庵廬備好了藥和鋪位,大將軍隻管放心將傷員交給我們。”漢代的時候,軍中醫院已經成型。這個叫“庵廬”的機構,就相當於一所戰地醫院。
衛青聽了,點了點頭,這才道:“好。傳我命令,所有重傷員都留下,先在太原郡就地養傷。輕傷員與士兵們歇息一陣,繼續前行。”
於是,士兵們便將受傷很嚴重的傷員從隊列中抬了出來,移交給太原郡“庵廬”的人,一同移交的還有病患的名冊、、軍隊的折傷簿(負傷記錄簿)。
這些傷員,有的是受了刀傷,有斷手、斷腳的,有的是受了箭傷,一個個用繃帶繃著,臉色慘白。古代的醫療技術有限,他們當中的有些人,可能會活下來,也有的人,可能在治療過程中受感染死去。
戰爭是殘酷的,看到這麽多的傷員,常惠打從心底裏對它產生了一種畏懼感。他暗暗慶幸,自己沒有穿越成為漢軍中的一員,要不然,他或許早已戰死沙場或者成為這些可憐的傷員中的一員了。
部隊還在繼續前進著。這時,隊伍中出現了一具黑色的棺木。護送棺木的將士們一個個表情嚴肅,看不到一絲笑臉。
普通的士兵,一般戰死後就地掩埋了,能夠用棺材裝著不遠千裏拉迴來的,肯定是不簡單的人物。歡迎的人群中也有跟自己一樣想法的人,他們好奇地問護送的將士們,“軍爺,你們棺材裏拉的是誰啊?”
一個士兵迴答道:“他就是我們的飛將軍。”
“啊?是飛將軍李廣?”百姓們大驚,飛將軍李廣,大漢的百姓對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他一生神奇的經曆,一直在史書中也廣為流傳。
常惠也是知道他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二千多年來,多少時運不齊、命運多舛的人,一想到這兩個古代的人物,心裏便總算是有了一些許的安慰。
沒有想到第一次見到這個悲劇英雄的時候,他已經躺在了棺材中,一切都已塵埃落定。功過與否,皆留給後人評說了。
不過,常惠認為,李廣難封不僅是一個時代的悲劇,更是他一個個人的悲劇。當初上語文課,老師說起這段典故的時候,他是特地去查過史書中有關李廣的記載的。李廣從軍四十七年,百戰沙場卻未能封侯,首先,這是因為漢朝的功爵位製決定的。漢隨秦製,按二十級軍功爵位製。分別為:一級公士,二上造,三簪嫋,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每升一級都是有明確的規定,是要憑砍殺的人頭來論功行賞的。
漢文帝時,匈奴大舉入侵蕭關。青年李廣開始從軍抗擊匈奴,因為精通騎馬射箭,斬殺匈奴首級很多,他就是憑軍功升為中郎將的。但是之後,一直沒有仗可打,連漢文帝都說他,如果生在亂世,憑借他的才能,應該是萬戶侯。
漢文帝死,漢景帝即位,隨即發生了吳楚七國之亂。這時,李廣的機會來了,他任驍騎都尉,隨太尉周亞夫反擊吳楚叛軍。在昌邑城下,他一馬當先,率先衝入昌邑城,奪取了敵方的軍旗,立了大功,從此一戰成名。
這一次,按軍功本來是可以封侯的,但他卻傻唿唿地接受梁王私下授給他的將軍印。梁王本來就與漢景帝在暗地裏爭奪天子之位,太後還親口說將來要把皇位傳給梁王的。
這樣一來,把漢景帝氣了個半死,所以到手的封賞也就這麽沒有了,反而被調為上穀郡太守,天天與匈奴交戰。但自此之後,就無大的戰績了。
到了漢武帝時,在馬邑之戰中,因單於生疑退兵,李廣無功而返。四年後,李廣以衛尉作為將軍,從雁門出擊匈奴。這一戰更是他的恥辱,不僅被打敗,還被匈奴人活捉了。
匈奴的騎兵活捉了李廣,把他放置在兩匹馬的中間的網上,李廣躺在網上。走了十多裏,李廣假裝死去,偷偷看到旁邊有一個匈奴騎兵騎著是匹好馬,李廣突然跳上匈奴騎兵的馬,驅策著馬向南跑了數十裏,與漢軍相會。
數百名匈奴騎兵追擊李廣,李廣用奪來的匈奴騎兵的弓箭射殺追兵,終於逃脫了。李廣迴到漢朝,朝廷將李廣貶為庶人。
元狩四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由衛青、霍去病各帶一路軍出擊跨大漠遠征匈奴本部,李廣幾次請求隨行,漢武帝起初以他年老沒有答應,後來經不起李廣請求,同意他出任前將軍。
衛青捉到匈奴兵,知道了單於駐地,就親自帶精兵追逐單於,並命令李廣和右將軍隊伍合並,從東路出擊。
結果李廣又迷路了,讓單於逃跑了。衛青沒能活捉單於隻好收兵,並派人詢問迷路的情況,並打算報告給漢武帝。李廣在幕府人員前去受審對質時就拔刀自刎了。一代英雄從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