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李家峪煤礦開礦以後,很快就完成了礦區的改造,先後擴建成了四個豎井區和一個斜井區,井下作業基本都是依靠人工,並沒有什麽像樣的采煤設備,隻有電鑽,鐵鎬、鐵鍬、煤筐和斜井區的馬車。規模很快擴張到了一千多人。
井下的基本作業規程都是利用電力絞車運送罐籠到井下,所有勞工都是乘坐罐籠下井。勞工們下到井下以後,開始完成鑽孔、放炮、刨、挖、裝、運送的幾道全部工序。挖好的煤炭全都送到罐籠裏,再由絞車送上來。等到勞工們下工的時候,再乘坐罐籠,用絞車把大家送迴到地麵,如此循環往複。
一號井區和二號井區的施工作業麵的條件很差,煤層的空間狹小,作業麵又低又窄,勞工們作業的時候比較艱難,基本都是等鑽探工打眼之後,再由放炮工進行爆破,爆破之後,再由勞工們進入到作業麵勞動。因為迴旋餘地太小,無法協作完成各道工序,每個人隻能獨立作業,一個人完成全部工序。有的蹲著幹活兒,有的趴著幹活兒,鐵鎬鐵鍬有時都揮不開,一個個就像老鼠鑽洞一樣,有力用不上。井下也是黑燈瞎火的,每一名勞工都是頭上頂著油燈幹活兒,時不時出現的磕磕碰碰的小傷往往在所難免。
幹活的時候,有的勞工用鎬刨,有的勞工用鍬挖,還有的勞工用大鍬鏟進煤筐,也有的勞工無法使用工具,不得已隻能用雙手刨。在井下運送煤炭的時候,條件稍好一些,都能由兩名勞工抬著煤筐送到井架,大部分的時候,都是由勞工獨自一個人肩膀拉著煤筐,一步一步挪著送到井架。
三號井區和四號井區的施工作業條件稍好一些,程七還是在此基礎上動了一番腦筋。他要求這兩個工區的勞工們把工種細分,形成協同作業。基本把井下作業的幾道工序都嚴格分開,從打眼放炮開始就進行流水作業,用鎬刨的集中刨,再由鏟工集中鏟到煤筐裏,由運工把煤筐直接送到井架的罐籠裏。
這兩個井區的井下作業麵寬敞,便把一些吊環送到作業麵,勞工的油燈全部掛在吊環上,不再頂在個人的頭頂上,勞工們幹活兒相對方便,也輕鬆。因為是協作,人們也沒法偷懶,要偷懶就得集體偷懶。
每一口井下,程七都安排有兩名拉屍隊員監工,兩名拉屍隊員通常都是一人手持大棒,一人揮舞著皮鞭,他們不停地在勞工中間巡視著,不斷地吆五喝六,還時不時用皮鞭和木棒,往那些犯困、偷懶、行動遲緩的工人們身上招唿。
斜井和豎井完全不同,斜井的井下完全是分工協作的。
勞工們都是趕著馬車下井,裝車工直接把煤炭裝到馬車上的,然後由趕車工再把馬車趕到井上。
日本人本來在建礦初期的計劃是準備裝上軌道,用機動車來牽引上下運送煤炭的,由於煤礦勞工不斷進行破壞,軌道的鋪設始終都沒有成功進行,山本氣急敗壞,幹脆就改用畜力車了。
程七在斜井這邊安排的拉屍隊員多一些,總共有四名,其中兩名安排在井下作業現場,另外兩名安排在途中移動巡視,主要是在監視一路上馬車運輸的過程。
斜井的正副帶班長是喬安和喬生兄弟倆,本來喬安和喬生一開始都是在轉運組的,後來開了斜井以後,程七考慮到這兄弟二人是二奎的師兄弟,就討好二奎,提攜他們到斜井做了帶班長。
一輛輛馬車在斜井傾斜的坡度上出出進進,來來往往。拉屍隊員們也從不敢落單,全都是兩兩配合,一個手持木棒,另一個手持皮鞭地巡視。
栓柱在勞工中表現的頗有能耐,是每個礦井都想巴結的一名勞工,他是整個煤礦的炮工大拿。別的炮工幾炮解決不了的問題,他一炮就可以解決,什麽定向爆破,定點爆破,大規模爆破,小範圍爆破,在他的眼裏都是小菜一碟,他在煤礦幹的是得心應手,各口礦井的炮工都拜他為師,各個礦井的帶班長都要買他的麵子。
勞工們每天都工作十二小時,根本就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全都是一起床就吃飯,吃了飯就幹活兒,幹完活兒再吃飯,吃完飯就睡覺,一天兩頓飯,井下幹活兒,井上睡覺。有些年輕力壯的,兩塊窩頭本就不夠吃,往往幹到一半,就餓得饑腸轆轆,肚子裏咕嚕咕嚕地叫。
勞工們一旦牢騷多了,就會吃棒子或者皮鞭,或者是幹活兒慢了,偷奸耍滑了,有時犯困了,也都會吃棒子或者皮鞭。在這裏幹活兒的勞工,工錢是沒有的。每個人來到這煤礦上之後,便都是暗無天日,看不到任何希望的。這裏根本不與外界接觸,基本就算是把一生都耗在這裏了。
勞工們在這裏的生活還有一個特別的環節,就是每天洗澡。煤礦工人每天下工後,煤塵和粉塵渾身哪哪都是,每個毛孔沾的都是,整個一個煤炭人,幹活出過汗的地方全都是黑黑的泥垢,是必須要洗澡的。礦上各井區都建了一個澡堂子,澡堂子裏邊有兩個大水池和十幾個淋浴頭可以供大家洗澡。但由於勞工們都是被集中管理的,每天出井以後隻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否則就吃不到飯了,所以大家洗澡就變得異常困難。五六百人集中在幾乎同一個時間段洗澡,池子裏的水,隻要有兩人下去泡過,就立馬全部變成黑水了,兩個水池子,水都沒有辦法更換;況且十幾個淋浴頭根本滿足不了勞工們在同一時間使用,沒過多久,淋浴頭就全都壞了。
洗澡的問題一時沒有辦法解決,龍二想了個餿主意,就是讓大家脫光了衣服集中在水池子裏,一起用高壓水槍衝洗。時間一長,忍受慣了的勞工們,也是無可奈何,隻好脫光了衣服,任由高壓水槍衝擊。但夏天這麽做還可以,到了冬天可就慘了。
高壓水槍衝洗還有一個致命缺點,就是衝洗不幹淨,經常是衝洗完之後,黑色的泥水依舊在身上瀝瀝拉拉的,勞工們必須在迴到宿舍以後,用水盆再認真清理一次。
喬龍在場麵上工作,這些體會幾乎都難以體會得到,有一次吃飯的時候,他湊近馬強攀談,才對井下的事務了解的更加透徹了些,開始更深切地同情廣大勞工們,更深切地痛恨日本鬼子。
日本人管理很殘酷,名義上設有一個醫務室,可對勞工的性命根本就不當成一迴事。醫務室裏都沒有一個像樣的醫生,根本不具備救死扶傷的功能,隻有簡單的包紮處置的功能。山本本人作為醫生,在煤礦隻是一個統治者,根本不會出麵診治傷患者。對於勞工來講,一般的磕磕碰碰小傷小災的還行,隻要是被日本鬼子或者拉屍隊感覺到已經沒有繼續工作的能力,或者當時就幹不了活兒了,就會立刻被扔下堆屍坑。勞工一旦被扔下堆屍坑,即便是活著,也根本上不來,隻有在下邊的屍體中間等死的份兒。
一號井有一名工友摔斷了胳膊,被直接扔進了堆屍坑;
二號井一位工友在刨煤的時候,一塊大石頭掉下來砸斷了一條腿,也被直接扔進了堆屍坑;
三號井一位工友在井架吊煤的時候,煤塊從上邊掉下來,直接砸中了腦袋,日本鬼子看也不看,就把這位工友扔進了堆屍坑;
四號井一位工友拉肚子拉了兩天,沒力氣上工,也被拉屍隊丟盡了堆屍坑;
一名炮工在放炮的時候被蹦瞎了雙眼,根本得不到救治,也被直接扔進了堆屍坑裏。
勞工們全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整體沒有笑容,隻有恐懼和驚悸。春生就經常做噩夢,他害怕自己的小命隨時會被閻王爺討了去,有時又很慶幸,因為喬龍始終在照顧他嗬護他,幾次都僥幸逃生。
喬龍有時想要救人,可卻沒有絲毫辦法,堆屍坑裏的傷患者,並不是救不出來,關鍵是救出來以後,如何安置卻成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沒吃沒喝,沒有醫療救治,即便是救出來,仍舊是死路一條。他想過利用山洞,但山洞與煤礦之間有一堵高高的圍牆擋著,上麵還有電網封閉著,單獨一名傷患者是決計越不過去的。他也想過在井下向山洞方向打洞,但想來想去還是覺得行不通,即便是把被救的人送到了山洞裏,一名傷患者孤身一人在洞裏,沒有人照顧也還是無法生存。
煤礦裏的所有勞工,都整日生活在恐懼與痛苦中。堆屍坑內,蒼蠅亂飛,老鼠橫行,惡臭肆虐,這一切時刻提醒著他們,死亡隨時都會出現。
勞工們相互之間也並不是很信任,基本分為三類人,一類是以喬龍為首的勞工貴族體係,有礦警隊的背景罩著,全都不用下井,都在地麵上工作,隻有栓柱一人需要下井,卻也是井下工種中最是牛皮哄哄的人;還有一類是以馬強連長為首的軍人體係,因為幾乎晉綏軍中成建製的整整一個連,全都集中在二號井,還有其他一些散兵遊勇,也經常跟在他們屁股後邊,尋求安定;剩下的一類就是無依無靠的了,這些人往往自我封閉,對誰也不信任,隻能自求多福隨大流。
陳平功的工作開展的卓有成效,很快就把所有帶班長的情況都了如指掌。
趙青在他手下工作,終日輕鬆自由,隨意換班,經過多方接觸,加上趙青機智靈活,能說會道,討人喜歡,已經很快成了所有帶班長的好朋友,成了所有帶班長與陳平功之間溝通的橋梁。趙青了解熟悉了這些人以後,把大家的具體情況詳細向陳平功作了匯報。
一號井的正副帶班長是二十三歲的齊墩兒和二十二歲的鄭錢,這兩人都是窮苦人家出身,靠賣苦力賺錢養家,都是被龍二招工騙進來的;
二號井的正副帶班長是二十八歲的馬強和二十五歲的張成義,兩人一位是晉綏軍守城的連長,另一位是國民黨滲透到晉綏軍內部的人員,都是被日軍俘虜的軍人;
三號井的正副帶班長是陳平功和王奎,王奎二十三歲,是一位被抓進來的農民,被抓的時候,他正帶著好多農民在一起幹農活兒;
四號井的正副帶班長是二十二歲的李玉柱和二十三歲的秦寶,他們都是日軍掃蕩時抓來的民夫。
轉運工區的帶班長,以及斜井的帶班長,都來自喬村,都是礦警隊長二奎的師兄弟,都是趙青原本就知根知底的舊相識。
陳平功經過深思熟慮,對這些人進行了詳細分析,他覺得第三類人屬於大多數,是自己應該首先團結的對象。但考慮到其中的成分又比較複雜,還不能急於下結論,應該再摸索一段時間以後,再做最後決定,從而形成最終的對敵鬥爭策略。
陳平功覺得,必須有機會,必須有突發事件,才能考驗出一個人的品行。
無巧不成書,機會很快就來了。日本鬼子要去掃蕩喬村,煤礦內部頓時沒有了鬼子的軍事力量,除了留守的崗哨外,隻剩下了負責管理運營的拉屍隊。
這天早上,六名列隊巡邏的日本士兵從煤礦的東大門出來,沿著公路巡邏,突然看到了路邊的一具屍體。
最前邊的高個子士兵喊道(日語):“前邊發現一具支那人屍體。”走在前邊的三名日本士兵立刻端著槍跑過去。
排在第二的士兵喊道(日語):“趕快去報告田中少佐。”
高個子士兵補充說(日語):“讓礦警隊把屍體抬迴去,好像又是拉屍隊的。”
後邊三名日本士兵的其中一位,立刻一路小跑地跑到東門外崗樓跟前,對崗樓外守著機槍的一名日本士兵說(日語):“快!快給田中少佐打電話,前邊發現拉屍隊員屍體。”轉身對崗樓內的一名礦警隊員說:“前邊發現拉屍隊員屍體,你們過去兩個人,把他抬走處理掉。”說完,跑步返迴去了。
崗樓外的日本士兵趕忙進入崗樓撥打電話,崗樓內的礦警隊員出來,讓兩名流動哨去抬屍體。
不一會兒,田中帶著幾名日本士兵來了,程七帶著幾名拉屍隊員也來了,田中帶走了屍體胸口上的飛鏢,程七等人帶走了屍體……
井下的基本作業規程都是利用電力絞車運送罐籠到井下,所有勞工都是乘坐罐籠下井。勞工們下到井下以後,開始完成鑽孔、放炮、刨、挖、裝、運送的幾道全部工序。挖好的煤炭全都送到罐籠裏,再由絞車送上來。等到勞工們下工的時候,再乘坐罐籠,用絞車把大家送迴到地麵,如此循環往複。
一號井區和二號井區的施工作業麵的條件很差,煤層的空間狹小,作業麵又低又窄,勞工們作業的時候比較艱難,基本都是等鑽探工打眼之後,再由放炮工進行爆破,爆破之後,再由勞工們進入到作業麵勞動。因為迴旋餘地太小,無法協作完成各道工序,每個人隻能獨立作業,一個人完成全部工序。有的蹲著幹活兒,有的趴著幹活兒,鐵鎬鐵鍬有時都揮不開,一個個就像老鼠鑽洞一樣,有力用不上。井下也是黑燈瞎火的,每一名勞工都是頭上頂著油燈幹活兒,時不時出現的磕磕碰碰的小傷往往在所難免。
幹活的時候,有的勞工用鎬刨,有的勞工用鍬挖,還有的勞工用大鍬鏟進煤筐,也有的勞工無法使用工具,不得已隻能用雙手刨。在井下運送煤炭的時候,條件稍好一些,都能由兩名勞工抬著煤筐送到井架,大部分的時候,都是由勞工獨自一個人肩膀拉著煤筐,一步一步挪著送到井架。
三號井區和四號井區的施工作業條件稍好一些,程七還是在此基礎上動了一番腦筋。他要求這兩個工區的勞工們把工種細分,形成協同作業。基本把井下作業的幾道工序都嚴格分開,從打眼放炮開始就進行流水作業,用鎬刨的集中刨,再由鏟工集中鏟到煤筐裏,由運工把煤筐直接送到井架的罐籠裏。
這兩個井區的井下作業麵寬敞,便把一些吊環送到作業麵,勞工的油燈全部掛在吊環上,不再頂在個人的頭頂上,勞工們幹活兒相對方便,也輕鬆。因為是協作,人們也沒法偷懶,要偷懶就得集體偷懶。
每一口井下,程七都安排有兩名拉屍隊員監工,兩名拉屍隊員通常都是一人手持大棒,一人揮舞著皮鞭,他們不停地在勞工中間巡視著,不斷地吆五喝六,還時不時用皮鞭和木棒,往那些犯困、偷懶、行動遲緩的工人們身上招唿。
斜井和豎井完全不同,斜井的井下完全是分工協作的。
勞工們都是趕著馬車下井,裝車工直接把煤炭裝到馬車上的,然後由趕車工再把馬車趕到井上。
日本人本來在建礦初期的計劃是準備裝上軌道,用機動車來牽引上下運送煤炭的,由於煤礦勞工不斷進行破壞,軌道的鋪設始終都沒有成功進行,山本氣急敗壞,幹脆就改用畜力車了。
程七在斜井這邊安排的拉屍隊員多一些,總共有四名,其中兩名安排在井下作業現場,另外兩名安排在途中移動巡視,主要是在監視一路上馬車運輸的過程。
斜井的正副帶班長是喬安和喬生兄弟倆,本來喬安和喬生一開始都是在轉運組的,後來開了斜井以後,程七考慮到這兄弟二人是二奎的師兄弟,就討好二奎,提攜他們到斜井做了帶班長。
一輛輛馬車在斜井傾斜的坡度上出出進進,來來往往。拉屍隊員們也從不敢落單,全都是兩兩配合,一個手持木棒,另一個手持皮鞭地巡視。
栓柱在勞工中表現的頗有能耐,是每個礦井都想巴結的一名勞工,他是整個煤礦的炮工大拿。別的炮工幾炮解決不了的問題,他一炮就可以解決,什麽定向爆破,定點爆破,大規模爆破,小範圍爆破,在他的眼裏都是小菜一碟,他在煤礦幹的是得心應手,各口礦井的炮工都拜他為師,各個礦井的帶班長都要買他的麵子。
勞工們每天都工作十二小時,根本就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全都是一起床就吃飯,吃了飯就幹活兒,幹完活兒再吃飯,吃完飯就睡覺,一天兩頓飯,井下幹活兒,井上睡覺。有些年輕力壯的,兩塊窩頭本就不夠吃,往往幹到一半,就餓得饑腸轆轆,肚子裏咕嚕咕嚕地叫。
勞工們一旦牢騷多了,就會吃棒子或者皮鞭,或者是幹活兒慢了,偷奸耍滑了,有時犯困了,也都會吃棒子或者皮鞭。在這裏幹活兒的勞工,工錢是沒有的。每個人來到這煤礦上之後,便都是暗無天日,看不到任何希望的。這裏根本不與外界接觸,基本就算是把一生都耗在這裏了。
勞工們在這裏的生活還有一個特別的環節,就是每天洗澡。煤礦工人每天下工後,煤塵和粉塵渾身哪哪都是,每個毛孔沾的都是,整個一個煤炭人,幹活出過汗的地方全都是黑黑的泥垢,是必須要洗澡的。礦上各井區都建了一個澡堂子,澡堂子裏邊有兩個大水池和十幾個淋浴頭可以供大家洗澡。但由於勞工們都是被集中管理的,每天出井以後隻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否則就吃不到飯了,所以大家洗澡就變得異常困難。五六百人集中在幾乎同一個時間段洗澡,池子裏的水,隻要有兩人下去泡過,就立馬全部變成黑水了,兩個水池子,水都沒有辦法更換;況且十幾個淋浴頭根本滿足不了勞工們在同一時間使用,沒過多久,淋浴頭就全都壞了。
洗澡的問題一時沒有辦法解決,龍二想了個餿主意,就是讓大家脫光了衣服集中在水池子裏,一起用高壓水槍衝洗。時間一長,忍受慣了的勞工們,也是無可奈何,隻好脫光了衣服,任由高壓水槍衝擊。但夏天這麽做還可以,到了冬天可就慘了。
高壓水槍衝洗還有一個致命缺點,就是衝洗不幹淨,經常是衝洗完之後,黑色的泥水依舊在身上瀝瀝拉拉的,勞工們必須在迴到宿舍以後,用水盆再認真清理一次。
喬龍在場麵上工作,這些體會幾乎都難以體會得到,有一次吃飯的時候,他湊近馬強攀談,才對井下的事務了解的更加透徹了些,開始更深切地同情廣大勞工們,更深切地痛恨日本鬼子。
日本人管理很殘酷,名義上設有一個醫務室,可對勞工的性命根本就不當成一迴事。醫務室裏都沒有一個像樣的醫生,根本不具備救死扶傷的功能,隻有簡單的包紮處置的功能。山本本人作為醫生,在煤礦隻是一個統治者,根本不會出麵診治傷患者。對於勞工來講,一般的磕磕碰碰小傷小災的還行,隻要是被日本鬼子或者拉屍隊感覺到已經沒有繼續工作的能力,或者當時就幹不了活兒了,就會立刻被扔下堆屍坑。勞工一旦被扔下堆屍坑,即便是活著,也根本上不來,隻有在下邊的屍體中間等死的份兒。
一號井有一名工友摔斷了胳膊,被直接扔進了堆屍坑;
二號井一位工友在刨煤的時候,一塊大石頭掉下來砸斷了一條腿,也被直接扔進了堆屍坑;
三號井一位工友在井架吊煤的時候,煤塊從上邊掉下來,直接砸中了腦袋,日本鬼子看也不看,就把這位工友扔進了堆屍坑;
四號井一位工友拉肚子拉了兩天,沒力氣上工,也被拉屍隊丟盡了堆屍坑;
一名炮工在放炮的時候被蹦瞎了雙眼,根本得不到救治,也被直接扔進了堆屍坑裏。
勞工們全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整體沒有笑容,隻有恐懼和驚悸。春生就經常做噩夢,他害怕自己的小命隨時會被閻王爺討了去,有時又很慶幸,因為喬龍始終在照顧他嗬護他,幾次都僥幸逃生。
喬龍有時想要救人,可卻沒有絲毫辦法,堆屍坑裏的傷患者,並不是救不出來,關鍵是救出來以後,如何安置卻成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沒吃沒喝,沒有醫療救治,即便是救出來,仍舊是死路一條。他想過利用山洞,但山洞與煤礦之間有一堵高高的圍牆擋著,上麵還有電網封閉著,單獨一名傷患者是決計越不過去的。他也想過在井下向山洞方向打洞,但想來想去還是覺得行不通,即便是把被救的人送到了山洞裏,一名傷患者孤身一人在洞裏,沒有人照顧也還是無法生存。
煤礦裏的所有勞工,都整日生活在恐懼與痛苦中。堆屍坑內,蒼蠅亂飛,老鼠橫行,惡臭肆虐,這一切時刻提醒著他們,死亡隨時都會出現。
勞工們相互之間也並不是很信任,基本分為三類人,一類是以喬龍為首的勞工貴族體係,有礦警隊的背景罩著,全都不用下井,都在地麵上工作,隻有栓柱一人需要下井,卻也是井下工種中最是牛皮哄哄的人;還有一類是以馬強連長為首的軍人體係,因為幾乎晉綏軍中成建製的整整一個連,全都集中在二號井,還有其他一些散兵遊勇,也經常跟在他們屁股後邊,尋求安定;剩下的一類就是無依無靠的了,這些人往往自我封閉,對誰也不信任,隻能自求多福隨大流。
陳平功的工作開展的卓有成效,很快就把所有帶班長的情況都了如指掌。
趙青在他手下工作,終日輕鬆自由,隨意換班,經過多方接觸,加上趙青機智靈活,能說會道,討人喜歡,已經很快成了所有帶班長的好朋友,成了所有帶班長與陳平功之間溝通的橋梁。趙青了解熟悉了這些人以後,把大家的具體情況詳細向陳平功作了匯報。
一號井的正副帶班長是二十三歲的齊墩兒和二十二歲的鄭錢,這兩人都是窮苦人家出身,靠賣苦力賺錢養家,都是被龍二招工騙進來的;
二號井的正副帶班長是二十八歲的馬強和二十五歲的張成義,兩人一位是晉綏軍守城的連長,另一位是國民黨滲透到晉綏軍內部的人員,都是被日軍俘虜的軍人;
三號井的正副帶班長是陳平功和王奎,王奎二十三歲,是一位被抓進來的農民,被抓的時候,他正帶著好多農民在一起幹農活兒;
四號井的正副帶班長是二十二歲的李玉柱和二十三歲的秦寶,他們都是日軍掃蕩時抓來的民夫。
轉運工區的帶班長,以及斜井的帶班長,都來自喬村,都是礦警隊長二奎的師兄弟,都是趙青原本就知根知底的舊相識。
陳平功經過深思熟慮,對這些人進行了詳細分析,他覺得第三類人屬於大多數,是自己應該首先團結的對象。但考慮到其中的成分又比較複雜,還不能急於下結論,應該再摸索一段時間以後,再做最後決定,從而形成最終的對敵鬥爭策略。
陳平功覺得,必須有機會,必須有突發事件,才能考驗出一個人的品行。
無巧不成書,機會很快就來了。日本鬼子要去掃蕩喬村,煤礦內部頓時沒有了鬼子的軍事力量,除了留守的崗哨外,隻剩下了負責管理運營的拉屍隊。
這天早上,六名列隊巡邏的日本士兵從煤礦的東大門出來,沿著公路巡邏,突然看到了路邊的一具屍體。
最前邊的高個子士兵喊道(日語):“前邊發現一具支那人屍體。”走在前邊的三名日本士兵立刻端著槍跑過去。
排在第二的士兵喊道(日語):“趕快去報告田中少佐。”
高個子士兵補充說(日語):“讓礦警隊把屍體抬迴去,好像又是拉屍隊的。”
後邊三名日本士兵的其中一位,立刻一路小跑地跑到東門外崗樓跟前,對崗樓外守著機槍的一名日本士兵說(日語):“快!快給田中少佐打電話,前邊發現拉屍隊員屍體。”轉身對崗樓內的一名礦警隊員說:“前邊發現拉屍隊員屍體,你們過去兩個人,把他抬走處理掉。”說完,跑步返迴去了。
崗樓外的日本士兵趕忙進入崗樓撥打電話,崗樓內的礦警隊員出來,讓兩名流動哨去抬屍體。
不一會兒,田中帶著幾名日本士兵來了,程七帶著幾名拉屍隊員也來了,田中帶走了屍體胸口上的飛鏢,程七等人帶走了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