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雅利安人最先切入的,是後世的馬哈拉施特拉邦東北部,戈達瓦裏河上遊盆地的“那格浦爾地區”。


    那格浦爾是該邦第二首府。


    在當時的雅利安十六國中,滲透至戈達瓦裏河上遊地區的“阿濕波國”,也是唯一越過,南北地理分割線的雅利安國家。


    公元前三世紀中葉,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君主“阿育王”,終於將雅利安人的事業,推進到了第二步,征服卡納塔克邦、安得拉邦地區。


    鑒於在跨海而來的大英帝國之前,由北印度而起的征服工作,都止步於第二步,


    因此,孔雀王朝開創的事業,已經足以讓它,躋身於印度三大“統一”帝國之首了。


    就征服德幹半島來說,上述線路,其實並非是唯一的選擇。


    公元4世紀崛起的印度第二帝國:笈多帝國,就是在統一北印度之後,先沿孟加拉灣而下。


    由馬哈納迪河下遊的奧裏薩邦切入,先征服安得拉邦一帶的低地區,再羈縻德幹高原的。


    這一戰略得以實踐的基礎,在於海上貿易所帶動的海軍力量的發展。


    海陸並進的戰術,使得人口密集的沿海低地,可能比高地地區更先被征服。


    類似的情況,在20世紀天朝的抗日戰場,也曾經發生過。


    倭國一方麵沿著傳統征服路線,在陸地方向由北向南推進。


    另一方麵,憑借強大的海軍,奪取包括s海在內的,天朝東南沿海所有的重要城市。


    孔雀、笈多兩大帝國,對德幹地區北部的z治征服,包括帝國崩潰後,存續於這一地區的,


    以雅利安人為統治階層的國家,將以宗j為核心的北印度文化,傳播到了整個印度半島。


    在大分裂期間,一些以南印度為基地的國家,如;安得拉邦北部沿海的“羯陵伽”。


    統治戈達瓦裏河、克裏希納河流域的“安度羅”,又稱薩達瓦哈那,也曾經北上爭霸。


    達羅毗荼人稠密的人口,以及,因沿海而獲得的海上貿易之利,為這些雅利安殖民國家北上,提供了有利支撐。


    然而,也正是因為土著人口眾多,大部分被征服的德幹地區,特別是安得拉地區,並沒有在語言、文化上,徹底雅利安化。


    當然,那些曾經被北方m族,長期統治的地區,肯定留下了更多的外來基因。


    比如,安得拉邦的主體m族泰盧固人,在z族特征上,就比泰米爾人更為高大健壯,


    巴霍巴利王的男主角,就是泰盧固人,語言中也吸收了大量古印度雅利安語(梵文)。


    毫無疑問的是,整個印度都存在的混血問題。


    然而,在族群歸屬感中,z族特征固然是一個影響因素,但更多則是文化層麵的問題。


    在印度j從北至南,覆蓋整個印度半島的背景下,族群之間的差異,更多顯示在了語言層麵。


    印度雅利安人,在2000多年來的德幹滲透史中,真正從語言角度,


    完成雅利安進程的板塊,就是開頭提到的,以孟買為首府“馬哈拉施特拉邦”。


    後世有生活在這個地緣板塊的主體m族“馬拉地人”,人口約9000餘萬,所操的“馬拉地語”,


    與印地語一樣,都屬於“印歐語族”,z族和語言上,都融入了部分達羅毗荼成分。


    馬拉地人及其所在的板塊,也曾經在印度地緣z治舞台上,發揮過重要作用。


    突厥-綠教政權入侵恆河平原之後,退守古吉拉特-拉賈斯坦地區的拉傑普特聯盟,曾經是北印度綠教政權,最為忌憚的勢力。


    為此,16世紀取代德裏蘇丹國,統治北印度的莫臥兒王朝,對拉傑普特聯盟,采取了更為寬鬆的政策。


    後者則在保留宗j信仰及d立性後,妥協成為了莫臥爾王朝軍事中堅,並為莫臥兒王朝統一印度,做出了重要貢獻。


    拉傑普特人失去恢複印度j印度的雄心之後,印度j世界,需要另一股強大力量站出來,挑戰北方的綠教政權。


    基於印度的地緣結構,這股力量,如果想在北印度的印度j徒中,引發連鎖反應,顯然需要有印度-雅利安背景。


    這一機會,最終,被位於拉傑普特人,與南印度達羅荼毗人,之間的“馬拉地人”抓住。


    在17世紀後期,當莫臥爾王朝開始走向衰弱之時,馬拉地人以新的印度j保護者形象橫空出世,


    建立強大的“馬拉地帝國”,也譯馬拉塔帝國,並一度幾乎顛覆莫臥兒王朝。


    不過,這段曆史,離我們目前所處的時空不遠了。


    提前拉出來,實在是因為印度人,並沒有記錄曆史的習慣。


    過於久遠的那些雅利安混戰史,於我們了解印度地緣結構幫助並不大,尤其還有那麽多生僻的古國名。


    你們必須要了解,要深入的研究,他們與綠教政權之間的恩怨,以後正式講課時有機會。


    馬拉地人的族源,並非隻有印度雅利安人和達羅毗荼人,也包括拉傑普特人後裔,這些人現居於上層。


    公元7世紀,在北印度崛起的拉傑普特集團,在更早的時候,6世紀中葉便開始,


    向德幹高原方向滲透,並在戈達瓦裏河-克裏希納河流域建立國家。


    這支在德幹半島,建立政權的拉傑普特人,被稱之為“遮婁其人”,他們建立的王朝,也因此被稱之為“遮婁其王朝”。


    遮婁其王朝政治中心,位於克裏希納河上遊河穀地帶,卡納塔克邦北部的“巴達米”,是這個王朝最重要的z治中心。


    公元7世紀初,遮婁其人擴張至,戈達瓦裏河-克裏希納河下遊,也就是安得拉邦的中西部。


    基於地緣分割,東進的遮婁其人,很快脫離d立的母國的控製,建立了“東遮婁其王朝”。


    兩個遮婁其王朝在德幹半島的影響力,一直延續到公元11—12世紀。


    不過,由於地緣位置的不同,兩個兄弟王朝後來的地緣軌跡,卻不盡相同。


    其間,西遮婁其王朝一度,被身處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另一支拉傑普特人——“拉施特拉庫塔人”,也譯“拉喜施拉庫塔人”所顛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