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這一航線特點的,就是大航海時代,最重要的一個氣候現象——信風。


    信風指的是,在低空從副熱帶高壓帶,吹向赤道地區的風。


    在之前的解讀中,信風也是造成,包括撒哈拉沙漠在內的,副熱帶沙漠帶的重要原因。


    南北緯5°—25度°一帶,是信風活動的範圍。


    信風帶在這個低緯度範圍內,周期性南北移動位置,不變的,是信風吹動的方向。


    在地球偏向力的影響下,北半球的盛行的是,從東北方向刮向西南的“東北信風”。


    正是這一風向,將北非大陸的水氣帶離了大陸。


    當然,有人失意,就有人得意,信風也同時,為大西洋西側的西印度群島和中美洲東側,


    輸送了大西洋水氣,使之成為了降水豐沛之地。


    固定時節的固定風向,也為試圖橫穿大洋的航海者提供的便利。


    包括哥倫布、麥哲倫,以及諸多海洋貿易者,都很好的讓自己成為了信風的受益者。


    為此,信風也被形象的稱之為“貿易風”。


    與後來那些掌握規律,主動利用信風航行的航海者不同的是,哥倫布的信風之旅,實際上是誤打誤撞。


    從北緯28度的加那利群島出發的哥倫布,在行程近半時,再循著追著風向南調整航向,恰好使自己的船隊,置於東北信風帶中。


    意識到這點的哥倫布,在後來的3次航行中,都會主動先從加那利群島向南進入信風帶,讓“天”幫助自己到達“印度”。


    如果哥倫布所遇到的隻有東北信風的話,那麽他迴程時將遇到很大的障礙。


    不過球狀的地球,並不隻一有一個風帶。


    大體上南北半球,各存在三個相對應的風帶。


    以北半球的情況來看,除了低緯度區的東北信風帶以外,還有中緯度的西風帶,核心區在35度—60度之間。


    高緯度的極地東風帶,再加上一個南北緯5度之間的“赤道無風帶”。


    整個西歐大陸都處在西風帶的潤澤之下,這也是為什麽同緯度的情況下,歐洲的氣候,


    要比亞洲東部更為溫潤的根本原因,以緯度計,倫敦的位置相當於h龍江北部了。


    由於發現的“印度”位置加那利群島之南,哥倫布在迴程過程中,決定先向北航行至28度線附近,然後再尋找合適的風向向東航行。


    這一歪打正著的決定,讓好運再次降臨到哥倫布身上。


    根據我們剛才的分析,從西印度群島啟程向北航行的哥倫布,正在向著順風的西風帶前行。


    事實上,哥倫布的運氣帶在更好些,在北緯30度的時候,他的船隻就遇到了西風,遂調整航向向東航行。


    現在大家應該知道,從亞速爾群島,北緯36°55′——39°43之間,出發西行的葡萄牙人,想要發現北美大陸的可能性有多低了。


    如果在與西風抗爭的過程中,再遇到風暴,那麽等待他們的結果將更加的悲慘。


    順便說下,哥倫布的船隊,是在波多黎各島東北方向,開始轉而向北航行的。


    如果接下來嚴格向正北方向航行,而不是向東北方向偏移,那麽,哥倫布很可能在遇到西風時,


    看見一片西太平洋腹地唯一的陸地——百幕大群島,北緯32度14分至32度25分,西經64度38分至64度53分。


    十年之後,西班牙人還是發現了百慕大,後為英國屬地。


    吸引我們目光的,倒不是這個群島本身,而是傳說中的“百慕大三角洲”。


    所謂“百慕大三角洲”,又叫“魔鬼三角洲”。


    一般指的是百慕大群島——佛羅裏達半島——波多黎各島之間的海域。


    關於這個區域的傳說,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


    至於到底有幾分真實性,又是什麽原因造成諸多船隻、飛機在此失事,實在不是這裏通解解讀的。


    隻能說,如果一切都是真實存在的,哥倫布將所想象中的“印度”。


    而不是“天朝”調整為探索方向,倒是恰巧避開了這個危險之地。


    西風固然為哥倫布的迴航,提供了極大便利,日後哥倫布和其他航海家,也可以利用這點,穿越大西洋和其它大洋。


    但風力卻不是航海者們所能掌控的。


    在迴程過程中,哥倫布就因為風暴的原因,不得不在兩次在葡萄牙的領地,亞速爾和裏斯本避險。


    隻不過,哥倫布既然有手段用隱瞞航程、航向的方式,穩定住失去耐心,甚至差點暴動的船員,


    自然也有辦法,讓葡萄牙人以為他的航行失敗了。


    雖然這點小插曲,沒有影響到哥倫布的計劃,但很顯然,在西班牙公布哥倫布的發現後,葡萄牙一定會有所動作。


    一切都如西班牙人所擔心的那樣,哥倫布的發現結果一經公布,葡萄牙方麵極為不滿。


    葡萄牙人認為根據,《阿爾卡索瓦斯條約》的約定,加那利群島同緯度以南,已探索或未探索的土地,都應該歸屬於葡萄牙。


    問題在於這個條約的簽訂,實際隻是在幫助葡萄牙,壟斷黑非洲的探索權。


    如果,將權力向西無限延伸的的話,對西班牙其實是很不公平的。


    當然,所謂“國際法”,更多是z治博弈的妥協,法律層麵能做的,本質隻是讓結果,變得有章可循罷了。


    在大環境未變的情況下,這些條約一般能得到有效執行,一旦條約所適應的基礎環境出現大變化,


    就勢必會再陷入一場新的博弈,以磨合出新的規則來調整彼此的關係。


    現在西班牙的發現就是如此。


    基於前往印度和東方的航線,所蘊含的無限經濟空間,西班牙絕對願意以一場全麵戰爭為代價,與葡萄牙人爭個短長。


    戰爭並非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最起碼,葡萄牙肯定也沒有把握戰勝西班牙。


    尤其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未知的土地,等待西、葡兩國去開發,還沒有到需要爭的你死我活的地步。


    兩國需要的是,一個有資格充當調解人的第三方,很顯然,羅馬j廷將是最佳人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