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擁有10萬+人口的馬爾d夫首都m累島,麵積僅有1.5平方公裏,複活j島的麵積實在不能算很小了。


    這同時表明,複活j島不是一個平坦的珊瑚島,而是一個地形複雜的火山島。


    不過複活j島的奇特之處,正在於火山島多是成群結隊的出現,而它卻是在遠離其它島嶼,包括大陸的孤立存在。


    早期發現複活節島的波利尼西亞人,顯然也注意到了上述地理特點,以至於他們將這個特別的島嶼稱之為“世界之臍”。


    在茫茫大海中,發現這樣一個孤立小島的概率並不是特別大,因此複活j島並沒有成為麥哲倫環球冒險的收獲之一。


    1686年,英國航海家愛德華?戴維斯,在複活j那天發現並登上了這座島嶼。


    200年後的1888年,距離複活j島最近的智l,選擇在複活節那天,宣布了對複活j島的主權。


    不過相比z治歸屬,複活j島上散布的那些,用火山岩雕刻奇特石像,才是這個島嶼的標誌。


    耗費如此巨大的人力進行類似工程,通常都與z教x仰有關。


    甚至可能與當地土著認定,複活j島為“世界之臍”的的觀念有關。


    隻是由於島嶼上大部分原住民,尤其是可能知曉緣由的部落領袖、長老,都死於歐州人的人口掠奪。


    及其所帶來的天花病毒,因此其製作的真實原因,可能永遠無法揭曉了。


    對於大航海時代的殖民者來說,想要將弄清全部太平洋島嶼的存在,實在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一直到太平洋早已成為繁忙貿易之海的19世紀,殖民者們仍然有機會發現,未被標注在地圖上的小島。


    當然,此類島嶼基本都為沒人居住的島嶼,除了可能提供些淡水,及大自然賜予的天然食物。


    包括一些圓木以外,並不能被殖民者們提供太多的補給。


    相比複活節島這種孤島,以群島形式出現的陸地,被發現的機率要大得多。


    一旦其中的某一個點被發現,那麽以之為支點弄清整個群島的結構,就不是一件太難的事了。


    錯過複活節島之後,麥哲倫及其船隊所發現的第一片陸地。


    是位於複活節島西北方向,與之相距3000公裏的普卡普卡島。


    再往上算的話,普卡普卡島又屬於一個名叫,“失望群島”的小型珊瑚群島。


    這個群島的陸地總麵積僅為17平方公裏,其中普卡普卡島為5平方公裏。


    在麥哲倫發現它時,這些珊瑚島上,甚至可能還沒有波利尼西亞人定居。


    以至於有觀點認為,正是因為麥哲倫沒有在島上找到淡水和補給,才為之取了個如此讓人失望的名字。


    如果麥哲倫的航向稍稍再往南偏一點。


    他應該很有機會發現,距離普卡普卡島約900公裏處的“塔x提島”,在海洋上,這點距離實在不算什麽。


    這個火山島的麵積達到1647平方公裏,比珍z港所在的瓦h島還要略大一點。


    最為吸引航海者們的是,這是一個資源豐富、環境非常舒適的熱帶島嶼,生活著大量波利尼西亞人。


    後世,塔x提島的軍事價值並不顯著。


    塔x提島被很多西方遊客認為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並出現在很多文化作品中。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國以外,這個天堂島一般被按照信達雅的要求,翻譯為“大x地”。


    在地緣z治上,塔x提島經常與,“法屬波利尼西亞”的概念聯係在一起。


    這是因為,塔x提島所屬的社會群島。


    及其東部的土阿莫土群島、甘比爾群島、土布艾群島、馬克薩斯群島等100多個島嶼。


    包括失望群島,在19世紀末成為了法國殖民地。


    條件最好的塔x提島,則成為了“法屬波利尼西亞”的z治中心。


    想要在如此廣闊的海域厘清一個個小島,是一件難以完成的任務。


    不過整個法屬波利尼西亞群島的陸地麵積,不過3521平方公裏,塔x提島就占了將近一半,人口則占了34。


    很顯然,大多數情況下,大家隻要能夠定位和關注這個天堂般的島嶼,便可以了解這一海域的地緣z治走向了。


    順便說一下,19世紀70年代,複活島上殘餘的土著居民,大部都搬至了塔x提島,當時僅剩餘111人。


    這也是智l政f能夠輕而易舉吞並掉複h島的原因之一。


    與複h島沒有被挖掘軍事潛力的原因一樣,塔x提島同樣沒有成為另一個夏w夷。


    然而這並不代表,法屬波利尼西亞,就不能為它的宗z國作出軍事貢獻了。


    上世紀60-90年代,法國曾經在土阿m土群島的南端的環礁上,進行過多達193次的h實驗。


    對於本土缺乏荒漠的法國來說,遠離主要航線的南太平洋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從法律來說,法國在波利尼西亞的存在,源自於塔x提人在1788年建立的“塔x提王國”。


    與夏w夷發生的一切類似,身處當地最大島嶼上的塔x提人。


    在從歐洲人那裏收獲技術和武器優勢之後,得以征服周邊島嶼。


    而他們為此付出的代價,便是接受jd教,包括x教和tz教的洗禮。


    至於法國人是通過什麽手段,吞並這個土著王國的,其實完全沒有解讀的必要了。


    相比之下我們更關心的是,在法國圈地波利尼x亞時,他那永恆的冤家英國在哪。


    其實“英屬波利尼x亞”就在法屬波利尼x亞的西側。


    1773年,著名的庫克船長,在塔希提島西偏南約1000公裏處,發現了一組島嶼,並將之命名為“庫克群島”。


    當然,與庫克群島實際並非澳d利亞的發現者一樣。


    西班牙、葡萄牙人早在16-17世紀就已經登陸過這個群島,甚至為之命名。


    悲劇的是,最後以什麽樣的名稱見諸於世,通常是由最終的占有者決定的。


    後世,將庫克群島稱之為“英屬波利尼x亞”的說法其實並不正確。


    20世紀初,在新x蘭脫離英國成為d立國家的過程中,順勢取得了庫克群島的殖民權。


    隻這個群島中麵積最大的主島“拉羅湯加島”,麵積不過67平方公裏。


    遠不如法國t治下的塔x提島,人口亦為後者的十分之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