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一貫支持、鼓勵宗教界和學者傳播知識的工作。


    這種支持鼓勵對中亞、歐洲、中國、印度等國和地區的各種文化知識潮流的形成,直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此潮流中,人們不但交換有關宗教的看法,而且提高工業、地理、數學、哲學、語言學、天文學等學科知識。


    可以說,成吉思汗是交流科學技術知識的創始人。


    (十一)最早提出並實踐了“全球化”


    蒙古國著名學者什·畢拉教授,經過多年的文獻研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成吉思汗最早提出了“全球化”概念,並把他當作一種理論指導局勢和行動,貫穿於所有征服活動中。


    當時,成吉思汗的騎兵鐵蹄衝出了亞洲踏進了歐洲大地。


    半個歐洲歸屬於他的統治之下,以武力將自己的主權範圍、政治製度和主張擴大到全球各地。


    他開辟“驛路”,設置“驛騎”,把驛站延伸到西域。


    設置了欽察道、波斯道等國際交通網,遙通波斯、敘利亞、俄羅斯和歐洲各國。


    設驛站,天塹變通途,連接了世界各地。


    蒙古帝國還把達魯花赤派往他們的統治地區,推行黃金家族的一套政治製度,力圖建立蒙古帝國的國際新秩序。


    一個時期畏兀兒蒙古文成了世界文字,象今日的英文一樣,通用於被占領的國家和地區。


    成吉思汗既相信武力也積極運用各種外交手段,他倡導各國使節有豁免權,還廢除了用酷刑逼供獲取情報的方法。


    1206年蒙古帝國所製定的“忽裏勒台”製度,是當今社會的民主選舉製的原始形態。


    當時這一製度迅速傳到了被征服各國,在他們的政治生活中產生過積極影響。


    畢拉教授說:“經濟全球化趨勢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鮮明特點。


    隨著各國間全方位交往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世界自由貿易的日臻完善。


    成吉思汗當年執著實施的“打破此疆彼界”、“和平自由通商”等全球化戰略得到了公認和發展。但是現在的全球化與過去不同。


    那時候的全球化是以武力強行推行的,而現今的全球化是以和平的方式,靠思想智慧促進的。


    那時候是通過驛站實踐全球化,而現在是靠電子網絡實現全球化的。


    我們要加速發展全球化,決不能動用武力,也不能以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冷戰”的方法推行全球化。


    我們主張以先進的思想文化、科技力量推動全球化,特別要關心不發達國家,幫助弱小民族發展經濟,盡快擺脫貧窮落後。”


    韓國著名學者金鍾日說:“大地是人類的家園,我們隻有一個家園,這是當今人類‘全球化’的新概念。


    然而,‘全球化’起源於成吉思汗的大統一。”


    他在最近出版的《千年曆史人物》一書中寫道:成吉思汗的經濟政策,是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雛形······


    成吉思汗在其統治的廣大地區,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以及宗教信仰、思想各個方麵實施了開放政策。


    就眾多宗教和教派而言,在當時的世界各地,隻有成吉思汗統治地區才能夠平等、共存。


    成吉思汗的開放政策,是當今世界國際關係發展趨勢的的先行。”


    (十二)一生留下了最多的“謎”


    成吉思汗及其子孫軍事征服活動的成功,給後人留下了許許多多的謎。


    為什麽一個喪父的孤兒,終於成了統一蒙古諸部的大汗?


    為什麽一個隻有十幾萬軍隊的蒙古汗國,居然可以戰勝經濟、文化比較發達,有幾十萬、幾百萬大軍的大國,進而征服了半個世界,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


    為什麽經濟文化落後的小國,可以戰勝經濟文化先進的大國?


    為什麽剛剛進入奴隸製大門的蒙古帝國,可以戰勝有千年封建製曆史的國家?


    成吉思汗為什麽能用很少的兵力戰勝了幾倍、幾十倍於他的兵力,而他總是把握勝利?


    他的軍事活動為後人確實留下了很多不解之謎!


    成吉思汗所締造的龐大帝國,又為何在數十年之間便分崩離析,不能維持統一之局麵?


    蒙古帝國的興起與衰落,是一個令人難解的謎!


    成吉思汗的出生到成功是一個謎,同樣,他的死也是個謎。


    諸將遵照成吉思汗的遺囑,秘不發喪。


    葬地是成吉思汗生前選定的,將他的遺體埋葬在水草豐美的薩裏川。


    但在薩裏川地區,也早已找不到誌吉思汗的陵地了。


    據說,成吉思汗被埋葬以後,驅趕萬匹戰馬踐踏。


    然後殺死一頭小駱駝放在那裏,派1000名騎兵守護,第二年春草複生,守衛的人移帳遠走。


    青草遍野,樹木叢生,誰也不知道成吉思汗埋在哪棵樹下了。


    如果要祭祀,則讓小駱駝的媽媽-----母駱駝作向導,母駝躑躅悲鳴的地方就算是埋葬地點了。


    等那隻母駝死後,人們就再也找不到埋葬地了。


    成吉思汗陵墓至今是個大謎團,吸引著人們去探究。


    橫掃歐亞大陸之後,人們對成吉思汗的評價。


    恩格斯:成吉思汗在中世紀踏碎了歐洲人的心靈。


    孫中山:縱觀曆史,成吉思汗時期遠比中國最強盛時期更強大。


    毛澤東:要保存成吉思汗時代的榮耀。


    拿破侖:我不如成吉思汗,他的四個虎子都爭著為其效力,我無這種好運


    華盛頓:歐洲人稱其為“世界之鞭”他是名副其實的“人類之王”。


    世界秩序因他而改變。


    人類的世界觀因他而升華。


    成吉思汗的成就就是現在企業成功的典範,他把企業追求卓越與員工的忠誠有效地結合起來,因此受到企業家和普通員工的青睞。


    哈伯斯:起於災難而終於卓越,除了耶穌,恐怕再難有人與成吉思汗匹敵。


    美國周刊:世界影響最大的人物--成吉思汗為千年風雲第一人!


    馬克思在談到成吉思汗時曾說:“成吉思汗戎馬倥傯,征戰終生,統一了蒙古,為中國統一而戰。祖孫三代鏖戰六七十年,其後征服民族多至720部。”


    在《馬克思印度史編年稿》一書中,馬克思寫道,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的過程中組建了一支軍隊。他“依靠這支軍隊征服了東蒙與華北,然後征服了阿姆河以北的地方與唿羅珊。


    還征服了突厥族地區,即不花剌、花剌子模和波斯,並且還侵入印度。


    他的帝國的疆土從裏海一直沿伸到北京,南麵伸展到印度洋和喜馬拉雅山西麵到阿斯特拉汗和嘉桑。


    他卒後這個帝國分為欽察汗國、伊兒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和元朝。


    前四部分由汗統治;最後一部為帝國的主要部分由大汗直接統治”。


    東方戰神——世界曆史上最偉大的軍事統帥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


    不僅組建了一支當時天下無敵的強大騎兵,出色地解決了軍隊給養、後勤供應。


    還創造性地運用了一係列符合騎兵作戰特點的戰略戰術,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印度前總理尼赫魯在《怎樣對待世界曆史》一書中說:“蒙古人在戰場上取得如此偉大的勝利。


    這並不靠兵馬之眾多,而靠的是嚴謹的紀律、製度和可行的組織。


    也可以說,那些輝煌的成就來自於成吉思汗的指揮藝術。”


    他非常讚成勒·加特的說法:“蒙古人所進行的征戰,就其規模和藝術、突然性和靈活性、包圍的戰略和戰術而言,是史無前例的。”


    成吉思汗即使不是世界上惟一的、最偉大的統帥,無疑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統帥之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