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有60多個國家與地區,組織專人對他進行研究。


    他的戰略戰術,被後世的許多國家所效仿,被國際上不少高等軍事院校所重視,被很多國家的專家學者推崇之至。


    三十集電視劇的編劇、研究成吉思汗的專家朱耀廷教授說的好,“在中國眾多的帝王中,大概隻有成吉思汗,是最具的世界性的影響人物。”


    就近幾年看,美國人撰寫的一部暢銷書《影響世界曆史進程的100名人》。


    1995年以來,該書在大陸至少有六家出版社出版發行,將成吉思汗排名第29位。


    他說:“成吉思汗是人類曆史上,真正主要的推動者之一······


    我為什麽把成吉思汗看得比其他三人,亞曆山大、拿破侖、希特勒更重要呢?


    部分原因當然是,同其他人中的任何人相比,成吉思汗所影響的區域麵積更大。


    更重要的是,其影響所持續的時間也長的多。


    拿破侖和希特勒都是生前就被人打敗,其征服活動時間不長。


    亞曆山大去世時軍隊雖未被擊敗,但他沒有指定繼承人,他死後帝國很快便崩潰。


    然而,成吉思汗將他的征服活動組織的如此好,其兒孫又是些如此能幹的繼承人。


    以致成吉思汗去世後,蒙古人在歐亞大片地區,又繼續統治了數個世紀。”


    (七)最早實行了政治民主的帝王


    1206年12月15日,全蒙古各部落長、族長、諸王、群臣,在斡難河畔舉行了隆重的忽裏勒台(今譯“大唿拉爾”即民主推選大會)。


    大會一致推舉44歲的鐵木真,為全蒙古可汗,尊號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即位後,開創了民主推選可汗之先河,凡是重大問題決策,都是召開大忽裏勒台決定。


    忽裏勒台,原是部落聯盟的首領參加的一種議會製度。


    也就是部落議事會,是蒙古族在社會進化過程中,軍事民主製的一種殘餘。


    這種會議形式,到成吉思汗時期成為宗王大會,重要大臣同時與會。


    成吉思汗在遺訓中規定,選舉大汗必須通過忽裏勒台,使汗位順利交接。


    由蒙古宗王,共同選舉德高望重的黃金家族成員,出任蒙古帝國大汗。


    所有人都聽從會議決定,心悅誠服的接受新的領袖,是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好辦法。


    成吉思汗逝世後,諸王百官大聚會,依據成吉思汗的遺命,立窩闊台做皇帝,也是由大忽裏勒台通過後登基的。


    貴由、蒙哥也都是由大忽裏勒台通過後,才繼承皇位的。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大帝國後,為鞏固政權,他確立了千戶製、擴建怯薛軍。


    設置“治政刑”的“斷事官”,頒布了蒙古第一部成文法——《大劄撒》。


    成吉思汗把訓言、律令、劄撒令寫在卷帖上,這些卷貼就成為《劄撒法典》。


    成吉思汗規定:每逢新汗登基,大軍調動,諸王會商國事、朝政,都要把《大紮撒》拿出來。


    依照上麵的規定辦事,並根據其中規定的方式入行戰爭。


    成吉思汗反複強調,所有臣民以至子孫後代,都要遵守他製定的《劄撒法典》。


    成吉思汗取消了各級將領的等級界限,打破了民族界限用人,為破格提拔人才提拱了理論依據。


    因此在他的手下雲集了大量人才,如四傑:木華黎、孛斡爾出、赤老溫、孛羅忽勒。


    四駿:速不台、哲別、忽必來、者勒蔑都是平民甚至奴隸出身。


    乃蠻部太陽汗掌印官,畏兀兒人塔塔統阿,金國降臣耶律楚材等。


    還有出身波斯、飲察、斡羅斯、阿蘭等部的一批人才。


    這些人對成吉思汗製定正確的政治軍事路線起了重要的作用。


    成吉思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殺過一個將領、一個功臣的封建帝王。


    他成功之後,對所有的功臣都不斷的賞賜,非但沒有殺戮或削權之事。


    甚至連“杯酒釋兵權”一類的事也沒有發生過。


    凡是他的“那可兒”,或由他選拔的將帥功臣。


    沒有一個不是終生效忠的,沒有一個背叛他的,這一點不能不說,成吉思汗是知人善任的傑才。


    對於士兵也是關懷備至,關心他們的疾苦,不得無謂犧牲一個士卒,不得遺棄傷員和烈士。


    要求各級那顏厚愛士卒,士卒要敬上,絕對服從將領,因而深受廣大將士的信賴和擁戴。


    納諫是君主或領袖們不可缺少的美德,也是實行政治民主的必要條件。


    在中國曆史上,唐太宗的訥諫被傳為美談,而成吉思汗在這一點上能與他比美。


    可汗是納諫的賢君,若幹臣下敢諫直言,而可汗對直言勸諫的臣下非常敬重。


    成吉思汗的度量宏大,對於直言納諫的人和任何功臣,沒有遭到“兔死狗烹”的厄運。


    才使他成大功、立大業,一直為後人所稱頌。


    (八)千年來世界最富有的人


    據《亞洲華爾街日報》報道,過去一千年來,全球最富有的滲入滲出選的有50人。


    其中有6名是中國人,出現時間前後橫跨800年。


    他們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紳、太監劉謹、清商人伍秉鑒、宋子文。


    如果按征服土地和財富來計算,成吉思汗可稱“天下最富”。


    當時,蒙古人打下了近四千萬平方公裏的土地。


    歐亞大陸的大部分都迴入蒙古帝國的版圖,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國。


    成吉思汗逝世時,把蒙古帝國的臣民和財產,分配給了他的母親、諸弟諸子等皇室成員。


    訶額侖和貼木格共同分到一萬帳;術赤分到九千帳;察合台分到八千帳;窩闊台和拖雷各分到了五千帳。


    一般蒙古人,不再是某一獨立部落或氏族分子,而是某一皇族位下的臣民。


    專事研究成吉思汗曆史,已經二十多年的北京聯合大學教授朱耀廷先生說:“蒙古軍隊以戰爭掠奪,作為主要致富手段。


    而成吉思汗一生進行了幾十次大戰,幾百次小戰,滅國四十,累積的財富必然相當可觀。”


    他說:“根據日本專家的估算,成吉思汗是為類曆史上千年首富。


    他墓穴中的陪葬品,足夠現代蒙古人坐吃三百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