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臣要彈劾柱國景翠!”
翌日早朝,在子蘭的牽頭之下,尚靳、上官大夫等楚國的一眾大臣便紛紛出列,彈劾景翠。
熊橫坐在陛台之上,放眼望去,隻見眾臣是七嘴八舌的,對於遠在垂沙的景翠是橫加指責,似乎景翠的犯了眾怒,犯了什麽不可饒恕的罪行一般。
以子蘭、尚靳為首的楚國饞臣可不少。
他們這些人,往往不思為國盡忠效力,而是在謀劃自身的利益,甚至是不惜損害國家的利益!
對於這些,熊橫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他根本奈何不了他們。
除掉子蘭等人,楚國的朝堂上仍舊是這樣的一番光景,而且會讓人心寒的。
子蘭手持牙笏出列,抑揚頓挫的道:“大王,臣等聯名上書,彈劾景翠,是因為景翠有三大過!”
“其一,畏敵不前!”
“其二,不遵王命!”
“其三,與秦人有書信往來!”
“此三過者,皆乃景翠為將之過失。請大王明察!”
尚靳附和道:“大王,子蘭公子所言極是!景翠屢次違抗王命,懼敵不前,致使我大楚陷入困境,民怨四起,朝野沸騰。”
“更甚者,臣還聽說景翠與秦人暗通曲款,近來更是常與秦軍大將樗裏疾有書信往來。其二人書信之內容不得而知!”
“大王,景翠一定是跟樗裏疾達成了某種共識!他這是在謀劃自身的利益,而去出賣我楚國的利益呀!”
群臣山唿道:“請大王將柱國景翠治罪!”
看著嘩啦啦的跪了一地的群臣,熊橫有些不知所措。
就在這時,三閭大夫屈原義憤填膺的站了出來,怒斥道:“荒唐!實在是荒唐!”
“這麽明顯的離間之計,難道你們都看不出來嗎?”
“柱國固守於沘水一線,是未曾尋到合適的戰機。若戰者,則必敗也!柱國為將數十年,少嚐敗績,是我楚國的常勝將軍,更是天下名將!”
“難道二三子都認為自己在戰事上的謀劃,在戰事上的見到,能比柱國更具遠見卓識嗎?”
“這……”
子蘭等人都麵麵相覷。
屈原這話說的不無道理!
但是,這種時候他們絕不能認慫!
“哼!”
尚靳冷哼了一聲,說道:“在戰事上,放眼我楚國,的確是沒有誰能比擬柱國景翠的。但是,誰能擔保景翠是不是存有異心?或者,景翠根本是不敢於一戰呢!”
“你們都是在妄加揣度!若無真憑實據,你們便是在含血噴人,汙蔑柱國!”
尚靳聞言,冷笑著道:“我們為何汙蔑景翠?哼,三閭大夫,你難道不清楚嗎,大王下了多少道詔令,讓景翠進兵,可是哪一次景翠是遵從詔令的?”
“景翠分明是沒把大王,沒把咱們大楚的新王放在眼裏!”
“二三子不妨都出去打聽打聽,現在街頭巷尾的,便是三歲的孩童都知道,景翠是在怯戰,人盡皆知!若此時不換將,此時我軍再不出戰,難道要活生生的被聯軍拖垮嗎?”
此話一出,朝堂之上頓時一片靜默。
的確,再這樣打下去,楚軍不必聯軍進擊,便會不戰自潰,整個楚國都會被拖垮,被帶入崩潰的邊緣!
楚國嚐試過很多方法,但都被秦王蕩一一化解掉了。
為今之計,隻能這樣幹耗著。
而幹耗著,楚國耗不起,唯有主動出擊,才能為楚國取得勝利的機會。
“換將?臨陣換將,是為兵家之大忌,即便要出擊,也絕不能換下柱國,放眼整個大楚,有誰能替代柱國的位置?”
“可是景翠願意領兵出戰嗎?”
楚國的群臣為此爭論不休。
熊橫一見這架勢,被弄得頭都大了!
換下景翠,不是熊橫心中所願,但是若不出戰,則要不了多久,楚軍的糧草便會告罄,到時候楚國將會陷入更為困難的處境。
他該如何是好?
一時之間,熊橫自己都無法做主,隻好先退朝,然後到章華宮去詢問老楚王的意見。
老楚王熊槐,現在是楚國的主父。
自從熊槐迴到郢都之後,身體便每況愈下,一日不如一日了。
這不,當熊橫來到章華宮見到熊槐的時候,後者已經是躺在病榻上,猶如風燭殘年的老人一般。
臉色蒼白,瘦偌枯槁,整個人都已經憔悴了不少。
“父王,孩兒該如何是好?”
熊橫跪在自己父王的病榻前詢問道。
“咳咳……”
老楚王咳嗽了一陣,胸膛都劇烈的起伏了幾下,顫聲道:“橫兒,現在你是楚國的王,楚國的大事,應當你自己做主,你要有自己的主張才行啊!”
“可是……”
熊橫低下了頭,遲疑道:“父王,兒臣真的不知道該作何選擇。這一戰,我大楚戰而勝之的希望渺茫,這是柱國景翠的原話。但是眼下這種形勢,咱們楚國已經耗不起了!”
“再這樣下去,不待合縱聯軍打來,咱們楚國便會崩潰的。若換作父王,你會怎麽做呢?”
“嗬嗬,換做孤王嗎?”
老楚王亦是一陣的惘然。
不過,隨後他又搖搖頭道:“橫兒,其實你的心裏應該很清楚。這一戰,咱們楚國沒得選,你沒得選!”
“要麽戰勝,要麽戰敗。若是勝了還好,若是敗了,便長痛不如短痛吧!”
“不論是秦王,還是韓魏,都不會存著滅楚的心思,至少是現在不會。秦人這迴用的是陽謀,是逼著咱們楚國與之一戰,既然如此,咱們隻能成全嬴蕩了。”
“父王,兒臣不懂!”
“你會懂的。”
熊槐喟然長歎道:“秦惠文王生了一個好兒子!橫兒,你若是有嬴蕩一半的本事,父王便死而無憾了。”
熊橫頗為羞愧。
難道我在父王的眼中就這麽不堪嗎?
連秦王蕩一半的本事都沒有!
“你還別不服氣。”
熊槐睥睨了熊橫一眼,道:“秦獻公、秦孝公、秦惠文王,還有現在的秦王嬴蕩,秦國是代有明君啊!唉,隻恨寡人無能,沒有為楚國留下一份厚實的基業。”
“橫兒,可想而知,這一戰過後,不論勝敗,我楚國必當元氣大傷。父王要你記住,以後當勤勤懇懇,勵精圖治,讓我楚國能韜光養晦,如秦國幾代人的努力一般,中興大楚!”
“如此,才不負大楚曆代先王之重托,以告慰我羋氏一族的列祖列宗!”
熊橫聞言,長長的作了一揖,道:“兒臣,受教。”
老楚王痛恨秦人的同時,也在怪自己不爭氣。
他的父王楚威王給他留下的基業十分雄厚,完全能傲視天下的。
隻可惜老楚王是一個庸碌無為的人,楚國在他的手中達到鼎盛,也在他的手中開始衰落,山河日下,就跟故去的魏惠王一般!
翌日早朝,在子蘭的牽頭之下,尚靳、上官大夫等楚國的一眾大臣便紛紛出列,彈劾景翠。
熊橫坐在陛台之上,放眼望去,隻見眾臣是七嘴八舌的,對於遠在垂沙的景翠是橫加指責,似乎景翠的犯了眾怒,犯了什麽不可饒恕的罪行一般。
以子蘭、尚靳為首的楚國饞臣可不少。
他們這些人,往往不思為國盡忠效力,而是在謀劃自身的利益,甚至是不惜損害國家的利益!
對於這些,熊橫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他根本奈何不了他們。
除掉子蘭等人,楚國的朝堂上仍舊是這樣的一番光景,而且會讓人心寒的。
子蘭手持牙笏出列,抑揚頓挫的道:“大王,臣等聯名上書,彈劾景翠,是因為景翠有三大過!”
“其一,畏敵不前!”
“其二,不遵王命!”
“其三,與秦人有書信往來!”
“此三過者,皆乃景翠為將之過失。請大王明察!”
尚靳附和道:“大王,子蘭公子所言極是!景翠屢次違抗王命,懼敵不前,致使我大楚陷入困境,民怨四起,朝野沸騰。”
“更甚者,臣還聽說景翠與秦人暗通曲款,近來更是常與秦軍大將樗裏疾有書信往來。其二人書信之內容不得而知!”
“大王,景翠一定是跟樗裏疾達成了某種共識!他這是在謀劃自身的利益,而去出賣我楚國的利益呀!”
群臣山唿道:“請大王將柱國景翠治罪!”
看著嘩啦啦的跪了一地的群臣,熊橫有些不知所措。
就在這時,三閭大夫屈原義憤填膺的站了出來,怒斥道:“荒唐!實在是荒唐!”
“這麽明顯的離間之計,難道你們都看不出來嗎?”
“柱國固守於沘水一線,是未曾尋到合適的戰機。若戰者,則必敗也!柱國為將數十年,少嚐敗績,是我楚國的常勝將軍,更是天下名將!”
“難道二三子都認為自己在戰事上的謀劃,在戰事上的見到,能比柱國更具遠見卓識嗎?”
“這……”
子蘭等人都麵麵相覷。
屈原這話說的不無道理!
但是,這種時候他們絕不能認慫!
“哼!”
尚靳冷哼了一聲,說道:“在戰事上,放眼我楚國,的確是沒有誰能比擬柱國景翠的。但是,誰能擔保景翠是不是存有異心?或者,景翠根本是不敢於一戰呢!”
“你們都是在妄加揣度!若無真憑實據,你們便是在含血噴人,汙蔑柱國!”
尚靳聞言,冷笑著道:“我們為何汙蔑景翠?哼,三閭大夫,你難道不清楚嗎,大王下了多少道詔令,讓景翠進兵,可是哪一次景翠是遵從詔令的?”
“景翠分明是沒把大王,沒把咱們大楚的新王放在眼裏!”
“二三子不妨都出去打聽打聽,現在街頭巷尾的,便是三歲的孩童都知道,景翠是在怯戰,人盡皆知!若此時不換將,此時我軍再不出戰,難道要活生生的被聯軍拖垮嗎?”
此話一出,朝堂之上頓時一片靜默。
的確,再這樣打下去,楚軍不必聯軍進擊,便會不戰自潰,整個楚國都會被拖垮,被帶入崩潰的邊緣!
楚國嚐試過很多方法,但都被秦王蕩一一化解掉了。
為今之計,隻能這樣幹耗著。
而幹耗著,楚國耗不起,唯有主動出擊,才能為楚國取得勝利的機會。
“換將?臨陣換將,是為兵家之大忌,即便要出擊,也絕不能換下柱國,放眼整個大楚,有誰能替代柱國的位置?”
“可是景翠願意領兵出戰嗎?”
楚國的群臣為此爭論不休。
熊橫一見這架勢,被弄得頭都大了!
換下景翠,不是熊橫心中所願,但是若不出戰,則要不了多久,楚軍的糧草便會告罄,到時候楚國將會陷入更為困難的處境。
他該如何是好?
一時之間,熊橫自己都無法做主,隻好先退朝,然後到章華宮去詢問老楚王的意見。
老楚王熊槐,現在是楚國的主父。
自從熊槐迴到郢都之後,身體便每況愈下,一日不如一日了。
這不,當熊橫來到章華宮見到熊槐的時候,後者已經是躺在病榻上,猶如風燭殘年的老人一般。
臉色蒼白,瘦偌枯槁,整個人都已經憔悴了不少。
“父王,孩兒該如何是好?”
熊橫跪在自己父王的病榻前詢問道。
“咳咳……”
老楚王咳嗽了一陣,胸膛都劇烈的起伏了幾下,顫聲道:“橫兒,現在你是楚國的王,楚國的大事,應當你自己做主,你要有自己的主張才行啊!”
“可是……”
熊橫低下了頭,遲疑道:“父王,兒臣真的不知道該作何選擇。這一戰,我大楚戰而勝之的希望渺茫,這是柱國景翠的原話。但是眼下這種形勢,咱們楚國已經耗不起了!”
“再這樣下去,不待合縱聯軍打來,咱們楚國便會崩潰的。若換作父王,你會怎麽做呢?”
“嗬嗬,換做孤王嗎?”
老楚王亦是一陣的惘然。
不過,隨後他又搖搖頭道:“橫兒,其實你的心裏應該很清楚。這一戰,咱們楚國沒得選,你沒得選!”
“要麽戰勝,要麽戰敗。若是勝了還好,若是敗了,便長痛不如短痛吧!”
“不論是秦王,還是韓魏,都不會存著滅楚的心思,至少是現在不會。秦人這迴用的是陽謀,是逼著咱們楚國與之一戰,既然如此,咱們隻能成全嬴蕩了。”
“父王,兒臣不懂!”
“你會懂的。”
熊槐喟然長歎道:“秦惠文王生了一個好兒子!橫兒,你若是有嬴蕩一半的本事,父王便死而無憾了。”
熊橫頗為羞愧。
難道我在父王的眼中就這麽不堪嗎?
連秦王蕩一半的本事都沒有!
“你還別不服氣。”
熊槐睥睨了熊橫一眼,道:“秦獻公、秦孝公、秦惠文王,還有現在的秦王嬴蕩,秦國是代有明君啊!唉,隻恨寡人無能,沒有為楚國留下一份厚實的基業。”
“橫兒,可想而知,這一戰過後,不論勝敗,我楚國必當元氣大傷。父王要你記住,以後當勤勤懇懇,勵精圖治,讓我楚國能韜光養晦,如秦國幾代人的努力一般,中興大楚!”
“如此,才不負大楚曆代先王之重托,以告慰我羋氏一族的列祖列宗!”
熊橫聞言,長長的作了一揖,道:“兒臣,受教。”
老楚王痛恨秦人的同時,也在怪自己不爭氣。
他的父王楚威王給他留下的基業十分雄厚,完全能傲視天下的。
隻可惜老楚王是一個庸碌無為的人,楚國在他的手中達到鼎盛,也在他的手中開始衰落,山河日下,就跟故去的魏惠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