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士聞與李是弘兩位宰相皆一致認為,潘常新不該同罪論處,其他人都不再接話。
李嵐左右打量著兩人,又看向最末尾的潘常新忽地一笑,慢悠悠問道:“中書郞,他們都為你求情,本宮也不知該如何決斷。”
“朝廷律法在前,若是不顧眾卿反對依律判處,世人會說本宮過於嚴苛,你覺得本宮該如何結束此案……”
潘常新半垂著頭,神情憔悴不堪,滿頭青絲已經夾雜著縷縷銀發,此時袖中的手微微一抖,小步上前迴道:
“潘家違背朝廷定下的律令,本該依法處置,若因為臣的關係就此輕輕放過,那世間又還會有誰再遵守朝廷製定的律令……”
潘常新跪於殿內,揖首過頭頂,沉重道:“臣也是潘家人,該同罪論處!”
眾人聽後表情各異,王振暗暗冷笑地撇了撇嘴,這招以退為進確實有用,如果真這麽決斷,明日整個西京不知傳成什麽樣。
杜鴻震驚不已,急忙道:“求殿下網開一麵……中書郞對朝廷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此次是受潘家牽連,應該小懲大誡……”
張常侍也焦急地出聲附和,一看這情形,很快又有幾人站出來,吏部尚書吳起也站出來同意小懲大誡。
魏國公王振始終未動,眾人也知兩人恩怨,沒期待他會出來勸說。
呂士聞等眾人都說過一輪後,這才站出來道:“臣認為,對潘家該嚴厲懲誡,以儆效尤,但對中書郞應網開一麵。”
“臣附議……應對中書郞網開一麵。”李是弘也立刻迴道。
刑部尚書邵禛眼眸幽冷地看了一眼李是弘,朝前跨出兩步,迴稟道:“臣認為,小懲大誡的處罰不足以令百姓信服,他們隻會認為朝廷皆是官官相護,往後人人都試圖賄賂小官小吏以求庇護,那朝廷律法豈不成了笑話!”
“臣讚同邵尚書的話,就算不以同罪論處,也不能如此輕罰,否則底下的官吏必會爭相效仿,以權謀私,令朝局動蕩不安……”王振冷冷地看向幾位同僚,字字鏗鏘地反駁。
王振心裏清楚,這裏麵誰才是真正站自己這一邊的,誰又是想留下潘常新的人。
二人字裏行間都將幾位同僚的行為定義為互相包庇,對著兩位宰相也照樣敢直言不諱。
杜鴻與張常侍已經氣得臉色漲紅。
張常侍瞪著王振與邵禛便罵道:“中書郞與潘家何來賄賂一說?魏國公是想借機泄憤,清除異己吧……”
“昭昭之心,路人皆知!”杜鴻也憤憤附和。
王振聽兩人又提起這事,冷笑一聲,“究竟是誰在黨同伐異,二位心裏不清楚嗎?我是就事論事,可不像兩位,將舊事反複提起,徒惹人笑話!”
“好了……此事暫且停一停。”李嵐被幾人的爭吵擾得頭痛,輕閉著眼揉著太陽穴,“涼州司牧監的折子都看了吧,兩處馬場鬧瘟,一夜之間死了近三千匹馬,究竟是何原因引發……太仆寺查了幾日都尚未查明……”
吳起小步上前,立刻迴道:“臣認為,應該先將未得病的馬轉移到另一地,暫時封閉馬場,等查明原因了再將牧馬送迴。”
李嵐拿起剛剛的折子拍在桌上,不悅地皺眉道:“今早又有折子加急送來,轉移救治都無用,每日都有十幾匹馬相繼病死,形勢緊急,如果再無法查明原因……戰事一起,戰馬將嚴重緊缺。”
“眾卿可有合適人選舉薦?”
之前怒上心頭的張常侍瞬間啞然,快步迴了自己的位置,努力不讓自己被注意到。
一時之間,眾人都默不作聲,片刻後,呂士聞站了出來。
“臣有一個人選舉薦,東都留守府的左都押衙黃洧,他曾在先帝在世時,擔任過司牧監監正。那時的涼州也曾鬧過馬瘟,他憑借自身對牧馬的熟悉,救治了近五千匹染病的馬。”
黃洧?
王振內心一動,立刻想起了這是何人。
當年司牧監監正黃洧涉及了貪汙受賄,私下挑出涼州馬場中的優良戰馬,賣給了京中的達官顯貴。因著有多人為其作保,此事被推到了典牧署令的頭上。
也因如此,先帝不再信任他,很快就將他調至東都留守府,如今他又混上了左都押衙一職。
李嵐鳳眸幽暗,冷冷道:“若本宮沒記錯,此人秉性好貪,前科累累,如何信他能擔此重任?”
舉薦被否,呂士聞表情淡淡,默然退迴自己的位置。
“臣建議,可再派一位督察與他前去救治,若發現此人行徑不端,可自行論處。”李是弘斟酌片刻,開口道。
“此舉倒也合適……”李嵐麵帶思慮地輕點頭,“那該由誰去擔任此次督察?”
殿內的眾臣都四目相望,一時間不知該不該出言舉薦,有幾人開始在暗中小聲交談。
杜鴻全身都在蠢蠢欲動,暗暗抬眼看向呂士聞,似乎是想說什麽,但又不知能否開口。
呂士聞眼藏刀鋒地瞥向杜鴻,意思非常明確。
杜鴻渾身一抖,瞬間收起了心裏的想法。另一邊的張常侍也看見了呂士聞的告誡,眼觀鼻鼻觀心,不參與討論,全當什麽都不知。
王振湊近了小聲問道:“邵尚書可有人推薦?”
邵禛滿臉疑惑,心想:往常魏國公從不關心這種差遣之事,難道他有合適的人選推薦,想讓我附和兩句?
“魏國公有話隻管說……”
王振往長公主那邊使了個眼神,輕聲道:“上迴江州礦場案與修建江安渠論功行賞之時,他們便一同截下了調任文書,長公主還憋著火呢,咱們不如順水推舟……”
邵禛微一挑眉,知道魏國公說的人是誰了,真正調查江州礦場案的是宋侍郎的女兒宋靈淑,除她以外,沈行川升任為工部尚書,人已經在迴京的路上。
而這位長公主的親信在蘇州又捅出了潘家與沈家走私之事,他們更是不會同意長公主將宋靈淑帶入朝堂之上。
借由調查涼州馬瘟案指派使職,既能合長公主的心意,又不必擔心洛陽那邊趁機安插人至司牧監。
邵禛點頭應道:“我同意魏國公的提議。”
王振得到了讚同,神情舒展地大步上前道:“臣有推薦的督察人選,前戶部侍郎宋朝賦之女——宋靈淑,她在江州查抄了水神會的武器私造點,將意圖謀逆的張家一網打盡,又提出了江安渠擴修,解決了江州水患之危,是此次督察的不二人選。”
“臣附議。”邵禛緊接著出聲附和。
李嵐眼神一亮,笑容中帶著讚同之色,“確實如此,本宮也覺得她定能查明涼州兩地監牧之事……”
“殿下……她資曆尚淺……”呂是聞深深蹙眉。
李嵐臉上的笑意消失,語氣冷咧道:“曆經江州一案後,何來資曆淺……讓宋靈淑調查涼州兩地監牧,由黃洧協助治好馬瘟,眾卿可還有其他建議?”
“殿下,她隻是女子,如何使得,這讓那些及第登科的進士該如何自處。”張常侍焦急反駁。
這句話再說一次就顯得刻薄尖銳了,連呂士聞都皺起眉,撕破臉對誰都沒好處。
“哼!上迴你們也是這般言論,女子又如何,本宮向來大度,願意給天下所有人機會,他們若有此等才幹,將來也必會有加官進爵的那一日……”李嵐站起身,眼著怒意地掃視著這群各懷鬼胎的臣子們。
張常侍見呂士聞目光不悅,隻覺後背一涼。宋靈淑是女子一事呂相焉能不知,呂相都不再拿這事出來說自是認真考量過,他也是一時急昏頭了。
李是弘見場麵一時僵持住了,急忙站出來道:“此女確有洞察秋毫之才能,但……派一名女子去涼州危險重重,臣以為,應該再讓刑部派一人協同。”
王振立刻出聲道:“那便派刑部司郎中協同宋靈淑去往涼州。”
有李是弘讚同在前,其他人紛紛附議,連一直不發表使職調派意見的禦史大夫陳慶梁都開口附議。
張常侍一時呆在原地,好在臉皮夠厚,裝作沒事人一樣退下。
李嵐臉色舒緩下來,故意瞥了一眼呂士聞,“甚好……眾卿可還有異議?”
“臣……無異議。”呂士聞臉色微僵,退了迴去。
潘常新的事還未決定,如果他再強行阻止,恐後續再難轉寰。
李嵐笑意十足地宣布:“既如此,擬召吧……”
李嵐左右打量著兩人,又看向最末尾的潘常新忽地一笑,慢悠悠問道:“中書郞,他們都為你求情,本宮也不知該如何決斷。”
“朝廷律法在前,若是不顧眾卿反對依律判處,世人會說本宮過於嚴苛,你覺得本宮該如何結束此案……”
潘常新半垂著頭,神情憔悴不堪,滿頭青絲已經夾雜著縷縷銀發,此時袖中的手微微一抖,小步上前迴道:
“潘家違背朝廷定下的律令,本該依法處置,若因為臣的關係就此輕輕放過,那世間又還會有誰再遵守朝廷製定的律令……”
潘常新跪於殿內,揖首過頭頂,沉重道:“臣也是潘家人,該同罪論處!”
眾人聽後表情各異,王振暗暗冷笑地撇了撇嘴,這招以退為進確實有用,如果真這麽決斷,明日整個西京不知傳成什麽樣。
杜鴻震驚不已,急忙道:“求殿下網開一麵……中書郞對朝廷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此次是受潘家牽連,應該小懲大誡……”
張常侍也焦急地出聲附和,一看這情形,很快又有幾人站出來,吏部尚書吳起也站出來同意小懲大誡。
魏國公王振始終未動,眾人也知兩人恩怨,沒期待他會出來勸說。
呂士聞等眾人都說過一輪後,這才站出來道:“臣認為,對潘家該嚴厲懲誡,以儆效尤,但對中書郞應網開一麵。”
“臣附議……應對中書郞網開一麵。”李是弘也立刻迴道。
刑部尚書邵禛眼眸幽冷地看了一眼李是弘,朝前跨出兩步,迴稟道:“臣認為,小懲大誡的處罰不足以令百姓信服,他們隻會認為朝廷皆是官官相護,往後人人都試圖賄賂小官小吏以求庇護,那朝廷律法豈不成了笑話!”
“臣讚同邵尚書的話,就算不以同罪論處,也不能如此輕罰,否則底下的官吏必會爭相效仿,以權謀私,令朝局動蕩不安……”王振冷冷地看向幾位同僚,字字鏗鏘地反駁。
王振心裏清楚,這裏麵誰才是真正站自己這一邊的,誰又是想留下潘常新的人。
二人字裏行間都將幾位同僚的行為定義為互相包庇,對著兩位宰相也照樣敢直言不諱。
杜鴻與張常侍已經氣得臉色漲紅。
張常侍瞪著王振與邵禛便罵道:“中書郞與潘家何來賄賂一說?魏國公是想借機泄憤,清除異己吧……”
“昭昭之心,路人皆知!”杜鴻也憤憤附和。
王振聽兩人又提起這事,冷笑一聲,“究竟是誰在黨同伐異,二位心裏不清楚嗎?我是就事論事,可不像兩位,將舊事反複提起,徒惹人笑話!”
“好了……此事暫且停一停。”李嵐被幾人的爭吵擾得頭痛,輕閉著眼揉著太陽穴,“涼州司牧監的折子都看了吧,兩處馬場鬧瘟,一夜之間死了近三千匹馬,究竟是何原因引發……太仆寺查了幾日都尚未查明……”
吳起小步上前,立刻迴道:“臣認為,應該先將未得病的馬轉移到另一地,暫時封閉馬場,等查明原因了再將牧馬送迴。”
李嵐拿起剛剛的折子拍在桌上,不悅地皺眉道:“今早又有折子加急送來,轉移救治都無用,每日都有十幾匹馬相繼病死,形勢緊急,如果再無法查明原因……戰事一起,戰馬將嚴重緊缺。”
“眾卿可有合適人選舉薦?”
之前怒上心頭的張常侍瞬間啞然,快步迴了自己的位置,努力不讓自己被注意到。
一時之間,眾人都默不作聲,片刻後,呂士聞站了出來。
“臣有一個人選舉薦,東都留守府的左都押衙黃洧,他曾在先帝在世時,擔任過司牧監監正。那時的涼州也曾鬧過馬瘟,他憑借自身對牧馬的熟悉,救治了近五千匹染病的馬。”
黃洧?
王振內心一動,立刻想起了這是何人。
當年司牧監監正黃洧涉及了貪汙受賄,私下挑出涼州馬場中的優良戰馬,賣給了京中的達官顯貴。因著有多人為其作保,此事被推到了典牧署令的頭上。
也因如此,先帝不再信任他,很快就將他調至東都留守府,如今他又混上了左都押衙一職。
李嵐鳳眸幽暗,冷冷道:“若本宮沒記錯,此人秉性好貪,前科累累,如何信他能擔此重任?”
舉薦被否,呂士聞表情淡淡,默然退迴自己的位置。
“臣建議,可再派一位督察與他前去救治,若發現此人行徑不端,可自行論處。”李是弘斟酌片刻,開口道。
“此舉倒也合適……”李嵐麵帶思慮地輕點頭,“那該由誰去擔任此次督察?”
殿內的眾臣都四目相望,一時間不知該不該出言舉薦,有幾人開始在暗中小聲交談。
杜鴻全身都在蠢蠢欲動,暗暗抬眼看向呂士聞,似乎是想說什麽,但又不知能否開口。
呂士聞眼藏刀鋒地瞥向杜鴻,意思非常明確。
杜鴻渾身一抖,瞬間收起了心裏的想法。另一邊的張常侍也看見了呂士聞的告誡,眼觀鼻鼻觀心,不參與討論,全當什麽都不知。
王振湊近了小聲問道:“邵尚書可有人推薦?”
邵禛滿臉疑惑,心想:往常魏國公從不關心這種差遣之事,難道他有合適的人選推薦,想讓我附和兩句?
“魏國公有話隻管說……”
王振往長公主那邊使了個眼神,輕聲道:“上迴江州礦場案與修建江安渠論功行賞之時,他們便一同截下了調任文書,長公主還憋著火呢,咱們不如順水推舟……”
邵禛微一挑眉,知道魏國公說的人是誰了,真正調查江州礦場案的是宋侍郎的女兒宋靈淑,除她以外,沈行川升任為工部尚書,人已經在迴京的路上。
而這位長公主的親信在蘇州又捅出了潘家與沈家走私之事,他們更是不會同意長公主將宋靈淑帶入朝堂之上。
借由調查涼州馬瘟案指派使職,既能合長公主的心意,又不必擔心洛陽那邊趁機安插人至司牧監。
邵禛點頭應道:“我同意魏國公的提議。”
王振得到了讚同,神情舒展地大步上前道:“臣有推薦的督察人選,前戶部侍郎宋朝賦之女——宋靈淑,她在江州查抄了水神會的武器私造點,將意圖謀逆的張家一網打盡,又提出了江安渠擴修,解決了江州水患之危,是此次督察的不二人選。”
“臣附議。”邵禛緊接著出聲附和。
李嵐眼神一亮,笑容中帶著讚同之色,“確實如此,本宮也覺得她定能查明涼州兩地監牧之事……”
“殿下……她資曆尚淺……”呂是聞深深蹙眉。
李嵐臉上的笑意消失,語氣冷咧道:“曆經江州一案後,何來資曆淺……讓宋靈淑調查涼州兩地監牧,由黃洧協助治好馬瘟,眾卿可還有其他建議?”
“殿下,她隻是女子,如何使得,這讓那些及第登科的進士該如何自處。”張常侍焦急反駁。
這句話再說一次就顯得刻薄尖銳了,連呂士聞都皺起眉,撕破臉對誰都沒好處。
“哼!上迴你們也是這般言論,女子又如何,本宮向來大度,願意給天下所有人機會,他們若有此等才幹,將來也必會有加官進爵的那一日……”李嵐站起身,眼著怒意地掃視著這群各懷鬼胎的臣子們。
張常侍見呂士聞目光不悅,隻覺後背一涼。宋靈淑是女子一事呂相焉能不知,呂相都不再拿這事出來說自是認真考量過,他也是一時急昏頭了。
李是弘見場麵一時僵持住了,急忙站出來道:“此女確有洞察秋毫之才能,但……派一名女子去涼州危險重重,臣以為,應該再讓刑部派一人協同。”
王振立刻出聲道:“那便派刑部司郎中協同宋靈淑去往涼州。”
有李是弘讚同在前,其他人紛紛附議,連一直不發表使職調派意見的禦史大夫陳慶梁都開口附議。
張常侍一時呆在原地,好在臉皮夠厚,裝作沒事人一樣退下。
李嵐臉色舒緩下來,故意瞥了一眼呂士聞,“甚好……眾卿可還有異議?”
“臣……無異議。”呂士聞臉色微僵,退了迴去。
潘常新的事還未決定,如果他再強行阻止,恐後續再難轉寰。
李嵐笑意十足地宣布:“既如此,擬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