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過後,又恢複了平靜的日子,江州的雨水漸漸密集,河渠工事也幾近完工。
馮誌與馮彬兄弟倆也來河渠幫忙,整個江州城的百姓都在翹首以盼,等著河渠通流。
沈行川自上書西京後,每日都堅持來河渠,完全不理會袁魯的百般求情。
幾日後,宮裏的內侍帶著長公主詔書前來,袁魯被革除都水監之職,調往太原。
在一個陰雨綿綿的日子裏,河渠兩岸都圍滿了江州的百姓,連府衙的王刺史也帶著人來了,都在看著河渠通流的這一幕。
邱興帶著人在河渠口作最後的擴修,宋靈淑帶人在岩洞口準備開閘。
午時一至,閘道初開,大量水流湧入岩洞,洞內嘩嘩水聲不斷迴響,如雷霆轟然而至。
四周的百姓都在歡唿,一個多月的緊急擴修終於得見成效。
隨著水流越來越大,浩浩水流如同被巨口吞沒,聲震如雷。在洞口處凝神分辨,還能聽到洞內水流迴轉的聲響。
工部小吏騎快馬返迴,迴稟岩洞出水口的情況。
“水渠之水皆流入了允江,洞口一切正常,未有阻礙。”
“好!”沈行川大笑起身。
宋靈淑與邱興還不放心,又騎馬去了太夷山另一側,親眼見得滔濤水流流入允江峽穀,這才放下了心。
邱興望著這一幕有些怔神。
宋靈淑笑道:“往後到了枯水期,還得靠邱司使將剩下的工事完成了。”
因為時間緊迫,河渠口岸與第二段工事都是草草結束,但不影響引流的結果,隻是沒有修築完好。
邱興迴過神,笑容鬆快道:“這本就是我職責所在。”
“宋姑娘與沈侍郎準備何時迴京?”
宋靈淑想到要去蘇州的事,大致對邱興說了一遍。
“除此之外,沈侍郎也會再多留幾日,以觀其後。”
邱興對江南商會之事不太清楚,隻點頭應道:“那就祝宋姑娘此行順利。”
兩人邊走邊聊,又說起了遠在西京的楊珺如。
宋靈淑輕歎道:“珺如是想將楊司使的遺骨送迴江州,隻是事未竟,仇未報,這才拖至如今。”
邱興的臉上驟然帶出一抺憂愁,拱手道:“那宋姑娘迴到西京,可告知楊姑娘,我在江州等她送楊兄的遺骨迴來,親自為楊兄送葬。”
“好,我定會親自與她說。”宋靈淑笑著拱手迴應。
…
之後幾日裏,江州下遊的水位明顯下降,河渠引流非常成功。
劉內侍親自帶著詔書來江州,長公主為河渠命名為江安渠,並額外賞賜了所有參與擴修河渠的勞伇。
晚夜,江州全城慶賀,街上都掛上了燈籠,滿街林立的手玩吃食,夏青與賀蘭延跟著荀晉幾人都上街湊熱鬧。
劉內侍獨自站在樓內,遠眺著江州的萬千燈火,雙眼朦朦朧朧。
宋靈淑跟著傳話小廝上了樓,便看見了這一幕。
劉內侍是長公主身邊最信任的近侍,也是如今宮裏宮外最有權勢的人之一,居然也會有充滿鄉愁的一麵。
劉內侍見宋靈淑來了,瞬間綻開了慈祥的笑容,拈起手指指向樓外:“宋姑娘來江州已經兩月有餘,你看這江州城與西京有何不同?”
宋靈淑沒明白劉內侍話裏是否有深意,隻是看了一眼樓外的燈火闌珊,道:“雖比不上西京的繁華,但有煙火人間的溫情脈脈。”
這話確實是她心裏所想,江州重祭禮,每逢節日都會點燃煙火,街頭巷尾,舉家歡慶。
今日是因為江安河渠通流,長公主大舉賞賜,整個江州城都在為此慶賀。
西京雖然繁華,但卻實行宵禁,每年也隻有幾日會有燈火滿街,人流如梭的熱鬧之景。
“溫情脈脈一詞十分恰當!”劉內侍笑容滿麵,遂又感慨道:“咱家自小便去了西京,仿若記得家鄉也有朦朧的細雨,秀麗的山巒,還有溫情脈脈的萬千燈火。”
“那可巧了,劉內侍不如也下去體驗一番,不枉費這趟江州之行。”宋靈淑笑著勸道。
劉內侍微笑擺了擺手,“咱家這把老骨頭就算了,幾日的顛簸已經疲倦不堪,比不得這些年輕人了。”
“那劉內侍可要嚐嚐江州點心與糖果子,雖比不得西京的精致,倒也可口。”
劉內侍笑容頗有深意,道:“咱家倒是想嚐嚐蘇州的名點,聽說蘇州果點林立,各有千秋,出了蘇州便再也嚐不到。”
宋靈淑笑著拱手:“那我去蘇州給劉內侍帶些迴京,讓您老嚐嚐味道!”
“這可說好了,咱家在宮裏等著宋姑娘的點心。”
劉內侍言語親切,令她一時沒弄明白,長公主對於江南商會有何想法。
她決定主動提出,探一探口風,“我聽聞潘家今年冬季對江南商會行商權勢在必得…”
劉內侍立刻明白,笑容帶有深意,緩緩道:“給宋姑娘透露一個消息,朝中正在商議,增設鹽鐵司,歸於戶部下轄。”
宋靈淑挑眉,興趣十足,“可通過了?”
在上一世,是在齊王登基後的第五年才設立了鹽鐵司,也是歸於戶部管轄。
之前的鹽田分官田與私人鹽田,稅收也是由當地州府收取,其中賬目極難追查,所以當地多出貪腐之人。
沒想到江州私礦之事爆發,會促使鹽鐵使一職提前出現。
鹽鐵司雖歸於戶部,但鐵礦開采與鹽稅將設立獨立賬目,規範官方鹽田的開采與售賣,也會重新登記私人鹽田,另設稅收比例。
劉內侍道:“鹽鐵使已經選定人選了,隻是還有一些稅款收取的章程還未商議完。”
宋靈淑樂嗬道:“那鹽鐵司的設立基本完成了,這江州的礦場也有人接管。”
“除此之外,重要的是江南…”劉內侍話未盡,停頓片刻後才道:“等宋姑娘到蘇州時,想必鹽鐵使也該到了…”
蘇江與建州是商會的核心,此次蘇州品茶會,必然會有大小鹽商參與,也正是鹽鐵使亮相的大好時機。
宋靈淑悄悄問:“長公主可需要我做些什麽?”
“這潘家在建州勢力可不小,宋姑娘此行要多加小心。長公主隻說了,不可讓潘家長了野心…”
劉內侍目光犀利,輕笑道:“有些人以為靠上大山了,殊不知是棵將死的枯木…”
宋靈淑完全明白了劉內侍的意思,拱手道:“我明白了,隻是若無潘家牽製,那林家與許家…”
雖然她與許士元認識,但難保兩家聯姻會不會把持整個江南道,她也不知宮裏對於這事是如何看法。
劉內侍悠然開口道:“長公主聽聞林家之女與殷家之女才冠江南,欲招二女入宮侍奉。”
這個消息令她略感意外,上一世宮裏可沒招攬過江南道的幾個世家。這迴是想趁著打壓潘家之際,招攬兩家為皇商?
可惜了許家並無適齡女子,不然這是成為絲綢貢商的一個好機會。
劉內侍用尋常長輩的口吻關心道:“宋姑娘此行不必太冒險,長公主已經知道蔡邦與其背後之人,也不必急於一時,隻需斷了潘家念想便好。”
“我會小心的,劉內侍盡可放心,我定不會辜負長公主的重托!”宋靈淑拱手迴道。
…
五日後,江安河渠事畢,沈行川已經定下了迴京的日期。
宋靈淑很快就等來了許家的馬車。
許家管家入府衙拜見王雲禮,送來了蘇州有名的特產。
王雲禮轉手便賜給了府衙眾人,自己根本不留半分。
宋靈淑與各方打好招唿,將劉韶春母女托給桐柏山的人照料,帶上幾人與翟雲霽坐上前往蘇州的馬車。
孔敬與翟雲霽都是隻身前往,宋靈淑倒是帶了三人,獨占一輛馬車。
馮誌與馮彬兄弟倆也來河渠幫忙,整個江州城的百姓都在翹首以盼,等著河渠通流。
沈行川自上書西京後,每日都堅持來河渠,完全不理會袁魯的百般求情。
幾日後,宮裏的內侍帶著長公主詔書前來,袁魯被革除都水監之職,調往太原。
在一個陰雨綿綿的日子裏,河渠兩岸都圍滿了江州的百姓,連府衙的王刺史也帶著人來了,都在看著河渠通流的這一幕。
邱興帶著人在河渠口作最後的擴修,宋靈淑帶人在岩洞口準備開閘。
午時一至,閘道初開,大量水流湧入岩洞,洞內嘩嘩水聲不斷迴響,如雷霆轟然而至。
四周的百姓都在歡唿,一個多月的緊急擴修終於得見成效。
隨著水流越來越大,浩浩水流如同被巨口吞沒,聲震如雷。在洞口處凝神分辨,還能聽到洞內水流迴轉的聲響。
工部小吏騎快馬返迴,迴稟岩洞出水口的情況。
“水渠之水皆流入了允江,洞口一切正常,未有阻礙。”
“好!”沈行川大笑起身。
宋靈淑與邱興還不放心,又騎馬去了太夷山另一側,親眼見得滔濤水流流入允江峽穀,這才放下了心。
邱興望著這一幕有些怔神。
宋靈淑笑道:“往後到了枯水期,還得靠邱司使將剩下的工事完成了。”
因為時間緊迫,河渠口岸與第二段工事都是草草結束,但不影響引流的結果,隻是沒有修築完好。
邱興迴過神,笑容鬆快道:“這本就是我職責所在。”
“宋姑娘與沈侍郎準備何時迴京?”
宋靈淑想到要去蘇州的事,大致對邱興說了一遍。
“除此之外,沈侍郎也會再多留幾日,以觀其後。”
邱興對江南商會之事不太清楚,隻點頭應道:“那就祝宋姑娘此行順利。”
兩人邊走邊聊,又說起了遠在西京的楊珺如。
宋靈淑輕歎道:“珺如是想將楊司使的遺骨送迴江州,隻是事未竟,仇未報,這才拖至如今。”
邱興的臉上驟然帶出一抺憂愁,拱手道:“那宋姑娘迴到西京,可告知楊姑娘,我在江州等她送楊兄的遺骨迴來,親自為楊兄送葬。”
“好,我定會親自與她說。”宋靈淑笑著拱手迴應。
…
之後幾日裏,江州下遊的水位明顯下降,河渠引流非常成功。
劉內侍親自帶著詔書來江州,長公主為河渠命名為江安渠,並額外賞賜了所有參與擴修河渠的勞伇。
晚夜,江州全城慶賀,街上都掛上了燈籠,滿街林立的手玩吃食,夏青與賀蘭延跟著荀晉幾人都上街湊熱鬧。
劉內侍獨自站在樓內,遠眺著江州的萬千燈火,雙眼朦朦朧朧。
宋靈淑跟著傳話小廝上了樓,便看見了這一幕。
劉內侍是長公主身邊最信任的近侍,也是如今宮裏宮外最有權勢的人之一,居然也會有充滿鄉愁的一麵。
劉內侍見宋靈淑來了,瞬間綻開了慈祥的笑容,拈起手指指向樓外:“宋姑娘來江州已經兩月有餘,你看這江州城與西京有何不同?”
宋靈淑沒明白劉內侍話裏是否有深意,隻是看了一眼樓外的燈火闌珊,道:“雖比不上西京的繁華,但有煙火人間的溫情脈脈。”
這話確實是她心裏所想,江州重祭禮,每逢節日都會點燃煙火,街頭巷尾,舉家歡慶。
今日是因為江安河渠通流,長公主大舉賞賜,整個江州城都在為此慶賀。
西京雖然繁華,但卻實行宵禁,每年也隻有幾日會有燈火滿街,人流如梭的熱鬧之景。
“溫情脈脈一詞十分恰當!”劉內侍笑容滿麵,遂又感慨道:“咱家自小便去了西京,仿若記得家鄉也有朦朧的細雨,秀麗的山巒,還有溫情脈脈的萬千燈火。”
“那可巧了,劉內侍不如也下去體驗一番,不枉費這趟江州之行。”宋靈淑笑著勸道。
劉內侍微笑擺了擺手,“咱家這把老骨頭就算了,幾日的顛簸已經疲倦不堪,比不得這些年輕人了。”
“那劉內侍可要嚐嚐江州點心與糖果子,雖比不得西京的精致,倒也可口。”
劉內侍笑容頗有深意,道:“咱家倒是想嚐嚐蘇州的名點,聽說蘇州果點林立,各有千秋,出了蘇州便再也嚐不到。”
宋靈淑笑著拱手:“那我去蘇州給劉內侍帶些迴京,讓您老嚐嚐味道!”
“這可說好了,咱家在宮裏等著宋姑娘的點心。”
劉內侍言語親切,令她一時沒弄明白,長公主對於江南商會有何想法。
她決定主動提出,探一探口風,“我聽聞潘家今年冬季對江南商會行商權勢在必得…”
劉內侍立刻明白,笑容帶有深意,緩緩道:“給宋姑娘透露一個消息,朝中正在商議,增設鹽鐵司,歸於戶部下轄。”
宋靈淑挑眉,興趣十足,“可通過了?”
在上一世,是在齊王登基後的第五年才設立了鹽鐵司,也是歸於戶部管轄。
之前的鹽田分官田與私人鹽田,稅收也是由當地州府收取,其中賬目極難追查,所以當地多出貪腐之人。
沒想到江州私礦之事爆發,會促使鹽鐵使一職提前出現。
鹽鐵司雖歸於戶部,但鐵礦開采與鹽稅將設立獨立賬目,規範官方鹽田的開采與售賣,也會重新登記私人鹽田,另設稅收比例。
劉內侍道:“鹽鐵使已經選定人選了,隻是還有一些稅款收取的章程還未商議完。”
宋靈淑樂嗬道:“那鹽鐵司的設立基本完成了,這江州的礦場也有人接管。”
“除此之外,重要的是江南…”劉內侍話未盡,停頓片刻後才道:“等宋姑娘到蘇州時,想必鹽鐵使也該到了…”
蘇江與建州是商會的核心,此次蘇州品茶會,必然會有大小鹽商參與,也正是鹽鐵使亮相的大好時機。
宋靈淑悄悄問:“長公主可需要我做些什麽?”
“這潘家在建州勢力可不小,宋姑娘此行要多加小心。長公主隻說了,不可讓潘家長了野心…”
劉內侍目光犀利,輕笑道:“有些人以為靠上大山了,殊不知是棵將死的枯木…”
宋靈淑完全明白了劉內侍的意思,拱手道:“我明白了,隻是若無潘家牽製,那林家與許家…”
雖然她與許士元認識,但難保兩家聯姻會不會把持整個江南道,她也不知宮裏對於這事是如何看法。
劉內侍悠然開口道:“長公主聽聞林家之女與殷家之女才冠江南,欲招二女入宮侍奉。”
這個消息令她略感意外,上一世宮裏可沒招攬過江南道的幾個世家。這迴是想趁著打壓潘家之際,招攬兩家為皇商?
可惜了許家並無適齡女子,不然這是成為絲綢貢商的一個好機會。
劉內侍用尋常長輩的口吻關心道:“宋姑娘此行不必太冒險,長公主已經知道蔡邦與其背後之人,也不必急於一時,隻需斷了潘家念想便好。”
“我會小心的,劉內侍盡可放心,我定不會辜負長公主的重托!”宋靈淑拱手迴道。
…
五日後,江安河渠事畢,沈行川已經定下了迴京的日期。
宋靈淑很快就等來了許家的馬車。
許家管家入府衙拜見王雲禮,送來了蘇州有名的特產。
王雲禮轉手便賜給了府衙眾人,自己根本不留半分。
宋靈淑與各方打好招唿,將劉韶春母女托給桐柏山的人照料,帶上幾人與翟雲霽坐上前往蘇州的馬車。
孔敬與翟雲霽都是隻身前往,宋靈淑倒是帶了三人,獨占一輛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