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靈素聞言不由苦笑:“此事關係國本,貧道一方外之人實在是不好妄言,陛下還是應當多問問朝中大臣的意見。”


    趙佶聞言微微點頭:“道長說的是,倒是朕有些急切了。


    隻不過眼下朕的身體有恙,內部朝局不穩,外有敵軍進犯,朕其實之前就已經想著要把大位定下來。


    朕的時日無多,太子之位不可久懸不決,尤其是在這個內憂外患的艱難時刻。


    隻不過朝野上下並無一個一致的意見,各方爭論不休,所以才一時沒有決定由那個皇子入主東宮。


    今日聽了道長的話,朕也就下定決心了,幹脆退位禪讓,反正挑選太子後也是要把朝政交給太子的。”


    既然看到了苟命的機會,做出了決定,趙佶自然不會遲疑,天大地大,到底是自己的小命最大!


    正好唐國進犯的這檔子麻煩事,就交給將來要接自己位置的某一個兒子吧!


    反正自己退位之後也還是宋國的太上皇,依舊可以舒舒服服的搞自己的藝術創作,還擺脫了繁雜的朝務,清閑自在。


    隻不過趙佶內心還是有些遲疑和擔憂,到底還是有一些身為一國人皇的責任心,多少要考慮一下繼任者的處境和宋國的情況。


    “隻是沒有經過冊封太子監國執政的過度,直接從皇子成為皇帝,難免會生出一些動蕩,尤其實在唐國大舉進軍的這個關口,朕不免有些憂心未來的這位皇帝能夠鎮住大宋國的局勢。


    如果有先生教導協助未來的大宋皇帝,想必未來朝局應當無恙,朕也就可以放心了。”趙佶做出誠懇的表情對林靈素開口道。


    林靈素聞言有些為難,趙佶的意思林靈素當然明白,這是想讓自己和整個神霄道成為將來的宋國皇帝的翼助,幫助將來的皇帝穩定朝局,抵禦唐國的進攻。


    隻不過………………


    林靈素對著趙佶輕輕地搖了搖頭,開口道:“陛下的意思,貧道已然知曉,隻是實在不好應承。


    貧道方外之人,對於治國理政一概不知,神霄道的弟子也都是出世靜修的道士。


    貧道實在是怕將來有負重托,再說大宋將來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若是貧道貿然插足朝政,反而可能引起更大的風波,引發朝局不穩。”


    “道長說的是,是朕思慮不周了。”趙佶輕輕歎息一聲,點頭道。


    “不過,貧道雖然不能就此答應陛下的請求,但卻也有一二建議供陛下采納。”林靈素先是拒絕,之後,立刻又調轉話頭開口道。


    “道長,請試言之!”趙佶連忙開口詢問。


    “陛下所慮,不過是新皇初登大寶便麵臨內憂外患,一時捉襟見肘難以應對。


    朝中又無定海神針般能夠鎮壓波濤暗流的能人賢士。”林靈素不急不緩的開口道。


    “道長所言甚是,這正是朕所擔憂的。”趙佶深以為然的重重點頭。


    “臣等無能,不能替陛下分憂,罪該萬死。”蔡京立刻就躬身下拜請罪。


    “臣等無能。”鍾淵和韋太尉見到蔡京的反應,也是連忙下拜告罪。


    “好了,這不怪諸位愛卿,不必自責。”趙佶伸手輕揮安慰道。


    蔡京為人還是有些能力的,每次都能恰到好處的執行好自己的想法,滿足自己的需求,同時能夠穩定住朝局,平衡製約各方勢力。


    鍾淵和韋太尉也都是自己的心腹,對自己忠心耿耿。


    隻不過江山代有才人出,尋常的先天境界就能輕輕鬆鬆的活上一百多歲,朝堂上的臣子們無不是經過了無比激烈的競爭脫穎而出。


    代代輩出的人才入仕,都是一時俊傑,這些一代代大浪淘金脫穎而出的士子們,可不是輕易就能夠折服的。


    宋國太祖立國之時,為了爭取到儒家的支持,立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國策。


    不能安撫處理好這些朝堂上的士大夫,宋國的朝局就不可能穩定。


    “還請道長教我,當立哪位皇子為帝。”趙佶安撫蔡京等人之後,又向林靈素繼續詢問道。


    林靈素聞言卻是搖了搖頭:“陛下心裏或者已經有了比較偏向的人選,不過貧道鬥膽勸陛下,此事還是要詢問兩位高賢的意見,最後憑借兩位高賢的意見做出決定。”


    趙佶聞言微微一愣,林靈素的意思是讓這兩個他口中的高人成為宋國的下一任皇帝的支柱棟梁?


    “不知道長所言的這兩位高賢是?…………”趙佶皺起眉頭,微微有些疑惑的開口猜測:“莫不成其中之一是武當山上的張真人?”


    如果有這位天下天僅有的是位聖人之一的道門聖人站台,自然是能夠鎮壓一切的風波暗流。


    林靈素微微一怔,然後啞然一笑,輕輕搖頭:“張真人向來是不理會人間俗事的。”


    “道長說的是!”趙佶也是搖頭失笑。


    “貧道所言的兩位高賢,卻是紫陽先生文公朱熹,和文正公範仲淹先生。”


    “是這兩位?!”趙佶聞言恍然大悟。


    確實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這兩位都已經基本是隱居世外,不問世事的狀態了。


    但他們的影響力在宋國確實都是首屈一指的。


    紫陽先生朱熹,儒家理學集大成者,儒門亞聖。


    宋國朝野上儒家士子多為理學門徒,皆奉朱子為宗,朝堂上多半儒家士子都要稱唿一句老師,學術影響力巨大,無人能及。


    雖然向來不涉足朝政,但他要說一句話,滿朝士子多半是不會反對的。


    不過其早已避世隱居,結廬於山野之間。


    而範仲淹自早年慶曆新政失敗之後,輾轉於宋國各州府之間治理一方。


    80歲時辭官退隱,迴到自己的家鄉結廬而居,探求破虛超脫的至境。


    範仲淹可謂允文允武,不止在政治改革上有自己的想法、作為,軍事策略上也是一位經世之才。


    曾經前往西北前線,鎮守邊境,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兼知延州,範仲淹到任後采取“積極防禦、屯田久守”的方針,使西北軍事防務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邊境局勢大為改觀,使得宋國邊軍真正的能夠抵擋住唐國一票華麗璀璨的名將陣容帶來的巨大壓力,最終雙方議和,西北邊疆得以重現和平。


    名將狄青也是得到範仲淹的點撥教導和提拔,才得以短時間內崛起。


    不單單是狄青,宋國許多的名將鬥受到過範仲淹的提拔和維護,畢竟宋國重文輕武,像範仲淹這樣真正賞識重用武將的文臣可不多見。


    可以說不論是文臣不論是文臣這邊,還是武將這邊,範仲淹都是一位有著巨大影響力的人物。


    “如果能夠得到這兩位高賢的支持,國內的朝局當是穩如泰山。”趙佶眼神微亮,開口道。


    “隻不過朱熹先生倒也還好,可以請其講學的名義相邀。


    可是範文正公…………”蔡京有些疑慮的開口道。


    “是呀,範文正公那裏……”趙佶也是反應過來。


    像範仲淹當初那種情況,自請諡號退出朝堂的情況,基本上也就是等同於宣布此生,不會再踏入朝堂政局了。


    諡號一般是死了之後,朝廷冊封給功勞出眾的文臣武將,不過這個世界的高手都能活上個三五百年。


    而能夠自請諡號的,無不是真正的大佬。


    這些大佬到了一定的年紀,對於朝堂政局沒有自己的目標,或者說是完成了自己的目標,沒有其他追求了,又或許極為失意之後就會提前自清諡號,辭官歸鄉,相當於宣告我和朝廷沒有任何關係了,以後大家兩不相幹。


    有這種資格的,自己無不得是非常德高望重,且修為高深,能力出眾。


    一般的人別說這個資格了,估計到一定程度就會被後來者給踢出朝堂了,根本就沒這個機會,這就是所謂的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不過像範仲淹這種足以千古留名的人物,真要想繼續在官場上實現自己的抱負,那是真的能一直做官做下去,後來者基本不可能撼動他的地位,這種前浪可就不是一般的後浪能夠撼動得了啦!


    所以也是一種潛規則,基本上到了一定的歲數之後,先人就會退下去,把位置留出來,讓給後代的人才。


    自己也可以留出時間去追求更高的境界,說不定境界突破又能多活幾百年了,甚至能突破破虛超脫自己,永遠逍遙。


    當然能在官場高位上一直坐到這個年紀的無不是絕對的牛人,能夠鎮壓絕大多數其他同時代人物的存在。


    不過範仲淹就年歲來說,請退的年紀其實是屬於相當早的了,天人境五百年的壽元,隻八十歲出頭就選擇辭官退隱了,大抵還是有一些不能施展抱負的失意在心中。


    不過不管怎麽樣,在曆史上自請諡號之後,這些人傑基本上都是不會再出仕為官的了。


    所以趙佶君臣會擔心請不動早已隱居的範仲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道神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玄心墨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玄心墨穀並收藏武道神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