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聽到鳩摩涅鮮明態度的話,眉頭微擰,對鳩摩涅出言道:“大僧的心誌,吾已盡知。
隻是大僧可聽過一句話:人必自助,後天助之。
大僧欲以一己之力,庇佑西域黎民,卻是未必應該。”
李若虛也是連連點頭:“正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永遠在蔭庇之下的樹,是永遠長成不了參天的大樹的。
如若沒有自強不息的心氣,所謂的安定或許反而是是禍非福。
不知大師可曾聽聞儒聖孟子之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李若虛也是瘋狂的開動腦子,意圖論證鳩摩涅的想法的不合適之處。
鳩摩涅聞言微微思慮,頷首歎氣道:“確實是如此道理。
隻是西域之地的情況特殊,風沙千裏,諸國依綠洲水脈而存,相聚甚遠,難以形成一個整體,抵禦外辱,鎮壓兇邪。”
“這樣吧,貧僧與大僧講一講自周以來炎黃九州的曆史。”道衍靜靜聽完鳩摩涅的話,悠然出言道。
“願聞其詳。”鳩摩涅也是做出洗耳恭聽的姿態。
一身黑衣的道衍點了點頭,開口道:“春秋戰國,諸國交相攻伐,爭戰不休。
然有諸子百家爭鳴,八聖並立。
儒、道、兵、法、墨、名陰陽、縱橫……聖賢不斷。
漢伐匈奴,綿延千百年。卻有無數人傑脫穎而出,聖賢不斷,天漢橫壓天下。
晉國無能,致使天下動蕩,五胡亂華,數百年紛爭不停。卻也有了當今之世四聖,人傑輩出。”
鳩摩涅聽完道衍一番話,眉頭緊緊皺起:“大師的意思是爭鬥反而能夠催生輝煌璀璨?”麵色卻是有些不虞。
“不,不是爭鬥,是苦難。
是千百年來對苦難的克服,對抗苦難的決心意誌,才催生了炎黃一脈的偉大和璀璨。
一如佛祖成道,渡過諸多劫難。”道衍搖了搖頭,輕聲而幽遠的開口道。
“苦難?!”鳩摩涅眼中光芒明滅不定,周身也是微微散發出一縷宏大浩瀚的氣息。
“可是究竟該如何行事?”鳩摩涅似是在問李若虛和道衍,又似乎在問自己。
道衍冷冷一笑:“最直接的辦法,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如同狼群中隻有最強大的擊敗其他所有成員的狼,才能夠成為狼王,統領狼群走上更高的地方。
讓他們自己在廝殺,爭鬥,在過程之中成長,壯大自身。
挑戰強者,活下來的自然就是強大充滿鬥誌的。”
李若虛聞言眼角微跳,這真是出家的僧人能說出來的話?太兇殘了吧。
鳩摩涅也是臉色十分古怪的望著道衍,搖了搖頭,似乎有些驚詫:“如此行事,豈不是太過殘酷,實在有違我佛宗旨。”
道衍淡然一笑:“大僧可知佛祖割肉喂鷹的典故?”
鳩摩涅有些摸不著頭腦:“自然知曉,此正彰顯我佛慈悲,普渡眾生。”
“為何釋迦佛祖既然救下兔子,又要割肉喂鷹?對自己就不殘酷了?”
“此是佛祖感飛鷹饑餓,舍我成道,所以為眾生平等。”
“飛鷹食兔,乃是自然規律,佛祖悲憫兔子,驅趕飛鷹。
但飛鷹抓不到兔子,自己就要挨餓。
是以佛祖割肉喂鷹,舍去自己的肉為代價,以全天地眾生。
大僧欲要改換天地,焉有不付出代價承擔罪業的道理。”道衍臉上似是看好戲的神情,微微笑著。
鳩摩涅微微張嘴,欲言又止。
李若虛也是微微咋舌,雖然覺得道衍再忽悠人,但確實說的有道理。
良久之後,鳩摩涅歎了口氣:“道衍大師所言並非沒有道理,隻是如此實非小僧所願。
小僧恐不能憑借如此行事成就佛果。”
“我覺得吧,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有道是授人以魚隻救一時之急,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李若虛念頭微轉間,卻是心中有所觸動,也是擔心鳩摩涅還是不肯放棄釋迦舍利,頓而出言道:“真正能夠救自己的隻有自己。
我想,佛渡有緣人,應當是人有自渡之心,佛方能渡之。”
鳩摩涅聞言一愣,躬身朝李若虛一拜道:“施主佛性深厚,有大智慧。還請指教小僧如何施為?”
李若虛連忙側過身子,開口道:“在下實當不起大師之禮。
要在下說的話,那便是一傳十,十傳百的辦法。
先聖孔子收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而後有儒家兼濟天下。”
不知怎的,李若虛心中突然冒出這麽一句話:
從來就沒有什麽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鳩摩涅聞言目光一亮,朝李若虛又行一禮:“多謝施主指點。”
李若虛待要閃開,卻覺一瞬間身形難以動彈,隻得受了鳩摩涅這一禮。
“那關於釋迦舍利?”李若虛試探著問向鳩摩涅道。
鳩摩涅心中對前路明晰,心情暢快之下目露笑意道:“聽聞兩位一席話後小僧恍然開悟。
明了佛祖舍利實非小僧所求救世之良藥。
既然李施主受聖人之命,取之有大用處,便自取之。”
“多謝大師成全。”李若虛聞言卻是大喜過望,當即出聲道。
“不要高興得太早了,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釋迦舍利乃是聖人遺寶,有莫測之威能玄妙,暗中不知有多少人窺視。
供奉在安西都護府內,沒有人能打主意,可到了你這個先天境的小子手裏,你猜別人會不會起心思。
別的不說,密宗上下,想要從釋迦舍利參悟出聖人之道的高僧難道就少了?”卻是黑衣的道衍和尚出言給李若虛潑了盆涼水。
李若虛臉色頓時一垮,是呀,釋迦牟尼佛聖人遺留的舍利,絕對是舉世罕見的重寶,拿在小小的先天武者手裏,怎麽可能不起心思?
就算自己手持金箍和劍意字帖,可都是有次數限製的,如果來的人數波次太多,那自己顯然是要撲街的。
“如此確實是個麻煩,不如便由小僧送李施主一程,小僧也正好親身遊走一趟西域諸國。”鳩摩涅見道衍和尚目光一直撇向自己,微微一笑開口道。
“那就太謝謝大師了。”李若虛聞言大喜,畢竟鳩摩涅可是相當於破虛境的大高手,有其隨行,這一路就無憂了。
隻是大僧可聽過一句話:人必自助,後天助之。
大僧欲以一己之力,庇佑西域黎民,卻是未必應該。”
李若虛也是連連點頭:“正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永遠在蔭庇之下的樹,是永遠長成不了參天的大樹的。
如若沒有自強不息的心氣,所謂的安定或許反而是是禍非福。
不知大師可曾聽聞儒聖孟子之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李若虛也是瘋狂的開動腦子,意圖論證鳩摩涅的想法的不合適之處。
鳩摩涅聞言微微思慮,頷首歎氣道:“確實是如此道理。
隻是西域之地的情況特殊,風沙千裏,諸國依綠洲水脈而存,相聚甚遠,難以形成一個整體,抵禦外辱,鎮壓兇邪。”
“這樣吧,貧僧與大僧講一講自周以來炎黃九州的曆史。”道衍靜靜聽完鳩摩涅的話,悠然出言道。
“願聞其詳。”鳩摩涅也是做出洗耳恭聽的姿態。
一身黑衣的道衍點了點頭,開口道:“春秋戰國,諸國交相攻伐,爭戰不休。
然有諸子百家爭鳴,八聖並立。
儒、道、兵、法、墨、名陰陽、縱橫……聖賢不斷。
漢伐匈奴,綿延千百年。卻有無數人傑脫穎而出,聖賢不斷,天漢橫壓天下。
晉國無能,致使天下動蕩,五胡亂華,數百年紛爭不停。卻也有了當今之世四聖,人傑輩出。”
鳩摩涅聽完道衍一番話,眉頭緊緊皺起:“大師的意思是爭鬥反而能夠催生輝煌璀璨?”麵色卻是有些不虞。
“不,不是爭鬥,是苦難。
是千百年來對苦難的克服,對抗苦難的決心意誌,才催生了炎黃一脈的偉大和璀璨。
一如佛祖成道,渡過諸多劫難。”道衍搖了搖頭,輕聲而幽遠的開口道。
“苦難?!”鳩摩涅眼中光芒明滅不定,周身也是微微散發出一縷宏大浩瀚的氣息。
“可是究竟該如何行事?”鳩摩涅似是在問李若虛和道衍,又似乎在問自己。
道衍冷冷一笑:“最直接的辦法,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如同狼群中隻有最強大的擊敗其他所有成員的狼,才能夠成為狼王,統領狼群走上更高的地方。
讓他們自己在廝殺,爭鬥,在過程之中成長,壯大自身。
挑戰強者,活下來的自然就是強大充滿鬥誌的。”
李若虛聞言眼角微跳,這真是出家的僧人能說出來的話?太兇殘了吧。
鳩摩涅也是臉色十分古怪的望著道衍,搖了搖頭,似乎有些驚詫:“如此行事,豈不是太過殘酷,實在有違我佛宗旨。”
道衍淡然一笑:“大僧可知佛祖割肉喂鷹的典故?”
鳩摩涅有些摸不著頭腦:“自然知曉,此正彰顯我佛慈悲,普渡眾生。”
“為何釋迦佛祖既然救下兔子,又要割肉喂鷹?對自己就不殘酷了?”
“此是佛祖感飛鷹饑餓,舍我成道,所以為眾生平等。”
“飛鷹食兔,乃是自然規律,佛祖悲憫兔子,驅趕飛鷹。
但飛鷹抓不到兔子,自己就要挨餓。
是以佛祖割肉喂鷹,舍去自己的肉為代價,以全天地眾生。
大僧欲要改換天地,焉有不付出代價承擔罪業的道理。”道衍臉上似是看好戲的神情,微微笑著。
鳩摩涅微微張嘴,欲言又止。
李若虛也是微微咋舌,雖然覺得道衍再忽悠人,但確實說的有道理。
良久之後,鳩摩涅歎了口氣:“道衍大師所言並非沒有道理,隻是如此實非小僧所願。
小僧恐不能憑借如此行事成就佛果。”
“我覺得吧,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有道是授人以魚隻救一時之急,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李若虛念頭微轉間,卻是心中有所觸動,也是擔心鳩摩涅還是不肯放棄釋迦舍利,頓而出言道:“真正能夠救自己的隻有自己。
我想,佛渡有緣人,應當是人有自渡之心,佛方能渡之。”
鳩摩涅聞言一愣,躬身朝李若虛一拜道:“施主佛性深厚,有大智慧。還請指教小僧如何施為?”
李若虛連忙側過身子,開口道:“在下實當不起大師之禮。
要在下說的話,那便是一傳十,十傳百的辦法。
先聖孔子收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而後有儒家兼濟天下。”
不知怎的,李若虛心中突然冒出這麽一句話:
從來就沒有什麽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鳩摩涅聞言目光一亮,朝李若虛又行一禮:“多謝施主指點。”
李若虛待要閃開,卻覺一瞬間身形難以動彈,隻得受了鳩摩涅這一禮。
“那關於釋迦舍利?”李若虛試探著問向鳩摩涅道。
鳩摩涅心中對前路明晰,心情暢快之下目露笑意道:“聽聞兩位一席話後小僧恍然開悟。
明了佛祖舍利實非小僧所求救世之良藥。
既然李施主受聖人之命,取之有大用處,便自取之。”
“多謝大師成全。”李若虛聞言卻是大喜過望,當即出聲道。
“不要高興得太早了,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釋迦舍利乃是聖人遺寶,有莫測之威能玄妙,暗中不知有多少人窺視。
供奉在安西都護府內,沒有人能打主意,可到了你這個先天境的小子手裏,你猜別人會不會起心思。
別的不說,密宗上下,想要從釋迦舍利參悟出聖人之道的高僧難道就少了?”卻是黑衣的道衍和尚出言給李若虛潑了盆涼水。
李若虛臉色頓時一垮,是呀,釋迦牟尼佛聖人遺留的舍利,絕對是舉世罕見的重寶,拿在小小的先天武者手裏,怎麽可能不起心思?
就算自己手持金箍和劍意字帖,可都是有次數限製的,如果來的人數波次太多,那自己顯然是要撲街的。
“如此確實是個麻煩,不如便由小僧送李施主一程,小僧也正好親身遊走一趟西域諸國。”鳩摩涅見道衍和尚目光一直撇向自己,微微一笑開口道。
“那就太謝謝大師了。”李若虛聞言大喜,畢竟鳩摩涅可是相當於破虛境的大高手,有其隨行,這一路就無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