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落下,葉小楓目光愈加清亮,他直視悟清長老的眼睛,聲音朗朗,清晰的問道:“前輩,若給你一個選擇的機會,你選擇做屠夫還是做佛僧?選擇做將軍還是不做?”
悟清長老微怔,陷入深思,叩問自己的內心。
如果換做他是兩則故事中的主人公,他會如何做?站在他的角度看,無疑應該做屠夫,因為屠夫入了西方極樂世界,那是所有的僧人的向往之地。
但是,如果他成為屠夫的話,意味著他要殺生,日宰牛羊過百,以數不清的生靈性命換取進入西方極樂世界的機會,這樣的機會,值得麽?
當然值得,多少人欲入西方極樂世界而不得,這樣一個絕佳的機會擺在眼前,有人會拒絕麽?
但在悟清長老的心底,他並不願意成為屠夫。
佛陀,怎能因為一己之私,加害萬千生靈!
所以,即便這樣一個機會擺在眼前,悟清長老也斷然不會選擇成為屠夫,不會入西方極樂世界。
同理,如果他是佛僧的話,他已經知道自己的結局將會是被佛陀貶入阿鼻地獄,那他還願意信奉佛陀甘願度化怨靈麽?徒做他人嫁衣,他會甘心?
常人當然不甘心,悟清長老同樣如此。
但他願意成為佛僧,度化萬千怨靈,即便等待他的去處是阿鼻地獄,他依舊不會有半分退縮。
佛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如果悟清長老站在大將軍的角度,知曉了大將軍的淒涼結局,悟清長老還願意征戰四方麽?
在這個問題上,悟清長老糾結了很久,並非為難於大將軍的淒涼結局,而是為難於如何麵對整個世界的敵視,大將軍孤身一人,受到所有人的詰責,縱然大將軍是對的,又能如何?
當世人皆以為大將軍是惡人的時候,大將軍究竟是不是惡人,似乎已經不重要了。
世人的眼裏,認為大將軍是一位惡人,那麽,大將軍無疑就是惡人,蓋棺定論,理應如此。
一人之善,如何抵擋萬人之惡?
一人言語,如何辯駁萬人定罪?
或許,大將軍本就不該出現,他的出現,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一個不被世人理解的錯誤。
“聽聞葉少俠此番言語,老衲感慨良多。”悟醒長老收起笑容,麵色嚴謹道,“老衲願做佛僧,度化萬千冤魂,縱然萬劫不複,亦無怨言,至於那屠夫,還是讓他人去做吧,不合老衲本心。”
“前輩大義。”葉小楓拱手一笑,“這般說來,前輩也覺得這兩則故事,結局有所不妥嘍。”
“是對是錯,老衲也說不準,老衲鑽研經書數十年,自覺精通其義,凡事都能說出一番道理。”
悟醒長老頓了頓,話語一轉,道:“但是,如果經書中的故事,真實的發生在老衲身上的話,老衲並不會遵循佛經中的教導,甚至有可能相悖而行,做出忤逆佛經教義的選擇。”
善惡是非,遠沒有那般涇渭分明,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很難一概而論。有些故事,站在外人的角度,或許會覺得書中的教導正確無誤,可當你親身經曆的時候,卻是大錯特錯。
道理誰都懂,能不能做到,那是另外一迴事。
就如佛經中的故事,明明白白的告訴你,屠夫是對的,佛僧是錯的,這是無數人得出的真知。
但是,這樣的是非觀,你即便承認它,卻未必會去踐行,反而會做一些“錯誤”事情。
明知是錯,卻義無反顧。
道理與現實,就是這般的令人矛盾,真正嚴格遵循書中的道理的人,並不多見,乃至罕見。
“前輩,書中的東西,未必就是真的,我的一位姐姐告訴我,盡信書不如無書,不必拘泥於書中的道理,按自己的本心走即可。”葉小楓笑道。
這是雲惜春教導他的道理。
“善哉善哉,葉少俠此言甚是有理,盡信書不如無書,倒是老衲執著了。”悟清長老苦笑道。
他糾結於書中道理,反而落了下乘。
書中的道理,不都是人寫出來的,寫出道理的人,也不是佛陀,帶著自己的主觀意願。
所以,寫書人的道理,也有可能是錯的。
同樣是人,他何必聽從寫書人的道理,自當有自己的道理,後人之見,猶勝前人。
一位圓字輩少林弟子走入戒律堂,端來簡單的飯食,兩個白膜,一碟鹹菜,一碗南瓜小米粥。
“好香啊。”
葉小楓鼻子微動,嗅到空氣中彌漫出的屬於南瓜的香甜味兒,讚歎一聲,腹中餓的咕咕叫。
“當然,這可是新磨的白麵,剛摘的南瓜,異常的新鮮,寺內僧眾,少說也能喝兩大碗南瓜小米粥,俺飯量比他們大,能吃三大碗呢!”那位圓字輩少林弟子聽到葉小楓的讚歎,頓時喜上眉梢,拍著胸脯驕傲的說道。
“哦?飯量這麽大啊!那圓通能吃多少?”葉小楓好奇的問道。
“圓通師兄……俺說不清楚,他的飯量都是按桶算的,俺比不過。”那位弟子耿直道。
“按桶……”葉小楓啞然失笑,念及圓通的過人飯量,卻也不覺得驚訝。
望及僅有的一碗南瓜小米粥,葉小楓咂咂嘴,拍了拍餓扁的肚子,道:“前輩,晚輩腹中饑餓,先行告辭,有空再來向前輩討教。”
言罷,他便轉身走向門外。
“葉少俠,老衲有個問題,想聽一下你的答案。”悟清長老兀地開口,叫停葉小楓的腳步。
“前輩請說。”
“如若你是那位大將軍,你會如何做?”悟清長老問道,大將軍之事,竟他極為的糾結。
“晚輩認為,大將軍沒有錯,所以,晚輩會像大將軍一樣,做他本該做的事情,隻不過……”
“隻不過什麽?”悟清長老追問道。
“隻不過,晚輩的對錯,不需要他人評判,如若晚輩是大將軍,遭遇舉世敵視的話。”
葉小楓神色忽地堅定下來,擲地有聲道:“願摘腰下劍,斬盡世人惡。”
他不會像大將軍那般束手就擒,他堅信自己做了對的事,錯的人是世人。
善惡無邊際,但他的善惡,卻有原則。
這份原則,不會因為敵對的人的多少而改變。
世人不悔悟怎麽辦?
一劍斬之!以正視聽。
唯有謹守本心,方才不負人間一行。
葉小楓離去,空蕩蕩的戒律堂內,悟清長老沉吟許久,一字一句迴想著葉小楓的話語,竟是自愧不如。“葉少俠心性堅韌,縱然舉世皆敵,亦不改其心,這份魄力,舉世難覓,我,不如他,沒有這忤逆眾生、忤逆佛陀的勇氣。”
悟清長老微怔,陷入深思,叩問自己的內心。
如果換做他是兩則故事中的主人公,他會如何做?站在他的角度看,無疑應該做屠夫,因為屠夫入了西方極樂世界,那是所有的僧人的向往之地。
但是,如果他成為屠夫的話,意味著他要殺生,日宰牛羊過百,以數不清的生靈性命換取進入西方極樂世界的機會,這樣的機會,值得麽?
當然值得,多少人欲入西方極樂世界而不得,這樣一個絕佳的機會擺在眼前,有人會拒絕麽?
但在悟清長老的心底,他並不願意成為屠夫。
佛陀,怎能因為一己之私,加害萬千生靈!
所以,即便這樣一個機會擺在眼前,悟清長老也斷然不會選擇成為屠夫,不會入西方極樂世界。
同理,如果他是佛僧的話,他已經知道自己的結局將會是被佛陀貶入阿鼻地獄,那他還願意信奉佛陀甘願度化怨靈麽?徒做他人嫁衣,他會甘心?
常人當然不甘心,悟清長老同樣如此。
但他願意成為佛僧,度化萬千怨靈,即便等待他的去處是阿鼻地獄,他依舊不會有半分退縮。
佛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如果悟清長老站在大將軍的角度,知曉了大將軍的淒涼結局,悟清長老還願意征戰四方麽?
在這個問題上,悟清長老糾結了很久,並非為難於大將軍的淒涼結局,而是為難於如何麵對整個世界的敵視,大將軍孤身一人,受到所有人的詰責,縱然大將軍是對的,又能如何?
當世人皆以為大將軍是惡人的時候,大將軍究竟是不是惡人,似乎已經不重要了。
世人的眼裏,認為大將軍是一位惡人,那麽,大將軍無疑就是惡人,蓋棺定論,理應如此。
一人之善,如何抵擋萬人之惡?
一人言語,如何辯駁萬人定罪?
或許,大將軍本就不該出現,他的出現,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一個不被世人理解的錯誤。
“聽聞葉少俠此番言語,老衲感慨良多。”悟醒長老收起笑容,麵色嚴謹道,“老衲願做佛僧,度化萬千冤魂,縱然萬劫不複,亦無怨言,至於那屠夫,還是讓他人去做吧,不合老衲本心。”
“前輩大義。”葉小楓拱手一笑,“這般說來,前輩也覺得這兩則故事,結局有所不妥嘍。”
“是對是錯,老衲也說不準,老衲鑽研經書數十年,自覺精通其義,凡事都能說出一番道理。”
悟醒長老頓了頓,話語一轉,道:“但是,如果經書中的故事,真實的發生在老衲身上的話,老衲並不會遵循佛經中的教導,甚至有可能相悖而行,做出忤逆佛經教義的選擇。”
善惡是非,遠沒有那般涇渭分明,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很難一概而論。有些故事,站在外人的角度,或許會覺得書中的教導正確無誤,可當你親身經曆的時候,卻是大錯特錯。
道理誰都懂,能不能做到,那是另外一迴事。
就如佛經中的故事,明明白白的告訴你,屠夫是對的,佛僧是錯的,這是無數人得出的真知。
但是,這樣的是非觀,你即便承認它,卻未必會去踐行,反而會做一些“錯誤”事情。
明知是錯,卻義無反顧。
道理與現實,就是這般的令人矛盾,真正嚴格遵循書中的道理的人,並不多見,乃至罕見。
“前輩,書中的東西,未必就是真的,我的一位姐姐告訴我,盡信書不如無書,不必拘泥於書中的道理,按自己的本心走即可。”葉小楓笑道。
這是雲惜春教導他的道理。
“善哉善哉,葉少俠此言甚是有理,盡信書不如無書,倒是老衲執著了。”悟清長老苦笑道。
他糾結於書中道理,反而落了下乘。
書中的道理,不都是人寫出來的,寫出道理的人,也不是佛陀,帶著自己的主觀意願。
所以,寫書人的道理,也有可能是錯的。
同樣是人,他何必聽從寫書人的道理,自當有自己的道理,後人之見,猶勝前人。
一位圓字輩少林弟子走入戒律堂,端來簡單的飯食,兩個白膜,一碟鹹菜,一碗南瓜小米粥。
“好香啊。”
葉小楓鼻子微動,嗅到空氣中彌漫出的屬於南瓜的香甜味兒,讚歎一聲,腹中餓的咕咕叫。
“當然,這可是新磨的白麵,剛摘的南瓜,異常的新鮮,寺內僧眾,少說也能喝兩大碗南瓜小米粥,俺飯量比他們大,能吃三大碗呢!”那位圓字輩少林弟子聽到葉小楓的讚歎,頓時喜上眉梢,拍著胸脯驕傲的說道。
“哦?飯量這麽大啊!那圓通能吃多少?”葉小楓好奇的問道。
“圓通師兄……俺說不清楚,他的飯量都是按桶算的,俺比不過。”那位弟子耿直道。
“按桶……”葉小楓啞然失笑,念及圓通的過人飯量,卻也不覺得驚訝。
望及僅有的一碗南瓜小米粥,葉小楓咂咂嘴,拍了拍餓扁的肚子,道:“前輩,晚輩腹中饑餓,先行告辭,有空再來向前輩討教。”
言罷,他便轉身走向門外。
“葉少俠,老衲有個問題,想聽一下你的答案。”悟清長老兀地開口,叫停葉小楓的腳步。
“前輩請說。”
“如若你是那位大將軍,你會如何做?”悟清長老問道,大將軍之事,竟他極為的糾結。
“晚輩認為,大將軍沒有錯,所以,晚輩會像大將軍一樣,做他本該做的事情,隻不過……”
“隻不過什麽?”悟清長老追問道。
“隻不過,晚輩的對錯,不需要他人評判,如若晚輩是大將軍,遭遇舉世敵視的話。”
葉小楓神色忽地堅定下來,擲地有聲道:“願摘腰下劍,斬盡世人惡。”
他不會像大將軍那般束手就擒,他堅信自己做了對的事,錯的人是世人。
善惡無邊際,但他的善惡,卻有原則。
這份原則,不會因為敵對的人的多少而改變。
世人不悔悟怎麽辦?
一劍斬之!以正視聽。
唯有謹守本心,方才不負人間一行。
葉小楓離去,空蕩蕩的戒律堂內,悟清長老沉吟許久,一字一句迴想著葉小楓的話語,竟是自愧不如。“葉少俠心性堅韌,縱然舉世皆敵,亦不改其心,這份魄力,舉世難覓,我,不如他,沒有這忤逆眾生、忤逆佛陀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