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無巨細,葉小楓娓娓道來,聽的悟清長老、玄海方丈皺緊眉頭,認真思付其中緣由。


    “或許,那女子並非自願與圓鈍通奸,而是受到了圓鈍的脅迫,為了保命,不得已之下,才屈服於圓通的淫威,葉少俠撞破他二人之事,又給了那女子一個為夫報仇的機會,那女子自知不是圓鈍對手,若是與圓鈍聯手對付少俠,日後定然沒有報仇的機會,於是,那女子劍走偏鋒,偷襲於圓鈍。”


    玄海方丈分析道,與真相八九不離十。


    “那女子拚卻自身性命,也要為丈夫報仇,倒也算的上貞烈之人。”悟清長老評價道。


    這一句評價,很不貼合實際,扈三娘常常在洛陽城偷漢子,遠遠配不上貞烈二字,至於為朱彘報仇一事,完全是迫於酒肉僧極有可能斬草除根,連她一起鏟除的威脅下,鋌而走險的舉動。


    “圓鈍性情淳樸,性子遲鈍,為人卻是勤勉,可惜入了歧途,好在最後關頭幡然醒悟,沒有一條路走到黑,老衲這做師父的,為他感到欣慰。”玄海方丈語氣難免有所失落,有些黯然神傷。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他教導酒肉僧二十年,其中情分,又怎是一句兩句可以說清。哪怕圓鈍連犯佛門四戒,玄海方丈都沒有嫌棄這位駑鈍的弟子,將圓鈍關在後山禁閉五年,常常開導走入歧途的圓鈍,比之尋常父母,多了千百倍的耐心。


    可惜啊!圓鈍鑽研佛經,走火入魔,聽不進去玄海方丈的教導,寺內眾弟子怨言頗多,束手無策的玄海方丈隻能將圓鈍逐出師門,趕出少林寺,因而有了嵩山腳下的酒肉僧。


    如今,酒肉僧歸寂,臨死前醒悟,玄海方丈一時間喜憂參半,心緒萬千,終化作一聲悠悠長歎。


    圓鈍不在,何人罩紗燈?何人輕拂塵?


    自此,古經青盞之間,又少一癡人耳。


    “圓鈍臨死之前,曾向晚輩講述兩則故事,晚輩心中多有疑惑,懇請兩位前輩解惑……”


    葉小楓複述酒肉僧的兩則故事,一則講述的是屠夫與佛僧的故事,一則講述大將軍生平的故事。


    “方丈,方丈,方丈!”悟清長老連喚三聲,玄海方丈從迴憶中驚醒,苦笑著搖了搖頭。


    “悟清師叔,葉少俠的疑惑,還是您來解答吧。師侄有些疲憊,先行離去一步。”


    玄海方丈離席,走出戒律堂,登上嵩山之巔,麵朝西方,目視漸漸下墜的夕陽,直到殘餘的一片暗淡霞光徹底消散,他雙掌合十,口中輕輕呢喃佛經,超度圓寂的弟子。


    視野朦朧,依稀可見當年駑鈍少年。


    戒律堂內,僅剩下悟清長老與葉小楓,更加空寂無聲,葉小楓憂道:“前輩,方丈他沒事吧。”


    “無事,人生百八十年,多少悲歡離合,晦明朝暝,皆付滾滾紅塵,來去一場夢。”


    悟清長老感慨了一句,又道:“葉少俠,你的疑惑,其實不難解答。”


    “第一則故事,屠夫佛僧相約早起而唿。屠夫喚醒佛僧,佛僧普渡冤魂,實則是屠夫之善,屠夫不喚醒佛僧,世間又要多出多少冤魂?佛僧喚醒屠夫,屠夫屠戮牛羊過百,實則是佛僧之惡,佛僧不喚醒屠夫,世間又要少死多少牛羊?”


    “佛陀為何送屠夫入西方極樂?概因屠夫喚醒佛僧救世,乃是善緣。佛陀為何貶佛僧入阿鼻地獄,概因佛僧喚醒屠夫殺生,乃是惡緣。有時候,善惡並非浮於表麵,一個人做成一件善事,背後卻有可能造成惡果,反之亦然。”


    “第二則故事,將軍為國征戰一生,護一國之安危,明麵上,將軍守護一國安危,勞苦功高,可同時,他功高蓋主,常年征戰導致國庫空虛、民生艱辛,因此遭到聖上貶斥,百官排擠,此乃無奈之事,人心難測之。”


    “歸鄉之後,親人妻子鄉鄰皆避之。隻因將軍征戰三十載,手上沾滿鮮血,劍下亡魂無數,故而滋生出滔天的怨氣與殺念,使眾人不敢靠近,另外,三十年征戰,敵國死傷無數,本國將士同樣死亡無數,將士從何而來,大多是鄉鄰家中壯丁,一將終成萬骨枯,將軍迴來了,那些鄉鄰家中的男子卻沒有迴來,其中必有怨念。”


    “因而,當將軍仰天怒問罪名的時候,佛陀答曰,大罪。”


    聽完悟清長老的解釋之後,葉小楓沉默了好一陣子,最終,在悟清長老驚詫的目光中,葉小楓鄭重的搖了搖頭,道:“前輩所講,晚輩不敢苟同,在晚輩看來,屠夫當入阿鼻地獄,佛僧當入西方極樂,將軍無罪,蒼生有罪,佛陀,亦有罪。”


    “何解?”悟清長老深吸一口氣,目光如炬,並未因為葉小楓談及佛陀有罪而動怒。


    “屠夫喚醒佛僧,佛僧醒後普渡冤魂,乃是佛僧之善,與屠夫何幹?即便由於屠夫的緣故,佛僧多超度了一些冤魂,也差不了太多,早起晚起一刻鍾,相差能有多少?”


    “佛僧喚醒屠夫,屠夫醒後屠戮牛羊,乃是屠夫之惡,與佛僧何幹?即便由於佛僧的緣故,屠夫多宰殺了一些牛羊,同樣多不了幾隻,日殺過百,早殺晚殺,過百則止,幾乎沒有差別。”


    “所以,佛僧善大於惡,屠夫惡大於善,佛陀對二人結局的安排,晚輩不認為合理。”


    “至於大將軍之事,將軍為國征戰三十載,護持一國安危,哪裏有罪?分明無罪,且還有天大的功勞,如果將軍不為國征戰,天下蒼生,又有多少人要死於異國鐵蹄之下?戰死的人多,可拯救的人更多。”


    “聖上、百官、妻子、鄉鄰、親友的反應,皆是由於一己之私,哪裏顧忌過其他人?他們不去想將軍的功勞,卻剖析功勞背後的骨山血海,看不到將軍帶來的光明,卻在人性的黑暗裏諷刺光明,實在是愚蠢至極。”


    “錯的人,不是將軍,是那天下蒼生,黎民百姓,還有那稱將軍為大罪之人的佛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少年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涼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涼行並收藏大唐少年行最新章節